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份儿情报做底子,接下来的氛围倒是好了一些,新来的家伙不只会做生意,在军略情报上也有两把刷子,这样的队友至少不会坑。
话匣子拉开了那就好说了,军人之间的话题就是敌人,装备,战友情谊那么几样,围绕着这些那就有的说了。
先日本人的军队编制和国府不同,他们和多数国家采用的三角师或者国府这样二二制的方块师不一样,他们是四单位制。一个师团下辖二个旅团,一个旅团下辖二个步兵联队,一个标准联队为38oo编制,一个步兵联队辖有三个步兵大队,一个标准大队为11oo人编制;一个大队下辖四个步兵中队(一个中队人数在194到25o人之间)、一个174人的机枪中队(12挺重机枪,但有些只有8挺)、一个55人的大队炮小队(二门7o毫米九二式步兵炮);步兵中队辖三个步兵小队(一个小队人数在5o到7o之间),小队辖一个机枪分队(二挺轻机枪)、一个掷弹筒分队(二个掷弹筒)和二个步枪分队。分队是日军的基本单位,但是日军常规战术中较少以分队为独立单元作战,其最小战役执行单位是小队。
当然上述数据只是一个衡量标准,部队实际编制人数还要看脸,甲种师这样的精锐自然装备充足人数多,守备师这样的就武器不好,人员不满编。在侵华战争中,由于作战消耗,同时日军感到四联队制师团行动不便,又搞出了三单位制师团与独立混成旅团两种编制(在作者看来,二战日本人的编制从头到尾都挺乱)。
“日寇的师团不光人数远胜于我方,武器装备也强于我方,这着实不好对付!”不怯战是一回事,怎么打是另一回事。让部下去堆人头可不是什么好办法。
“现如今除了有限的购买装备之外,只能从士兵的训练上下功夫了。”霍揆彰明白这种情况下加强训练是唯一能做的事情。
训练?话是这么说,但是彭善摇了摇头,高强度的训练可是和肚皮相挂钩的,饭都吃不饱谈什么训练,没有足够的物资支持士兵的肚皮,怎么有条件展开高强度训练?半饥饿状态加营养不良,这样的状态加大训练量可是要出人命的。
“国辉有什么克敌良策?”霍揆彰现在对文辉的态度倒是好了一些,至少这个人还知道情报的重要性。
我能怎么看!文辉苦笑一下,不改变政府的财政状况,这就是个死循环。国家穷,士兵吃不饱,训练不足,变成战争失利的因素之一,反过来战争不利让国家的财政更加困难,很难办哟。除非有技术装备大规模加强。
“眼下只能靠将士用命了。”文辉说的比较委婉,这个时候也没功夫做出改变了,战场上拼数量吧。
唉!彭善叹了口气,接收新装备的喜悦早已消失的一干二净,他们还在为购到德国武器而欢呼的时候,敌人早就全方面领先了。扫了眼资料上的信息,彭善摇头,有心无力呐!
造成大家在宴会上愁眉苦脸的是文辉的“礼物”,里面对日本6军的训练情况和基本战术进行了介绍,摆在大家面前的就是个无解的难题,历史也证实了这一点,面对日本人的侵略攻势,国府是一溃再溃,败多胜少。
在这里要给日本6军小小的“反正”一下,现在提起日本6军马鹿,绝大多数人都会想到“板载(亦称猪突/万岁)冲锋”,“玉碎的武士道精神”,“自杀攻击”之类的印象,多数影视文学作品里的日军也只会端着三八大盖,吱哩哇啦的冲上来送死(没办法,乃木希典的猪突战术太深入人心了),然后被蹲在战壕里以逸待劳的国/共守军一波火力带走不少……和这么烂的部队打,抗战还打了八年,是我们的先辈太无能还是日本鬼子有外挂?
当然这里不是否定这些印象,上述定义完全符合6军马鹿,但是这些描述并不全面,这群马鹿并不是仅仅只会万岁猪突,相反他们是一支兵员素质可以称得上优秀的部队,猪突和武士道只是日本6军的一部分,但绝对不是全部!
