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海居 > 其他小说 > 突然就不想回去了 > 旅者与城市
    因为我是铁匠的儿子人们都说,他真的是非常幸运,因为他出生在那个时代。就在不久前,国王签署了一份诏令,将对巴塞罗那进行大规模的改建。工商界的大富豪们将眼光投向这座城市,纷纷斥巨资加入到这项改建工程中来。他们最喜欢的,莫过于那些既别出心裁又可以扬名天下的设计。建筑师,在那时成为年轻人心心念念的职业。男孩们都想快点长大,造出属于自己的楼。这个沉默内向的男孩也一样。所以,在18岁那年,他离开了雷乌斯,这个离巴塞罗那不到100公里的加泰罗尼亚小镇。没想到,离家前和母亲的拥吻,竟成为永别。在离开家之前,他过着怎样的生活?父亲是个铁匠,这一家人善良老实,都是虔诚的教徒,朴素、安静,在外人看来甚至有些寂寞。他在很小的时候患上了风湿,疾病使他不能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他习惯了独处,有时候可以静静地观察一只蜗牛、一朵花一整天。他爱上了大自然,并在这里找到了上帝。“只有疯子才会试图描绘世界上不存在的东西!”没有人知道这个小男孩在日记里写下的这句话,它如同一颗种子,在几十年后萌发,并且茁壮成长。他不愿意去发明别出心裁的东西,他喜欢大自然中那些天然存在的东西,它们已经是无与伦比的美丽了。在学校,他性格孤僻、成绩中等,因此他的朋友不多,不过他画画非常棒,课余时间,他为中学手抄本杂志《滑稽周刊》画插图,乐此不疲。在巴塞罗那,他开始系统地学习梦寐已久的专业:建筑。20岁这年,他的青春动荡,发生了许多事:就读医学院的大哥不幸去世,作为家庭主妇的母亲病故,姐姐也死了,留下一个幼小的女儿。老铁匠牵着孙女小小的手来到巴塞罗那,与他住在一起。为了养家,他不得不一边学习建筑,一边打工赚钱。毕业那年,25岁的他把为一所大学设计的礼堂作为毕业设计,天马行空的风格,他的方案震惊了同学和老师们,最后多亏校长出面,通过了他的设计,顺利毕业,校长感慨地说:“真不知道我把毕业证书发给了一位天才还是一个疯子!”命运之门悄然打开……因为跟随铁匠父亲学过几年艺,少年的他做过锻工,也学过木工、铸铁和塑模,在毕业这一年,他为巴黎万国博览会设计了橱窗展台,获得了小成功。因此,32岁的奎尔伯爵听说了他的名字。这个奎尔伯爵是加泰罗尼亚地区的超级富商,同时也热情地参与政治。巴塞罗那城市文化的传奇时代,从这两人的相遇开始了。认识了他之后,奎尔伯爵决定把自家未来的官邸,还有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城市花园交给他设计。周围人听说后,纷纷劝阻,可是奎尔伯爵丝毫不介意他孤僻的个性,还有那古怪的脾气,反而认为他是一个天才。每每遇到质疑,奎尔伯爵回答道:“正常人往往没有什么才气,可天才却常常像个疯子。”每一次见面,当他告诉奎尔伯爵他新奇的、那些旁人听到后会觉得疯狂的想法,他们总能非常愉快地达成共识。就这样,他设计,奎尔伯爵出资,他们在巴塞罗那留下了许多建筑。于是,人们又说,他不仅生逢其时,还找到了伯乐。这一个伯乐允许他淋漓尽致地展现自我,并且为他提供了充足的财力保障。这一切,从他25岁那年开始,带着梦想,他越飞越高。但是,成就和名气并没有改变他。出生自一个铁匠家庭,从小过着朴素简单的生活,在父亲去世后,他过起了独居生活,衣衫褴褛,吃得也简单,经常下工地,许多次别人都以为他只是路过的乞丐。他永远留着大胡子,表情沉重且依然孤僻,奎尔伯爵是他唯一的朋友,他似乎也不需要更多的朋友。有钱人热衷于在建筑和公共艺术中一掷千金,奎尔伯爵则是这群人中的最佳代表。加泰罗尼亚人被称为西班牙的犹太人,他们精明而吝啬。19世纪的工业革命,偏偏没有使这些“西班牙犹太人”成为暴发户,反而增强了他们的艺术鉴赏实力,这与巴塞罗那这整座城市的艺术氛围和人文底蕴有关。他说:“直线属于人类,曲线属于上帝。”在他设计的所有住宅楼房里,他最满意的是“米拉之家”,如果你亲眼见到,同样会被震撼——这整栋建筑找不到一条直线!在施工的时候,米拉前来探视,发现整个工程居然没有预算和规划,他把高迪叫来,深深地表示了他的担忧,没想到,高迪从口袋里掏出皱巴巴的图纸,说:“这就是我的计划。”米拉难以置信地捂着胸口离开。交工的那天,米拉看见那奇怪的楼,波浪一样的阳台,几乎晕倒,起初甚至不肯交款。可谁又能想到,如今,“米拉之家”已经成为了巴塞罗那的标志性建筑之一,而米拉的名字,也将和这个建筑一起,站立在历史的长河之中。他不会说西班牙语,只用加泰罗尼亚语和人交流,下到工地里,需要人翻译才能与工人沟通。即使教学生,他也每次最多只带两个在身边。对他而言,这两个学生已经完全足够平衡他与这个世界的关系。有时他忙得忘记吃饭,学生也看不下去,往他嘴里塞面包。没有人给他介绍妻子,他也没有那样的念头。有人说,他曾经爱过一个姑娘,她走以后,他决定把自己献给建筑,因为建筑才是实实在在的东西,只要努力就可以得到该有的回报,而爱情不过是幻觉。他在日记里曾写过:“为避免陷于失望,不应受幻觉的诱惑。”这一路,幸亏有唯一的好友的支持,即使不被公众所理解,高迪也依然能够我行我素。米拉公寓建成以后,人们居然以“丑陋”形容它,当圣家堂被建立在马路之中时,人们也对此议论纷纷。但奎尔伯爵是一个政治家和富豪,政府也拿他没办法,一切他说了算。高迪,可谓是生逢其时。那是一个封建贵族开始没落的时代,那是一个工业资本日渐发达的时代,那是一个公众舆论还不至于扼杀梦想的时代。他把小时候观察大自然的那一股爱也融入了建筑里:海浪的弧度、海螺的纹路、蜂巢的格致、随性但浓烈的色彩。大自然里,哪里有工业化的直线?所以,他应用的都是柔和的曲线。世界上,万物具备了灵气,看那天空,看那云层,看那水面,看那山脉,看那植物。当他思考设计的时候,闪现的画面都是小时候一个人静静观察时所看到的。他说:“艺术必须出自于大自然,只因大自然已为人类创造出最具独特魅力的造型。”上帝握着他的手,他将这些建筑的艺术又归还给了上帝。1926年6月7日,当整个巴塞罗那为了新开通的电车兴奋不已的时候,74岁的他,衣衫褴褛,正在从幽静的哥特区走去圣菲利普内力教堂祷告的路上。这时,一辆电车朝他撞来。路人以为他只是个流浪汉,便随便将他送到了一家医院,他没有被第一时间治疗,3天后,不治身亡。也就是在那时,有人认出了他,惊呼西班牙失去了这位国宝级的天才!后世的人,冠以他无数的荣耀:“为巴塞罗那而生,为巴塞罗那而死。”“在他的艺术生涯中,他形成了自己的、曲线的,几乎是超现实主义的风格,从而奠定了他在西班牙艺术革新运动中的领袖地位。”“巴塞罗那,这座城市几乎可以被一个人所笼罩,他就是巴塞罗那建筑史上最前卫、最疯狂的建筑艺术家。”“他的建筑和所有欧式建筑不同,作为用建筑表达思想的哲学家,高迪对西班牙传统建筑进行了解构,建筑就是雕塑,就是交响乐,就是绘画与诗作。他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理想主义者。”