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海居 > 其他小说 > 长安朗月行 > 81 毁人不倦
    这个人叫王玄策,洛阳人,乃是中国历史上最牛的外交官,曾三次出使印度并创造了一人灭一国的光辉事迹。
    事情的大致经过是,天竺的一代雄主戒日王当年款待了取经的玄奘师父之后便主动与大唐修好,于是贞观十七年王玄策以副使的身份第一次出使天竺,贞观二十一年,他又以正使身份率使团第二次出使,却恰逢戒日王升天,其大臣阿罗那顺叛变,国内大乱,使团随从皆被杀害,仅余王玄策与副使蒋师仁越狱逃脱。
    二人于是向泥婆罗与吐蕃分别借兵,并传檄大唐藩属国请求援军,最后集合兵力近万人,大破天竺军队,杀得阿罗那顺弃国逃亡东天竺,最后生擒阿罗那顺及其王妃王子,俘虏一万二千余,杂畜三万余,取得了辉煌的胜利,又因为东天竺曾援助阿罗那顺,王玄策本来还想顺势灭了东天竺,东天竺急忙纳贡谢罪,向大唐称臣,方才使王玄策罢兵还朝。
    当年泠风看到此人事迹时,除了膜拜只有膜拜!倒不是因为这灭国的威风与武功,毕竟三哥向来战五渣,何况彼时本来就国中大乱,令泠风心折的是这位大唐使节的心智与气魄!
    使节是什么人?使节代表国家!使节被杀,这不单单是死了几个人,更是国家的尊严被狠抽了几个耳光!王玄策是个文官,遇到这样的事情他却没有带着副使灰溜溜地逃回国,而是誓要报仇雪耻,而且他还做到了,将一个与大唐远隔几千里的国家灭国!
    这是什么?这就是“犯强汉者虽远必诛”!这就是对远离祖国在外从事间谍行动的特工来说最最重要的,对祖国至死不渝的热血忠诚!
    他为什么能做到?因为他能借到兵。而他为什么能借到兵?固然因为大唐的强盛、威严,作为当世第一的强国在国际间的影响力,可是为什么连泥婆罗这个与大唐相隔几千里的国家都肯出兵数千?
    史书中并未记载王玄策是如何说服的泥婆罗王,只说他是以大唐女婿吐蕃王弃宗弄赞的名义与其谈判。但泠风可以想见,这场谈判一定不会太容易,因为大唐即使强盛,也实在离泥婆罗和印度太远,恩惠难以到达,武力也难以威胁。
    不用说此时,就是七十年代中印边境战争,由于交通运输艰难我们也极难向青藏高原大规模增兵,只能靠新疆与西藏的“偏师”作战(当然,即使是“偏师”也将印度的主力打得落花流水)。在这种情况下,王玄策除了利用吐蕃的威势,一定还许诺了泥婆罗王一些灭亡印度后泥婆罗能得到的好处,威逼利诱恩威并施这才能说服他出兵相助。
    其实要是王玄策真的逃回大唐,那大唐才是骑虎难下,若对印度予以还击,唐军长途奔赴印度作战,那途中的艰难险阻简直无法想象,而且要借道无数国家,包括吐蕃,这一路是否能顺利也是未知之数。若不出击,堂堂一国使节被杀,大唐上下岂能咽得下这口气?
    所以王玄策做出就地借兵的决定,绝不是头脑发热逞书生意气或者匹夫之勇,这确实是最好的解决方法,若赢,自然报仇雪耻为国争光,即便输了,那也不过是他和外籍联军的失败,不会有损大唐的威严,而作为使节,他的壮烈英勇反而会为大唐赢得荣耀和世人的尊敬。
    但是王玄策赢了,他先前是县令,此次出使时的官职是右卫率府长史,一直做的都是文官,从未上过战场,可是他非但大摆火牛阵,还使出了唐军的各种攻城手段——云梯、抛石车、火攻,最终带着没有一个唐兵的外籍联军灭了一个国!
    忠贞不渝,临危不乱,见事迅敏,分析缜密,谋略得当,口才无双,心毅志坚,英勇果决,文可以纵横捭阖折冲樽俎,武可以破城灭国决胜千里!这是单纯的外交官么?这是王牌中的王牌,特工中的战斗机啊!
