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笛声充斥在缀满星辰的夜色里,火舌铺在潮湿的地面上泛着光,火势向棚屋两旁蔓延,一辆救护车从滚滚浓烟中驶出,骚乱的人群四处逃窜,纷纷带着面具一样的白色口罩。安全区的人们躲在房间的角落里目睹这场大火。
唐星靠在车窗,想到电影里在众人高呼围观下从硝烟中爬出的幸存者,享受着和英雄同等的待遇。玻璃窗上映着光,说不清是身后废墟的火苗还是从天而降的星光,唐星的视野变得模糊,晕倒前听见医护人员在喊叫。
两个月前唐星也在这条路上昏睡过去......
1月3日
跨年夜独自在家过完二十岁生日,2020年伊始,唐星坐上从城里开往“十里村庄”的大巴。
车轮顽强地碾过布满碎石子和坑洼的城乡过渡地带,座位上方系着的小小铜铃摇摇晃晃发出声响,身体随着大巴车的颠簸惯性地摆动。
在车内和地心引力抗衡得疲软了,她把座椅放置半躺,整张脸逐渐下垂埋进脖枕里。
“马上咱们要进村庄了,路况就好多了。”大巴司机试图振奋被摇晃得蔫巴巴的乘客们,全体躺在靠背上了无生气。
“同乡们离家很近啦,游客们可以睁开眼看看外面的景色,十里村沿途的风景很漂亮。”
车开进村庄,路面逐渐平稳,唐星把眼睛睁开一条缝。
汽车开在宽阔的向上延伸的公路,道路两边乖巧地坐落着小平房商铺,高大的乔木树立在房屋周围,白色的路障整齐地排列在干净又简洁的道路两旁,路障外有一大片草地。
“十里村庄”的牌子挂在红绿灯旁。
大巴缓慢停下来等待一只短毛山羊和一个戴草帽的男人过马路。
司机摇下窗户打招呼,“嘿!芝麻,你都快胖得走不动路了。”
男人朝司机挥了挥手,牵着山羊走到马路对岸,汽车重新启动,和他擦身而过,唐星的目光飘忽地跟随着那个男人。
帽檐下的脸庞意外地没有褶皱,一副圆框小眼镜压在鼻梁上,很快就只留下一个背影,男人穿着古老的麻布卦衫和中世纪的皮鞋,脖子上挂着一条毛巾,老态的行为动作里藏着硬朗结实的体态,辨别不出来真实的年纪。
“师傅,刚刚那个是牧民吗?”唐星嚼着零食向司机打听。
司机从后视镜里含笑看了一眼唐星:“小姑娘初来乍到?”
因为一句话暴露了外来者的身份唐星诧异地看向后视镜里的司机。
“我认识他,每天这个点都牵着他的山羊出来散步,我们总能在这儿遇见。不过,他不是牧人,是个诗人。那只山羊是他的宠物,还有名字呢,叫芝麻。”
“宠物?我第一次见有人把山羊当作宠物,倒是很特别。”唐星表示疑惑。
司机憨厚地笑着,“他一年前就来村庄了,体验田野生活,诗人嘛,有时候喜欢远离城市的喧嚣。”唐星认同地点了点头。
“小姑娘看来不了解这里啊。”
“说来听听。”唐星饶有兴致地竖起耳朵。
司机娓娓道来地给唐星讲述这座位于东南沿海,远离城区一百多公里外的小村庄。
一半的本地农民早在前几年就走出去到城里打工,后来政府搞新型村镇建设,把十里村建成独立小村庄。现在很多城里人到这儿来度假,或者定居养老。
唐星想到来时路上经过的装修很精致的便利店、咖啡店、书店,学校里陈设的游泳池和篮球馆,汽车开过几个有轨电车的站台,以及珍贵的原生态环境,很好地印证了这并不是一个普遍的生存常态。
傍晚六点,火烧云从天边漫步过来。
像是准确地感受到了某种轻微的震动和咕咕声产生的共鸣,唐星摸了摸自己的肚子,掏出上车前在便利店买的有塑封口袋的坚果零食,摘下脸上的口罩。
最近出门父亲总是千方百计让她务必戴上口罩,“我们医院最近收进了一些情况很相似的病人,起初都以为是感冒没有在意,后来病情反反复复,还有发高烧的情况,到医院检查才发现没那么简单。”
唐星懒懒散散地被强行戴上了口罩,她像往常一样带着撒娇的语气,“是我老唐提不动刀了还是流感病毒飘了,就算它再厉害,可是老唐更厉害,一定可以打败它,你怎么会怕它嘛。”
“目前还没有查明病原,你个小丫头别掉以轻心,和妈妈都要注意安全。”
唐星郑重地点头,眼睛里忽地闪烁起泪花,挂在老唐的脖子上赖皮地不想走。
每到这时候,老唐都会摸摸唐星的脑袋,宠溺地看着她,“多大的人啦,老爸我要赶去上班了,病人还等着我。”
而唐星会识趣地捏着那张悄悄爬上了皱纹的干燥脸庞,“你整天别像个老头似得焦虑这么多,又长皱纹啦。”
这天出门的时候却没有这样一番和谐的景象。
唐星接到一通电话,是十里村的实习通知,一气之下买了车票就要走,老唐怎么也拦不住。
此刻离开老唐的视线,看到那张口罩又隐隐愤懑起来,漫不经心地将口罩塞进包里,扭过身子靠在玻璃窗上。
