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拜伦斯家不肯把公主嫁到爱尔特王室,爱尔特贵族们认为拜伦斯同盟无意拉拢爱尔特王国。大部分贵族认为应该立刻调转枪口,加入到反拜伦斯同盟包围网,只有少部分贵族认为在这种时候反倒应该加入拜伦斯同盟。
表面上处于劣势的拜伦斯同盟,为什么会不在乎爱尔特王国这个重要的盟友?这种行为显然是不符合常理的。爱尔特人虽然只有三千多万人口,连泰容人的三分之一都比不上,但在此消彼长之下,也会让战局发生改变。
可是拜伦斯家却以“不能违背民意”这种莫名其妙的理由拒绝和爱尔特王国联姻,这意味着他们很可能不需要爱尔特王国,甚至不在乎把爱尔特王国推向敌对阵营。在爱尔特贵族看来,民意就该由贵族或王室,再或是有实权的商人代表,普通百姓的想法根本就不重要,因为普通百姓只能跟着上流社会构造出的形势走,不会和他们唱反调。
如果拜伦斯王国是伊利比人那种共和国政体,或是泰容人那种公民权力较高的贵族政体也就罢了,然而拜伦斯家是莱汀人家族,拜伦斯王国的政体是高度集权的君主制。在外人眼中,拜伦斯王国就应该是拜伦斯家的一言堂。所以“不能违背民意”这个在拜伦斯家看来十分正当的理由,在爱尔特贵族眼中就是另有含义了。
拜伦斯家到底想做什么?
提出相反意见的爱尔特贵族们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从拜伦斯家的发展轨迹来看,这个家族绝非池中之物,搞不好是以称霸天下为目标的。这样一个家族不可能拿自己的根基去冒险,所以拜伦斯家很可能藏有秘密武器。
如今,曾经被视为弱势稀有种族的泰容妖精突然崛起,成为了独立于新世界几大主要种族之外的,强大而又神秘的种族。她们用海量的新式步枪和坚固的防御工事,将新世界的其他种族框圈在一个有限的范围内,似乎把世界变成了一个巨大的、结构复杂的斗兽场。
没人知道泰容妖精到底有多少人口,也没人知道泰容妖精为什么要在沉寂了一百多年之后才会突然崛起,迸发出强大到让人窒息的力量,甚至没人知道泰容妖精想要做什么。她们拒绝和外族人接触——实际上是拒绝和除伊利比人以外的外族人接触,任何靠近她们“领地范围”的人都会被鸣枪警告,如果对方还不离开,就会被无情的打成筛子。
不知在什么时候起,奴隶市场上的泰容妖精已然绝迹,新式步枪也断货了。在这种时候,随随便便就能拿出几百只泰容妖精摆方阵的拜伦斯王国就显得有些可怕了。爱尔特王国在拜伦斯城设立了大使馆,他们的常驻使节有机会近距离的接触青石宫。根据他们汇报回来的消息,拜伦斯王国保有的泰容妖精可能超过两千只,这个数值是任何一个势力,乃至任何一个种族都无法匹敌的。
当然了,事实上在青石宫工作的泰容妖精远不止这个数字。人们能看见的,负责日常工作的泰容妖精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目前在青石宫工作的泰容妖精数量超过一万人,其中负责女仆工作的只有两千左右。