“高迪是一个出色的音乐家,因为我听到那一块块砖瓦是凝固的音乐,那波浪的建筑曲线是流动的音乐,那绚烂的色彩是绽放的音乐,一切都是美的旋律。”……他从未在意过外界的眼光,对于荣华富贵,对于虚荣享受,他也并不在意。因为他是安东尼奥·高迪,因为他出生于一个平凡却又骄傲的家庭。他说:“我有感受事物和空间的本事,因为我是铁匠的儿子,他们是会把平面变成容器的人。”他,就是一个从那些别人看不起的天然铁片、马赛克、毛石、镜面、碎瓦、碎陶乃至完整的瓦罐中,都能找到灵魂的人。圣家堂,世间最完美的未完成1在新年来临的时候,巴塞罗那封路,开车只能穿小道。远远地,看见一大群人在宽阔的马路上跑步,原来,是一年一度的城市马拉松。这座城市里的人有用不完的力气,年关时也不爱留在家里,偏要在奔跑中迎接新年的第一刻。路过圣家堂,在昏黄灯光下,12月底居然有些夏天的味道。我回过头,突然问身边的他:“喂喂,如果用埃菲尔铁塔和你们换圣家堂,好不好?”得到的回答是:“十个埃菲尔铁塔也不换!”他顿了顿,继续道:“还有啊,圣家堂一定要和这些吊桥什么的搭配在一起。虽然从来没有进去过这座教堂,但每次路过都瞥一眼,从小看到大,早就习惯了它现在这样子。如果有天修建完毕,估计还会不习惯呢!”一个转弯,圣家堂被甩在身后,面前逐渐出现灯火辉煌的市中心。2高迪去世后不久,有个年轻的日本建筑师来到巴塞罗那,为了考察这里的地铁项目。当年,他也像许多初来乍到的游客一样,走出圣家堂地铁站,迎向阳光,一个转身,那没有完工的圣家堂,直挺挺地在眼前出现,他瞬间被惊到了。晚上回到旅店,他还没有从那一刹的震撼中恢复过来,久久不能入睡,于是打开日记本,写道:“我看到东北正面与西北面的半圆形墙面已经建好,但上头的圆顶还没有完成,抬头可见灰茫茫的天空……鹰架被搭到了钟楼顶端,巨大石块上的浮雕环绕着钟楼……”这个日本人,名叫今井建治。他回到日本后,再也没有从圣家堂给他带来的巨大震撼中走出,于是,他放弃了在地铁领域中的研究,成为高迪的狂热追随者。从一个年轻的建筑师,成为一个白发苍苍的大学老教授,他讲的始终是高迪。班级里,有个学生很不理解,甚至有些叛逆,拍着桌子不服道:“你为什么用一辈子去追随一个已死之人?真没出息!”后来,这个学生跑出教室,买了一张机票,来到巴塞罗那。当他走出地铁站,也是迎向阳光,一个转身,圣家堂以当年迎接今井建治的姿态,同样出现在了他的眼前。他站立在那里,惊呆了……这个学生,就是当今和安藤忠雄齐名的日本建筑师石山修武。不少游客是为了追寻高迪才来到巴塞罗那的,从来没有哪一座城市,仅仅因为一个人的存在而那么受欢迎过。巴塞罗那因为它丰富多彩的高迪建筑,在1999年获得英国皇家建筑学会授予的“皇家建筑金奖”,这是迄今为止,这个奖项第一次颁发给一个城市整体,而非单个的建筑。有人统计过,高迪的建筑,每年为巴塞罗那带来至少5亿美元的旅游收入。那么,其中一定有不少是由来自日本的游客贡献的。在巴塞罗那,随处可见日本游客,他们通常是人手一本《巴塞罗那——高迪的城市》画册。有一种说法,日本人对巴塞罗那有种情结。这话的确不假,曾有一部日本电影,名叫《未来预想图》,片中的主人公福岛是一个高迪迷,电影摄制组甚至还来到了巴塞罗那拍摄,里面都是熟悉的街道、熟悉的风景,当然,还有熟悉的圣家堂。其中有一段情节就是:“这是圣家堂,很棒呢!真想能亲眼去看看,我想成为高迪。”在大学的图书馆,还是一个建筑系大学生的福岛,对身旁他喜欢的女生说。“要变成高迪倒是有点困难,我们去看看吧!”虽然中间发生了很多事,他们分开了,可若干年后,在圣家堂前,福岛却看见了一个熟悉的背影,大喊她的名字。一转身,果然是那个朝思暮想的她。3圣家堂的全名是:圣家族赎罪教堂。起初,由一个组织发起兴建,他们看到当时社会的颓废,希望建立一个位于巴塞罗那的市中心的赎罪教堂,可以让教徒们在这里祈祷。它与真正教堂的区别在于不受教皇管理,是私人财产,甚至可以说是大众宗教情怀的表达。一位名叫的建筑师,他被指名负责该工程项目,但在建了地下室之后不久退出了。1883年,高迪接手,他是一个非常虔诚的教徒,谨慎而认真地起草了一个万分繁杂的设计方案,自从接手之后,他再也不设计其他任何建筑了。在他眼中,圣家堂不仅仅是建筑,甚至可以说,这是他梦想的实现。圣家堂的核心理念是将教义现实化,教堂的设计共有3个主题,分别是诞生、受难和复活,墙上的雕塑都是以《圣经》中的故事作为题材,18座高塔中的17座分别代表了耶稣的12个信徒、4个使徒和圣母玛利亚,而中央最高的尖塔象征耶稣本人。并且,为了景观需要和视觉艺术效果,教堂四周保留相应的空地,形成四星状的广场。站在它的面前,即使你不是教徒,也会被宗教的感染力折服。这一种折服,并不是哗众取宠,而是来自上天,来自自然的那一种由内心而生的感动。1883年是高迪建筑生涯的巅峰。三十而立的他,开始了圣家堂的建造。教堂最初被命名为贫民教堂,后曾一度改称新教堂,最后决定取名圣家族大教堂。为此,他付出了一生的心血。43年来,他每天都去监工,衣衫褴褛,甚至经常忘记吃饭,需要学生往他嘴里塞面包。有一天,当他结束工作,一如既往地去教堂祈祷的路上,一辆电车撞向了他……4从1883年动工到现在,已经过去了120年,教堂的建造只完成了60%。高迪离世后,被安葬在圣家堂下。随着内战的爆发,一场大火,他的设计稿、模型等都被毁坏,直到1952年工程才得以继续。英国作家乔治·奥威尔,作为一个逃亡者,流落在内战中的巴塞罗那街头,四处躲藏。他在一个夜晚来到了圣家堂,面对着半成品,写道:“这是我第一次看这个教堂——一座现代教堂,世界上最可怕的建筑之一。它的四个尖顶做成锯齿状,很像霍克酒瓶。与巴塞罗那的大多数教堂不同,革命期间它没被破坏——人们说是因为它的‘艺术价值’使它幸免于难。尽管无政府主义者在塔顶之间挂了一面红黑相间的旗帜,但我认为他们没有利用机会将教堂炸掉,实属失策。”但奥威尔的言论丝毫不影响如今人们对于圣家堂的热爱,世界早已承认了高迪,承认了圣家堂。抬头,你可以看见它四个尖塔的颜色,不像其他欧洲教堂般灰暗,它被恢复成原先的色彩。至少已经有人在想象:这座规模上仅次于意大利圣保罗大教堂的世界第二大教堂一旦完工,它将会凌驾于世间的一切之上,第一场礼拜仪式定将响彻云霄,还有那可容纳2200人的唱诗席——1500个大人、700个小孩,还有7架管风琴伴奏……每天9点,教堂对外开放,门票15欧元,多付3欧元还可以登上钟楼,俯瞰巴塞罗那市区。每天游客络绎不绝,排成长队,绕教堂一周。5我常常一个人在圣家堂,坐在长椅上直到天黑,感受着头顶阳光的变化。一瓶水,一块干面包,度过一天,思绪在另一个维度活跃。反正在这里写作,可以随心所欲,心情如同圣家堂前的池水般清澈见底。身边只有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我安然舒适,甚至成为他们的风景。圣家堂,世界上唯一一座还未完工就被列为世界遗产的建筑物,同时也是世界近代建筑史上耗时最长的建筑。在欧洲,不论你到哪个国家,参观教堂都是必不可少的,但大多数教堂都雷同,唯独这座圣家堂,来过的人,几乎都认定它是独一无二、过目难忘的教堂。