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2章 生活的滋味
洞房之后,结束了十九年处男生涯的俞敏,跟糯开始了崭新的婚后生活。
俞敏是个好小伙,对人实心实意,既然娶了人家,自然就好好过日子。
糯也是个好女子,对他一心一意,而且十分的勤劳,把简陋的吊脚楼收拾的干干净净,还会采摘各式各样的鲜花,装点他们的新房。
俞敏虽然木讷,但人还挺细的。每天下工回家的路上,都会顺道给她摘一些花回去。云南就这点好,鲜花繁多,四时不绝,一采一大把。
看到丈夫带回来的鲜花,糯的大眼睛就眯成了两道弯弯的月牙儿。
她会高兴的亲他一口,然后接过花来,插在花瓶里。那花瓶,其实是他们婚礼时喝完的酒坛子……
接着,糯会给他倒一大杯凉茶,然后打盆水让他洗刷。
待俞敏站在阳台上,把自己身上的泥土洗干净,热腾腾的饭菜已经摆上桌了……
起先糯还有些惴惴,担心自己只会做白夷的饮食,丈夫会吃不惯。而且两族的饮食习惯不同,白夷喜食生、冷、酸,汉人却爱吃热汤热饭。
但很快她发现自己多虑了,俞敏根本不挑食。吃惯了军中的猪食,她做啥他都觉着好吃。管它什么冷的酸的生的,端上来什么都吃的干干净净。
糯这才松了口气,不过她还是很认真的,跟那些随军来的汉人军属,学习各种江南饮食。她心灵手巧,很快学会了米线、饵块这些原本云南没人会的做法,把餐桌上的饭菜,渐渐的改成江南的样式,好让丈夫满意。
其实每天下工回来有人知冷知热,有热汤热饭吃,俞敏就很知足了。这日子比他从前好太多了!
当然,小夫妻的婚后生活也不是毫无困难。
摆在这对小夫妻面前的首要难题便是语言不通。两人基本只能靠手势和眼神交流沟通,有时候整个晚上,在塘火熄灭前,吊脚楼里都几乎不会传出任何动静。
但吊脚楼的火光熄灭后,整个屋子就会发出嘎吱嘎吱的剧烈摇晃声。这也是小两口重要的交流方式,甚至可能是最重要的交流方式。
而且语言不通还有好处,就是两人不会因为生活中的磕磕绊绊吵架。非不想,实在是没那个本事啊……
靠着新婚燕尔的蜜月期,他们愣是渡过了最初的磨合期,渐渐变得默契起来。也许是因为‘无声交流’的缘故,他们现在看一样对方的表情,就知道对方在想什么。彼此一个眼神,就知道对方想做什么。
他们也在努力学习对方的语言。当然主要还是以糯学汉语为主。几个月下来,糯已经能磕磕绊绊跟汉人简单对话了。
而且小两口之前就建立了默契,现在加上简单的词汇,交流的内容更是上了个台阶,甚至可以开始谈谈心了。
一个秋风呜咽,寒星寂寥的夜里,糯怯生生告诉俞敏,其实自己阿爸根本不是什么火头。她娘家只是去年兵荒马乱时,举家逃到山里避难的普通人家。
她阿爸跟那阿切是旧相识,才在对方的照拂下在山里安了家。
但山里头土地贫瘠,又没有部族依靠,全家日子过的十分艰难。
这时阿切找到她阿爸说,自己那在明军当大官的妹夫,托他给手下的年轻军官,物色个门当户对的媳妇。
阿切告诉她阿爸,那年轻军官虽然比不上她妹夫,但也是正经的朝廷命官,靠上这样的靠山,还愁吃穿?
她阿爸是亲眼看到阿切成了军官姻亲后,在各部的地位直线上升的。现在,整个嵩盟州的火头里,就属阿切风头最盛。
她阿爸十分心动,就答应了。
但阿切却担心,人家嫌她家没地位,看不上她。便说服她阿爸,故意夸大了他家的身份。
她阿爸担心会露馅。但阿切说,不会的,汉人最好面子。等迎亲的时候发现不对劲,也会自认倒霉,不会把事情闹大的。他们认为那样更丢人现眼。
~~
“是我阿爸……太想结这门亲了,所以骗了你。你生气就休了我吧……”
糯鼓足勇气说完心事,白皙的鹅蛋脸上已经流下两行清泪,那楚楚可怜的样子真是我见犹怜。
“不管你怎么处置我,我都毫无怨言……”
俞敏听完,却丝毫不以为意,搂着妻子说:“俺看上你是因为你这个人,可不是因为你的身份,只要你对俺好,那些都不重要。”
木讷的人说的情话才是最致命的,糯听完全身都滚烫起来,紧紧搂着他道:“一辈子都对你好…”
话没说完,柔软的嘴唇便被俞敏用双唇堵上,她只能发出呜呜的声音了。
那一晚,吊脚楼摇晃的格外厉害……
~~
小两口把话说开后,感情更上一层楼。俞敏干脆让糯把她娘家人,全都接到百户所来定居。
这时候,内地来团聚的军属,还有将士们新成立的家庭,已经在百户所军营外安家落户,形成了一片不小的村落。
俞敏岳父这时候把家搬来,还能捞着块地方盖房子。
而且俞敏名下的一百亩地,靠他小两口绝对种不过来。按照都司衙门的规定,土地分下去之后,五年之内不耕种的话,千户所是要收回去的。
所以他还正需要帮手呢。当然,这些生地和荒地,两三年内是甭想正经有收成的。
不过他有津贴和俸禄,勉强能养活一大家子吃饭。
好在糯娘家人也十分勤劳,他岳父和三个舅子没白没黑的跟他在地里忙活,他岳母和四个小姨子则跟着糯一起,从合作社接一些手工活补贴家用。
合作社据说是王爷的点子,全称‘军民合作社’。简单说,就是军队后勤部门将所需的军服、鞋袜、绳索、枪杆、箭竿等各种需求量大,但没啥技术含量的物资,通过这么个机构,委托给军属和民众生产。
这样既能大大减轻都司衙门筹措军需的压力,又可以帮将士们和百姓补贴家用,可谓一举两得。
有了这笔补贴,一大家吃饭不成问题。
一家人又在楼下养起了鸡鸭,房前屋后种上了菜。等到秋收时,把地里的黄豆收回来榨油,又是一笔不错的收入,这下到过年都够了。
这个来自内地的年轻人,快要二十岁的时候,终于在这彩云之南,头一次感受到了生活的滋味。
(本章完)手机用户看父可敌国请浏览https://m.shuhaiju.com/wapbook/106040.html,更优质的用户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