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被唐军攻陷,安庆绪带了三千兵马,狼狈不堪逃到了邺城。
凤翔行在,有大臣向宣帝上疏:安庆绪逃亡邺城,手下兵少将寡,如果令郭子仪和张镐大军围攻邺城,则可生擒安庆绪,令叛军大伤元气。如果不及时追剿,安庆绪在邺城集聚军马,恐日渐坐大,日后剿灭恐要多费兵力,多用时间。
宣帝却没有采纳这样的忠言,两京失守一年有余,如今终于回到朝廷手中。他急于回到京城,在他的心目中,只有在长安的宫殿中召见群臣,处理政务,才算是真正的大唐垂拱九重的君王。另外,他还打算尽早迎接上皇返还长安,两年之前,不等上皇禅让,他就在灵武称帝,心中对父亲多少有些愧疚之感,因此,想把上皇接回长安颐养天年,也算是对上皇尽了一份孝心。
本来,宣帝打算亲自去成都叩见上皇,请他一同返回长安。可是,张淑妃一番话,阻拦了他成行。张淑妃说:“还都京城,这么重大的事情,你不在场,成什么体统!身为天下之主,胸中只有天下大事,只有江山社稷,而没有父母兄弟,连臣妾也应该不以为念,这才担得起天下大任。到底孰轻孰重,难道陛下你还分不清楚?”
宣帝一听有理,只得打消了主意。派韦见素去成都迎接上皇,自己带了文武百官,车驾隆隆,先回了长安。一路上,李辅国指挥车马行进,井井有条,循循合规,宣帝更加看重于他。回京后不久,加李辅国为开府仪同三司,封郕国公,还破例设立了一个“察事厅子”,由李辅国主政,专门监视察看各级官员动向。
韦见素昼夜兼程,于当月赶到成都。立即前往行宫叩见上皇。一见上皇,伏地不起,涕泪交流:“上皇,两京已于十月收复,朝廷已然还都长安。圣上特地差微臣来恭请上皇返回长安。”
上皇也是百感交集,一连说了几个“好”字:“好,好,好,想不到这么快就等到了这一天,可见,皇儿治国有方,强过其父百倍。”
“圣上知道上皇在外起居多有不便,日夜思念京城,因此,特地派微臣专程前来,迎接上皇回京。”
“好好,好,”上皇眉开眼笑:“要回去,要回去的,梦里都在南内的太液池边赏荷,在沉香亭中听琴。还有——”。
他没有再说下去,那一刻,杨贵妃笑吟吟地来了眼前。自马嵬坡阴阳两隔,明皇无时不刻不在思念她。途中,宿在秦岭的栈道旁的驿馆内,夜雨淅沥,栈道上,过往行商骡马身上的铃声叮当,与叮咚的雨声合在一起,悲悲切切,戚戚沥沥。明皇不能入眠,披衣起身,在灯下谱成一曲《雨霖铃》。想念贵妃时,怀抱琵琶,独自弹奏。泪水合着琴声,倾泻而下。
韦见素见上皇嗒然若丧,知道他是想起了死在马嵬的杨贵妃。禁不住也是潸然泪下,含泪奏道:“上皇,圣上只怕上皇在此地多有不便,因此,嘱咐微臣一定要及早奉迎上皇回京,万望上皇及早动身。”
上皇默默地点点头,轻轻地说:“好。”
闻听两京克复,明皇心中百般矛盾。他急于回到久别的长安,看到宫里的阕楼巍峨,看到宫里的垂柳依依,里坊的犬吠人声,都令人梦魂萦绕。春日的长安,和风拂槛,花团簇锦,可是,在花间穿行的,却再也没有了杨贵妃的身影,因此,明皇才心意阑珊,脚步迟疑,欲归,却又怕急急归去。“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此刻,她究竟是在群玉山头曼舞,还是在瑶台的月光下漫步?
