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曹操的身体大不如前, 又因为常年征战留下许多暗伤,可他素来比旁人强壮,极少生病, 在众人眼中极其康健, 常让人忘记他已耳顺之年,寿数无多。
    直到得到曹操重病的消息, 曹丕才意识到在他心中如山般伟岸的父亲早已不年轻。一刹那, 他心中似乎转过许多念头, 又似乎什么也没想。
    他立即安顿好手头的事,前往丞相府。
    一路无言,步伐匆匆,纷乱的思绪忽而回溯过往, 忽而无序扩散。他想起郑平前几日让他“静心等待”的提议,不由惊疑未定。
    郑平让他闲事莫管,抄完三玄再去找他……如今他正好抄完了其中之二, 只差《南华经》的最后八个篇章。这个时候爆出曹操病重的事, 到底是巧合,还是……
    曹丕立马停止毫无依据的猜测, 将所有心思放入腹中。
    他被仆从迎入内院,正好在石道交界处遇上郑平。
    此时并非寒暄询问的时机,他只与郑平公式化地招呼了一声,别的一概未提。他与郑平解了佩剑,先后进入曹操的卧房,见曹操躺在榻上,神智清醒,并不见重病之态,可精神头确实比上回见的时候要差一些。
    曹丕上前行礼问候。因为拿不准曹操同时召他与郑平过来的用意, 他自制而拘谨,哪怕是关怀的话也不敢全数倒出,只怕有一句半句不妥,引来曹操多想。
    曹丕的矫饰之态,曹操如何不知。
    不管心中如何做想,他未予说破,仅与曹丕说了几句,便转向进门以来除了执礼,就再无其他言行的郑平,喟然道:“先前正平还道孤如老牛撒蹄,操劳耕田,未曾想只月余的功夫,孤连撒蹄都不能了。”
    见曹丕露出异色,他握住曹丕的手,示意他不要说话,继续道,
    “老骥伏枥,却已无驰骋之能,竟是妄想……”
    郑平道:“丞相年事已高,兼之征战多年,暗伤无数,本就好似一根老旧而紧绷的弓弦,随时有断的可能。前些时日遇刺伤了元气,受外邪侵害,丞相又未曾好好修养便投入公务,如若盛满铁石的破碎布囊,被利刃开了一道细窄的缺口,未经修补,不断往里头竭力装填物什,迟早有破碎的一日。”
    若是旁人,在尽握权势,无人敢忤,仿佛整个世界都唾手可得——却敌不过衰老与病弱时,听到郑平这段话难保不会恼羞成怒。
    即便是曹操,也不敢保证——若是再早个几天,他会不会因为郑平的陈述之言而勃然大怒,不顾局势与其他外因,将人就地格杀。
    一时之差,一念之差。
    曹操沉疴多日,已然经历过精力如潮水般消退的恐慌,被虚弱与体衰掌控不甘。他也曾生出极端的念头,但此时此刻,对郑平不中听的话,他没有任何恼意与迁怒,唯有一种“果然如此”的感慨。
    “时移俗易,唯有正平一如既往,未有分毫改变。除了你,又有谁敢与孤直言——告诉孤年事已高,时日无多?”
    郑平神色未变,曹操这句看似寻常感慨的话让他略提起心神。他没有顺着曹操的意思往下接,只不卑不亢地说了一句:
    “丞相未免太过看得起衡,若衡当真‘一如既往’,昔日裸衣击鼓时,便已丧命于城下。”
    站在榻边的曹丕心惊肉跳地旁观曹操与郑平的你来我往,不多时,手心已冒出许多薄汗,尽是为郑平所捏。
    他察觉到门外的诡异寂静。结合曹操的身体状况与所说的话,曹丕知道此刻院中与堂后势必埋伏了无数刀斧手,伺机而动,等候曹操发令。
    曹丕想起身悄然察看,可他的手一直被曹操捉着,无法起身,甚至受到无声警告,不被允许发言。
    他相信以郑平的敏锐,势必也意识到潜藏在暗处的危机。哪怕郑平全然似若未觉,也定如走独木桥那般,谨慎而稳妥。
    想是这样想,然而曹丕万万没有想到,郑平对曹操的态度竟然还是原来的态度,非但没有避其锋芒,还有什么说什么,不留一点转圜的余地。
    当郑平重提“击鼓骂曹”的旧事,曹丕的心神被高高地提起,几乎跳出喉口。
    而听到这句话的曹操缓缓敛去所有表情,不言不语。房中一时间安静得诡异,曹丕似乎听到剧烈的心跳声与几个不属于他的呼吸声,垂在另一侧的手蓦然收紧。
    片刻后,曹操哈哈大笑,分明在重病中,却笑得中气十足。
    曹丕一颗心悬到极致。
    曹操很快停下笑,急剧地喘息了几声。曹丕即便因此生出几分关切,却更担心曹操做出不可挽回的决定。他一声不吭地盯着曹操,被竭力平复的心跳声竟越跳越快。
    最终,在临界阈值的那一刻,曹操终于开了口。
    “如果孤给你个机会——一个决定继任人的机会,你会在孤的众多儿子中挑选哪一个继承魏公之位?”
