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钟洪友与连长一起,带着连队去集结。昨天晚上的会议上,文团长和帅政委都特别强调了,各级干部要认真负责,千万不要再闹出过不去桥的事。
大家都不好意思地笑了。一二零师抗日誓师大会那天,七一八团从流曲镇向庄里开进,在一座拱宸桥前,多路部队挤作一团,混乱了好一阵子。钟洪友当时也被夹在人群中,左走不是,右走也不是,完全不知应该把队伍往哪里带才好。后来上级批评说,万里长征都走下来了,反到过不去一座小石桥。
钟洪友有了那次的教训,此后大凡有较大的行动,都备了个心眼。上边的命令一定要看清楚,任务的要点一定要搞明白。万一出现意外,要冷静,不能乱。要果断,不能拖。虽说连队的训练、勤务一直都没闲着,但毕竟在后方太久了,习惯和平了,突然打起仗来,一下习惯不来。自己从军七八年的经验就是,越是认为不可能的事,偏偏要在你觉得最没问题的地方冒出来。所以,今天连队的行动,钟洪友时刻都十分仔细。
还好,一切顺利,傍晚时分,队伍到达了横沟渡口,帅政委已经组织好渡船等在那里。
钟洪友他们连是第一批过河。按连里的分工,钟洪友带着尖兵组、前卫排坐第一船。钟洪友的人都上船后,文团长与帅政委互道珍重,带着几个人也登上了船。
文团长问钟洪友,人齐了吗?又问岸上组织的参谋,可以出发了吗?然后向船老大一挥手,开船!
夕阳斜照之下,对岸山岗上矗立的南山寺清晰可见。刚到吴堡不久,团里组织勘查对岸情况,钟洪友跟随文团长曾经到过那里。南山寺位于山岗之上,是一个制高点,可伏视河岸一带。所以,在那里待了好久。
寺里的人详细介绍了情况,这是座古寺,年代久远,是唐贞观十三年时,唐太宗李世民敇赐尉迟恭所修建。钟洪友的印象是,这庙好大,房子真多。当然最受震憾的是那口万斤大钟。寺里的人讲,那钟声可以传出四十里,大家都说,敲个看看。
船老大都是健谈的人,以前乘船,都要天南地北的说上一大通。这次见八路军这样大队人马的过河,他知道一定是有大行动,没有象往常那样开口畅谈,只是默默地驾船。
钟洪友以前乘船时,听船老大讲过许多从他爸、爷爷那里传下来的故事。其中就有李自民从宋家川、孟门杀出陕西,北上北京时的情景。船老大讲,上辈传说,闯王的队伍兵强马壮,浩浩荡荡,前不见首,后不见尾。旌旗招展,气势如虹。大有必得天下之气魄。宋家川一个渡口不够用,同时在碛口、孟门三处一齐过河。然而没过多久,闯王的兵就败退回来了,前队不接后队的,旗呀鼓的全不见了,连个穿干净衣服的也没有,慌慌忙忙赶路,也没人贴告示,宣传主张啦。人不多,宋家川一个渡口就过去了。清兵也没死追,到了柳林那边就停下了。
钟洪友望着黄河波涛,想起在大渡河时,也听过船工讲述翼王石达开的故事。情形差不多,开来时昂着脑袋,走的时候耷拉着脑袋。当时上级的鼓动就是,我们是工农红军,不是石达开。
钟洪友想到了何专员那冷言冷语,那张皮笑肉不笑的脸似乎就在眼前晃来晃去。他那个那个的,明天,老子过去痛杀鬼子,一定要抓一个活的回去,给你看看,给大家看看。
孟门渡口河面不宽,很快就靠近河岸了。
文团长第一个跳下船,向钟洪友一招手。
钟洪友跟在尖兵组后边,前卫排跟在他后边,大家依次下船。
尖兵组简单整理了一下队伍,就沿路向前搜索,钟洪友带着前卫排登上旁边的山岗,掩护渡口。
因为以前来过,附近的地形还是大致有个印象的。山岗下的那个小庙,他记得叫显灵将军庙。那庙里贡的不是神仙菩萨,而是一位明朝时的军官。故事是船老大讲的,在返回陕西的时候。说明朝时孟门这里叫定胡县,好象是崇祯二年吧,李自成的兵打吴堡,孟门那边的老百姓听说之后,许多人就坐船到河西这边来,投靠李自成。朝庭听说以后,就派了个显灵将军带兵来打定胡,灭闯贼窝子。队伍来了以后,一看全是妇女小孩老人,男人大多去了河西。粮食也没有多少,队伍没吃的,孟门的老百姓把能吃的都收集起来,熬出个东西给官军吃。这个显灵将军呀,是个有良心的人,一看老百姓这么苦,又都是老少妇女,不忍心下手。可他是朝廷命官,又不能违抗皇令,左右为难。想来想去,他就写了一个奏章给崇祯皇帝,为老百姓求情。奏章定好之后交给副将,然后他就自杀了。
文团长跟大家说,他看过县志,崇祯三年的时候,张献忠在米脂那边搞过暴动,官军过来镇压,打了不少仗。显灵这个称号,朝廷不会封,活着死了都不会。这应该是咱们老百姓封的。显灵干什么呢?不让官军欺负。你们看看,以前的军队在老百姓的故事里是什么样子,不做坏事老百姓就烧高香呀,咱们可不能搞到这个地步呀。传话里煮的那个饭,现在有个名,叫孟门熬,你们有机会可以尝一尝。
那孟门熬,钟洪友也算是吃,不是在河东,是在团部,司务长做的。
那天钟洪友帮忙团部做个事情,回到团部已经过了饭点,曹主任留他吃饭。司务长端来一大碗,热气腾腾,香气扑鼻,哇哈,羊肉泡馍!一口下去,不对,饼子是饼子,块大了点,另外的不是肉。唉,老俵,你这挂羊头,卖的什么肉?
