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宋穿、明穿,甚至是穿越东晋的网文说的是如何做官,然后大发神威,征服胡虏,收复失地。其实哪有那么容易,除非你造反,把整个政治体系推到重来,要不然整个官僚机构和社会制度都拉扯、纠缠着你,让你动弹不得。
桓温的能力和威望都很高,北伐前燕的时候,开始势如破竹。前燕司徒长史申胤分析道:“晋室衰弱,温专制其国,晋之朝臣未必皆与之同心。故温之得志,众所不愿也,必将乘阻以败其事。”第三次北伐果然大败而回,令桓温的威望大降。最后桓温认识到攮外必先安内,必须把朝廷君臣狠狠地整治一番,那些都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家伙,要不然终究一事无成。
宋朝王安石名气也大,最后变法失败;岳飞用兵如神,家破人亡;明朝张居正门生遍天下,主持“万历新政”,以一身担当天下安危,任劳任怨,不疑不怖,扶危定倾,以一己之力,为命在旦夕的明王朝续命七十年。最后遭言官弹劾,被神宗下令抄家,人死之后还差点儿被开棺戮尸。
“愿以深心奉尘刹,不予自身求利益。”这是张居正的心声。以张居正的地位、能力和智慧,想谋个生前身后名,要在死后全活家人,可谓是易如反掌了。不是他拙于谋身,而是在两者之间他选择了谋国,不惜粉身碎骨,这是殉道者的作派。
你说你一个穿越众,考一个状元,在朝廷里和这些老家伙混,然后虎躯一震,引领万民北伐,那不是扯淡吗?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把你挫骨扬灰是轻的,灭你九族才是你真正的归属。戚家军名震天下,那是受到张居正的保驾护航,后来张居正死了,戚继光也备受排挤,戚家军也就烟消云散了。
每次中原动荡,那些北部边陲的少数民族都会乘势做大,荼毒中原。陇右,河西,河套,包括蒙古草原和东北平原这些地方幅员辽阔,连成一体,形成强悍的草原部落王朝。秦汉时的匈奴,南北朝时的鲜卑,隋唐时的突厥,宋朝时的辽金、西夏和后来的蒙古,都是雄霸一方,威名赫赫。历朝的开国皇帝,为了收复失地,殚精竭虑,委曲求全。
公元前200年,匈奴冒顿单于率兵大举南下,汉高祖刘邦亲率 30万大军迎击,结果刘邦和他的先头部队,被匈奴兵围困于平城白登(今山西大同市东北)达七天七夜。后来,采用陈平的计谋,向冒顿单于的妻子行贿,才得到脱险。这便是‘白登之围”。这次战役之后刘邦知道,自己对于匈奴毫无办法,于是采取和亲政策,冒顿单于成了汉家的女婿。后果之一就是冒顿单于的后代刘渊,趁着西晋诸王内乱,割据并州,建立汉国称帝。
当然,刘邦的场子被他的后辈刘彻找回来了。公元前127年汉将卫青出击匈奴,不仅收复了陇西、北地、上郡的北部,还收复了河南地,置朔方、五原2郡;云中、雁门2郡北界也得到恢复。北边疆界达阴山以北。
公元前121年霍去病出击河西,匈奴休屠王降,设置酒泉
郡。以后至公元前67年间陆续分置了张掖、敦煌、武威3郡,合称河西4部,连同公元前81年在湟水流域设置的金城郡,又称河西5郡。匈奴悲歌:“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妇无颜色。”
公元前60年匈奴日逐王降汉,天山南北完全摆脱匈奴的统治。汉朝置西域都护府于乌垒城(今轮台东)。都护辖区包括今新疆及巴尔喀什湖以南的乌孙、帕米尔地区的无雷和费尔干纳盆地的大宛等。
公元前108年灭了由燕人卫满在朝鲜半岛上建立的卫氏朝鲜,以朝鲜及其附属国地置乐浪、玄菟、真番、临屯4郡,把东北疆界推至朝鲜半岛中、北部,东至日本海,南抵汉城以北一带。
唐朝在建立初期,唐高祖李渊曾经向突厥称臣。当时李渊官拜太原留守,天下大乱、群雄割据,于是他也想起兵,谋取江山。李渊起兵后,立即派自己心腹刘文静前往突厥。刘文静提出,“愿与可汗兵马同入京师,人众土地归唐公,财帛金宝入突厥”。
始毕可汗非常高兴,当即派遣大将康鞘利两千骑兵支援李渊,一个强大的对手成为争霸天下的主力。此后,李渊对突厥的始毕可汗“卑词厚礼”,同时还该旗易帜,“杂用绛白”。之所以用白旗,是因为突厥的旗帜为白色,这样做的目的是“以示突厥”。后来,李渊即位后,前后向突厥进献了不少财物。
李渊曾对李世民说:“唐固吾国,太原即其地焉。今我来斯,是为天与;与而不取,祸将斯及。然历山飞不破,突厥不和,无以经邦济世矣。”也就是说,只有向突厥称臣,才能换取后方基地晋阳的安全,为进军关中换取条件。
贞观四年,唐太宗李世民得到捷报,李靖取得阴山之战的胜利,活捉颉利可汗。李世民非常高兴,对身边的大臣讲了一番话,“朕闻主忧臣辱,主辱臣死。往者国家草创,突厥强梁,太上皇以百姓之故,称臣于颉利。朕未尝不痛心疾首,志灭匈奴,坐不安席,食不甘味。今者暂动偏师,无往不捷,单于稽颡,耻其雪乎!”
