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海居 > 其他小说 > 不学习就要继承亿万家产 > 154、第一百五十四章 (二合一)
    主编拍板定稿以后, 叶千盈很快就收到了来自《inventiones mathematicae》的邮件。
    【亲爱的ye:
    感谢您对《inventiones mathematicae》的投稿支持。我们有幸通知您,您的论文已通过终审,即将于《inventiones mathematicae》10月刊刊登。
    我们衷心欢迎您的下次投稿。
    爱你的, christian】
    短短一封邮件, 其中透露的信息却是满满。
    以《inventiones mathematicae》期刊一贯的审核与排稿速度, 叶千盈早在当初投稿的时候,就已经做好了至少要排一段时间的队, 才能见到自己的新论文刊登的准备。
    ——一部分时间留给编辑部审稿,剩下的时间留给编辑部排稿。这是论文刊登的正常时间。
    没想到,现在仅仅过去三个月, 她的论文审核就有了完美的结果。不仅如此,刊登时间居然被安排在了下个月。
    这说明什么?
    这说明, 叶千盈的论文绝对是临时插了十月份的队。
    这种事在学术界也不稀奇。因为论文的刊登虽然有着先来后到的顺序, 但如果一篇论文的梯度完全超越别人的论文一个等级,那就怪不了更好的论文捷足先登。
    说到底,顶级期刊对于投稿的录用, 其实便是一场没有硝烟的竞争。
    研究者们虽然不能以火.药和手榴.弹相互投掷, 然而每个落在论文里的墨字和符号,都无声地较着暗劲;而每一个论文标题和研究对象,就更是一种无声的厮杀。
    现在已经是九月中旬,十月刊恐怕已经准备开始印刷。实体杂志不像是电子版, 一撤一放不过是电脑那头动动手指的事。一本期刊的发行,需要经过审核、排版、校对……等数个步骤,所以更改原本定好的名单,当真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事。
    假如印厂还没有开机,那情况还能好点,只是要辛苦编辑部的人多加两三个晚上的班。但倘若印厂开了机, 主编的这个决定便意味着,之前已经印好的内容,现在有许多都要就此作废。
    换而言之,叶千盈的稿子能够挤掉原本都被安排好的论文,硬生生地挺入了十月刊,便已经足以说明她这篇论文不同凡响的优秀。
    倘若不是如此,哪个主编会嫌自己事太少,吃饱了撑的做出这种决定?
    他会执意用叶千盈的论文替换下原本已经定好的稿子,必然是因为觉得这篇关于冰雹猜想的论文更加值得、更加不容埋没,也与《inventiones mathematicae》期刊更加相配。
    研究者与期刊的关系,永远都是互相成就的。没有《inventiones mathematicae》这种顶级期刊,研究者无法在其上“证道”,而倘若没有出众的学者,《inventiones mathematicae》也绝不可能有今天成为四大天王之一的、不可动摇的名声。
    对着眼前的这封邮件,叶千盈微微地勾起了唇角。
    系统在脑海里戳了一下自己的宿主。
    “您看起来好像在思考什么。”
    “是的,我现在有种非常舒畅的预感。”叶千盈语气轻快,眉目弯弯,“你要知道,当初在证明回文数猜想之前,我的心里似乎也浮现过这样的感觉。”
    ……
    按理来说,作为论文的作者,叶千盈会收到杂志社发来的样刊。
    不过,要是每个外国作者都等着那本寄过来的纸质样刊,那就真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说不定d国本土的所有数学读者都看过了期刊,作者本人却还没能把刊物拿到手。