连日趱行,车队翻越秦岭。那一天,第一场冬雪降临在秦岭,群峰叠嶂,一遍银白,撩起帘帷,上皇在车中眺望远方,他知道,那个地方是越来越近了,贵妃的身影也越来越清晰地出现在眼前。时而笑靥如花,时而泪水婆娑。哭着、笑着,都令他肝肠寸断痛彻心扉。
也许是感念明皇苦苦的思念,那一刻,贵妃竟然飘飘地来到了玄宗身边,嫣然一笑,又翩然而去,只把一个丰腴的背影,留给了泪眼模糊的明皇。
望中,路边出现了一块石碑,碑上三个触目惊心的大字:马嵬坡。明皇心头一紧,大喊道:“停车!”
一路跟随在车后的高力士和陈玄礼一起翻身下马,到了明皇车前:“上皇,你怎么了?”
“朕要下车。”
“做什么?”
“你——,你不要明知故问!”
陈玄礼陪着小心说:“韦相说了,怕上皇伤心,于龙体有碍,因此,就不在这里驻跸了!”
明皇揩着眼泪,固执地说:“今日一去,朕这辈子可能就再也见不到她了,不看她一眼,朕死不瞑目!”
韦见素匆匆从前面赶了过来:“上皇怎么了?”
“他——,他执意要去看看——看一眼贵妃。”
韦见素看看明皇:“好吧,请上皇下车。”
几个人把明皇搀扶下马车,跌跌撞撞地到了馆驿外山坡上的一座孤坟前,荒草萋萋,树荫憧憧,一阵风过,坟上的枯草飘摆不已。明皇一见,奋力挣开众人的扶持,摇摇晃晃地跑到坟前,扑倒在坟上:“玉环,朕看你来了!朕要回长安去了,你,却再也回不去了!”
说罢,明皇放声大哭,两手使劲地撕扯坟上荒草。一面用头在坟上撞击。韦见素急忙招呼高力士和陈玄礼,三个人合力把明皇扶了起来,拖着离开了那座荒坟。明皇竭力地挣扎,回看着,嘴里一直在喊:“玉环,玉环,爱妃!朕不能让你一个人留在这里,等朕回了长安,就来接你回去!”
十二月,明皇一行抵达长安,按照明皇的意思,宣帝安排他住进了兴庆宫。早朝上,宣帝详细地询问了上皇起居情况,听说上皇身体康健,宣帝十分高兴:“散朝之后,朕就去兴庆宫拜见上皇。”
百官刚刚出了大殿,李辅国就说:“陛下这是要去兴庆宫么?”
“要去,李爱卿,你随朕一同去。”
“陛下,微臣以为,今日陛下不宜去叩见上皇。”
“为什么?”
“上皇刚刚抵京,一路鞍马劳顿,需要好生静养。陛下这时去,虽是父子,却不能有违皇家礼仪,叩拜还礼,上皇未免要费些气力,因此,微臣请陛下还是缓些时日再去为好。”
宣帝想了想,点头道:“好吧,就依爱卿。”
“还有,微臣还有几句要紧话要启奏君主。”
“你说。”
“虽然年事已高,但是,上皇为大唐一代雄主,如今依然壮心不已,他一手创立了开元盛世,功追高宗,才干不在天后之下,朝野拥戴他的人不在少数,对此,陛下有何想法?”
宣帝眨眨眼睛,问道:“此话怎讲?”
“微臣是说,不论家事国事,都须要防患于未然!”
宣帝恍然大悟,一字一顿,重复了李辅国的话:唔,防患于未然!