不管负责什么样的工作,泰容妖精们都会穿着统一样式的女仆制服,而且都被称作“泰容妖精女仆”。但是她们之中的大半部分并不是真正的女仆,而是青石宫的防御部队。她们会按照班次在青石宫建筑的隐秘防御设施中驻防,比如某些墙壁上的射击孔后面就埋伏着手持新式步枪待命的泰容妖精。
换防的部队不会把武器带出防御设施,而是会把武器交接给来换班的同伴,直接离开值班的地方。由于泰容妖精都穿着同样的服装,所以在换班时会有大量的泰容妖精女仆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中。不知情的人会认为她们也是普通的女仆,但事实上她们是不从事女仆工作的,是专职的战斗人员。
青石宫防御设施的通常是每六个小时一换班,每天四班岗。值岗的泰容妖精通常是白天一班,晚上一班,第二天休息,即两天工作十二个小时,一个换岗周期需要四班人。青石宫的防御设施所需的常驻人数是大约是一千四百人,四班大约是五千六百人。
除了在防御设施中值岗的泰容妖精以外,还有专职的武器库看守,同样是四班,共计一千二百人。此外还有待命的机动部队,同样是四班,共计两千人。
泰容妖精的日常需求比较低,也没什么特殊的欲求,只要管吃管住,自由时间稍微多一些就可以,对薪水的要求不高。截止新历157年7月底,在青石宫工作的泰容妖精的平均月薪只有20文泰容钱。到了新历160年年初,这个数字下降到了15文泰容钱。到了新历165年年初,这个数字就下降到了10元拜伦斯通币(约合8文泰容钱),第二次货币改革后则是变成了120元帝国法币,直到现在。
也就是说,从新历162年年初开始,在青石宫工作的泰容妖精的平均月薪就不再有变化了。据说这几次降薪都是泰容妖精们主动提出的,因为她们花不了那么多钱,攒着也没什么用,纯属浪费,所以才一再要求降薪。
回归主题。提出相反意见的爱尔特贵族认为,拜伦斯家一定隐藏了王牌,而且这个王牌一定和泰容妖精有关。由于列装新式步枪的国王护卫团只是在泰容王国平叛时亮过几次相,打的都是顺风仗,外界收获的情报很少,甚至无法确定其战斗力。但可以确定的是,拜伦斯王国拥有至少两千支新式步枪和较为充足的弹药。
爱尔特贵族们不认为拜伦斯家和泰容妖精达成了某种协议,而是认为他们掌握了捕获泰容妖精的方法,所以他们才能拥有那么多泰容妖精和新式步枪。如果拜伦斯王国实际拥有的新式步枪数量更多——比如说一万支,爱尔特贵族们觉得这个数字比较夸张,但他们还是做好了自认为最坏的打算。
如果拜伦斯王国拥有一万支新式步枪,且弹药较为充足,那么在一对一的情况下,爱尔特王国还真不一定能打赢拜伦斯王国。因为拜伦斯王国能量产先进火枪,还大规模列装了新式步枪,这种配置在当时的新世界可是“超现代化”——即超越现代应有科技水平的,战力绝对碾压常规部队。就算兵力有限,想在局部战场上打出优势还是不成问题的。
这些爱尔特贵族进行了一系列的战术推想,表示假如拜伦斯同盟死守阵线,拖个十年八年的,那个新成立的庞然大物“伊利比国”肯定耗得起,在富裕的拜伦斯王国的支持下,泰容王国和厄古斯王国也耗得起,至于其他几个都古王国,他们的存在只是用来拖时间的,就算倒戈了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但是反拜伦斯同盟包围网耗得起吗?