司务长有些吃惊,你没有吃过吗?这是河东的孟门熬,那羊什么肉呀,那是豆腐,刚从房东那借来的。
文团长派人传达命令,让钟洪友打前阵出发。钟洪友带人下了山岗,会同尖兵组一同开进。这时,夜色降临,明月当空。这次的行军路线是欧阳参谋长制订的,把渡河地点选在碛口与军渡之间的孟门,大家齐口称赞。好处很多,一是因为这里不是主要渡口,把一部分行军路线安排在黄河右岸,减少了左岸的行军距离,有利于隐蔽行动。二是避开了友军的驻扎区,减少了许多联络方面的事。再就是从孟门去王老婆山的道路,大部分是在山脊上。
钟洪友以前听文团长听说过,这孟门在早先要比碛口和军渡都风光,是大禹治水的地方,在春秋战国的时候就是要地。最早的时候,那时这地方叫蔺,声跟姓林的林,字好难写开始归晋国,后来又归了赵国,魏国、秦国也来争,前后打了一百零八年。
走在山脊上的小路上,环观群山,眼睛全是往下看,眼光可以望得很远。走在山沟里,要两眼看天,时刻观察两旁的山顶。往前看顾,曲曲弯弯,看不到半里地之外,不知道待会撞上什么。两种感觉,大不一样。这孟门居高临下,易守难攻,抓住一点能控制一片,难怪要争一百年呢。
钟洪友行走在这古战场上,悲壮的情绪触景而生。
第二天天还没亮,钟洪友到了王老婆山的下塅塅村,这是预定的宿营地,与鬼子据点有**里路。
尖兵在村**到了哨兵,有人比钟洪友他们还早。从丁家畔出发的一营的那个连,三个小时前就到了,队伍正在休息。他们的路程要比从宋家川出发的近一半。
侦察科长他们也已经在这里等着了,他们早大半天出发,负责来找游击队。
游击队已经做了许多安排,蒸了干粮,打了大刀长矛。钟洪友点出几个人,去领干粮和大刀长矛,然后分开休息。
待各部到齐,文团长领着潘营长、侦察科长、几位连长指导员,由游击队员带路,悄悄来到王老婆山上,对王墕村进行战前侦察。
王墕村建在两座大山之间的山口里,背依山坡面南而建,正对着王老婆山。此处地势较高,往西是下坡路,往东二里多上坡之后又是下坡了。
村里的民居主为窑洞,附有小院落。家与家不相连,略呈错落,但大致也呈行呈排,顺山势而建。行排之间有小径弯曲而接,通往村外的路径不多,上山的小道只有东北角和西北角各一处。
王老婆山位于村南,与村子面面相对。这山又高又陡,只有一条险峻山道蜿蜒而上。虽说是居高临下,但能下脚的地方不多。
鬼子大部驻在村里,在村背后东北方向四五百公尺远的山顶上建了一个地堡群,能装下一个小队的兵力。从那里可以控制山坡下的村子和约一千多公尺的道路,同时也对山背面形成防御。
在最靠路边的一个院落里,放着一门步兵炮,有六七个鬼子围在那里。还有一小股骑兵,出了村口一溜烟地沿路向西跑过去了。
大家一边看一边记,文团长把重点要点指给大家,特别是队伍进出的路线。
回来之后,文团长布置了晚上的作战任务,钟洪友他们连承担攻打小山上的地堡群,快枪队配给他们。会后,连里搞了分工,钟洪友带突击队。
别人替钟洪友领到了一把游击队打制的大刀,钟洪友用草试了一下刀刃,觉得不够快,他想起了司务长。
注:拱宸桥一事,见《陈伯钧日记.文选(上卷)》第69页(未完待续)手机用户看黄河之畔请浏览https://m.shuhaiju.com/wapbook/112827.html,更优质的用户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