没人能告诉你,到底哪一天才会竣工,有传说需要20年,也有说法是我们这辈子是看不到了,因为至少需要100年。西班牙人习惯性地迟到,让我们对任何时间都没有了概念。不过,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早已习惯那些现代的建造机器围绕在古老的教堂周围。有人说,这显示了巴塞罗那人的懒惰。有人说,没有人能真正完成高迪的作品。也有人站出来声辩,圣家堂乃赎罪教堂,资金的来源主要靠个人捐款以及门票的售卖,资金来得慢,所以才建得慢。反正高迪不急着完成。因为老板不急,老板就是上帝。未完成是另一种完美,毕竟大自然也永远是在未完成的状态中,生生不息。百走不厌的经典路线每次有朋友远道而来,我必定都要带着朋友在巴塞罗那转一圈。久而久之,将线路不断缩减,最后制定出一条自己周末也会没事去转悠的路线:奎尔公园—格莱西亚街区—流浪者大街—博盖利亚市场—海港—城市沙滩—圣家堂。为何奎尔公园排名首位?因为这是每次去都感到心旷神怡的地方,世界上再也找不到任何一个公园可以和它相媲美。和圣家堂一样,它也是未完成的。当我还是一个游客时,第一次来到这里,乘坐旅游巴士,跟随路牌走了10多分钟才抵达。生活在巴塞罗那后,又发现了其他两条线路:地铁3号线,在站下车,或者在巴约之家门口坐24路电车,直达公园e出口。很多人来到西班牙,来到巴塞罗那,只是为了高迪。想一想,我第一次见到奎尔公园,正是在电影《午夜巴塞罗那》里,其中一处的取景,就是在奎尔公园的彩色大蜥蜴前(1992年的时候,它被视为巴塞罗那奥运会的吉祥物)。电影中,美国女孩被问:“为什么研究生要读加泰罗尼亚研究院呢?”她回答:“我在中学的时候看见高迪的建筑,一下子就被迷住了。”奎尔伯爵买下了一块15公顷、高度落差60米的山地,最初他的设想是把这里变成一个充满幻想色彩的公园。他赏识高迪,交给高迪设计。他想把这一片区域打造成高级住宅区,花了14年时间,共造了60栋住宅,可是当时出门没有现代车代步,交通极其不方便,因此只卖出了2栋,其中一栋还是高迪买下的(即如今的粉色的高迪博物馆)。富人们不方便,穷人们住不起,这个项目在商业尝试上完全失败了,如今却被载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并成为巴塞罗那最经典的代表建筑之一。奎尔伯爵将它捐给了巴塞罗那市政府,1926年开始,免费向公众开放,成为巴塞罗那最早的城市花园。1984年,奎尔公园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不过,当地政府正在商讨,向非巴塞罗那常住人口收取5欧元的门票,用作公园的日常维护。公园的入口处,有一栋姜饼一样的童话式小楼。供门卫以及办公人员使用,一楼售卖旅行纪念品。往里走,顺着大台阶,迎接你的将是彩色的大蜥蜴。继续走,面前出现一个满是柱子的广场,广场后有一个古希腊式的剧场,在这儿常常能看见民间艺人表演竖琴,音乐唯美。绕过广场,是有着蜿蜒的五彩座椅的屋顶,在这里,你可以眺望巴塞罗那整座城。步入这个光怪陆离的梦幻世界,游客们纷纷感觉自己进入了五颜六色、房屋造型奇特的童话世界。在你面前的明明是台阶、避雨亭、广场,可你看见的居然是天空、水面、山脉和植物。贴在椅子上的瓷砖,随意拼在一起,却不突兀,巧夺天工。当年高迪和工人们特地把瓷砖打碎,然后粘贴在一起,没有两处花纹是一样的,这简直就是大自然创造的,有灵性的存在。这椅子跟周围的一切融合在一起,美极了。如果你留心像长蛇一样蜿蜒的椅子,它们的高度、背部的弧度,还有相距的空间,感觉都恰到好处。上面的马赛克拼贴,是用了整整3年时间才完成的。因为是在巴塞罗那的高地上,所以可以在此眺望这座奇怪的美丽城市,远处海岸线与天空融合在一起,色彩斑斓的建筑在眼前形态各异,彩色屋顶上的马赛克反射着彩色的光。公园分为两个部分,从大门走进去,路过奎尔广场,有86根柱子,以及蛇形蜿蜒的眺望台,大部分是彩色的。往里走是大片的树林,有着棕榈树、角豆树和松树。林间有着用弧线石头铺的石板以及凉亭,大都用的是原始的石料,有些阴森,因为还没有来得及铺上彩色的瓷砖。这里处处有艺人,他们拉提琴、唱歌,音效非常好。有一次和朋友就在一座凉亭里,听着一个乐手表演非洲乐器,我们被迷住了,直到天完全黑,公园要关门,我们才想到要离开。无论是晴天、阴天还是雨天,无论是早晨、中午、傍晚还是黑夜,每一天每一个时刻,这里的风景都是不断改变的。奎尔公园的价值还在于它是巴塞罗那公共艺术的典范。公共艺术,不仅仅是指陈列于城市的公共空间中的艺术作品,更重要的是,它是面向一座城市中的所有市民的,是百姓生活的一部分。在城市规划专家的眼中,巴塞罗那公共艺术思想的形成有两个非常重要的代表人物——作为艺术天才的建筑师安东尼奥·高迪,还有他的投资人奎尔伯爵。走过奎尔公园,顺道可以去格莱西亚街区,接着坐地铁回到流浪者大街,在博盖利亚市场吃午餐,去海港散步,一路走到城市沙滩,点一杯星牌啤酒晒太阳、听海浪声,最后,坐上地铁去圣家堂,体验走出地铁转身看见教堂的震撼。这段路,对我而言,走过了太多遍,现在每一次回忆,那些画面都在脑海里鲜活地存在着,难以抹去。还有些地方是值得一去的。凯旋门。我常去那里写作、晒太阳,在一旁的小酒吧里点上一杯茶、一只羊角面包,临走前去附近的中国超市买东西。它是作为1888年世界博览会的主要入口兴建的,用红砖砌筑,采用的是摩尔复兴风格。门楣上雕刻有“巴塞罗那欢迎各国”,在凯旋门上面,还能找到西班牙其他49个省的省徽。童话般美丽的医院,圣家堂附近的圣保罗医院( ),地铁5号线直达。这家医院占据了9个街区的面积,其中有12栋现代建筑,分布在一个大花园之中,旧建筑现在用作了血库、实验室、病房。对于医院而言,这似乎并不那么稀罕,但它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更重要的是,这是世界上第二古老的医院建筑,在1401年,由6所小医院组成,拥有世界最重要的医学档案遗产,并且目前还在使用中。迷宫花园。来巴塞罗那旅行的大部分人都知道奎尔公园,却很少有人知道迷宫花园( ),它是阿拉伯式和哥特式艺术的综合体,这个18世纪的欧式古典园林也是巴塞罗那最古老的园林,它还是电影《香水》的取景地。最后,若是时间和经济条件允许,你还可以租一辆车,西班牙当地品牌的车,体验巴塞罗那f1赛道的路线。这条路线建于1991年,全长4.725公里,是公认的最接近完美的跑道,各车队都会用它来做测试。想起来,一位巴塞罗那当地的年轻人告诉我,她想考驾照考了10次才成功,她说:“能拿到巴塞罗那驾照上路,是多么难的事情啊!这里的路,高高低低,山路蜿蜒狭窄,可容易熄火和遇到意外了!”旧城改造漫步旧时光和初抵巴塞罗那的友人散步,常会听到如此感慨:“从格莱西亚大道地铁站走出来,太像巴黎香榭丽舍了!”“前面我们路过的街区,要不是有山路,还真有上海居民住宅小区的感觉。”“这一带的石板路,还有那些灰白墙壁,简直就是罗马!”“在巴塞罗那就像回到了台北,建筑、街道都那么相似。”