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僧、尼、冠的禁欲和纵欲
既然宗教从本质上看是禁欲主义的,那么一般说来,僧、尼、冠等人一般都要舍弃**,否则就是玷污佛门,有辱教规。可是,性是每一个正常人的自然需要,是很难彻底消除的,这些人常常处于性压抑的矛盾与痛苦之中。中国古代流传这样一个故事:有个老和尚拣了一个弃婴,在深山古寺中长大,从未下过山,不了解尘世是什么模样。到15岁,师傅带他下山,他看到一切事情都感到新鲜,问师傅这是什么,那是什么。迎面走过来一个姑娘,小和尚从未见过女人,就问师傅:“这是什么?”师傅怕他动了凡心,就说:“这是吃人的老虎!”回山以后,师傅问他下山后看到那么多东西,对什么最喜欢?小和尚不假思索地说,对“吃人的老虎”最喜欢。过去有僧人咏猫叫春的诗:“春叫猫儿猫叫春,听它越叫越精神;老僧亦有猫儿意,不敢人前叫一声”,也典型地反映出其性压抑心理。
卜迦丘的《十日谈》中也有一个类似的故事。可见性的自然属性是不可磨灭的,对性的向往与追求是人们的自然需要,一般人是如此,皈依佛门、道门的人也难例外,可以说这是人类的一个普遍规律。
在古今中外的一些文艺作品中,常常描绘和尚、尼姑、教徒、神父这方面的矛盾情况,例如至今还保存在嘉峪关城搂内戏台上的明代壁画“老僧窥女”就反映出这种情况。一个老和尚经常从徒弟手持的铜镜中偷看对楼的少妇,有个小和尚也要偷看,却被老和尚按着头制止了。而对楼的那个少妇由于长期被老和尚窥视,竟生了一个怪胎。——生怪胎固然是神话,而和尚动春心却不是个别的。
这方面的记述与描绘在明朝以前已有很多。再以壁画而言,在敦煌莫高窟第257窟南后部中层,有一幅《小沙弥守戒自杀因缘》的北魏壁画,内容是:有一长者,笃信佛教,送其子到一高僧门下为沙弥。有一居士,每日供养寺庙高僧。有一天,居士外出赴宴,留其女在家看守门户,忘了给寺庙僧人送食物。高僧派小沙弥到居士家取食,少女一见沙弥,心生爱慕之情,求与沙弥婚配。可是沙弥守戒志坚,不舍佛法,当即反锁门户,自杀殉戒。少女破门而入,见沙弥身亡,悲呼哀泣。居士回家后问明原因,呈报国王,依法缴纳罚金赎过。国王为了表彰沙弥守戒的高行,以香木火化其尸,起塔供养。
这个小沙弥似乎是坚守佛戒的典型,但是,如果他不为少女所动,坚决拒绝、掉头离去就可以了,何必自杀呢?自杀,正是难熬的欲火和难违的佛规在内心剧烈斗争而又无法解脱所产生的后果。
同时,国王对这个自杀的沙弥如此大肆表彰,正说明了僧徒守戒之不易,如果普遍不为女色所动,那么突出地表彰也无必要了。手机用户看金牌风水师请浏览https://m.shuhaiju.com/wapbook/119411.html,更优质的用户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