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海居 > 其他小说 > 千古一帝李世民 > 第65章 废长立幼(3)
    皇帝的兽性一方面表现在皇帝对武力的绝对崇拜,另一方面就是家天下的观念根深蒂固。作为家天下的皇帝,不管如何的伟大,因为他是皇帝,是由氏族部落到国家建立的初始,文明人的本性还禁锢在家族动兽性里的产物。使得如李世民般千古一杰的伟大皇帝,当他来选择一个伟大帝国的接班人时,终只能在他自己的子女中来寻觅。由于惯性的原因,他开始选择了长子承乾。一是因为原来的皇帝似乎都是这么定的,二是因为承乾的母亲长孙氏是他最敬重的女人,三是承乾与他相处最长,是最值得他挂心的儿子。可是时过镜迁,他又熟悉了更多的儿子,譬如李泰,譬如李恪,在他看来,承乾似乎没有他俩那么讨人喜欢。于是,他的心开始转移。
    公允地说,承乾并不差,对他非常地恭敬,或许就是这比其他皇子的恭敬,使李世民的心疏远了他。李世民是个非常开朗,从小就不太安份的人,为此,他曾经不断地责备过自己,可是突然有一天,他想清楚了之后对自己说:人皆有长短,我这样不是很好吗?我并不比别人差呀,何必要强迫自己象别人那样?正是这点觉醒,他对人又有了自己的看法:对于那些在自己面前唯唯喏喏的人,反倒不那么喜欢。一个人喜欢另一个人,冥冥中实际上是一种缘份在起作用,相互不能心有所同,就不能投其所好,也就不可能彼此喜欢了。正是如此,许多人委屈自己,讨好他人,结果十有九余不能如愿,道理也就在这里。
    当时的李世民想不到这么多,怎么也想不明白,最后只好摇头长叹:
    “天意,这一切都是天意!”李世民不满地望着苍天,坚定地说:“朕这次一定要把立储之事做好!”
    17
    翌日,长孙无忌、房玄龄、李绩、岑文本来两仪殿见李世民。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按儒家礼仪,一般人都是不愿有半点损伤,更何况是皇帝?李绩喝了龙须燃灰作引子的药,竟然能一跃而下病塌,如今来到两仪殿,未及谈其他,跪拜在地,连连嗑首,直嗑得额头出血,流得满面都是。李世民见了,亲自扶起他说:
    “朕为社稷计耳,不烦爱卿深谢。”
    “剪‘龙须’为臣子做药引,必为千古之美谈也。”房玄龄感慨地说。
    “为臣能有此恩遇,古今罕见,实为我大唐臣子特殊之福气。”长孙无忌说。
    李绩还要开口,被李世民止住,说:“朕让你们四位来,是为商议立太子之事,现在就言归正传,有什么想法,都说出来。”
    李泰字惠褒,是长孙皇后所生,李世民的第四子,今年早过弱冠之年。李泰始封宜都王,武德四年三月徙封卫王,出继怀王后,贞观二年又徙封越王,为扬州大都督,不久再迁雍州牧、左武候大将军,改封魏王。
    太子承乾日渐让李世民失望之时,正是魏王李泰日渐受到李世民宠爱之日,不仅所供物资日增,还曾想让他入居武德殿。魏征当时健在,知道后劝李世民说:“陛下深爱魏王李泰,想他住进安全的地方,这是可以的。但是,武德殿在东宫之西,是昔日海陵王元吉住过的地方,是个嫌疑之地,最好还是不要让魏王住进去。”李世民听了,以为有理,这才没有让魏王李泰住进武德殿。
    只因皇权太过诱人,比承乾仅小两岁,又是同母所生的魏王李泰,对皇位自然也是唾诞三尺。早在承乾当着太子时,魏王李泰就在朝中诸多功臣及他们儿子的拥护下,相为朋党,在朝中形成较大的、足以与太子势力抗衡的魏王集团势力。这势力,虽不及当年的秦王李世民,却也使太子承乾感到害怕。除了魏王李泰自身的原因,也正是有这些力量的帮助,才使得李世民日益喜欢上自己的这第四个儿子。
    此时的李世民,目光罩着他的四位重臣,希望他们所思能与自己的一致。
    “臣以为,当今诸王子中能继太子之位的,非魏王李泰莫属。”岑文本重复着昨日与李世民说的意思。