……巴塞罗那好似千面美女,每个人都能在此找到一个熟悉的影子。而对于我,它曾一度让我想到了澳门,这个同样我曾长期住过的城市。在澳门,你可以在万分现代化、洒着香水、充满物欲的酒店里穿堂而过,随即转入街角,眼前则是传统殖民时代的矮房还有庙宇。老社区、老建筑和新建筑的融合,毫无突兀感,恰到好处。和澳门一样,受到国际建筑界的公认,巴塞罗那是将古代文明和现代文明结合得最完美的城市。现代巴塞罗那之父有人评价:“相比高迪创造的那个绚烂的巴塞罗那,塞达为巴塞罗那做的那一版方格网状规划更具史诗意义,奠定了巴塞罗那现代都市的基础。”塞达这个名字,我已经不止一次听到了。一查,原来他被誉为“现代巴塞罗那之父”。15世纪时,商业贸易繁荣昌盛,巴塞罗那的城市规模日渐扩大。工业革命的影响、人口密度的增加以及财富的不断聚集,使巴塞罗那这个有2000年历史的地中海港口小镇,迎来了它的新时代,中世纪留下的城墙被拆除,城市空间的扩张发展已势不可当。奠定现代巴塞罗那格局的,正是1859年塞达的“巴塞罗那城市扩张规划”。1859年,45岁的加泰罗尼亚建筑师塞达,提出了他的“巴塞罗那扩张规划”,塞达的规划思想是避开老城,另建新区,以棋盘式的路网构建城市的新骨架,以对角线布置的大街将新区与老城区以及邻近的小城镇联结成为一个新型的工商业城市。规划特色是棋盘的方块均有20米宽的4个大切角,使四角形方块成为八角形,而在八角形地块的十字交叉口留下了一块可观的公共空间。时至今日,每个转角都成了街道活动的重要地点,同时也起到了减轻交通负荷的作用。虽然塞达的规划思想并没有完全被接受,在西班牙巴塞罗那以外的地区也没有得到推广,而他本人61岁时在贫困疾苦中死去,但从1880年开始,塞达的规划使得之后的加泰罗尼亚现代主义建筑风潮有了良好的落脚点。这个具有前卫性的城市规划方案奠定了巴塞罗那的现代城市格局,塞达也因之被后人尊称为“现代巴塞罗那之父”。改造项目在加泰罗尼亚广场,穿过流浪者大街,往旁边任意一条小巷里面一钻,就是罗马旧城区了。在这里,你可以看见13世纪的大教堂,中世纪的灰色石头所建造的哥特式住宅。这一切都归功于20世纪80年代巴塞罗那对于旧城区的大规模改造。也有专家曾指出,多亏了1992年主办奥运会的机会,巴塞罗那用6年时间筹备奥运会,在此期间,2772座建筑被翻新,政府又出资建立了450个市政公园。不过,这一切更要归功于170年前这个城市非常有远见地立法保护老建筑。当地历史建筑与艺术遗产保护局局长约迪·罗根特说:“毕加索的画,米罗的雕塑,摆放在哪里,都是一样地珍贵,但历史建筑不一样,放在巴塞罗那和放在马德里,它的意义和价值绝对不一样,所以要设法保护每一座有价值的老房子。”于是,200多栋老房子,每一扇窗户、每一面墙壁,都被详细记录在案,并且被公开在了巴塞罗那政府网站上,可以查询到地址和改造的具体信息。在巴塞罗那,所有需要保护的建筑分为a、b、c、d4个等级。d等级的大部分都是老巴塞罗那人的住宅,虽然不具备文物和历史价值,但是很多当地人的回忆所在(如同弄堂之于上海人,胡同之于北京人)。一条街道,老人们在童年奔跑玩耍过的地方;一座小花园,父母辈曾经恋爱牵手走过的地方,都不会被随意拆除。拆迁在巴塞罗那拆迁在中国是一个令政府头疼的话题,在巴塞罗那,同样是个问题,但却没有那么严重。如果要拆除一片区域,当地的住户会被就近安置。他们还是住在以前的区域内,熟悉的街道、熟悉的小酒吧、熟悉的邻居、熟悉的超市、熟悉的家庭医生。况且,被拆的房子是到了不拆不行、非常危险的地步,环境也差到无法居住的程度。经常是几家人共用同一个浴室,又临近商业中心,人口繁杂、街道狭窄,很容易发生犯罪事件。巴塞罗那最古老最中心的城区名为,它的改造项目是由巴塞罗那历史中心区推广有限公司负责,该公司的办公室就设立在一座保护完好的古建筑内。在巴塞罗那,旧城改造项目并不完全属于政府,是由不同公司开发的,公私合营,投资六成来自政府,三成来自银行、服务业和电信公司,剩下的来自私人。古罗马人的遗址、哥特式建筑、上百年的教堂,绝对不能拆,但可以修整,并继续投入使用。这些建筑在修缮时外墙都是一定被保留的。多亏了分级制度和不同利益结合的旧城改造项目,巴塞罗那的老城区被精心保留,简直是一个活生生的建筑博物馆。谦逊是不属于我的美德1她第一次知道达利,是因为那幅《蒙娜丽莎》,居然被人画上了小胡子,上扬着骄傲,搭配着甜美的笑容,似欲征服全世界。再一次遇见,她正在巴塞罗那市中心一栋古老房子的最顶层,每天过着朝十晚七的上班族生活。在办公桌前,她埋头敲打着键盘,这一周轮到她写一篇介绍巴塞罗那艺术家的博客。除了高迪之外,巴塞罗那还有什么响当当的人物呢?她咬着笔头,脑子里蹦上来这个似曾相识的名字,依稀记得是个西班牙人。一查资料,太棒了!他来自加泰罗尼亚,和巴塞罗那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点击几幅他的作品,她没有看懂,只对那扭曲的钟记忆深刻,却也并无多大感想。于是,为了工作的需要,她泡了杯茶,去阳台晒了一会儿巴塞罗那一如既往热烈的阳光,伸了个懒腰,回到办公桌前正襟危坐,读他的生平简介。“这个叫达利的,和高迪是两种完全不同风格的艺术家。高迪一生甘愿过简单朴素的生活,从未离开过加泰罗尼亚。可这一位享尽荣华富贵,恨不得满大街是他的新闻报道,又机灵得很,遇到了事,立刻跑去另一个国家。”回家路上,她和同事用愤恨的语气总结说道,让她自己也吓了一跳,她对达利没有好感。2后来,日志写完了,印象也就淡去了。直到4月的一个周末,她决定去达利的家乡,那一座白色的小镇走走。她没有去达利博物馆,所以没有看到朋友强烈推荐的“会跳动的宝石”。还记得那天,她和朋友坐在街边喝饮料,朋友说到了达利,两眼发光,“你一定要去看达利给他老婆设计的项链啊!那是一颗会动的珠宝,简直可以说是有生命的。是心形的,中间是红宝石,纯黄金外壳,红心会一收一缩,有节奏地跳动!在这个世界上,再也找不到第二颗。”“那他很爱他老婆?”她问。“别以为艺术家就一定像毕加索那样多情,或者像高迪那样孤独终老,达利一生的挚爱唯有加拉!你想想啊,他俩现在都已经不在人世间,可是,这一颗红心将永远跳动,多感人。”朋友沉溺在了自己营造的柔情氛围中……为什么没有去博物馆?因为那一整天,她都在达利和加拉的小屋里。那个有回声的密闭小房,那个创作的地方,那个梦中实验作画的地方……每一处,她都停下脚步,拼命幻想:这个嚣张的家伙,他曾在这里热烈地爱过一个女人,他曾在这里作出了震惊世界的作品,他曾在这里高傲地书写了他的自传。隔着时空,如此接近,她似乎不那么讨厌,甚至有些喜欢达利了。3他的全名是萨尔瓦多·多明哥·菲利普·哈辛托·达利·多梅内克。达利曾在自传开头写道:“我的名字‘萨尔瓦多’,就是‘救世主’的意思。”后人读到此句,立刻骂起来,这个狂妄的家伙!但是,他不过是陈述事实而已,如果回头看历史,哥伦布在1492年登陆美洲的第一片土地,将其命名为“圣萨尔瓦多”,在西班牙语中,意思就是“圣救世主”。1904年,达利出生在位于加泰罗尼亚的菲格拉斯小镇,距离法国不到16英里。