    所以叶千盈每次投稿刊登以后,都是直接去网上看电子版。
    能投《inventiones mathematicae》杂志的文章通常都是学术界的顶级研究,因此论文篇幅全都都相当的长。
    叶千盈的这篇论文,关于3x+1猜想进的一步证明过程写了一共126页,这是比较常见的情况。有些作者的论文只写8、90页,放在其他期刊里很有可能是“大部头”,但在《inventiones mathematicae》中则是比较短的那种。
    每期期刊一般会收录十多篇文章,即使以每篇文章八十页计算,《inventiones mathematicae》的厚度也差不多有四百多页了。把这本月刊拿在手里颠一颠,不知情的人没准还会以为那是一本什么教科书。
    在叶千盈的书房里,为了收录每一期的四大期刊,她特意单独辟出了一个书架,其中《inventiones mathematicae》因为发行最勤,每月一期,作为唯一的月刊,在书架上显得相当能打。
    叶爸爸曾经在叶千盈的书房里转悠过一圈,他最终给予这些专业刊物的评价是——要是不仔细分辨,光从厚度和本数来看,他还以为那是一大套系列连载武侠小说,让叶德强梦回自己年轻的时候,分分钟联想起梁羽生和温瑞安。
    叶千盈:“……”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作者们为了争夺刊登资格,而在论文里对证明过程的修容和完善,其实也无声地映出了当前数学界顶尖水平之间的刀光剑影。
    所以,叶德强的评价在偏离之中,居然还微妙地有其道理。
    只能说,你爸爸永远是你爸爸叭。
    ……
    叶千盈在网站上浏览着10月份的同期论文,殊不知已经发行的月刊,早已在数学界掀起了一阵水花。
    七大世界性难题虽然不是当前数学界最为火热的研究方向,但至少绝不冷门。连不懂数学的外行人,都会或多或少地听过“费马大定理”、“哥德巴赫猜想”之类的名字。
    数学界真正的冷门是像abc猜想那种:只有一个r国数学家默默研究了二十多年,单是论文就写了七百多页,为此甚至单独创建了一个数学体系。
    然后全世界的数学家都纷纷表示我们看不懂,建议作者和当前数学界发展速度比命长,努力再活五十年。
    而七大难题则不一样。
    几乎每个刚刚跨进数学界的天才,都要满志踌躇地对那七个世界性难题挑战一番——等挑战之后发现自己真不是那块料子,那就是另外的事儿了。
    但也正因为大家年轻时都犯过类似的傻,所以大家都会对这方面的内容具有一定的了解。
    出于这个缘由,本月的《inventiones mathematicae》刚一发行,有好习惯的数学研究者们顺才往目录上一扫,叶千盈的论文标题顿时就醒目地映入了眼帘。
    ——这是,对冰雹猜想的进一步证明吗?
    ——作为公认的世界七大难题之一,3x+1问题竟然又有了新的进展?
    可以被《inventiones mathematicae》刊登的论文,绝不是什么常常见诸于各大小报首页的减智民科证明。能够得到这位老牌天王的认可,本身就意味着论文内容通过了专业性的检验。
    不少人在看到这个标题的第一时间,等不及从第一篇论文开始阅读,就直接翻开了关于冰雹猜想的进一步证明过程。
    除了这个引人注目的标题之外,作者的名字也相当吸睛。叶千盈这几年人虽然没有参与太多次学术会议,但是几本著名的数学期刊上,始终隔三差五便会浮现出她的身影。
    来自华国的叶千盈,当年的回文数女孩,也是如今数学界冉冉升起的新星。
    ……
    海曼·理查森,斯坦福大学数学系的终身教授,也是上一次在斯坦福大学学术会议时,和《inventiones mathematicae》的主编聊天,提及到叶千盈的那位数学家。