    不是“你觉得哪个合适”,“你会给怎样的参考”,而是明明白白的决定与选择,俨然一个怎么答都会送命的送命题。
    郑平抬眸看向曹操,曹操也目光灼灼地盯着他,等待他的回答。
    郑平不答反问:“若丞相有朝一日能实现秦皇之愿,寻得长生不老药,但献药的道士言明服此药后须得立即自尽,否则此药无效。丞相当如何选择?”
    曹操皱眉道:“我怎知此药是否是真的长生药,若自尽后此药无用,孤岂不像个笑话,白死了一遭?”
    郑平道:“那便是了。”
    在题干本身就缺乏意义的情况下,纠结答案未免荒诞。
    曹操读出郑平的言下之意,心绪百转,不再为难他,推说自己乏了,让曹丕留下,命人引郑平出去。
    郑平离开前,对曹操似有意似无意地道:
    “华花郎(蒲公英)结子(籽),不管最终落于何处土壤,总是希望子孙能落根于安稳之处,不受动荡余波。丞相心明如镜,定能为子孙留下安宁。”
    曹操面色骤变,阴晴不定地盯着郑平离去的背影。他几次想将藏在袖中的玉玦摔掷于地,发出暗令,却又死死攒在手心。
    最终,他扬起手,示意藏在暗中的刀斧手不要轻举妄动,任郑平离开。
    如果他能用健康的身体多撑几年,他可以有足够的时间挑选、培育一个合格的继承人,可以一步步除去对大业有碍的名士将臣。
    可他列好了完整的计划,唯独没想到自己身上的暗疾会突然发作,病情渐重。
    他现存的儿子最大也只有二十多岁,虽可独当一面,对上世家大族那些老狐狸终究差了一些。
    而少年不输成人之智,自幼便绝顶聪慧、通透过人的曹冲并无向上之志,曹操到底没法狠下心,不顾曹冲的意愿将他推入荆棘洪流中。
    思来想去,综合性格与才能,最合适的人选便是有着少年心性,又不失沉稳与野心的曹丕。
    他欲立曹丕为嗣子,在力不从心之前做好充足的准备,铺平道路。本身重量足够,对曹丕有救命之恩,影响力深重的郑平该如何安排——就成了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他并非摇摆不定,而是郑平确实令他觉得为难。
    曹操好不容易做出决定,在杀与纵中选择了后者,郑平刚才的那番话又令他杀心毕现。
    那话的意思是——为了权力的顺利交接,维持局势的安稳乃是必然。他必须收手,结束暗中的布置,放过孔融、崔琰、杨修等人。
    这确实是实话,甚至一语中的,却让曹操目生阴霾。
    若非曹操找了许多名医分别诊治,比对诊断之词,确定他这病是因为年老和多年征战留下的暗伤,上回的刺杀不过是个引子,他定然怀疑是不是郑平在其中捣了鬼。
    ——怎会那般之巧,在他狠下心决定一个个地除掉孔融等人的时候,忽然就病重了?