这个小男孩,10岁开始爱上画画。出现在画板中最多的就是菲格拉斯的风景。13岁那年,父亲在家为他办了一场小画展,邻居和亲朋好友们看了之后,好评不断。即便父亲是个公证员,不理解艺术,他依然为达利创造了一个无忧无虑的成长环境,全力支持小达利追逐梦想,做喜欢的事情。他甚至在附近的小渔村为达利建造了一间工作室。父亲对达利十分宠爱,一次,达利被鱼刺卡住,父亲急得没有办法,抱着脑袋跑到过道里去了。后来,这个调皮的小男孩一次又一次地假装抽搐、咳嗽、喘气,只是为了观看父亲抱头跑开的狼狈样子,他兴高采烈地欣赏着。这让我不由想到了另一个巴塞罗那画家米罗,他的境遇截然不同。米罗从小热爱绘画,可家里希望他做一个稳当的公务员,认为当艺术家是一件离经叛道的事。不过,父亲的爱是能够理解的,因为达利是“第三个萨尔瓦多”。父亲的名字也是萨尔瓦多,达利从未谋面的哥哥同样也叫萨尔瓦多。这个哥哥,在达利出生前9个月就去世了,父母亲认为这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甚至将这第二个儿子当成是大儿子转世。失去过才会知道珍惜,失而复得的喜悦,让他们对于这个独子宠爱有加。研究他的专家得出结论,达利从小被暗示是哥哥的转世,所以他对于死亡这个黑暗话题很感兴趣,如此我们也就能够理解为什么在他的画作中,时常会出现腐烂的尸体。“当时我即已喜欢如今我喜欢的东西:软弱、衰老和奢华。”(摘自达利自传)达利7岁前的体验,向他打开了超现实主义的大门。17岁的时候,达利母亲去世,父亲不久娶了母亲的妹妹。面对眼前混乱的生活,达利迫切地想要离家,于是,第2年他去了马德里,在圣费尔南多美术学院就读。大学时光,达利经常一个人锁在屋里创作,周围的同学好奇地去看他的作品,立刻被震撼,达利成了学校的名人。不过,使他成为话题人物的,还是他22岁时的惊人之举。期末考试的时候,有一门口试,是关于拉斐尔。达利对考官说:“我对这个话题,了解得比你多得多,因此不屑于和你说。”随即转身走人。后来,人们对此津津乐道的一个话题就是,这个拥有如此世界影响力的画家,居然连正式的艺术学位都没有!不过,再多的传奇,也比不上他在25岁时,那一次平凡却又有着决定意义的相遇。4那是1929年一个阳光明媚的夏天,他的诗人好友前来造访,来的是法国鼎鼎大名的保罗·艾吕雅,同时前来的还有保罗的妻子加拉,她也是个诗人,一个美丽的俄罗斯女人。目光相交的第一眼,达利便疯狂地爱上了这个比他大9岁的少妇。加拉,果不其然就是达利的缪斯女神,在相遇的这一年,达利创作了电影《一条安达鲁狗》,正式加入了巴黎的超现实主义组织。估计大部分人看完这部电影,都是云里雾里的吧,只是被那些充满创意的画面震撼:一群蚂蚁从男主角手掌上的一个洞中爬出来,男主角拉着一架塞满骡子尸体的钢琴横穿过房间,一双手从墙洞中伸出来摇着鸡尾酒的调酒器……这也难怪,达利在撰写剧本时,只有一个简单的原则:影片不表达特定的思想,所有的画面都是不合理的,也没有心理或文化上的解释。还有一个坚定的信念:我不是空着两只手到那里去,我将找到工作,我将占领巴黎!电影在法国上映了8个月,轰动一时,甚至毕加索也出席了首映会。达利的艺术生涯日渐步上正轨,同时,正如同达利写过的,“什么东西一旦成为我的习惯,就会伴随终身”,他的爱情之花绽放了。经过5年的挣扎和努力,加拉来到达利身边,两人结婚,一直相伴到最后。其间面对了许多考验,尤其达利父亲不满这一桩婚姻,达利依然坚持要把加拉娶进门,于是父亲一怒之下将他赶出家门,父子俩30年没有说过话。有人问加拉,是什么时候决定和达利在一起的?不会觉得这个人是疯子吗?她笑着回答,达利身上有这世上的人们早已失去了的纯真,并且只有达利才能彻底改变她的人生。达利一生中,大部分作品的模特都是加拉,他从这个深爱的女人身上,获得了无穷无尽的创意和激情。他说:“单是这个想法就会使我发疯:画室里,我的身边将有一个女人,一个真正的、鲜活的、带着种种怪癖的女人,皮肤上长着像桃子上的那种茸毛。”加拉,她的名字和达利,以及达利的艺术永远紧紧联系在了一起。1982年加拉离世,从此,达利再也没有拿起过画笔,整天把自己关在他俩的小屋里。7年后,在春天即将到来的时候,达利永远向世间作别,那颗心形红宝石依然在跳动着。538岁的达利,着手书写自传《萨尔瓦多·达利的秘密生活》。“我6岁想当厨娘,7岁想当拿破仑。从此,我的野心与日俱增。”“每天早晨醒来,我都在体验一次极度的快乐,那就是成为达利的快乐。”“富有洞察力的读者想必已经猜到,谦逊并不是我的美德。”达尼埃尔·麦若科曾经对比与分析过高迪与达利,他写道:“他们的名字预言了各自的一生,‘高迪’的意思是享受钻研,而‘达利’的意思是被强烈的欲望和冲动所推动。”历史学家如此评价达利:“他的名气主要归结于他自我推销的天分,更在于他富于奇想的特殊才能。”而她作为一个艺术门外汉,想加上一句,达利还是个加泰罗尼亚的典型帅哥,深情无限,激情无限!他能够将没有关联的事物毫无逻辑地联系在一起进行创作,甚至将梦境转化成为现实。在他70年的艺术生涯中,他不断地震撼着这个世界。她徘徊在达利和加拉的小屋里,一遍遍回忆起达利的自传里写过的片段:“一天晚上我突然感到疲乏,头有点痛……我已经伸手去关灯了,可是突然看到了答案!我看到了一个流淌的钟:它非常难看地挂在树枝上。我强忍住变得剧烈的头痛,俯向调色板,动手画起来。2个小时后,到加拉快回来时,我这幅最著名的画已经完成了。”“‘你怎么看,3年之后还会有人记得这幅画吗?’我问。”“加拉回答:‘凡是看到它的人,都会永远记住它!’”几天之后,这幅流淌的钟的作品,被一个偶然到这里来的美国人买走了,他给它取名为《难以消除的记忆》。画面背景是平静的风景,有一只柔软的、正在融化的表。机械从来就是达利的敌人,至于钟表,它们注定要消亡或者根本不存在。若干年后,这幅画成为了达利最著名的作品,他说过的“疯子”言论,再次于现实中得到证实:“任何伟大的发现都是无意中完成的!”达利自然是听过那些评论家的酸言酸语的,他的回应却是如此平静:“让投机钻营者用他们充满嫉妒的诽谤去为我铺设通往荣誉的道路吧。我不害怕流言蜚语,而当流言蜚语放到我面前的盘子里时,我就观察它,认认真真地研究它,自然从中获得不少益处。”还有什么理由不去轰轰烈烈做自己呢?他人笑也好,骂也好,我们都要有朝天的胡须和夺不走的自信。6多亏了达利,这一座宁静安详的巴塞罗那附近的小镇也跟着举世闻名。达利深爱着这里。他在自传中写过:“一回到加达凯斯,童年就涌现在我的眼前。中小学的7年、马德里的3年,还有巴黎的生活,突然全都落进浓雾中,消失得无影无踪。”“我总是在地中海加达凯斯的一个有着雪白墙壁的镇上度假。我一辈子都忠于加达凯斯,这种忠诚与年俱增,越来越强烈。毫不夸大地说,我记得这里所有的岩画、岸边所有的曲折之处、加达凯斯的所有地层以及它灿烂的阳光。因为我日复一日地独自漫游其中,这些冰冷的岩石和闪光的地方,此地风景的本质和核心,乃是我永远得不到满足的爱情的主角和惊恐紧张的悲剧舞台。”夏天一到,对达利来说,在加达凯斯的美学课就开始了。值得一提的是,在法国和西班牙交界处的海滨小镇,也就是达利居住的地方再开车一个小时,就可抵达。