    这样的人才,泠风怎么可能放过!
    唯一可惜的是,只知道他在贞观十七年时是融水县令,之前的履历一无所知,甚至连他是哪年生人都不知道,也不知道他现在是否已经入仕……好在有名字,有籍贯,费点力气总能找到的!
    传奇总是能轻而易举地感染人,想着想着,泠风的心中也充满了豪情壮志,嘴角不禁微微翘起,头也昂了起来,露出了一个志在必得一无所惧的笑容。
    一抬头,却正对上李世民那专注地审视着自己的眼神,那眼中带着笑意,明亮得如初升的旭日。
    不知为何,泠风此刻竟不再害怕这逼人的目光,反而迎了上去,十分镇定地道:“陛下不愿让太多人插手情报系统之事,不知可否给臣一个明确的指示?另外,若是要立刻组建情报系统,一部分情报人员就不能直接开课,必须混在其他学员中,臣再想办法为他们单独进行培训,否则若是一开始身份就暴露了,那这情报系统也就彻底废了。”
    李世民望着那同样明亮却更纯净的目光,发自内心地笑了:“此事,朕正要与你细说……”
    一个时辰之后,满脸凝重的泠风回到了中书省,迎着众人探询的目光长叹了一声:“压力山大啊……”又看向了李靖:“药师伯伯,看来咱得好好商量商量了……”
    李靖笑着点了点头,眼神中却也满是郑重之意。
    自这日起,泠风的好日子算是真到头了,固然是要做的事情多了许多,更关键的是她现在担上了责任,而且她以往做事基本都是依赖马周和李淳风,这次却完全指望不上了。
    他二人都是心思明透之人,虽然表面上泠风只是去军校上个课,但他们都明白这后面的意义,知道泠风这回的差事非同小可,虽然心疼她小小年纪就要担此重任,但却也无可奈何,非但无法援手,反而还得完全不闻不问以避嫌疑。
    好在经过后世的高考和考研双重锤炼之后,泠风的抗压神经已经比大腿都粗了,再看看周围这些大人们,这可都是这个国家的大脑和神经中枢啊,谁的压力不比自己大啊,再说这天下压力最大的那就该是皇帝啊!
    那个眼睛贼亮的李二同志,人家在自己这个年龄(没穿前)都已经提兵跃马统一了中国北方,除了爵位秦王,还身兼天策上将、太尉、尚书令,文官武官都是第一,这是何等彪悍的人生啊!自己不老是鄙视各种二代么,虽说出生决定资源,但同样的年龄人家能做成那样的大事,自己没理由连眼下这点小事都做不好啊!
    在这种精神激励下,泠风心无旁骛地以前所未有的高涨热情投入到了大唐的情报系统筹建事业中,等突然有一天感到天气有点凉的时候,才发现居然已经是仲秋八月了。
    贞观四年八月初八,天策军校成立,设于禁苑芳林门上。
    泠风也开始了她毁人不倦的教官生涯。
    第一批学生四十人,打开名单泠风第一眼就看到了辛阳的名字,顿时好生欣慰,熟人啊!待看到第二个名字,大脑却一下子短路了三秒钟,纥干承基?!
    我去这也是个熟人啊!这哥们日后是太子李承乾同学豢养的刺客头子啊,李承乾谋反之事就是被他告发的!
    此事大致经过是李承乾养了百来个刺客准备暗杀自己的四弟魏王李泰,但还没行动他的五弟齐王李祐就谋反了,李承乾看着眼红了,觉得杀亲弟不如直接造亲爹的反来的简单直接有效率,就也准备谋反,结果李祐谋反案牵连到了纥干承基,他被捕入狱后在狱中上书揭发了李承乾。
    泠风原先看到这段历史的时候就对此人很感兴趣,首先是这个人的人品问题。纥干承基是东宫卫士,其实就是李承乾手下的刺客头子,是心腹中的心腹,而且一看这名字就知道是少数民族兄弟,又是个武人,这样的死士按说应该对李承乾是死心塌地说一不二,但此人却颇有些战国时游侠刺客以义为先的古风。
    李承乾曾经派他去刺杀一直管教规谏自己的太子詹事(太子府管家)于志宁,他到了于志宁府上发现老先生睡在茅草席上头枕着土,十分清廉简朴,没忍心下手就回来了。这样一个人,会跟着李承乾这个脑袋被门夹了的死小孩玩造反,那多半是越陷越深身不由己。还有他入狱一事也很有些蹊跷,李祐谋反远在山东济南,怎么会千里迢迢牵扯到长安一个东宫卫士?
