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夜蜷缩着,紧抱着大地。
群山黑魆魆,大野阴沉沉,夜像怪兽一样张着黑洞洞的大口,欲要将这残碎的天地吞噬。
没有星星也没有月亮,夜黑得如同把地球扣在锅底下,墨黑的幽光粘住了每个角落,还染乌每一颗跃动的心。
大地森森然,好像回到了原始时代,沉沉的一片死寂,乌云遮天盖地的落下来,没有星光璀璨,有的仅是无穷无尽的黑暗。
“哗啦啦!”
黑暗的森林山谷之中木叶擦响,四道黑影蹦出,急速的向着森林中央奔去。只是这夜太过安静,四人行动造成的声响很快便传到了远方。
“就要到了,加快速度!”
四人之中一人淡淡的开口,口中吞吐出白雾,他目光冷峻,黑夜笼罩之中仍然能够略微看到他毫无表情的苍白,形同于一具活动的死尸。
其余三人并没有说话,只是相互看了一眼,其中一人面带着口罩,一身湛蓝色的古装,目光清澈,不染尘俗,玉手于手袖间时隐时现,
俨然是一个女子。
虽然无法看清女子的面容,但只要看向另外的两人,便能知道她是十三,因为另外两个人正是罗恒和谭华龙。
继见了十三过后,四人也不再耽搁的动身,因为目地的特殊,林墨瞳甚至没有敢让暗夜组织中其他人知道,生怕惹出什么意外。
现在正值冬季,山谷之中没有一片雪花在飘落,只是出奇的冷,冷得彻骨,寒心。
待那四人身影消失在了远方,原地亦是有着数道身影窜出,这几人之中有男有女,皆是身着黑衣,而且都是罗恒与谭华龙熟悉之人,因
为这几人正是同属七零的零露、李烈、清空新雨、还有王峰四人,且这片山林也恰是血族隐秘的古堡所在。
四人早已出现在这片山林之中,零露更是前往过血族古堡与血帝陆通有过一次交手,结果不用再说,不过很显然,四人之所以一直在这
山林之中自然是有着目地。
“灵奇应该要到了吧!”零露开口,语气冰冷。
“我想应该快了!”清空新雨回应道,“因为龙门和千叶家族相距这里都比较远,他耗费的时间可能有点长,我们可以再等一会儿!”
“好吧,再等一会儿,只要陆通一来,不管灵奇有没有到,我们都得动身!”依旧是冰冷到语气,王峰听了只得无奈的耸耸肩,唯有李
烈,从出现开始,一直未曾参与到几人的话题之中,只眼神淡漠的看向林墨瞳四人消失的远方。
呼呼!
寒风呼啸,吹得人刺骨的疼,林墨瞳四人于黑暗之中快速前行,不多时已然到达了山林的中心,眼前也是豁然变得开阔起来。
山林中心算不得太大,但和外围截然不同,这里总体呈一圆形,没有草木,甚至连碎石都没有,地面十分平整,仿佛被人刻意整理过一
般。
而最为奇特的是,在这圆形之中,有着一条显目的血线,线条呈大的反“s”形贯穿于圆形的两端,将地面分成对等的两部分,虽然在没有星月光辉的天空下,血线显得黯淡,但依旧看到它表面微微荡漾的血光,血光流露,在血线两方之内勾勒出一些连林墨瞳都不算熟悉的纹络,俨然为八卦之象。
对于这样的一个图案,学中医的林墨瞳自然相当熟悉,因为这个图案为太极阴阳八卦,记得他刚上云上中医药大学的时候,第一堂中医
课讲的便是中医学术,且这学术之中又恰是提到了这种图案。
太极于《庄子》中有云:“大道,在太极之上而不为高;在六极之下而不为深;先天地而不为久;长于上古而不为老”。
后又见于《易传》:“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更有《易系辞传》记载有“古者伏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
始作八卦”的内容。意思是成卦的过程,先是有太极,尚未开始分开蓍草分蓍占后,便形成阴阳二爻,称做两仪。二爻相加,有四种可能的形象,称为四象。由它们各加一爻,便成八卦。
对于上述所说之易,往后之人亦是给出了多种阐释,一种指宇亩最初浑然一体的元气。如唐颖达《周易正义》:“太极谓天地未分之前,元气混而为一。”《易纬·乾凿度》认为“有形生于无形”,提出“有太易,有太初,有太始,有太素”四阶段来解释“易有太极”。
以未见气时为太易,气初为太初,形之始为太始,质之始为太素。气形质混然一体而未分离的状态,称之为浑沌。浑沌之物即是古人所说的元气。
以元气未分状态为太极,斌以其原始物质的含义。这种观点在两汉则更为普遍,如刘歆:“太极中央元气”;王充引易学家的话说:“元气未分,混沌为一”。郑玄则以“淳合未分之气”解释大极。
第二种是以虚无本体为太极,如王弼解释“大衍之数,其一不用”说“不用而用以之道,非数而数以之成,斯易之太极也。”以“一”为太极,认为此“一”不是数,而是“无”,?“无”为四十九之策数形成的根据。韩康伯注释“易有太极,是生两仪”说:“夫有必始于无,故太极生两仪也。“
第三种是认为大衍之数的四十九数未分为太极。崔憬说:“四十九数合而未分,是象太极也。今分而为二,以象两仪矣。分揲其蓍,皆
以四为数。一策一时故四策以象四时也。”崔憬对大衍之数的论述及其太极说,不以不用之一为虚无实体,以四十九数未分为大极,并且认为八卦涵蕴在大衍之数中。
第四种是以阴阳混合未分为太极。周敦颐《太极图说》:“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两仪立焉。”周敦颐以后,对太极的解释分为三大流派。
一以邵雍为代表,以数说大极。指出“太极一也,不动生二,神也”;以一分而为奇偶解释太极生两仪。并认为在人则“心为大极”,
在天地则“道为太极。”
二以朱熹为代表,以理说太极。“极是道理之极至,总天地万物之理便是太极。”“太极者,其理也。“太极乃天地万事万物之理的总和,而在具体的事物中也有太极之理。故曰:“人人有一太极,物物有一太极。”
三以张载“一物而两体,其大极之谓与?”为代表,认为无有阴阳,其合一则变化莫测,其对立则相互推移,以此说明太极乃天地万物运动变化的根源。王夫之阐发张载的学说,坚持以对立统一观说太极。断言太极和两仪是体用关系,非父子关系。并认为太极为阴阳二气合一的实体,此实体自身具有运动的本性和变化规律。且寓于天地万物之中,一切现象都是此阴阳统一体不同的表现形式,发挥了以“太和之气”而归于世界本源。
这最后一种太极是指:“一阴一阳之谓道”?也正是对太极的解释。那么何为道呢?指天道,地道,人道。万事、万物都有两面,并且不断的变化,也有一定的关联。天道、地道大家根据科学已经证明并且好理解。关键是人道,人道又主要就是指思想,思想决定了行为、态度。说的也是大家在尊重自己的思想,尊重自然规律。学会控制情绪,如不生恶念,不怕恶念。这正是道之谛意!