    除了教授的身份之外,他同时还兼具a国数学学会会士、s国皇家科学院海外院士、以及菲尔斯奖得主的多重身份。海曼的名字在a国数学界如雷贯耳,放到整个世界里,他也绝对是排名前三十的数学家。
    此时此刻,他手上便翻开着一本新发行的《inventiones mathematicae》。
    和其他人不同的是,海曼率先注意到的不是冰雹猜想的相关标题,而是那个醒目的作者名——qianying ye
    作为代数方向上不可绕过的大牛,海曼·理查森早在叶千盈证明了回文数猜想时,就对这个年纪轻轻的华国女生抱有兴趣。
    以海曼在数学界的地位,每一年的招生季,他邮箱里收到的套磁信都数不胜数,几乎所有研究相关方向的年轻学子,都梦想着能够叫他一声导师。在这样的前提条件下,他几乎不再招收弟子,除非有某个人的条件格外令他青睐。
    而当初的叶千盈,便是有幸得到海曼关注的一个。
    海曼自己的学生里就有华国人,每年向他投递套磁信的学生中,华国国籍的学生也占据着相当大的比例。所以在海曼的概念里,优秀的华国学生对于出国留学一事,都非常的热衷。
    当初听其他人提及了叶千盈提前毕业的消息后,海曼还回去检查过自己的邮箱,想看看这个灵气四溢的女孩是否给自己发送过自我推荐的邮件。
    当然,那个下午,海曼一无所获。
    他略略地有点失望,却也不至于过分失落。
    毕竟,以叶千盈的条件,如果她的梦中情校是哈佛或者普林斯顿,没有教授会拒绝这样的学生,她也并无必要给斯坦福的教授发来邮件。
    数学界本来就这么大,有什么风吹草动不可能隐瞒过对手和朋友。在过了一段时间后,海曼还迟迟没有听闻哪个实验室里多出了一名“回文数女孩”,心里不由很是奇怪。
    在某次学术峰会上,他和一个认识的b大教授提起了这件事。
    一听叶千盈的名字,那个b大教授只差没有满脸都写着认识。对方高高兴兴地告诉海曼,qianyingye的近况很好,她决定留在自己的祖国和母校,完成接下来的博士学业。
    得知这个消息,海曼感到十分诧异,同时也十分惋惜。
    作为在生长在数学界强国、任职在数学界名校、同时还身为数学大师的海曼,一直对自己的国家和学校抱有一种天然的骄傲感。
    正因如此,在听了b大教授的叙述以后,海曼心里只升起了一股不可思议之感——
    那个年轻的女孩,她竟然选择继续留在华国。
    这太可惜了,他们耽误了一个天才。
    倘若她选择了a国进修,那女孩的黄金时期,本来能来得更早两年。
    也就是这份心声没有让叶千盈听到,不然她就会直接告诉海曼:大师您还是拉倒吧。
    有句话说得好,科学没有国界,但是科学家有。
    叶千盈不止是身负大国重器系统的数学物理双料天才,同时还是华国知名企业家的女儿,她要是主动去a国留学,联邦调查局的负责人只怕做梦都能笑醒。
    海曼未必不知道这一点,只是他和他的同胞们一样,有着被长期养成的、近乎根深蒂固,连他自己都无法察觉的傲慢。
    他发自内心地觉得,自己的国家哪里都比华国强。
    海曼甚至以为,叶千盈会像划破天际的流星一样,只能短暂地亮上一瞬。
    ……然后,据当初已经三年过去,海曼觉得自己有点脸疼。
    幸好他当初没跟别人打过赌,不然现在岂不是要输得赔裤子。
    对于叶千盈魔藤一般的成长速度,海曼的态度也一变再变。
    他从最开始得知叶千盈留在华国的“惋惜”,到后来看着她一篇篇发论文的“不信邪”,直到如今,读完这片冰雹猜想的开拓性论文,海曼终于肯彻头彻尾地对着现实认输了。
    他必须要承认,叶千盈带着她的数篇新论文,虽然无意彰显,但却也存在感十足地活跃在数学界里。
