看过一本笔记,专门有一篇写关于避讳的,今天翻了出来,想想还是幸福的,至少今天,我们不用去这么“避讳”了,当然我们有其它更多莫名其妙的避讳,历史在进步,or倒退?
古代的避讳,大约是自周朝开始的,不过,周的时候,只是有了点避讳的意思,但不是那么严格的,因为史书中记载,周穆王名字叫“满”,大臣中还有叫王孙满的,看来并不严格。
真正严格好象是从秦开始的,正月开始叫征月、端月,官方文章中称“正直”叫“端直”。
说说避讳中比较玩的,图个轻松一乐吧:
汉景帝叫“启”,这下好了,史记中的“微子启”只得被改名叫“微子开”,汉书中的“启母石”只好改名叫“开母石”了!悲了个摧的!
汉光武帝名字是“秀”,那时候的秀才都叫茂才,哈哈,茂才!
汉明帝和名字叫“庄”,这下连庄子都惨了,改叫“严子”,老、庄就成了老、严了,哈哈,捶地大笑!
晋景帝名叫“师”,他之前都城叫“京师”,现在叫“京都”都是从他开始的啊。
梁武帝小名叫“阿练”,现在的白绢,在他之前可都是叫“练”的!
隋文帝叫“忠”,郎中们只能称“郎”,“中”没了,“郎中”来了,成“郎”来了,可不得了了!
唐太宗叫李世民,大家都知道,在他之前,户部是叫民部的。
梁太祖叫“诚”,好了,“城”就改叫“墙”,进城就是进墙,进墙!哈哈哈哈。
后来的避讳越来越厉害,要避讳的越来越多,不光皇帝了,连皇后,太后,皇后的爹,太后的爹都得避。
唐朝有个皇后小名叫“阿春”,”春秋“改叫“阳秋”,“富春”改名叫“富阳”,哪,这个富阳一直叫到现在。
宋朝章献太后的爹叫“通”,从那时起,“通判”改叫“同判”
钱王叫“镏”,石榴改叫“金樱”,姓刘的改姓金了。
很多很多的地名和人名,都因为避讳改了,有些过后改回来了,有些就一直用到了现在。到后来,皇家有了个不成文的规矩,皇子的名字,都取那些极偏僻不常用的字,以便于避讳,好歹也算是为民着想了!
关于文人的避讳,这个更有意思。
王羲之的爹叫“正”,他写的东西中决没有这个“正”字的,正月为初月、一月,别的地方有‘正’字,就用‘政’代替;
司马迁同志的爹叫“谈”,他写史记的时候,把人家赵谈写成”赵同子”,张孟谈改成”孟同”;可怜的赵同子!
范晔的爹叫“泰”,后汉书中,郭泰就成了“郭太”!可怜哪;
杜甫的爹叫“闲”,我们的诗圣所有所有的诗中,都没这个“闲”字的,大家空的时候可以找找看看;
苏轼苏辙哥俩的爷爷叫“序”,他们写的“序”都改叫“叙”或者叫“引”。
这个、不服不行吧。手机用户看故纸堆请浏览https://m.shuhaiju.com/wapbook/104523.html,更优质的用户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