当然,刘邦和李渊这些作为受人诟病,被后世的文人大加鞭笞。司马光曰:“盖上世帝王之御夷狄也,服则怀之以德,叛则震之以威,未闻与为婚姻也。”
说得多好!问题是后来呢?你说叛则震之以威,你的威呢?契丹咱就不说了,西夏就是在宋朝立国之后建立的,你是大宋的宰相,王安石都被你赶跑了,你说要向西夏用兵,谁也不敢反对。结果你都干了些什么?大话谁都会说。
到了明朝就出*台了一个国策:“不和亲,不纳贡,不称臣,不割地,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于是明朝脑残粉津津乐道,认为明朝其实是中国历史上最有骨气的王朝!与号称最强大的汉、唐相比,明朝亦毫无逊色!
你可以不和亲,不纳贡,不称臣,不割地,天子可以守国门,但是绝不能死社稷,你要能翻盘啊!你以为君
王死社稷死得其所,死的很美?去你娘的!
刘邦和亲怎么啦?边关安宁,汉朝渐渐恢复元气,同时搞来了大量的军马、牛羊;李渊称臣割地,搞来了几千战马。“渊选善骑射者二千人,使之饮食舍止一如突厥,或与突厥遇,则伺便击之,前后屡捷,突厥颇惮之。”后来秦王李世民精锐千馀骑,皆皁衣玄甲,这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玄甲军。
公元629年,李靖带着十万大军,六路大军统一由李靖指挥部署,分道出击突厥。公元630年正月,李靖亲自挑选了3000精兵,秘密行军,千里奔袭直赴东*突厥的都城定襄,破东*突厥十几万大军,颉利可汗被生擒,不可一世的东*突厥灰飞烟灭。
我大明能比吗?能翻盘才是真骨气,你死社稷,于国于民何益?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就连当时的黑科技火枪火炮都玩不好,被满清按在地上摩擦二百年,很有骨气?看看明朝修的高大威猛的长城,就知道他们活得有多么窝囊。
洪武五年(1372)正月,朱元璋命魏国公徐达为征虏大将军,合骑兵15万,三道并进,出征漠北。骑兵15万,用于后勤运输保障的马匹更当倍之,因此,此次出征所用马匹至少在30万匹以上,规模之壮,在洪武一朝空前绝后。久经沙场的扩廓利用明军胜兵易骄的心理,诱敌深入。徐达冒进于扩廓与贺宗哲联军的伏击圈中,骤与之战不利,死者十数万。据《草木子余录》载,“分三路出讨漠北,大败,死者前后约四十万。”
相对于人员,战马损失应该更加惨重。根据《明史》记载,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明朝清点全国兵马数,计官兵1204923人,马仅45080匹,可见岭北之战后明朝军马的缺少。“与虏战失利,敛兵守塞”只能用步兵固垒。“马悉数不过二万, 若逢十万之骑, 虽古名将, 亦难于野战。所以必欲知己, 筭我马数如是。纵有步军,但可夹马以助声势,若欲追北擒寇,则不能矣。”
其结果是步兵的战略投送能力远远弱于骑兵。“明军自是希出塞矣”。明军骑兵的严重缺失,让朱元璋继承元朝最后一个行省的计划严重受挫。最后只能在漠南设置诸多卫所,借地利屯田牧马助军资,以图反攻岭北。
岭北惨败,明军骑兵损失殆尽,已失去了主动攻击北元残军的能力。北元则趁势展开了一系列主动出击。明军疲于应付, 被迫由战略进攻转入战略防御, 将洪武二、 三年一度占领的宜于牧马的今内蒙古南部地区放弃,至多年后才恢复牧马地区。
洪武三十年(1397),朱元璋仍告诫晋王:“我朝自辽东至于甘肃, 东西六千余里, 可战之马仅得十万, 京师、 河南、 山东三处马虽有之, 若欲赴战, 猝难收集。苟事势警急, 北平口外马悉数不过二万, 若逢十万之骑, 虽古名将, 亦难于野战。所以必欲知己, 筭我马数如是。”
明朝马匹的匮乏由此可见。手机用户看东晋烽火请浏览https://m.shuhaiju.com/wapbook/114006.html,更优质的用户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