    哪怕确定此事八成无郑平无关,在听到这句“贴心”的提示时,他仍控制不住横生的戾气。
    这道戾气转瞬即散。
    不论他再怎么着恼,他不能再贸然对世家出手这是事实。
    郑平不过是将一切挑明罢了。
    “祢正平此人,表面清狂无状,实则进退有度,立浊世而清,登朝堂而隐;举重若轻,视权势尊崇于无物,无人可驾驭之。需寻常用之,以情待之,方得始终。”
    ……
    郑平已离丞相府,并不知曹操对自己的评价之语。
    对于曹操的病情与最后的抉择,他丝毫不觉得意外。
    正如他对曹操所说的那样,曹操这病是自然反应。
    是人就会生病,六旬老人本就精气不足,长期操劳当然会引起身体不适,甚至引发年轻时留下的暗疾,病来如山倒。
    这病暂时对寿数无碍,却不许他再耗费心力,便有了今日的事。
    曹操遇刺伤了元气是因,却不是根本之因。
    正是这个看起来不起眼的因,宛若一只同样不起眼的蝴蝶,振翅而飞,将未来转向另一个方向。
    而他郑平,不过是因势利导,顺势替这辈子的好友谋求一个生存保障罢了。
    在上马车的半途,他看到坐车而来的司马懿,目光短暂交接,各自领会含意。
    两人很快便移开视线,如以往在外表现的那般关系泛泛,坐着车擦肩而过。
    郑平回到家后便未再出门。
    没过几日,他得到自己与孔融等人因朋党营私,情节恶劣而被罢免的消息,并无任何惶然之感,反而就此放下心,每日调香抚琴,与一众好友饮酒作赋。
    上门来蹭酒蹭烤肉的郭嘉等人也没有只言片语的安慰,因为他们都知道曹操此举是为了什么,没什么可安慰的。
    没过多久,曹操以病致仕,曹丕接任魏公之位,入主丞相府,以正妻之礼迎娶铜醍侯从妹郭暄,重新启用郑平、孔融等人。
    曹丕任了多年魏王,直到曹操与荀彧先后寿终正寝,他才接下天子的退位诏书,改国号称帝。
    延续四百年的汉朝就此落幕,曹丕追谥曹操为魏武帝,立郭氏为后,改官制为九品中正,废副丞之位,复立三公并立虚职,讲议朝政。
    土德代火,郑平这个汉代留下的县侯自然要被收回封地。
    而曹丕竟似忘了此事,依旧保留郑平有关县侯的封地、封号与待遇,并依照九品中正与他往日的业绩,欲授予二品丞相司直之位。
    九品中正者,一品多为虚衔,二品实际上已是实官之最。而司直俸禄为中二千石前列,更在司隶校尉之上,隐隐高过九卿。
    在听闻这一风声后,他在与曹丕私下会见时直言不讳道:“东汉苦于外戚权宦作乱,陛下此举,恐招言官非议。”
    曹丕安然笑道:“朕之所行,乃遵循九品官人制。他们若有异议,便是这制度不妥,亟待更改。”
    很显然,借九品中正获利的世家不可能因为所谓的“吸取前朝教训”就放弃唾手可得的利益。
    “更何况,”曹丕继续道,“《吕氏》有云,‘举贤不避亲仇’。若为前人之失,而知亲而避,不敢任用贤才,岂非因噎废食,自找苦吃?”
    说完这话,曹丕现出几分似真似假的愁色,灼灼地看着郑平:“朝廷新立,百废待兴,江东与荆益虎视眈眈。内兄身具大才,为朕臂膀,总不会偷懒躲闲,让朕孤苦无依吧?”
    自从登上帝位,曹丕对郑平的态度依旧亲近,却多了几分随和与耍赖般的强势。
    郑平对权势并无欲望,却也不似其他性情奇异的隐士那般避之不及。
    他素来遵从顺势之道,在未现劣势之前,他不会因为未来可能有的忌惮与危机而向当前避退。
    因此,从善如流地接下司直之位成了不予思考的选择。
    他被授予紫绶金印,督察诸史百官,裁正诸事。而魏国的盛世之业,也由此展开。手机用户看[三国]得罪魏国全员后我走上了人生巅峰请浏览https://m.shuhaiju.com/wapbook/112355.html,更优质的用户体验。

热门新书推荐

  1. [修真小说]从笑傲江湖开始横推武道
  2. [玄幻小说]这个体质便宜卖
  3. [穿越小说]骗了康熙
  4. [修真小说]叩问仙道
  5. [玄幻小说]从水猴子开始成神
  6. [穿越小说]机战:先驱者的归来
  7. [都市小说]1987我的年代
  8. [科幻小说]混在末日,独自成仙
  9. [玄幻小说]九星神龙诀
  10. [穿越小说]大清要完
  11. [玄幻小说]皇修
  12. [穿越小说]晋末长剑
  13. [修真小说]剑来
  14. [穿越小说]北齐怪谈
  15. [修真小说]过河卒
  16. [穿越小说]红色莫斯科
  17. [都市小说]我在直播间窥探天机
  18. [玄幻小说]太平令
  19. [玄幻小说]龙渊剑神
  20. [玄幻小说]百炼飞升录
  21. [穿越小说]大唐腾飞之路
  22. [科幻小说]港综世界的警察
  23. [修真小说]武圣!
  24. [玄幻小说]鸿蒙霸体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