一个内部状况极为复杂,规模空前庞大的联盟,能在十年内维持同盟关系都不是件容易的事。想让他们抱团和拜伦斯同盟拼消耗,这种事情也只能想想,在现实中是不可能发生的。只要拜伦斯同盟拖得足够久,这个反拜伦斯同盟包围网就会自行崩溃,然后拜伦斯同盟就可以将其逐个击破了。
如果麦尔没有得到泰容妖精的信任,这些爱尔特贵族已经猜中了拜伦斯家的战略意图,因为他们最初的计划就是这样。只可惜如今的拜伦斯家已经有了直接将反拜伦斯同盟击垮的能力,用不着和敌人拼消耗了。
如今原朝昕国境内已经训练好了四个泰容妖精军团,总兵力十六万人,她们训练完整,装备齐全,补给充足,士气高涨。现阶段没有任何一支敌军能与这样一支纯粹的超现代化军队正面匹敌,就算麦尔只派一个泰容妖精军团去打爱尔特王国,也没有一支军队,或是一座城市能够顶住这支军队的攻击,哪怕是当初耗垮了都古联军的洛顿城都不行。
在“伊利比国”整合完毕之后,会有更多的泰容妖精聚落和伊利比人展开合作。随着时间的推移,按照伊利比-泰容妖精军事体系建立的泰容妖精军团会越来越多,反拜伦斯同盟包围网只会越打越惨。
可惜这些爱尔特贵族的推理并没有得到大多数人的支持,所以最终爱尔特王国还是决定撕毁军事同盟条约,加入赢面更大,也更为“真诚”的反拜伦斯同盟包围网。
少数派的爱尔特贵族认为多数派的决定会毁掉爱尔特王国,于是他们暗中派人到拜伦斯王国来,想要联络莉亚,把能力出众,却受到王室排挤的她接回国内,拥立她做新国王。这些爱尔特贵族坚信拜伦斯军有王牌,且这个王牌足以让他们把已经变成“亲拜伦斯派”的莉亚扶上王位。
这样的想法在正常人看来和疯子无异,因为从表面上看,拜伦斯王国有所谓的王牌的概率微乎其微。
如果他们真的有王牌,为什么不在平叛战争中使用?
多数派的这个问题把少数派问的哑口无言。他们也很费解,既然拜伦斯王国隐藏了王牌,为什么不在平叛战争中使用呢?如果他们在赤水河会战中使用了王牌,他们会赢得更漂亮。泰容贵族会被他们打怕,甚至直接归顺,这样一来拜伦斯家就拥有两个主要种族的支持了。
经过讨论,少数派认为拜伦斯家应该是怕树大招风,引出包围网。这个解释合情合理,但只可惜这时爱尔特王国已经做出了决定,少数派的话已经起不到任何作用了。
使者来到拜伦斯王国,他知道自己进不了拜伦斯城,也知道拜伦斯王国的人肯定不会相信他的话。于是他故意去里弥城的监察会分部偷情报,被监察会的人抓了个正着。被捕之后,他干脆利落的把国内的情报全部吐了出来,然后说明了自己的来意。
监察会对此事给予高度重视,他们立刻派人去爱尔特王国的暗线那里确认情报,然后把使者押送到拜伦斯城的监察会总部,交给现任监察会会长莉亚发落。以莉亚对爱尔特王国的了解,她在看到报告书之后立刻就确定使者说的话是真的。但是作为情报部门的主管,她不能凭着自己的主观印象判断情报,必须得等爱尔特王国的暗线传回确认信息之后再做行动。
新历157年11月9日,爱尔特王国的暗线传回确认信息。他们表示使者提供的情报完全属实,虽然还不能确定爱尔特王室的动向,但是爱尔特军已经全部调动起来,而且明显是朝着拜伦斯王国的方向进行战略部署。
在得到确认信息之后,莉亚立刻带使者去见麦尔。莉亚对爱尔特王国的王位没有任何兴趣,她也不想让哈姆尔做爱尔特王国的国王,因为哈姆尔根本就不想做君主。在见识过麦尔的一部分底牌之后,莉亚已经确信爱尔特王国已经不是他们的对手,拜伦斯王国直接武力吞并爱尔特王国都不成问题。
只要拜伦斯王国武力吞并爱尔特王国,已经被内定为王储,却还没有自知之明的哈特就可以代替哈姆尔成为国王,这样一来所有的负担就都由哈特来承担了。哈姆尔只需要在王族的义务范围内选一个职务,过自己想过的生活就可以了。
她带使者来见麦尔,是想让使者产生“莉亚想当国王”的错觉,这样拥立她的贵族才会安心的动员部队。等到战争爆发,莉亚就可以在关键时刻动用这颗暗棋,让拜伦斯军以最小的代价取得最辉煌的胜利。手机用户看永世皇朝请浏览https://m.shuhaiju.com/wapbook/22288.html,更优质的用户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