而说起图,就显得直观许多,外面一个正圆就是太极图,内分黑白两个逗号一样的叫做阴阳。《内经》:“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男为阳,女为阴;左为阳,右为阴;或许这也是男左女右之说的原因所在。上为阳,下为阴;火为阳,水为阴;升为阳,降为阴;浮为阳,沉为阴……??两个大逗号里面的黑白小圆点,叫做“阳中有阴,阴中有阳”。左、上、升、浮、白是属于阳性的,所以左边的一块代表“阳”,且呈白色、向上升浮;同理,右边的一块代表“阴”,为黑色,向下沉降,于两者中间形成一反“
s形”。
太极图分为黑白二色,代表阴阳两方,天地两部;黑白两方的的界限就是划分天地阴阳界的人部,即为阴阳鱼互纠。“左升右降,左白右黑”。太有至的意思;极有极限之义,就是至于极限,无有相匹之意。既包括了至极之理,也包括了至大至小的时空极限,放之则弥六合,卷之退藏于心。可以大于任意量而不能超越圆周和空间,也可以小于任意量而不等于零或无。
宇宙有无限大,所以称为太极,但是宇宙又是有形的,即有实质的内容。按易学的观点,有形的东西来自于无形,所以无极而太极。太
极这个实体是健运不息的,即宇宙在运动,动则产生阳气,动到一定程度,变出现相对静止,静则产生阴气,如此一动一静,阴阳之气互为其根,运转于无穷。
自然界也是如此,阴阳寒暑,四时的生长化收藏,即万物的生长规律,无不包含阴阳五行。就人部阴阳而言“乾道成男,坤道成女“,阴阳交融,则化生万物,万物按此规律生生不已,故变化无穷。这些内容提出了立天之道,立地之道,立人之道三纲领,也就是三才之道,所谓“六爻之动,三极之道也。“
虽然对于太极乃至四象八卦,林墨瞳认识浅薄,但学了一年中医学的他,或多或少的都是有点自己的心得,对于太极四象八卦的了解,他也更加信仰于道之说。
万事万物,皆有着自己的道,道始而一,可显可无,于虚无缥缈之间,传递着天地,自然以及自己本身规律的更迭,最终重归自我!
“太极!四象!八卦!”林墨瞳喃喃细语,“你说的那东西真的就在这下面吗?”
“你难道不相信我吗?”十三反问,艳瞳之中透散出缕缕荧光,没有看林墨瞳,继续说道:“我虽然不理解什么是太极、四象、八卦。但我确信这下面就是你要找的东西!”
“或许也正是因为这太极四象八卦的玄妙,这个图案在天明日出之时便是自行消散而去,等到日落西山之际再缓缓浮现。而且要想打开
门通向地下深处,非不靠此图不行,如果在白天,任凭你动用什么工具都无法挪动这块地面上的土层,哪怕是小小的一颗沙粒!即便是放置一颗炸弹,也不可能对这地面造成任何影响!”
“有这么玄乎?!”
谭华龙半信半疑,走到图案中央,眉头微微一皱,因为他感觉走进图案之中后身体都是不由得沉重了许多,就好比于肩上被强行施加了
一沉重的包袱。
“嘭!”
一拳轰在地面之上,地面内部传开一声闷响,林墨瞳看得眉目轻跳,他早已知道谭华龙为七零之一,实力绝对不容小觑,而谭华龙更是以蛮力最为出色,其一拳之下有着常人难以估测的力量。
只是直到他拳头离开地面时,其拳头之上不曾沾染一丝尘埃,林墨瞳和罗恒皆是没有看到地面之上留下任何痕迹,甚至着土质的地面都
曾颤抖一下,这种情况让得两人的目光都是不觉变幻着。
“我相信你!”终于,林墨瞳开口,声音平淡,而后看向十三,“告诉我如何做才能到得地下吧!”手机用户看七圣子请浏览https://m.shuhaiju.com/wapbook/115242.html,更优质的用户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