    不得不说,史书中尘封的谜案真是多如牛毛,有时候泠风真觉得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干的活儿和侦探颇有异曲同工之妙。
    这么说来,此刻纥干承基会出现在这情报班里倒也不是什么奇事,自古刺客间谍不分家啊,大家都是从事秘密工作的嘛,来文的是刺探情报,来武的就是刺杀目标!
    泠风暗暗地深呼吸了一口,开始点名,点到纥干承基的时候特意多看了两眼,和突利差不多年纪,长相上基本汉化,但肤色略白,眼窝也还是很深,使得他的眼神看上去也很深沉。
    原先泠风担心会有人不服自己这个站着和他们坐着差不多高的小教官,点名的过程中才发现底下一个个的那叫一脸兴奋狂热啊,那一道道灼热的目光怎么看都像是粉丝在演唱会上看自己的偶像,看得泠风都打了个哆嗦,大家矜持点好吗……
    讲课前,泠风先问了一个问题:“《孙子兵法》第十三篇即为‘用间篇’,那你们知道用间最重要的一条准则是什么?”
    众人的目光顿时有些茫然,除了少数几人,他们中的大多数此时连《孙子兵法》都没看过,对用间什么的根本也没概念。
    泠风笑了笑,道:“用间最重要的,就是‘必以上智者为间’!我不知道诸位是真的对情报活动有兴趣呢,还是稀里糊涂来上的这课,但我可以告诉诸位,此刻在座的都是兵部情报部门的候选人员,上完课后入选的就是我大唐第一代情报人员,选人权就在本教官手上。”
    “因为这些人将是我大唐情报工作的奠基者,所以我的要求会非常高,我不在乎入选者是何出身、目前所任何职,只看是否是‘上智者’,才智胆略都远超常人且毕业成绩优异者将会被予以要职。”
    这番话一说完,众人脸上的神色立时各异,兴奋者有之,忐忑者有之,自傲者有之,沉静者有之……激将法最能试出各人心性,泠风扫了一眼,心中对这些人的器度性格有了一个大致的判断。
    随后开始正式讲课,泠风道:“为了让大家对情报工作有一个通盘的了解,我先为大家讲述一下间谍的历史。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间谍叫女艾,是夏朝第六位国君少康流落民间时的家臣……”
    泠风越来越觉得自己来这个世界就是靠嘴谋生的,别的她不会,讲起故事来那绝对是行家里手,这叫寓教于乐,还要不时总结归纳一下,比如子贡郑国苏秦张仪这样的是战略型间谍,陈平郦食其这样的是战术型间谍,荆轲要离这样的是刺客型间谍,伯嚭张松这样的是卧底型间谍……
    讲了半个时辰,泠风停了下来,所有人都已经听呆了,人人都眼巴巴地望着泠风希望她继续讲下去,泠风却笑着点上了一炷香,说接下来轮到诸位讲了,现在诸位先仔细思考,一炷香后我让诸位挨个发言,谈谈你们听了刚才的授课后各自有何感想,众人顿时又呆了。
    一个时辰的课程结束后,众人望着泠风离去的背影,眼中那追星般的目光又灼热了几分。
    泠风刚走出屋,辛阳就追了上来,身后还跟着个人,正是纥干承基。“小师叔,你还记得纥干么?”
    “呃?”轮到泠风发呆了,我什么时候认识这哥们了?