    她的才华并未因为留在华国而被削减或是磨灭,反而像是一颗明珠得到了精心的照料,因此在短时间内便发出了璨璨的光辉来。
    过去的看法被反转带来的尴尬之感,并不能打消海曼对叶千盈的欣赏和喜欢。正相反,因为这些年里陆陆续续地关注着叶千盈的最新论文,海曼反而对叶千盈具有了更多的正面好感。
    这些积累的好感,就像是一堆一堆摞起来的高高的柴火,只要等到了一颗火星、一个契机,他便能将其彻底引燃。
    这一次,这篇冰雹猜想的论文,便是那个一直等候的契机。
    忘记说了,除了菲尔茨奖这个数学界最高奖项,一向被誉为数学界诺贝尔奖的得主之外,海曼同时还是科学突破奖的评委组成员。
    在科学突破奖内,一共设有六种奖项,它们分别是:生命科学突破奖、基础物理突破奖、数学突破奖、数学新视野奖、物理学新视野奖以及青年挑战突破奖。
    这其中,三个新视野奖是专门为了表彰年轻研究者而设立的奖项。
    每一年的科学突破奖奖金不定,但绝不是一笔小数目,在最高的时候,它曾达到每人三百万美金,简直能让任何一个科学研究者心驰神往。
    新视野奖的奖金要稍微低一些,但最少的一次,也每人发了十万美金的奖金,对于研究者来说,依旧称得上是一笔横财。
    顾不上阅读《inventiones mathematicae》月刊里的其他论文,海曼将叶千盈这篇关于冰雹猜想的论文反反复复地读上了三遍,对其精妙的代数证明思路拍案叫绝。
    他的层次又不是《inventiones mathematicae》的主编所能比拟的。叶千盈论文里的一些妙处,期刊主编能注意到,却体会得不是那么深刻。而海曼却是既能注意到,又对此有着相当深刻的体会。
    假如将叶千盈比作一匹千里马,那此时此刻,海曼就是最为赏识她的伯乐。
    而这位伯乐的手里,现在正有一副金马鞍。
    ……
    不久以后,在商议当年的科学突破奖名单时,海曼·理查森毫不犹豫地,把华国叶千盈的名字填写在了上面。
    在推荐理由上,海曼不吝自己的赞美之词。他虽然无法跳脱出先天的国度和种族带来的傲慢,但每一个和他合作过的朋友或者下属,都要承认理查森先生是一个和善的大好人。
    他对叶千盈的评价是这样的:“二十年后,我们将会看到,代数的发展会分为‘有叶千盈的代数’和‘没有叶千盈的代数’。我认为,一个数学新视野的奖项,qianying ye完全值得。”
    ————————————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在叶千盈的数学新视野奖项还正走着提名流程的时候,另一件事的流程却已经悄然地进行到了尾声。
    那就是航空母舰上,电磁弹射器的全面更换。
    在有条不紊的执行计划,以及负责此事的负责人全程监督下,华国首艘国产航母,同时也是驻扎在h省的001a号上,所有的旧式蒸汽弹射器,如今已经尽数置换电磁弹射器。
    这艘航母作为刚刚出厂不久的成品,无疑汇聚了过去近十年里,华国科技发展的核心所在。除了巨大的排水量与常规动力以外,新配置的电磁弹射器无疑成为这艘航母身上画龙点睛的闪亮一笔。
    作为电磁弹射器的发明人,杨院士受邀前来参加001a号的剪彩。
    在这个意义重大的时刻,老院士显然也没忘记之前对叶千盈的承诺。
    然后,像是他之前询问过叶千盈的那样,这一次,他将携叶千盈一起前往h省的港口,让电磁发射器的另一大功臣,在蓝天之下共同享受此刻的激动和荣光。
    在最近的一封通讯邮件里,杨院士让叶千盈提前做好准备,去接她的人已经安排好了行程,三日后便会抵达基地,带着她直接前往h省。
    ……
    短短的三天时间转瞬即逝。
    这一次,前来基地接人的,还是老熟人潘大校。
    叶千盈和潘大校两三年没见了,但对彼此都还印象深刻。
