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海居 > 其他小说 > 1981,文豪从返城知青开始 > 第380章 新年的第一次采访
    何水生和孙永富兴冲冲把三轮车弄进何家小四合院的时候,何妈妈陈忂恰好回来拿她以前做的秃黄油,晚上一家要吃迟来的团年饭,要吃面条。
    看到三轮车,何妈妈很惊奇,说,水生你怎么弄了辆破黄包车回来。
    何水生回答说最近读了老舍先生的骆驼祥子,心有所感,恰好今天送亲家去医院看到有这辆车,就买回来,打算摆院子里当个景儿。
    陈忂说老何你转性了,你和女儿一直都在研究苏州园林,研究盆景,什么时候喜欢这种民俗的东西了,不雅,不雅。
    何水生摇头,说,大观园富丽堂皇,潇湘馆清雅吧,院子里不还弄了个杏帘在望?这里是什么地方,这里是北平,和咱们江南不一样,自然要依着北平的风土人情布置。黄包车需要有,如果以后有机会,我还打算在院里放个石磨什么的,再打一口井。
    陈忂道,随你疯。不过,你不会真出去拉车玩儿吧?
    “怎么不可能,生命的意义在于体验。”何水生:“鄙人擅长在烈日和暴雨下奔跑。”
    陈忂掩嘴轻笑,越看越觉得自家老头风雅,越看越觉得外子甚是可爱。
    二人的谈话孙永富好像听懂了每一个字,但每一个字是什么意思却弄不明白,心中烦躁:这俩亲家他妈的都不说人话。
    四川人和浙江人的饮食习惯差别实在太大,更何况这中间还夹杂着何水生这个无锡老哥。无锡人的口味在整个江南地区都是特立独行的,人家吃面都要加白糖,还一勺一勺往里搁,就问你服不服?
    老实说,孙何两家平时都吃不到一块儿去。
    但今天是年夜饭,必须坐一张桌前。那么怎么办呢,就各家出几个菜吧。
    杨月娥做红烧牛肉,做水煮肉片,做蒜泥白肉,辣椒呛白菜,反正就是红汪汪一盆红油。陈忂的就精致了,蜜汁火方、狮子头、小笼包、秃黄油拌面、蟹黄豆腐,就是没有鱼。
    杨月娥有点疑惑,问亲家母,年年有余,没鱼好像不对劲。我听朝阳说过,你们浙江最有名的菜是西湖醋鱼,很好吃。
    陈忂烦恼,道,我家那不晓事的老天以前天天钓鱼,我天天吃,都吃伤心了,现在看到鱼就想吐。
    杨月娥看到厨房墙壁上去年春节贴的那只鱼尾巴,心中只觉得遗憾。
    正在这个时候,院子里铃铛响,小小喊:“哥哥,何情姐姐,你们回来了?好大一条鱼啊!”
    孙朝阳跟何情忙完台里的事情,路上遇到一个卖鱼的贩子,想起家里好像没鱼,就随手买了一尾鳙鱼,看架势起码十来斤,鱼头都跟孙小小脑壳一样大了。
    杨月娥大喜:“好大鱼头,正好家里还有两块豆腐,取点酸菜,等会儿一起烧,朝阳,把鱼剁了。”
    孙朝阳接过菜刀:“吃了酸菜滚豆腐,皇帝老儿不及吾。”
    夺一声就把鱼尾剁下,贴在墙壁上。
    杨月娥这才满意,说了声阿弥陀佛这下圆满了。
    院子里,噼噼啪啪的鞭炮声响起,是孙小小在放炮,虽然是大年初一,但一家人终于聚齐了。
    “哎哟!”忽然有人惨叫。
    孙朝阳大惊:“是不是崩着了,要不要紧?”急忙跑出厨房一看,却是一个不认识的男人,满头都落着红纸屑,眼镜片上都崩出了炮灰。
    众人紧忙在他身上扒拉了半天,发现没伤着人,这才松了口气。
    “请问您是?”孙朝阳看那人甚是儒雅,就问。
    中年男人笑着掏出证件,自我介绍说是晚报记者,姓蓝,名天,社会口的,过来采访。
    孙朝阳:“喔,采访啊。”就喊:“何情,何情,有记者采访你。”
    蓝天却笑道:“别喊,我是来采访你的。”
    见孙朝阳疑惑,他解释说,对于春晚明星们的采访,各大媒体明后几年要统一参加央视的见面会,倒是不急。而且,那种重大采访任务也轮不到他这个小记者。
    最关键的是,大家都采访明星报道明星,自己就算再努力,稿子也写不出什么花儿来,必须开辟新赛道。想了想,干脆采访春晚导演吧。
    孙朝阳哈哈一笑:“我又有什么好采访的,春晚还有两个导演,一个是周伟,一个是郎琨,他们都是央视的人,我只能算是外援临时工,过得几天我就不在那里干了。”
    大过年的,正是一家团聚之时,他其实不太愿意被人打搅。
    蓝天正色道:“据我所知,你们导演组有分工的,周伟负责统筹,郎琨负责技术,你则在艺术上把关,所有节目都是你选的。其他二位导演的工作固然重要,但新闻性不强,报纸读者也不爱看。但是,你不一样,你身上的新闻亮点多,又是着名作家,你的事情大家都愿意看。”
    孙朝阳无奈:“好吧,我们去书房说。”
    二人在书房坐定,看了茶,孙朝阳好奇地问蓝天怎么找到自己的家的。蓝记者回答说,他先是去了《中国散文》,那边毕竟是正规单位,春节也有人值班的,一问就打听到您的家庭住址。
    孙朝阳倒是佩服他的敬业,说声辛苦,咱们可以开始了,放心,我必知无不言言无不尽,配合你的工作。
    蓝天谢了一声,拿起相机给孙朝阳拍了几张照片,开始提问。
    先是问孙朝阳什么时候开始从事写作,每部作品是基于什么灵感开始创作的。
    孙朝阳心道,我哪里有什么灵感,全靠抄。不过,既然你问起,那我就现编一个。于是,他就开始了讲故事,讲到最后,再次感谢我的老师,我的前辈,我的编辑,我的家人。
    蓝天听得很认真,一边听,还一边用笔在本子上飞快记录。
    孙朝阳好奇,定睛看去,本子上全是不认识的符号。一拍额头,才知道这是速记。
    速记是这个时代专业文字工作者和记者的必修科目,很专业,也很有意思。你的手速必须练到和人说话的语速同步才算合格,不然遇到要紧的时候,你记录不下来,那不是要坏菜吗?
    打个比方,大首长下指示:“孙朝阳你记一下,我做如下部署调整:以四纵、十一纵加两个独立师,强化塔山防线;二三七八九五个纵队加六纵十七师,包打锦州;十纵加一个师,在黑山大虎山一线阻击敌兵团;十二纵加十二个独立师围困长春,五纵六纵两个师监视沈阳,一纵做总预备队。”
    “给我复述一遍。”
    孙朝阳:“部署调整如下,先打锦州,大伙儿自己看着办。首长,准备了晚饭没有?”手机用户看1981,文豪从返城知青开始请浏览https://m.shuhaiju.com/wapbook/118086.html,更优质的用户体验。

热门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