这里也与一个历史人物相关——瓦尔特·本雅明,法国著名的哲学家和作家。这个德国犹太人,有着“欧洲最后一名知识分子”的雅号。为了逃避盖世太保的追踪,他跨越了比利牛斯山,一路逃到这里,但最终还是被捕,他选择了自杀。历史真有趣,同样作为加泰罗尼亚制造、扬名全世界的艺术家,达利对高迪是极力推崇的,他还曾为高迪写过一本书。于是,站在达利家门口,她幻想着,若本雅明还活着,前去邻村的达利家串门,他俩之间又会有怎样的对话呢?离开的时候,她坐在车上,想起达利写过的一段话:“公路蜿蜒曲折,盘旋得越来越高,每次转弯时都远远看见下面的加达凯斯。到最后一次转弯时它竟成了一个小白点。喜爱这座城市的行路人此时一定会回过头来,向它投去告别的一瞥,似乎表示还会回来。”她回过头,黄昏的阳光温柔地抚过脸庞。每个城区都有自己的性格9年前,有一个22岁的男孩,从寒冷的加拿大来到巴塞罗那,在商学院读mba。毕业那一年,他问自己:“所以,接下来要回家吗?”踏上飞机的一刻,他依然是犹豫的。当飞机在跑道上加速,一飞冲天时,他瞥向窗外,看见那一片熟悉的蓝天大海,他发现自己早已经爱上了巴塞罗那。再次回到这片土地,他就没有离开过。他在这里创办了一家房屋租售公司,同时又提供各类旅行信息。他每天骑着摩托车,见来自世界各地的人,带他们看房。这些人大都是第一次来到这里,又与游客不同,因为他们会在巴塞罗那生活一段时间。他做着他喜欢的事情,在他喜欢的城市里。他是我的老板,本杰明。第一次见到他,我还以为他是个会说流利英文的西班牙人,卷曲的深褐色头发,留着浓密络腮胡,长相非常西班牙化。这让我想到一个人,我们在土耳其和叙利亚边境的小镇遇见。在那儿见到外国游客是一件很稀罕的事,所以当我听说这里居然住了一个美国人时,立刻决定拜访结识。当地人都认识他,他已经在这里生活了2年。我问他:“为什么会出现在这里?”他坐在小板凳上,捧着土耳其茶说:“很多年以前,我还是个学生时旅行路过此地,便爱上了这里,所以现在我回来了。”真是羡慕这样的人!他们找到了自己的归属地。我加入的时候,已经是本杰明公司成立的第7个年头。即便西班牙经济不好,但巴塞罗那始终是这里最富饶的城市,每个月源源不断的新游客和新住户,令旅游业从未衰败过。一周工作5天,其中有一天我不在办公室,任务是带着相机,游走在巴塞罗那街头,手拿地图,根据本杰明划给我的区域和圈出来的重点街区,边走边摄影。有时候,则是找寻灵感,为公司写关于巴塞罗那的博客。有一周,本杰明兴奋地把地图递给我,说:“今天你要去的地方,是我最喜欢的城区,格莱西亚。”“咦?我记得每次有人打来电话咨询,问哪里是巴塞罗那最适合住的城区,你好像也回答是格莱西亚。”接过地图,我调试着相机说道。“是啊!就是那儿。反正,在巴塞罗那选住的地方,最好就是那里了。永远别选海边,又贵,小偷又多,不安全!”本杰明很有经验地说道。当我来到了格莱西亚,很快懂了本杰明的意思。这里离海边有一定距离,但交通便捷,而且是居民区,宁静却又很方便,超市、诊所、电影院、餐馆、教堂、小酒吧……一应俱全。本杰明说得没错,格莱西亚的确是巴塞罗那最美的街区。它的美不仅在于错落有致的房屋结构,也在于走在大街小巷,你会强烈地感受到自己身在巴塞罗那的怀抱之中。同样,在城市内细分的城区,也各自有着独特色彩,有着鲜明的个性。,巴塞罗那中世纪风格的哥特老城区,位于流浪者大街的东侧,被誉为巴塞罗那古典与现代完美结合的典范。行走完整个街区仅需半个小时,可见其面积之小,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这里有历史久远、气势恢宏的哥特式教堂,周围还有各式各样的精美小店,有古董店、冰淇淋店、巧克力店、潮流服饰店,也有民族风衣饰小店。,在西班牙语里的意思为“笔直的街道”,因为这里是西班牙第一个实行有计划地规划城市建筑群的区域。这里恐怕可以称得上是巴塞罗那最大最有名的街区,与刚才提到的哥特区不同,这里属于巴塞罗那新城区,非常时髦。街道都很干净整洁,安全系数很高,交通也很方便。高迪大师的著名作品米拉之家与圣家堂就坐落在这条街区中。,这里被誉为巴塞罗那最酷的城区,因为这里是众多嬉皮士的聚集地,这里有欧洲最大的集市、各式菜色的餐馆还有酒吧。el 距离海滩很近,并且去城堡公园也只需要行走5分钟左右。,被各地游客戏称为“”城区,因为这条街区相对而言比较肮脏,空气里弥漫着臭味,也容易让人迷失。许多当地人也不喜欢住在其中,因此周围的物价,包括房价相对低廉,吸引了许多不同国籍的人居住,尤其是阿拉伯国家的人们,他们行走其间,听着周围的阿拉伯语,看着两旁的阿拉伯小店。需要注意的是,这里不适宜夜晚单独行走,因为经常发生盗窃抢劫案件。格莱西亚,一个人的好天气我常常会为一个人前来巴塞罗那旅行的朋友感到可惜。这是一座太过热闹的城市,它容不下一点寂寞。无论是白天热闹拥挤的街头,还是夜晚歌舞喧嚣的迪斯科,即便是到了凌晨,仍有还不尽兴的男男女女,簇拥着在街头醉酒欢唱。浪漫的巴黎,铁塔下拥吻的恋人;浪漫的上海,情侣十指相扣走过甜爱路;浪漫的布鲁塞尔,广场上铺满了鲜花;浪漫的阿姆斯特丹,自行车后座上有着多少幸福欢笑;浪漫的都柏林,宽敞偌大的街道,爱尔兰美丽的音乐;浪漫的哥本哈根,童话的起源地,安徒生点燃了女孩的爱情梦想……,以a结尾,在西班牙语中为阴性词,于是人们经常会自然地用“她”来称呼这座独一无二的城市。她的浪漫是让人轻而易举就能沉沦的。工作时,和同事讨论那么多人选择来巴塞罗那读书与生活的10条理由。想到第10条,于是不约而同地在电脑上打上这段话:“  is !”在这里,时间就像是达利融化的钟,秒针不再旁若无人、肆无忌惮地奔走,它,融化在巴塞罗那一如既往的艳阳下了。沙滩,是一定要有人一起踏浪的。博盖利亚大市场里琳琅满目、色彩斑斓的小摊,是一定要有人一同分享的。高迪公园的日落,一个人落寞的身影不免糟蹋了绚烂的童话世界。甚至在闷热的地下铁换乘,艺人那悠扬的小提琴声在耳边回荡着,一个人的脚步声听起来却也格外清晰。我喜欢坐在圣家堂地铁口,看着一个个游客从黑暗的地下铁走出来,沿着楼梯走上街道,身体一点点侵入阳光中,随即一个转身,“啊!”不用说话,他们的眼睛早已开始惊叹。许多一个人前来的游客,都不会继续往前走,而是拿起手机兴奋地拍照,随后发起了短信:“我从地铁站出来的时候,一回头就看到在一群小建筑中间的圣家族大教堂,不过第一个念头不是我终于到这里了,而是我很希望你也能和我一起来,所以总有一天我们会去的。”更有人直接拨通了越洋电话:“你不能相信,我现在就在圣家堂面前!我好想你。”挂完电话,他们眼里那一抹激动往往会一同散去,留下了许多不能分享的遗憾。巴塞罗那,就是这样一个独自前来不免会失落的地方。可是也别难过,有这么一个地方,你一定会喜欢。所有商店都关了门的星期天,格莱西亚城区,正是巴塞罗那最美的地方。如果你是一个人,那就最好不过了,能彻底享受这整座城市,甚至某一刻,你会觉得你拥有了它。大名鼎鼎的高迪公园并不在市中心,而是建立在格莱西亚,并且,这里被公认是巴塞罗那最适合居住的街区。在这里生活的,都是巴塞罗那的本地居民。