    叶千盈自不必说,她和潘大校是老朋友了。她签过的第一份保密协议是潘大校带来的,军训的时候还吃过他的冰棍儿,喝过他请的绿豆水。
    而潘大校在相关单位里工作这么多年,像是叶千盈这样天资横溢、家世出众、人也生得极为美貌,最关键的是还有着无可匹敌的年轻的研究者,他这辈子也只见过叶千盈这么一个。
    至于其他人,并不是他们不优秀。但有才华的或许就出身寒门、有背景的可能天分便差了那么一丝、年轻的往往过于浮躁没有拿得出手的东西、等终于有了资历和成果,人却已经迈过了四十岁的大关……
    在这世上,每个人都像是木板长度长长短短的木桶,自身的容量总是受到短板制约。然而叶千盈却几近于毫无缺陷,这么一个百年难遇的“完人”,要让潘大校怎么才能记不住啊。
    叶千盈一见潘大校,便忍不住露出了一个笑容:“大校比以前更精神了。”
    潘大校慨然而叹道:“你也比以前更出名了,我在孔老那里工作,时不时地都能听说你的消息。”
    “哪里哪里。”
    两个人寒暄几句,叶千盈就登上了此行调用的直升机。在发动机响起的轰鸣声中,潘大校玩笑般看了叶千盈一眼。
    “你要是想要研究的话,这一趟两个多小时呢,只要不妨碍驾驶员开飞机,想看什么都可以。”
    叶千盈飞快地眨了眨眼睛,一开始还没理解,自己为什么要研究直升机。
    一秒钟以后,她反应过来了。
    ——想必是之前两人相处的时候,她提供的一个又一个的军用研究,给了潘大校一些错觉,让他错以为自己就是看到什么都喜欢研究一下子。
    其实不是的。
    何况这直升机也不是军用的,不具备特别的可研究价值。
    叶千盈没有猜错,当初在部队里军训的时候,叶千盈那副“左掏一个图纸,右掏一个发明”的举动,当真给潘大校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他觉得叶千盈可能有个r国名字,就叫哆啦a盈。
    这次出行,抱着看到羊毛就随手薅一把的心理,潘大校半开玩笑半认真地建议叶千盈研究直升机试试。
    很快,他就听到了叶千盈谦逊又客气的回答。
    “这个,还是不用了吧。”叶千盈温和地微笑道:“类似型号的直升机,我家里已经买过两台了。我想研究的时候就回家做好了。”
    潘大校:“……”
    哦,差点忘了,你他娘的是个狗大户来着。手机用户看不学习就要继承亿万家产请浏览https://m.shuhaiju.com/wapbook/112627.html,更优质的用户体验。

热门新书推荐

  1. [玄幻小说]混沌天帝诀
  2. [其他小说]六年后,我携四个幼崽炸翻前夫家
  3. [其他小说]七零娇娇女把糙汉老公撩到吐血
  4. [其他小说]尔尔星海
  5. [玄幻小说]混沌天帝诀
  6. [修真小说]噬天龙帝
  7. [其他小说]都市大医仙
  8. [其他小说]混沌大魔头方凌
  9. [玄幻小说]霸天龙帝
  10. [穿越小说]骗了康熙
  11. [都市小说]穿越香江之财富帝国
  12. [其他小说]重生之从DNF开始做大佬
  13. [玄幻小说]武逆焚天
  14. [玄幻小说]这个体质便宜卖
  15. [都市小说]桃源俏美妇
  16. [玄幻小说]重生之都市仙尊
  17. [穿越小说]一号狂枭
  18. [其他小说]我家超市不正常桑以安江淮景无错版
  19. [其他小说]怨女情仇之宅斗
  20. [都市小说]讨逆
  21. [玄幻小说]万神主宰
  22. [其他小说]那朵菟丝花
  23. [玄幻小说]诡秘:从阅读者开始
  24. [其他小说]青草恋野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