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略带诧异的看向诸葛松,在他的印象中,刘封与诸葛松并无交情,况且刘封不发援兵,曾身在荆州战场的诸葛松本也是受害的一方。
此时听诸葛松开口,因其刚立大功,刘备便挥手制止了正要行刑的军士。看向诸葛松道:“松儿为何阻拦?”
诸葛松在马上冲刘备拱手行礼道:“少将军虽然有错,但眼下孟达与申耽兄弟在上庸军马不下两万,主公所部却只有万余人。况且孟达谋反,必勾结魏军为援,赵将军与郑梁均被主公暂留在荆州,此时重责少将军,则我军复夺上庸又少一猛将!望主公允其戴罪立功,待夺回上庸,再议如何发落不迟!”
刘封被按倒在路边闻听此言大为感激,忙高呼:“儿愿戴罪立功!儿愿戴罪立功!求父亲给儿一次机会吧!”
然而现在的刘备已不同昔日在新野之时,半个荆州未失而又有两川之地的他,思虑上庸叛军和魏军援军可能会数倍于他所带兵马,虽诸葛松屡有惊人表现,但略一沉吟还是不愿冒险,对诸葛松开口说道:“松儿所言有理,叛军与魏援军实已数倍于吾等,不若暂回江陵,来日再徐图收复如何?”
诸葛松闻听此言,已知刘备家底已厚,又年过半百,定是不愿冒险。可他前番之所以被刘备派往上庸,就是因为和关羽经麦城一事后,虽以关公为人不会结仇,但相见实在尴尬。况刘备刚与孙权修兵,数年之内应不会再交战,此时若回武陵,虽能娇妻美妾在怀,但刘备若要北伐,自己就难以参与,实在不甘。
思及司马懿书中急行平叛,诛孟达于月内,因夺回江陵而信心大增的诸葛松决意再冒险一次。
只见他翻身下马屈膝半跪于刘备马前拱手道:“孟达狂生,何足挂齿,少将军失手全因叛逆暴起发难不防所故。魏军前番在樊城亦被关将军元气大伤,此番若闻我军人少,定不会派大军来救孟达。请主公暂分一半军马及松儿本部与少将军同去上庸,自与庞军师回江陵听候佳音便可!”
刘备大喜,转头对刘封道:“叛军势大,汝可敢随平西将军同去破敌?”
刘封一感诸葛松求情之恩,二因不救关羽前事尚未被刘备宽恕,虽然此去上庸艰险,但与回江陵受责相比,无疑去上庸还是要好的多。故刘封连连叩头答道:“儿臣愿往!儿臣愿往!”
刘备冷下脸来训道:“此去上庸,形势艰难,汝必万事听平西将军调度,待复上庸,将功折罪,若有差池,两罪并罚!”
刘封连连称是,军士便散回刘备身后,由其站起聚所部兵马与诸葛松合兵一处。
分别之时,刘备对诸葛松言道:“孤知卿之奇才,故才允去平叛。然叛军势大,又恐有魏援,此去能收复上庸固好,艰难则不必勉强,且回江陵,再徐图进取!”
诸葛松拱手低头道:“谢大王,松儿必三思而行!”
于是刘备分五千精兵与诸葛松,自与庞统率其余五千人回江陵。诸葛松汇合本部三千兵马,共八千人,却不急行,只缓缓向上庸而去。
行不过一炷香时间,刘封便耐不住性子在旁谏言道:“将军,孟达造反,必勾结魏援,我军为何不急行军至城下,在魏援至前收复上庸?”
诸葛松叹了口气,不急回答,反问刘封道:“若吾等急行军至上庸,少将军以为从此地几日可达上庸?”
刘封默然心思片刻,复答道:“自此北行,若急行军,五日可到!”
诸葛松道:“宛城至上庸一千两百里,急行军八日可至,且孟达造反,必先秘通魏军。达虽知吾与主公带兵来接管上庸,却不知我军多少,故魏援军到前定日夜防范,不敢松懈!上庸有军两万,吾军不过八千军马,况急行城下必已人困马乏,又如何攻城?就算孟达无备,侥幸攻下城来,魏军若至又如何守城?”
刘封闻听心慌,惊疑不定道:“既然如此,那此行已是有败无胜,将军又为何在父王面前妄言收复上庸?
诸葛松心中虽已有计较,但此时既已决定冒险攻取上庸,却也想连着卖刘封个人情,想罢便叹息道:“还不是因为少将军你?”
“为我?”刘封想起诸葛松之前在刘备面前的相救之情,一种若有若无的猜测让他喏喏道:“吾与将军并无深交。”说到这儿思维忽然通透了一般,惊得差点从马上摔下来:“难到就是为了我能将功折罪,不受父王杖责?”
事已至此,诸葛松索性语重心长道:“昔日孟达攻上庸,大王恐其兵少不能胜任,故遣少将军发兵助之。及申耽兄弟不战而降,大王命少将军为郡守,孟达副之,达心中不满少将军日甚。故离间少将军与关将军叔侄之情,若关将军有失,少将军为统领上庸之人,定为首责。”
刘封酣然泪下:“昔日廖化来求,吾本欲起兵去救,无奈孟达不从,申耽兄弟所部又都是新进降兵,若强命随同,若魏军大军截杀,恐临阵倒戈,这才没有发兵。叔父有难,非封不愿,实是不能啊!”说着俯在马上大哭。
诸葛松读历史已知,当初刘备常年征战无子,故收刘封为后,悉心培养。及刘禅出生,被曹操自新野追杀至长坂坡,妻儿尚不能顾。但自收取两川,又兼有半个荆州后,攻取汉中还尚未称王的他,便借命刘封攻取上庸之时,称王立刘禅为王世子。刘封虽得封上庸郡守,却已成为外臣,再也不能经常在刘备身边。
此刻见刘封大哭,诸葛松恻隐之心忽起,虽然刘备立亲子无可厚非,但刘封长年为其征战效力,就算不能得位,也不至于死,便有意将来尽力保其性命。
当然这都是后事,诸葛松轻轻摇了摇头,眼前如何攻取上庸才是他首先要想的,他不得不驱逐了心中其他的杂念,回想着书中司马懿克日擒孟达之事,和之前在刘备面前请战前脑子所闪现的灵光结合,一边缓行,一边试图使计策的轮廓更清晰周密一些。手机用户看三国之诸葛书童请浏览https://m.shuhaiju.com/wapbook/17821.html,更优质的用户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