    “岂语谬矣!”长孙无忌盯着岑文本说:“当今诸王之中,最不可以继承太子之位的,就是魏王李泰。”
    长孙无忌不仅是李世民的舅子,在李世民夺取皇位的过程中,也是首功人之一。李世民即位后,在许多重大的事务上,长孙无忌以他的德行,发挥了他人所不能发挥的作用。贞观之初,李世民刚与突厥签了“渭桥之盟”后,突厥因天灾,上层矛盾激化,颉利属下多部叛乱,致使实力大衰,此时李世民朝内就有许多大臣提出趁此出兵,攻打突厥。独长孙无忌坚决反对,认为:突厥虽然因灾乱弱,但大唐天下刚刚统一,也很疲弱。突厥既弱不能来攻我,则正好抓紧时间建设好大唐。更何况,大唐刚与突厥签了合约,又去趁人之危,如此行事,会失去邻国对大唐的信任,非王者之道,不可为。李世民听了,认为有理,采纳了无忌的意见。
    更能说明问题的是:唐李世民因仰慕周代的分封制,贞观十一年,曾不顾魏征、李百药、颜师古等诸多大臣的反对,正式下诏:令以赵州刺史长孙无忌为首的十四名功臣,为世袭刺史。事以至此,包括魏征在内的大臣,都不敢再谏,受封的长孙无忌却带头呈递了抗封的表文,对唐李世民说:“臣等披荆棘事陛下,今海内统一,奈何又要搞分封世袭,长久以后,将使统一之大国四分五裂,眼前今日,又将有功之臣弃之外州,与迁徙何异!”
    唐李世民听了,终于停止了分封一事。正因为如此,李世民一直非常重视长孙无忌的意见,至死不忘长孙无忌的佐命之功,临死前还对大臣们说:“朕有天下,多长孙无忌之力。”这是后话。
    现在听了长孙无忌的话,李世民有些不高兴,目光炯炯地望着长孙无忌,并不开口。长孙无忌知道,李世民不满意自己的回答,于是解释说:
    “魏王李泰与太子承乾,一个为争得太子位,一个为保住太子位,曾经有隙。这两个人,都是陛下的爱子,如今承乾犯罪流徒,但皇上并不希望有人再加害他至死。若是魏王李泰承太子位,今后荣登大宝,必杀承乾。所以臣说:最不当立为太子者,是魏王李泰子也。”
    李世民听了,心中一动。长孙无忌提的这事,他为此也曾犹豫过,只是思考一番之后,又认为未必会如此,现在长孙无忌这么坚持,又让他犹豫起来,以目示房玄龄,想听听他的看法。
    贞观前,房玄龄协助李世民平定四方,消灭群雄夺取帝位,被李世民称为有“筹谋帷幄,定社稷之功”,李世民继位后,房玄龄辅佐李世民,总领百司,掌政务达0年。不仅参与制定典章制度,主持律令、格敕的修订,还与魏徵同修唐礼,调整政府机构,省并中央官员等事务。房玄龄善于用人,随材授任,自己从来是恪守职责,不自居功,深得李世民信任和依重。李世民继位,任玄龄为中书令,贞观三年升为尚书左仆射,监修国史,十一年封梁国公,十六年进位司空,综理朝政。曾受诏重撰《晋书》。李世民征高句丽时,他留守京师,二十二年病逝,这是后话。在立储之事上,李世民对房玄龄有些猜疑,主要还是因为房玄龄的爱子房遗爱积极地参与了李泰与李承乾的争储。
    贞观十七年,李世民问房玄龄:“自古草创之主,至于子孙多乱,何也?”
    房玄龄回答:“此为幼主生长深宫,少居富贵,未尝识人间惰伪,治国安危,所以为政多乱。”
    李世民不同意他的话说说:“公意推过于主,朕则归咎于臣。隋炀帝录宇文述在藩之功,擢化及于高位,不思报效,翻行弑逆,此非臣下之过欤?朕发此言,欲公等戒勖子弟,使无愆过,即国家之庆也。”
    这是李世民自承乾起事之后,心中对一些参与魏王与太子相争的大臣都有些迁怒。这是人之常情,房玄龄心里也明白,因此近来对立储的事一直不愿发表看法,如今见李世民问起,想到自己正身处嫌疑之地,于是说:
    “臣以为司徒长孙无忌之言一语中的,若立李泰,确有兄弟相残的可能。”
    “不是可能,绝对会是事实。”长孙无忌坚持说。
    此时,李世民从长孙无忌的话里已经感受得很明白:非立李治为太子不可!