谁说商店都关门的时候就不能逛街了?对我而言,反而商店全部关了门的星期天,才是逛街的最好时机。卷帘门上往往都是各种光怪陆离的涂鸦。这时候的街道,就是我分文不花,但是最为享受的“露天艺术画廊”。即便商铺关门,在橱窗里,还可以找到很多新奇有趣的东西。这里有很多民族风的小店,专卖印尼或者尼泊尔的衣裙、熏香。也有创意独立小店,贩卖店主亲手制作的手工艺品。行走其中,即便再粗心的人,也会注意到格莱西亚独特的街道地面——一条平坦的柏油马路上,洒满了星星点点的白色小石子。从高迪公园远眺俯视,便可知道这座城市到底有多凌乱。屋顶高低错落,参差不齐,而且还是色彩各异的。但格莱西亚,却是整个巴塞罗那第一个被规划的街区。它的街道笔直而略为宽敞,大楼布局稳重却精致典雅。星期天,独立小店都关门,可是餐馆是一直开着的。很推荐这里的黎巴嫩餐厅,几欧元就能买到一块大大的料很足的黎巴嫩比萨。这些黎巴嫩餐厅往往是由移民来此的黎巴嫩一家三口开的,母亲在吧台后工作,儿女当服务生,而父亲在厨房里做菜。当然,还有地道的日本料理可以选择。夏天的时候,门口的树长得茂盛。主街道转角,还有一家总是门庭若市的中国餐厅,它有一个很可爱的名字——熊猫中餐馆。临走前,不要忘记去一次格莱西亚区最大的广场——总督府广场,它是巴塞罗那最漂亮的广场之一。四周的建筑都很老,大部分可以追溯到19世纪。广场上还有一座圣琼教堂,你可以在这里看着白鸽飞舞。18世纪这里是宫殿,到了1878年成为了教堂。星期天,教堂前则是一个小市场。格莱西亚,喜欢它点缀着白色小石子的街道地面,喜欢它有着精美雕花的居民阳台,喜欢它充满创意和惊喜的街头涂鸦,喜欢它无处不在的民族风格手工小店。喜欢这样,一个人的好天气。难得的下雨天米罗的乡愁巴塞罗那,一个孕育梦想的土地。受传统天主教的影响,加泰罗尼亚人是内向的,但同时,他们也是对不同文化开放包容的。1888年的大博览会,更是将巴塞罗那树立为一个欧洲大都市的形象。出生自这里的艺术家,似乎对于加泰罗尼亚都有一种乡愁。达利是,高迪是,米罗更是。米罗,这个出生在巴塞罗那钟表匠的家庭、体弱多病的小男孩,自小就不喜欢读书,只爱画画。而这个平凡的家庭,理所当然地不支持他的画家梦。14岁那年,他被送到巴塞罗那商业学校学习经营与会计。17岁时,为了家庭责任,他成为职员。但他一直郁郁寡欢,第2年患上了重病,病愈后,家人同意让他去美术学校接受系统的教育。1919年,他和毕加索一样,从巴塞罗那来到巴黎,终于如愿展开了绘画生涯。在米罗的眼中,加泰罗尼亚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地方,有着美丽的地中海、浪漫的海滩、连绵的山坡、苍绿的田野。这一股乡愁,就是在他18岁那年,在工作第2年得了重病,被送去了蒙特罗伊的农场时,渐渐产生的。他在这个加泰罗尼亚农场住了很长一段时间,从山山水水,从那密集的橄榄树林,那葡萄园散发的香气,那教堂的钟声,那阵阵海浪声中,从这一切的一切中,如同当年的高迪,获得了一辈子的灵感。巧合的是,高迪也是在童年因为身体不好的关系,总是一个人闷在那里观察大自然。米罗后来的绘画之路并不得志,妻子甚至有一天失控痛哭:“谁会来买这玩意儿,我们要破产了。”她完全没想到,如今,米罗的每一幅画都是无价之宝;更没有想到,在米罗离世10周年的时候,也就是1993年,欧洲艺术节把那一年定为“米罗年”。加泰罗尼亚一直萦绕在他的心中,家乡的这一切成为他的骄傲。他的作品《收割者》,展现的正是一个加泰罗尼亚农夫,这幅作品与毕加索的《格尔尼卡》相呼应,有力地反对了佛朗哥专政。加泰罗尼亚的风景是多变的,从地中海海岸到内陆山脉和比利牛斯山,又可以从高原到雪山,再一直到火山区。人们在这里踏着浪扬帆出航,在这里穿上冲锋衣滑雪,在绿地上打高尔夫球,也在山间攀岩。甚至连美国第二任总统约翰·亚当斯,在美国独立战争时期,来到西班牙旅行时都写过:“这儿有我所见过的最多的狂野、不规则的山脉。”加泰罗尼亚,打开了住在这里的人们对于大自然的感知,没有人会在这里感到无聊。米罗的乡愁,让他在艺术的道路上走了很远。加泰罗尼亚广场见证历史他的故事蒙锥克山,这座加泰罗尼亚近代史上最重要的山,风景优美,但有谁能想到,在内战时期,这里是处决政治犯的地方,有着无数冤魂。而如今,这里已成为安葬西班牙名人之地。其中有一位,他的名字是胡安·安东尼奥·萨马兰奇。他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巴塞罗那人。生于斯,长于斯,逝于斯,最后,长眠于斯。1920年7月17日,他出生于巴塞罗那伊伦大街28号,那是一户富裕人家,他的家族搭上了工业革命的顺风车,顺应了巴塞罗那纺织业发展的趋势,成为地区内有权有势的纺织业主。这个注定不平凡的小男孩,在小学时,他最喜欢的事情就是和舅舅曼努埃尔去看拳击,这在无形之中启蒙了他对体育的热爱。回到家,他关起门来偷偷练习。周末家庭聚会,和小伙伴们玩耍,他把这当做切磋武艺的机会,小伙伴们一个个痛得认输求饶。9年级的时候,他又在曲棍球中找到了乐趣,成为巴塞罗那地区小有名气的少年曲棍球手。同时,这个身强体壮的热血少年还热衷于足球、拳击和轮滑。1936年7月,佛朗哥的法西斯长枪党发动叛乱,引起了一场持续3年之久的残酷内战。那一年,这个小男孩已经长高长大,成为16岁的少年。他的学业和生活受到了冲击,被征入伍,成为一名战场卫生员。1939年4月,内战结束。在这一年,他毕业于德语学院和巴塞罗那高级商业研究院。这个“体育生”不简单,他不但是一名真正的运动员,还是一个优等生。他精通西班牙语、法语、英语、俄语及德语。从22岁开始,进入父亲的公司帮忙,天资聪慧的他,在20岁出头的年纪接手家族企业,并且,他还在西班牙皇家体育俱乐部创建了西班牙第一支旱冰球队。后来,他平步青云,成为西班牙举足轻重的政治风云人物,一路担任西班牙体育部长、议会议员、巴塞罗那议会议长、西班牙驻苏联和蒙古大使。巴塞罗那爱情故事在最意气风发的时候,少年遇到了心仪的姑娘,她比他小11岁,是一位社交名媛。玛利亚·特雷萨·萨里萨奇,同样出生于巴塞罗那,父亲是加泰罗尼亚人,母亲是英国人,她擅长钢琴、绘画,精通加泰罗尼亚语、法语、英语、西班牙语和德语。结婚后,玛利亚甘居二线,成为一名温柔的太太。她常为萨马兰奇准备鳍鱼加米饭,因为这是他最喜欢吃的。晚饭为他准备清汤、酸奶和水果。在玛利亚眼中,白色上装加灰色裤子是得体的夏季着装,米色西装套服很潇洒。于是,在许多场合,细心的人会发现萨马兰奇都是穿着米色西装套服出现的。萨马兰奇进入国际奥委会后,又一步步成为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主席,并在职长达21年。在此期间,他成功推动奥运会商业化,20世纪70年代挽救国际奥委会经济危机。对于中国人而言,他是一个好朋友。他支持中国1979年重返国际奥林匹克,他颁发了属于中国的第一枚奖牌,他帮助中国成功申办2008年夏季奥运会。这一切,都少不了玛利亚在他身后的陪伴。