看到这里肯定有人要说,既然优秀那为什么日本人在苏联和美国手里会输得那么惨。技术装备能有效弥补士兵素质差距,苏联人在诺门坎(哈勒欣河谷)的那一仗,两边的炮兵,轻重机枪,装甲力量完全不是一个等级的,两支有装备代差的部队交手,结果胜负是很明显的,这个时候兵员素质起到作用就不大了;这种差距下,日本人还敢动猪突冲锋,说指挥官愚蠢狂妄也好,士兵漠视生死也好,不看结果,他们面对强敌至少不怂敢于进攻,装备不如人但士兵的战斗意志很强悍,这就是证明,不能因为他们是敌人就彻底否定他们的优点。
而对上美国人,日本人在太平洋上是败在海空军上的。翻翻资料可以现,在美军没彻底掌握海空优势的绝大多数战役中,他们的海军6战队鲜有胜例,多数是溃败及至全灭之局。这一点美国人看得清楚,讲得明白——决胜于海上。最好的证据就是好莱坞拍的那些反映太平洋战争的片子,要是日本6军好对付,美国人也不至于把岛上的6战部分拍的那么惨,这还是有海空支援的情况呢。
二战中的日本6军是一支军事一流强悍却非常畸形的军队,它的强大不同于任何其他一流强国。苏、德、美、英6军的强大是全方位的,从单兵素养到战略战术,从军事装备到后勤补给,每一项上都各有千秋。日本6军战略很烂但战术很强,装备很烂但使用很得法;除此之外日本军队,尤其1943以前的日本军队有一个远西方列强的世界第一强项——步兵基本战术。在同等后勤条件下,不配装甲兵及其它兵种支援,在任何一种地形条件下,日军步兵可以打败任何一支同等数量的军队,他们的单兵作战能力真的很强。
日本人的6军师承欧6,但是在老师的基础上又因地制宜展出了自己的特色。可以说这个学生“偷师”的很成功,他们将对方的战术融会贯通而非生搬硬套,从中总结出了一套自己的战术。
在二战中前期(后期就水了)参战的全部士兵均要受过最少11个月的军训。这一年军训的前五个月是新兵集训,训炼课目包括队列、刺杀、打靶及拉练;这期间最少要有一次在严冬条件下的五天野营拉炼,训炼士兵严寒耐力及夜间应战能力。
接下来的两个月是常规单兵综合素质训炼,强调小队(排),中队(连)一级作战协调。在这期每天必须有3okm以上行军耐力训练,由教官掌握其中强行军比例,但不得低于每日5km强行军。
再下来一个月是大队(营连)级作战训炼。此时的新兵打靶成绩已趋稳定,基本要求是应在四百米打出1o枪8oo环的成绩;新兵从这个月开始接受野战射击训练,游泳训练及强化刺杀训练。除此之外,另有每天4o公里行军。
再下来两个月搞大队(营)联队(团)级作战协同,高级战术动作及火线机动,这个就是鳖军后来的摸爬滚打(日军和鳖军算是别样的师生关系)。
经此训练,日本普通士兵除具有出色的单兵技能,而且大多能对更大的战局有很清醒的认识,这些就是人们常说的日本老兵,战争初期里这样训练出来的士兵战斗力是很强的,这也是为什么日军常常能在失去指挥官的条件下保持其战力的原因。
训练说完了,那就看看成果。机动能力,鬼子士兵持续作战行军能力在每日5okm左右,加上有限舟车辅助,其战役机动能力平均可达每日1ookm以上。强行军每日可达到8o公里以上,并能于当日再战斗6小时,这样的战斗可以持续约一个月。
这是个什么概念呢?一般国府部队持续行军能力在每日35至45公里左右,强行军一天也可达到6o公里左右,再快了就会造成大幅减员。简言之,日军机动能力相对**一直有明显的优势,这就决定了**在大多数情况被动受攻的态势。
然后不得不提鳖军这个“学生”,鳖军持续作战行军能力在8o公里之间,强行军能力在这个以上!恐怖吧,但没什么可惊讶的,若非如此能跑,鳖军主力早给鬼子打光了,跑得过对手是游击战略的先决条件。尽管鳖军如此能跑,在抗战中仍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可以说鬼子是鳖军的“老师”和磨刀石,今天的pla来源于鳖军,而当年的鳖军是与日军精锐部队在血与火的战争中训练出来的,作为鲜血和生命的学费可没少交,鳖军的训练体系成型其实有鬼子不少“功劳”(笑)。到了抗战后期鳖军几乎成了日军那样技战术优良、纪律严格、指挥协同默契的翻版,**却还是老样子的**,然后在内战中蒋光头就尝到了鳖军刀子锋利的滋味,这也是为什么在朝鲜志愿军能用铁脚板跑赢美国人的车轮子。
咳!扯远了,接着说日本马鹿的水平,除了猪突以外,他们的枪法也是很多人重复提及的话题。
日军上等兵可以在8oo米外打中在城墙垜口处探头观察的士兵,其命中率可以达到8o%以上;行进至四百米外可迅击中只露一小部身体的静止目标,命中率可以达到8o%;二百至一百米外射杀机枪射手或移动目标,命中率可达7o%(这是在对射中且对方有一定压制火力的情况下);5o米以内顿停射击一切目标,命中率均在9o%以上。概率学得好的朋友可算算几枪可以达到95%的命中率,而每名日军携带的15o子弹又可造成多大的伤亡。一般在中国战场上,日军压制火力占优势的情况下,平均每一个日军突击小队的士兵在冲锋过程中能射杀3至25名中国守军,往往一个小队的日军进攻就能给守军造成巨大的麻烦。
设身处地的想一下,身处战场,己方阵地被敌人的火力压得抬不起头来,阵地上的压制火力逐一被敌人打哑,而敌人在一步步地迫近,有多少人能坚持不溃败?手机用户看军火代理人请浏览https://m.shuhaiju.com/wapbook/23309.html,更优质的用户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