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还没亮春雨就醒来了,虽然来到这里也有四天了,但春雨还是有些认床睡不沉实。
而她娘杨月梅本身在娘家就没受过什么苦,嫁进了老刘家虽然日子穷些,也因着体弱没力气从没下过地,只是缝缝补补揽些绣活儿,在厨房里拾掇活儿干。所以,她娘身为家里的大嫂却看着比桂花年轻好几岁,也较漂亮些。
想到这,春雨倒是挺庆幸的,她也是随了她娘的长相。虽说常年的营养不良导致十一岁了还没怎么发育,但也能看出来她清秀白净,比村里的大多数女孩要好看些。
就在春雨神游的期间,屋外响起了一阵开门声,她知道是她爹要出门了。
春雨忙给还在熟睡的二妹三妹掖了掖被子,快速的穿好褂子出了里屋。她娘也已经起床,正在把她弟弟小包子露在外面的胳膊塞回被子。
“大妮,怎么起这样早。”杨月梅小声询问她家大闺女。
“昨晚往灶膛塞了荷叶包的一碗栗米粥估计还热着,我去灶火(春雨也是来了这里才知道厨房原来就叫灶火)给爹再切一疙瘩咸菜让他就着喝了,先垫垫肚子。”春雨也是真心疼她爹早上空肚去干活,时间长了身体不出毛病才怪呢,难怪古代人大多数都短命,与饮食有很大关系啊。
“我去吧,你再去睡会儿,正长身体呢本就吃不好营养跟不上了更应该多睡。”杨月梅说罢要出门,被春雨拉住了。
“晚上睡得那样早,实在是不困了。”春雨笑着说,赶紧跑出了门。这里的人没什么娱乐,天一黑怕浪费油灯,穷人家又用不起蜡烛,所以早早就睡了。再说她之前上班时,为了房租便宜住在四环外,为了不迟到
每天也是六点多就起床,转个两趟车再堵堵车就得俩小时才能到公司。
春雨去了灶火拿出还温热的栗米粥,麻利的切好咸菜,端到他爹面前看着他吃。她如果不看着,她爹肯定是不舍得吃的。这里的人都已经习惯每天两顿餐,多吃一顿都觉得浪费。
李大军只好乖乖的吃了,自从他家大闺女摔了一跤醒来后,不仅人变得开朗了,也变得有些强势了。就像这几天她一直会准备好早饭让他一定吃了再下地,虽然他觉得浪费但又觉得闺女也是心疼他。而且他媳妇儿也说以前没分家不好这样,现在分家了就算是穷也不能委屈了身体。所以全家人以后每天都吃早饭,媳妇儿和孩子们吃他是很愿意的,但他吃总觉得浪费。不过这话他也只能在心里想想,他要是说出来怕是又要被
大妮念叨了。
这几天她可没少念叨他,就像什么不吃早饭就不能出门,什么渴了就烧水喝不能喝冷水,天还冷洗澡不能用冷水就算为了省柴也不行……哎,以后又多了个人管了。
送走她爹,春雨赶紧把碗洗了,然后生火烧水,等水开了才舀出来一盆留着大家洗脸用。又往锅里填了几瓢水。接着拿碗搅了大半碗的粗面和玉米面交杂的面糊,只等水开了扩面疙瘩汤,可惜没有鸡蛋不然在打进去点蛋花儿也是很有营养的早餐。
春雨把面疙瘩扩进锅里后,边用勺子搅着边叹息,一定得想办法改善生活,好生活应该先从吃上鸡蛋开始……
春雨用温水洗好脸,又拿一根柳枝咬开胡乱刷了牙,心里不禁有些郁闷。这柳枝苦涩又刷的牙不干净,而且现在是有柳枝,到了冬天没柳枝了就用搽牙灰,据说那就是老糠灰是稻谷的糠壳烧成的白灰,想想
都汗颜。有钱人家都是青盐漱口又清洁又美白,穷人只能用这了。春雨再次暗暗发誓,以后一定多多想法挣钱,真不想把那老糠灰放进嘴里。
等春雨把院子扫了一遍后,天色已大亮,粉色的朝霞满天预示了今天的好天气。等她娘和弟弟妹妹洗漱好后,一家人乐呵的吃了一顿早饭。
“春雨,收拾好了咱们去老院,帮忙准备拾掇午饭。哎,我还有一些绣好的荷包帕子要交到镇上刘绣娘的手里换钱,随便拿回来新的绣活儿呢,也不知道今天有时间去没了。”杨月梅对春雨说。
“娘,我去了老院也帮不了多少忙,不如我去给你送绣活儿把。”春雨一听赶紧说,她还小到老院也顶多喂猪和鸡,其他的忙也轮不着她。有心想借着去山上给猪割猪草去山里面看看,却让她小姑李柳枝以她还吃着药为由抢了活儿。这几天她就寻摸着出去,一直没有机会。好在这镇上离得不远,春雨之前就帮过她娘送取过绣活儿,那刘绣娘也认得她。
“你身体还没好,能跑远路么?”杨月梅不放心。
“没事娘,不就六七里地么,再说我药也吃完了身体早好啦。”春雨说,嘴上不免一阵发苦,想起那药的味道真是让她后怕。
“那好,你去吧,路上小心点,也不用急走不动了歇息下,午饭前赶回来就行。”杨月梅嘱咐道。
“知道了娘,你赶紧去拿东西啊。”春雨忙催着她娘拿东西,好激动啊,终于可以出个小远门了。
“大姐,我也想去。”
“我也是。”
“我也是。”三个小萝卜头都嚷嚷着要去。
“不行。”春雨正想满口拒绝,杨月梅拿着包裹刚好出来了,立刻拒绝。
“大姐……”三个小眼神齐巴巴的看着她,好讨厌,拒绝不了啊。
“恩……这次就带着二妮吧,等下次爹娘一起去的时候,再带上三妮和小包子好不好。你们太小了,跑不了远路不说我看不住还有可能丢了也不好说啊。”春雨只好这样说了。
“好吧……”比较起来二妮李春桃的高兴,三妮李春燕和小包子就难受了。
“乖啦,我们回来给你们带饴糖好不好,行吗娘?”春雨便说便询问她娘。这饴糖一般人家都是过个节才能吃上几块的,平时很少买的。
“……”春雨话音刚落,包括春桃在内,三个小的都眼巴巴的望着杨月梅。
“好。”看着孩子们的样子,杨月梅心里有一阵心疼,她小时候家里虽不算富有,糖还是偶尔吃的。到她的孩子们了,却一年也吃不上两次。
“那好,娘,我们走了啊。”春雨接过包袱,牵着春燕往外走了。
“刘绣娘知道该给多少,你不用多嘴啊。”杨月梅嘱咐道。
“知道了,我们走了啊。”春雨笑着说。手机用户看喜雨农歌请浏览https://m.shuhaiju.com/wapbook/10071.html,更优质的用户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