    180、
    非立李治为太子不可!长孙无忌此时确实也是这么想的,原因很简单。
    这时的长孙无忌,在朝臣中的权势已经无人能比。为维持自己的这种优势,长孙无忌希望未来的皇帝,最好是一个仁孝弱一些的外甥担任。魏王李泰聪明绝顶,又有魄力,而且就象当年的秦王那样,有自己的一帮子人才。虽然这些人才在长孙无忌眼里不过是些纨绔子弟,可李泰今后一旦做了皇帝,必然是重用他们而无须他长孙无忌这个舅舅帮忙,这样一来,到时候长孙无忌就不可能维持今天在朝臣中无人能比的权势。然而,晋王李治却是生性懦弱,如果得到舅父长孙无忌的支持做了皇帝,而后自然也只有依靠他来维持自己的统治。这样一来,长孙无忌自然就能保住自己在朝中的权势,而且是有进无退。
    这一切,李世民并不是一点都不清楚。可是,他这时候考虑的,是如何避免兄弟间残杀,如何使他的治国方针政策得以延续下去,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大唐王朝继续走向繁荣。李世民睁大眼睛望着他的小舅子,这一回,长孙无忌因为心里那点自私,不象以往那么坦然地迎了李世民的目光。这细微的变化,李世民感觉到了。
    现在是确立自己的两个王子中一个继承王位。他们都是长孙皇后所生,是谪长子。长孙皇后一共给他生了三个皇子,如今长子李承乾被废了,就剩下这第四个王子魏王李泰和第九的王子晋王李治。如果没有其他的原因,要在他们当中选一个是非常容易的,李泰才华出众,已经二十四岁,李治懦弱无能,还刚满十五岁,李泰自然是当中选。可是,有了李泰做了皇帝可能杀承乾这个可能,李世民便得进一步考虑太子人选的问题。
    李泰身边有许多人才,譬如柴绍之子柴令武,房玄龄之从房遗爱,杜如晦之子杜楚客……反正都是些功臣子弟。这些人,大都是些纨绔子弟!李世民在心里说:这些年轻人,靠了祖上荫德,身处高官,奢侈放纵,还真都巴不得李泰能做皇帝,进一步得到重用。到时候,他们会做什么?会按照朕定下的治国方针政策治理大唐吗?
    想到这里,李世民不由得摇了摇头。到进修,为了能掌握大权,他们一定会驱逐元老。李世民想到这里,不由得满怀深情地看了看他身边的四位重臣,闭了眼睛又继续想下去:如果让李治来当太子呢?他今后只能依重朕的这些大臣,依重朕的开国元勋来辅佐。这些人,不管怎么说,都是朕的忠臣,无论朕在与不在,他们都会把朕的治国方针政策坚持下去,因为这些方针政策都是朕与他们共同制定出来的。想到这里,李世民感到心里一亮,他突然地睁开双眼,对四人大声说:
    “朕三子一弟,所为如此,朕心无谬。三子者,承乾谋反,泰、治争立;一弟元昌赐死,为此痛心不已。思之再三,吾意已决,欲立晋王治为太子。”
    长孙无忌听了,大声宣告:
    “谨奉诏,立晋王治为太子,有异议者,臣请斩之。”
    房玄龄、李绩、岑文本听了,皆跪于李世民面前,长声应曰:“臣遵皇命!”
