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德战争结束后,欧洲的战事基本上已经停止,但东亚的战事还没有因为德国人的战败而结束。
日本侵略军依然盘踞在华夏大地上,而且还继续侵占华夏的土地,杀害无数的中华百姓。
尽管盟军在东南亚和大洋洲战场上取得了突破,击沉多艘日本航母和战列舰,但大半个东南亚仍然还掌握在日本人及其盟友泰国的手里。此时东亚战场的局面并不乐观,按照这样的态势打下去,还需要打到美帝投下原子弹的时候才能结束。
在西方,苏联从轴心国手上夺取了大量的土地,使苏联一跃成为了全欧洲最强大的一股势力。
苏联的崛起,对于海峡对岸的英国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威胁。
千百年来,英国一直为了搅乱欧洲局势,阻止欧洲统一而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他们不容许欧洲出现一个强大的,足以威胁英国的势力,所以才千方百计地在欧洲大陆搅屎,挑起欧洲强国之间的矛盾,挑起欧洲列强之间的纷争。
当欧陆局势紧张起来的时候,欧洲的大国们(主要是法国、德国、俄国)便会互相猜忌,互相防备,互相制衡。
在这样的情况下,欧洲大陆上的强国都会把心思放到防范邻国入侵上,而不会把目标放在海峡彼岸的英国。
这个战略,使欧洲千百年来,都没有出现过一个足以威胁到英国本土的军事强国。就算是当年牛逼哄哄的拿皇(拿破仑),还有不久前自杀的希特勒,也在大海上败给了更加牛逼的英国皇家海军,就连不列颠岛的土地也没碰到。
但毫无疑问的是,随着时间的发展,还有各国领导人精明程度的上升,英国佬的这套“搅屎”战略越来越不管用。
就在二战爆发前,英国佬也在奉行“祸水东引”的政策,为的就是让苏德两国打起来,然后英国在旁边作壁上观,等苏德两国打得差不多了,再去摘两国的桃子。
结果呢?德国不但没打苏联,还跟苏联一起瓜分了法国,然后又跟英法打了起来,让法国本土沦陷,英国本土遭到德国的轰炸,军民死伤惨重。
等苏德两国打起来之后,苏联又突然从战争中崛起,爆出了人见人怕的钢铁洪流,一路推到莱茵河,夺取了整个中欧、东欧和大半个北欧,就连意大利最精华的部分也被纳入了苏联的势力范围,令苏联一跃成为欧洲最强大的国家,坐拥大半个欧洲。
英国当然不会坐视不管,如果苏联是资本主义国家的话,或许丘吉尔还不会那么反感,但苏联并不是一个资本主义国家,而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在意识形态上与英国保守党所拥护的资本主义相反。
苏联的存在,不仅会威胁英法作为老牌强国的地位,同时还会对全世界的资产阶级以及为他们代言的资产阶级政党构成巨大的威胁。
自从俄罗斯苏维埃政权成立以来,全球多国的共产主义势力开始越发壮大,支持度越来越高,甚至还差点在德国(1919)和西班牙夺权,法国共产党也差点成为了最大政党。
要不是希特勒的出现,弗朗哥在西班牙内战中的胜利,现在苏联的势力范围恐怕就要蔓延到西班牙伊比利亚半岛那一带了,到时法国将会面临被红色势力夹击的危险,万一连法国共产党也赢得大选的话(历史上法共短暂与其他党派联合执政),那剩下来的英国恐怕就要成为欧洲最后一个资本主义强国了。
到时英国佬怎么搞都孤掌难鸣,就算叫上美国爸爸,也难以威胁苏联在欧洲大陆上的霸权。
当然,现在事情还没发展到那个地步,除了英法以外,欧洲还有西班牙、葡萄牙、土耳其、南意大利这几个可拉拢的资本主义国家。再加上美国爸爸这个超级大国的实力,还是能与苏联相抗衡的。
但即便如此,英国暂时还无法迫使苏联在欧洲和伊朗的势力范围问题上做出让步。
在苏联的坚持下,欧洲的领土和势力范围基本上已经得到了确定,苏联已经开始准备在德国、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希腊、挪威、丹麦、奥地利等国成立社会主义政权。
对于苏联方面的举动,作为同盟国另一巨头的美国并没有表示反对,因为美国爸爸也不想与苏联发生冲突,也需要苏联在东亚对日战场上,向美国提供帮助。
至于法国,他们也忌惮苏联的崛起,但因为靠近苏联势力范围,担心被苏军平推的缘故,他们并没敢得罪苏联这只北极熊,希望与苏联搞好关系。为此,他们不但支持苏联把势力范围延伸到自己家门口,还包容,甚至是鼓励共产党势力在法国国内的发展。
英国佬倒是不怎么顾忌,他们的海军暂时还是欧洲诸国当中最为强大的,至少苏联海军无法击败他们,无法登陆英国本土。所以,他们并不怕得罪苏联,也能毫无顾忌地挑拨苏联和美国、法国等西方国家的关系。
在涉及英国切身利益的问题上,英国首相丘吉尔更不会愿意对苏联作出什么让步。
虽然欧洲问题已经解决了,但伊朗问题还没解决。早在1941年的时候,苏联红军和英军就联合攻入了亲德的伊朗,推翻了伊朗沙阿(国王)礼萨·巴列维的统治。
从此之后,伊朗被分为两个部分,北半部包括德黑兰在内的地区被苏联控制,而南半部地区则被英国控制。
到了1942年1月,伊朗与英国和苏联签署了“三国同盟条约”。在这个条约中,英苏两国明确表示,他们的军队驻扎伊朗“决不意味着军事占领”,同时保证尊重伊朗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并保证在对德战争结束6个月之内完全撤出伊朗。
在对德战争结束前,伊朗把的一切公路、铁路、江河、机场、港口、输油管、电话、电报和无线电设施全部移交给盟军管理,盟国保证伊朗在将来不被英国和苏联瓜分,但在对德战争结束前,伊朗实际上却处于被瓜分控制的状态之中。
在英占区,英国人一方面肃清这里的德国特务和亲德酋长,一方面支持各部落的分裂活动,以对抗德黑兰的中央政府,扶植亲英部落势力。
在苏占区,苏联人赶走了北方各省的伊朗总督,用自己的亲信取而代之,将这些地方完全置于自己的军事、政治和经济控制之下,致使苏占区几乎成为“国中之国”。
同时,苏联还支持由伊朗共产党发展而来的“伊朗人民党”在北部地区发展势力、扩大地盘,以为战后夺权创造条件。
战争结束后,英军和苏军一直还没有撤出伊朗。等6个月的期限快到一半之时,两国代表才开始就伊朗问题进行谈判,但这场谈判进行得并不顺利,双方都不希望撤出伊朗,也不希望让对方在伊朗的土地上获取利益。手机用户看重生苏联请浏览https://m.shuhaiju.com/wapbook/21842.html,更优质的用户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