虽然玛利亚对于体育并不那么热爱,甚至不那么了解,但就像许多善解人意的太太一样,她一直都在萨马兰奇身边,支持他的事业。有人指出,正是她发挥了社交名媛的作用,周旋于各种势力之间,才帮助萨马兰奇协调了国际奥委会内部的关系。当奥运会彻底向妇女打开了大门时,国际奥委会中出现了数量相当的妇女委员,这些都离不开玛利亚的功劳。“她是个很好的女人,我非常爱她,非常崇拜她。”有一次,萨马兰奇从马德里回巴塞罗那,飞机发动机出现异常。飞机颠簸得厉害,萨马兰奇在死亡面前,脑海里闪现的唯一一个人就是玛利亚。他掏出笔,在一张便条上急促地写道:“玛利亚,我亲爱的,我爱你。任何力量都不可能把我们分开。”他们十指相扣,从未分开过,除了死亡。2000年悉尼举办奥运会。玛利亚此前一直在巴塞罗那市基龙医院接受治疗,病情好转,被家人接回家中休养。不料16日,也就是悉尼奥运会开幕式的时候,她的病情突然恶化。接到通知的萨马兰奇,一参加完悉尼奥运会开幕式,立刻赶到悉尼国际机场,乘坐私人飞机飞回巴塞罗那。从悉尼到巴塞罗那,20个小时的行程,飞机上,这个80岁的老人双目紧闭,一直在祈祷。抵达巴塞罗那,熟悉的海风吹来,欢迎着他回家,可没想到,他听到的第一句话是“玛利亚去世了”。他落下了泪,最终没有机会见到爱人的最后一面。后来记者采访萨马兰奇,他说:“她是好女人,我非常爱她,非常崇拜她。”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2010年4月的一天,巴塞罗那的阳光一如既往地灿烂,萨马兰奇在这阳光中告别了人世,享年89岁。人们会永远记住他,不仅仅因为他为世界带来的影响和改变,更因为他作为一个巴塞罗那人,给自己的家乡带来了巨大的改变。历史回到1986年,巴塞罗那获得第25届奥运会主办权,打败了同时申请的巴黎、阿姆斯特丹、布里斯班,也得到了城市改造的契机。所有人都知道这意味着什么,1888年和1929年,两届世博会在巴塞罗那成功举行,曾让这座城市获得了巨大的发展。在准备期间,政府耗资362亿比塞塔(当时的货币)建成了5公里长的海滨沙滩,改建了港口和飞机场,修建了2条环形公路、2条隧道,升级了城市的排水系统,也建立了提供水、电、气和电话服务的系统。1992年,奥运会的举办,成功地帮助巴塞罗那从80年代的经济危机中复苏。漫步加泰罗尼亚广场这里是最市中心的市中心。一半以上的地铁线路会经过这里,巴塞罗那大型的城市活动会在这里举行,几乎每周在这里都会有一场大型聚会,游行示威也是从这里出发的。广场上的鸽子不怕人,它们都被游客们宠爱着,喂养得只只肥硕,甚至飞不起来。加泰罗尼亚广场,曾见证过多少历史,见证过多少代巴塞罗那人的生老病死。太阳底下无新事,宠辱不惊的包容令人震撼。纵观历史,因为融合,在西班牙,他们似乎总是更懂得宽容与团结。中世纪,黑暗时期的欧洲,文化衰弱,人们发现只有西班牙还能学习古典文化和科学技术,并且有非常宽容的环境。于是,很多人前去西班牙求学,探讨学问,研究科学。文献由阿拉伯人分享提供,他们引进了数学、医学、文学、植物学、天文学和哲学。如今,2004年恐怖袭击,历史上破天荒的一次,西班牙政府为200名受难者举行了历史上第一次平民的国葬。在教堂里,分别摆放了代表天主教、伊斯兰教和犹太教的十字架、新月和大卫六角星。西班牙内战时期,巴塞罗那受到大面积炸弹狂轰滥炸,变成一片空城,弥漫着恐慌和死亡气息。3年内战死了100万人,处死了20万,流亡国外的人近50万。巴塞罗那每天至少有100人被枪毙。90%的冤死者,在死的时候根本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死。西班牙电影《蝴蝶的舌头》,正是记录了当时发生的事,看过后无比感慨,中国和西班牙的历史是如此相像!1939年1月26日,巴塞罗那在内战中不战而降。佛朗哥军队进入巴塞罗那,在加泰罗尼亚广场举行感恩弥撒。一说到佛朗哥,大部分的巴塞罗那人都会保持沉默。历史不知道如何定位这个人,虽然内战让西班牙人民不聊生,但后来在世界大战时期,却又是因为有了佛朗哥,西班牙才远离了法西斯,远离了“二战”。加泰罗尼亚广场,见证了西班牙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横跨五大洲的帝国;见证了殖民时代,西班牙成为最富有的王朝;见证了20世纪最残酷的内战战场;见证了西班牙日渐衰弱,成为欧洲最贫困的国家;见证了霸占华尔街示威游行;见证了警察殴打大学生事件后,嬉皮士长期建帐篷睡在市中心抗议;见证了每年的国际枕头大战日,年轻人手持鹅毛枕头嬉闹……历史,未来回忆1992年,那一年,巴塞罗那的经济逐步繁荣,是当时欧洲变化最快的城市,就业率大幅度提高。奥运会改变了这座城市,人们以为,从此再也不会有战争,再也不会有贫困,日子会过得越来越好。却没有想到,20年之后,巴塞罗那又陷入了低谷。加泰罗尼亚广场,从见证昔日狂欢派对,到一个个年轻人找不到工作,梦想没有出口,垂头丧气地走在阳光下。他们的朋友不得不远走他乡。我在北京的798,见到了一群西班牙人,他们看起来刚大学毕业的样子,我问他们为什么来到这里,他们摇着头:“想家,但回家找不到工作。”可是,毕竟那里是家,还是有很多人会留下来的,哪怕端盘子,哪怕当群众演员,哪怕做一份无收入的志愿者工作。未来因为还未到来,所以可以慢慢来,他们在等待着改变的到来。最近有新闻报道,巴塞罗那正在建设游乐场、主题公园以及豪华酒店,希望能够创造2万个工作岗位。留在那里的年轻人们,心里都有一份对未来的期望,生活还在继续着。似乎不需要担心那么多,就好像加泰罗尼亚广场,见证了那么多历史的变迁,每次,我们以为日子再也过不下去的时候,还不是一样挺了过去。这次也一样吧!手机用户看突然就不想回去了请浏览https://m.shuhaiju.com/wapbook/114803.html,更优质的用户体验。

热门新书推荐

  1. [修真小说]从笑傲江湖开始横推武道
  2. [修真小说]太一道果
  3. [都市小说]重生2011,二本捡漏985
  4. [都市小说]重燃青葱时代
  5. [玄幻小说]万古第一神
  6. [玄幻小说]反派:我的弟弟是天选之子
  7. [玄幻小说]吞噬古帝
  8. [玄幻小说]从斩妖除魔开始长生不死
  9. [玄幻小说]神农道君
  10. [其他小说]怪谈游戏设计师
  11. [修真小说]阵问长生
  12. [玄幻小说]深空之影
  13. [穿越小说]大清要完
  14. [科幻小说]提前登陆五百年,我靠挖宝成神
  15. [都市小说]巅峰学霸
  16. [穿越小说]我在现代留过学
  17. [科幻小说]机战:从高达OO开始
  18. [玄幻小说]皇修
  19. [其他小说]那就让她们献上忠诚吧!
  20. [科幻小说]异度旅社
  21. [玄幻小说]道爷要飞升
  22. [都市小说]穿越香江之财富帝国
  23. [都市小说]讨逆
  24. [都市小说]大医无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