    “此事,臣已召问百僚,均无异辞。”长孙无忌又说:“如今立储事定,臣等一定谨遵皇命,誓死辅佐太子,推行皇上政治,若负陛下,臣该万死。”
    李世民听后,心里渐渐放心,后来召见太子李治时告诉他说:“汝舅许汝,宜当拜谢。”
    长孙无忌促成了李治为太子,后来继位,是为唐高宗。高宗即位后,即拜长孙无忌为太尉,兼检校中书令,知尚书、门下二省事,长孙元忌辞去了知尚书省事,但仍任太尉同中书门下三品。唐高宗即位初年,实际执政的是长孙无忌。长孙无忌忠实执行唐李世民的遗训,继续推行贞观政治:贯彻均田今,社会经济进一步繁荣发展;贯彻以诗赋取士,增加进士科人选,扩大统治基础;亲自组织编写《唐律疏义》,并将之颁行全国,进一步完善了贞观法制;又平定了西突厥的叛乱,有力地维护了大唐王朝的统一;特别是恢复执行唐李世民晚年曾一度中断了的休养生息政策,终结了长期对高丽的战争,顺民情,得民心。高宗统治初年,即永徽年间,唐朝在政治、经济、文化、法律、军事各方面都比贞观时期有所发展,被封建史家誉为“永徽之治”,常与“贞观之治”相提并论。这一成果的取得,有赖于长孙无忌的忠心辅佐。李泰后来被改封为顺阳郡王,居均州之郧乡。李世民一直不忘李泰,到逝世之前,还翻出他的表章对人说:“李泰文辞可喜,岂非才士?我心里一直是很喜欢他的,但为了大唐的江山社稷考虑,遣他居外,可以使江山无忧、兄弟两全也。”贞观二十一年十一月,进封李泰为濮王。高宗李治即位,诏令李泰可以开府置僚属,车服饮食特殊优待。公元652年事,李泰死在郧乡,时年三十五岁,高宗皇帝赠他太尉官职、雍州牧,这是后话。
    皇帝的兽性除了他与女人的关系,便是以家凌驾于国之上的陋习,只是这陋习并不妨碍一些有责任心的皇帝对子女的教诲。李世民便是其中有责任心的皇帝之一,他看了前朝的为皇位灭绝人性的杀戮,又有了自己的亲自践行,再看过后辈又一次试图残杀,他的心已经明白了许多。将懦弱无能而又年纪特别小的李治立为太子之后,李世民一方面给他物色最相适宜的辅佐大臣群体,一方面利用自己身为父皇的便利,亲自来加入教育这个儿子的行列。
    在李治吃饭时,李世民会指着饭食说:“耕种田地,春种秋获,都要经过辛勤劳动。只有爱惜民力,不夺农时,才能常有饭吃。”与李治乘马外出,李世民会告诉他:“马,能代人以步,节省体力,使用得当,能尽其力,可以常有马骑。”与李治乘舟江河,李世民又告诉他:“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百姓,水能载舟,也能覆舟。你将来会成为君主,要多想想水与舟的关系,要有对水的畏惧。”与李治树荫下乘凉,指着躯干弯曲的大树对他说:“这树的躯干虽然弯曲,经木匠的绳子量过以后,就可以锯成笔直的木板。皇帝没有天生的,一定会有错误,但只要善于接受谏言,就可以成为圣明天子。”凡此种种,李世民对李治的教导,空前的耐心。
    除此之外,李世民后来还就自己的经验,写出了一本叫《帝范》的书,内容就是怎样做皇帝,颁赐给太子李治,谆谆地告诫说:“你应当以古代的圣哲贤王为师,不要像朕这样。因为,向人学习,取法于上,只能得其中,若取法于中,只能得其下。朕自从登基以来,虽有建树,过失也犯了不少:锦绣珠玉不绝于前,宫室台榭屡有兴作,犬马鹰隼无远不致,行游四方供顿烦劳……所有这些,都是我所犯的过失,你千万不要把我作为榜样去效法。”
    李世民的《帝范》全书1篇,分上、下两卷。言简意赅,论证有据,凡“帝王之细,安危兴废,咸在兹焉。”此书后刊聚珍版传于世,为后世帝王最喜欢阅读的书籍之一,流传到高丽、日本等国,这是后话。(未完待续)手机用户看千古一帝李世民请浏览https://m.shuhaiju.com/wapbook/114262.html,更优质的用户体验。

热门新书推荐

  1. [玄幻小说]武逆焚天
  2. [穿越小说]机战:先驱者的归来
  3. [修真小说]从笑傲江湖开始横推武道
  4. [玄幻小说]这个体质便宜卖
  5. [都市小说]我在直播间窥探天机
  6. [玄幻小说]诡秘:从阅读者开始
  7. [科幻小说]诸天从婴开始
  8. [玄幻小说]全民领主:我的亡灵会裂变
  9. [穿越小说]三国模拟器:这个马谡太稳健了
  10. [玄幻小说]百炼飞升录
  11. [玄幻小说]星辰之主
  12. [玄幻小说]妖尾:我才不要当会长
  13. [都市小说]国潮1980
  14. [穿越小说]骗了康熙
  15. [都市小说]穿越香江之财富帝国
  16. [都市小说]1979黄金时代
  17. [玄幻小说]武道丹帝
  18. [玄幻小说]太平令
  19. [都市小说]刚准备高考,离婚逆袭系统来了
  20. [穿越小说]万历明君
  21. [玄幻小说]反派:我的弟弟是天选之子
  22. [都市小说]讨逆
  23. [玄幻小说]我用阵法补天地
  24. [其他小说]柯南里的克学调查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