    看着泠风一脸困惑的表情,纥干承基眼中明显有一丝失落,辛阳忙道:“小师叔,就是他把我马师傅从突厥大营背出来的啊!当时我跟你介绍过的……”
    泠风顿时张大了嘴,没错,马周替唐俭挡了一刀后,因为现场太过混乱又身受重伤,竟被乱军裹挟着与其余众人冲散,其后两名武士不顾生死地返回四处寻找才找到了已经昏迷的马周,又一路浴血才拼杀出了突厥大营,救回了马周一命。两名武士里一个就是辛阳,另一个……泠风想起来了,当时辛阳好像是拉着一个人到自己跟前介绍过,只是……
    泠风细细打量着眼前的纥干承基,脸上不由露出了十分的歉意,很诚恳地道:“真是对不住!我当时忧心兄长伤势,竟慢待了壮士……”当时我满脑子只有受伤的大哥啊就是天王老子来了我也当他是空气啊!
    纥干承基忙道:“公子这么说岂不折煞承基!承基不过一无名小卒,所为不过本分而已!”
    泠风摇头郑重地道:“你救了我大哥,那就等同是我的救命恩人,日后若有什么我能为你做的,你只管告诉我,只要在道义法理之内,我一定为你办到!”
    纥干承基一惊,顿时手足无措道:“这,公子言重了!承基怎敢……”
    泠风却盯着他的眼睛,一字一顿道:“只要我活着,这个承诺就有效。”
    辛阳羡慕地看了看纥干承基,心中有一瞬间的泛酸觉得自己怎么没得到这样的待遇,随即便想到小师叔对外人尚且如此,对自己那还用说?自己也太小器了!顿时就是一阵惭愧。
    他看纥干承基已经激动得说不出话来了,便拉着他的手笑嘻嘻地对泠风道:“小师叔,纥干是我在军中的好兄弟,打东突厥那一仗我俩一块儿出生入死,都不知互相救过几次命了,平日我常跟他讲小师叔你的光辉事迹,他仰慕的不得了,你给他签个名,他就满足了哈哈!”
    纥干承基一听,顿时把头点得像鸡啄米,泠风无语地看着,这哪里像个刺客头子啊……可见任何人物都曾傻缺青涩地年轻过……“这样吧,今天我做东,先请二位恩公去搓一顿,有空没?”
    “承基万万不敢!”
    “那就是说有空?得了,辛阳,把人架上,走了!”
    “得令!”
    纥干承基起初还百般推辞,直到辛阳附在他耳边轻声说了句“能跟我小师叔一块儿吃饭你还这么推三推四的,屋里面可有的是人抢着要来!”纥干承基顿时醍醐灌顶,暗骂自己真是蠢笨不堪,不识抬举!大不了自己待会儿抢着会账不就行了么!
    摸了摸钱袋,忙紧紧跟在了泠风身后。一开始他还有些紧张,但一路看辛阳与泠风说说笑笑好得就跟亲兄弟似的,这才慢慢的放松了下来,不再拘束,心中不禁感慨:李公子虽然才名无双,却没有一点才子士人的清高架子,更没有丝毫看不起武人的意思,辛阳是他弟子,俩人关系却如同兄弟好友一般,公子的风神气度,真是令人心折!手机用户看长安朗月行请浏览https://m.shuhaiju.com/wapbook/113123.html,更优质的用户体验。

热门新书推荐

  1. [玄幻小说]我的师兄太强了
  2. [其他小说]净元伏天
  3. [科幻小说]诸天从婴开始
  4. [修真小说]过河卒
  5. [玄幻小说]全民领主:我的亡灵会裂变
  6. [穿越小说]人间苦
  7. [穿越小说]三国模拟器:这个马谡太稳健了
  8. [其他小说]影视世界从做厨师开始
  9. [其他小说]弥天神珠
  10. [玄幻小说]灰烬领主
  11. [都市小说]我在直播间窥探天机
  12. [修真小说]从笑傲江湖开始横推武道
  13. [其他小说]诡三国
  14. [玄幻小说]校花的贴身高手
  15. [都市小说]超凡医婿
  16. [玄幻小说]假太监:我乃大明九千岁
  17. [玄幻小说]太古神尊
  18. [科幻小说]天命神算
  19. [修真小说]魔门败类
  20. [穿越小说]骗了康熙
  21. [穿越小说]悍卒斩天
  22. [都市小说]重生之奶爸的悠闲生活
  23. [都市小说]穿越香江之财富帝国
  24. [玄幻小说]这个体质便宜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