“怎么越到里面手机信号越不好了?”唐星把手机伸向车窗外。
“这里通讯不是很方便,刚开始来的都是老年人,对于网络需求不高,后来一些年轻人为了躲避社会的压力也到这里来,也许是想脱离网络感受生活,所以通讯一直没有改善。”司机讲起十里村像在描述一方净土。
谈话中汽车停靠在站台,一个姑娘拎着一筐水果上车准备在唐星身旁落座。
初遇发生在狼狈又尴尬的情境下。
姑娘一个趔趄重重地歪倒在唐星身上,筐里的水果肆意滚落,她连忙道歉头也不敢抬地弯腰拾捡地上的水果,大巴在红灯前停下,姑娘左摇右晃站不住脚,果子在她手指伸近的瞬间又顽皮地滚跑。
唐星见她笨手笨脚的,收起了被撞的不悦,让她坐到里面的位置,自己动身帮她捡起地上的果子放回筐里,然后坐到靠过道的位置上。
姑娘羞怯地说了声谢谢。
唐星转过头去继续吃着零食,没再看她。
天黑后玻璃窗上出现人透明的影象,景色消融在夜霭中的朦胧暗流。每个座位上方的头顶灯适时亮起,半明半暗的光影让人致幻。
天边还没有完全黑透,被映成紫色的山丘,轮廓分明地迫近过来。
旁边的姑娘开始犯困,她的头一沉一沉的,压在唐星肩膀上,唐星仔细端详了姑娘———
穿着一身素色棉袄,一条皱巴巴的碎花布裤子,卷起的裤脚一高一低,上面还沾着泥水。乌黑浓密的头发用一根发簪盘起,两鬓的碎发随意地拢在耳后,小巧精致的五官,眉眼清秀。
怕姑娘感到尴尬唐星也把头偏向一侧开始装睡。
汽车摇摆,两人都迷迷糊糊睡了过去。
到了集终点,车上的人纷纷起身收拾自己的行李,唐星的困意朝耳机里的音乐落去,丝毫没有察觉。
最后一排的奶奶提着大包小包的行李进行着下车的收尾工作,从椅背后面拍了拍她的脑袋,唐星睡眼惺忪地仰头,一张慈祥的脸凑到面前。
“小姑娘快醒醒,都到终点站啦。”
唐星轻轻地把旁边姑娘的脑袋从自己肩膀上推开,“起床啦!”心里想着这姑娘睡得真踏实。
女生迷迷糊糊地揉了揉眼睛,“对不起...”感到一阵尴尬,脸涨得通红。
唐星耳朵敏感地被这柔软轻细的声音抓住,舒服干净,见她楚楚可怜的模样,不好说什么。
唐星终于可以慵懒地伸一个懒腰,舒展完自己被压得酸麻的肩膀,起身去拎一大一小的行李箱,疲软的四肢使不上劲,费了好大功夫才把箱子盘下车来。
走到公路护栏处靠边站,摸出手机准备导航,网络信号却弱得一直在转圈圈。
路灯昏暗,周围很安静,三人从离散的人群中掉队。
奶奶在两个姑娘中来回打量了一番,选了看起来像本地人的那个,“小姑娘,你帮我看看,这个地方怎么走呀?”
姑娘原本站在路边踌躇不前,左右张望好像在等人,看了一眼奶奶,报以礼貌的笑,“奶奶我也住这儿,我们一起走吧。”她眉目舒展开,像抓到一棵救命稻草。
“那小姑娘咱以后就是邻居啦,我今天刚从城里搬过来,准备在这儿跟我家老头养老。”
唐星踩着哒哒哒的脚步声走在前面,到了分叉口,她转身向姑娘投去求助的目光,“你知道木屋怎么走吗?”
姑娘话不多,点了点头示意唐星跟着她走。
奶奶目光转向唐星,“小姑娘我看你不像本地人。”
“我来实习的。”
“我听说十里村这两年来了好多大学生,在这里发展得挺好的,有的还留在了村政府,机会多得很。最主要的是,这里坏境好,悠悠闲闲的,比城里舒服多了......”
唐星点点头。
“小姑娘长得这么标致,是搞文艺的吧。”来十里村实习的,无非就是农业科研和文娱工作者两种。奶奶对和她一样刚从城里来的唐星充满了好感。
城里和乡下的界限在短暂的几年里还没有被完全剥离开,虽然在“十里村庄“乡下人不会被认为是一个低素质的或者低收入的弱势群体,但是仍然存在发展过程中留下的一部分原始的农民。他们逐渐和谐地组成了现在的十里村。
“奶奶你以后可能会听到我的声音。”唐星说完,旁边的姑娘抬头看了她一眼。
又继续走了一段路。
奶奶问道,“你们多大年纪啦。”
两人不约而同答:“二十。”
唐星眼里闪烁了一道光,这么快就遇到同龄人了,不过之后可能也不会有交际,继而又把脸撇向一边装作不经意的样子。
木屋到了,姑娘向唐星指了指,“这里就是木屋。”本想证实她是不是广播站的实习生却又没好意思开口。
唐星停下来,扬起盈盈笑意:“谢谢。”
姑娘走了几步又折返回来,“我们就在你隔壁院子,我叫李芋圆,以后还会见面的。”
既然住得这么近,遇见是必然,但唐星没有理解到姑娘的另一层意思。手机用户看白矮星时期请浏览https://m.shuhaiju.com/wapbook/112690.html,更优质的用户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