“好!陛下圣明烛照。”李辅国笑道。
宣帝却笑不出声来:看来,李辅国的话是切中了他心中的隐忧:“爱卿,你以后必须要替朕看着点,提防着点。”
“微臣明白。”
一推再推,过了几个月,宣帝竟然一直没有去见上皇。碍于情面,明皇也不好多问。每日里,与高力士和几个心腹近臣在兴庆宫中骑马、鞠蹴、春日看牡丹,夏日赏荷花,悠闲自在,倒也惬意。
宣帝十分诚孝,把从前侍奉的宫女派到上皇身边,与他说些旧日趣事,以排解烦忧。知道上皇喜好乐舞,宣帝还专门拨了几十个旧日梨园乐工舞姬去兴庆宫,日夜听候上皇调遣。
妹妹玉真公主闻听上皇返京,特意到兴庆宫看望。临别时,明皇却不放玉真公主离开:“玉真,你我都是这般岁数,今日见了,就不知明日还能否相见。”他带着几份哀告的神情:“你就不要走了,就留在这里陪陪兄长吧,宫里的故人没有几个了,每日里与兄长为伴的,只有高力士,陈将军,你在这里,兄长心里就好过一些,就不会时时刻刻总是要想起她来——”
玉真公主知道明皇嘴里的那个“她”是何人,也难免哀伤。答应流下来,每日里陪伴玄宗,谈天说地,结伴出游。
转眼之间,又是一个春天驾临长安。天气晴好,草长莺飞,明皇特意叫厩工把他心爱的三百匹骏马赶出马厩,在太液池旁洗浴。三百匹马长声嘶鸣,声音传出了兴庆宫,在长安皇城上空阵阵掠过。
李辅国得知了上皇在兴庆宫洗马,对宣帝进言道:“上皇颐养天年,还那么多的马匹做什么?日下国运艰难,叛胡尚未肃清,上皇也是心知肚明,把马匹献出来与叛军作战,想必上皇没有不愿意的吧。”
宣帝听了,也没有说什么,只是轻轻地点了点头。
从这以后,明皇的马匹渐渐地被人牵走,到了最后,只剩下了十匹。对着空空的马厩,明皇唉声叹气,却也无可奈何,一天之中,不发一语。。
夜里,他突然对高力士说起:“那日答应了贵妃,接她返回长安,你去,代为叩见今上,请他答应把贵妃迁回来,也能经常去看看她。”
高力士明知这个请求不会得到今上恩准,为了安抚上皇,他还是去了大明宫宣政殿面见宣帝。
宣帝特意出殿迎接:“二兄,多日不见,上皇安好否?”
“上皇安好。”
“哦,那就好,一直想去拜望上皇,诸事繁杂,一直未能抽出身来。有二兄和陈将军侍奉上皇,朕就放心了。”
宣帝在前引路,恭谨地把高力士迎进了大殿。高力士要行叩见之礼,却被宣帝一把按住了:“二兄,你是何人?当日不是二兄为朕出谋策划,朕今日哪里能安坐朝堂?!”
高力士见他说得诚恳,也就没有坚持下拜,落座后,宣帝问道:“二兄来见,是为了上皇吧?为了让上皇颐养天年,朕已是竭尽心力,只要是能办到的,朕都尽力地办了,只希望上皇住在兴庆宫,诸事称心如意。”
高力士急忙说:“上皇知道圣上尽孝,十分欣慰。只是有一件小事,恳请陛下恩准。”
“何事?”
“回京之后,上皇一直思念贵妃,郁郁寡欢,几次要去马嵬祭奠。因路途遥远,被吾等劝阻。他派遣老奴来见陛下,想请陛下恩准,把贵妃墓地迁回长安,也好经常去看看她。”
宣帝听了,良久不语,后来,他说:“杨国忠祸国殃民,才有今日之乱。贵妃虽身居后宫,也难脱干系,如果把她的墓地迁回长安,恐惹起朝野非议,朕也不好向臣民们交代。”
“上皇已是垂暮之人,唯有此事不能释怀,万望陛下能够恩准。”
“高将军,你是明事理的人,请不要让圣陛下为难!”
屏风后突然闪出一个人来,高力士定睛一看,却是宣帝身边的近臣李辅国。他不屑于与此人多言,站起身来,对宣帝深施一礼:“陛下,老奴这就回去,把陛下的意思告知上皇,想必他定能体谅圣上陛下。告辞,”
说罢,高力士疾步出了大殿。李辅国看看宣帝,说道:“陛下驳得好!事事迁就,上皇日后要骑到陛下头上来为所欲为了!”
高力士回到了兴庆宫,一看他的脸色,明皇就明白了,他什么也没有说,抱起一柄琵琶,一直弹到月上西楼。手机用户看开元天宝请浏览https://m.shuhaiju.com/wapbook/119093.html,更优质的用户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