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到脚踩在坚硬踏实的机场地面上,谢凯及白彦军等人才彻底地长出了一口气。
“以后无论如何,都不能再坐苏联飞行员开的飞机了!”
这是谢凯下来说的第一句话。
这时候的他,还是脸色煞白。
白彦军没说话,却点了点头,以此表明他心中坚定的看法。
“苏联人太特么的疯狂了!”
王成峰不顾形象地爆了粗口。
“该迫降的。这些飞行员,应该严肃处理!”赵峥的话,表明了他的不满。
谢凯只是看了他一眼,没说话。
他敢保证,苏联飞行员不仅不会受到处罚,还会受到嘉奖。
机场里,乌克兰方面安排的接待专车已经等待着。
车队把来自中国代表团的一行人直接接到了专门招待外宾的酒店。
安-225出现这样的故障,作为航空工业部部长的米萨维奇夫斯基跟军事工业委员会奥列格,必须调查清楚事故的原因,所以他们没有跟中方团队一起到酒店。
季米诺夫把几人送到酒店后,直接向安东洛夫设计局而去。
他同样需要盯着检查这架飞机的故障出现在什么地方。
乌克兰航空工业部的负责人在这种事情中,必须要去现场。
苏联人人如何如查故障或分析原因,都跟谢凯他们没有关系了。
谢凯已经决定了,无论什么情况,以后绝对不会乘坐任何不受他控制的苏联飞行员开的飞机。
就连他那架伊尔-76专机的飞行员弗托里亚克那货开的飞机,都得认真考虑。
命是自己的。
不能寄希望在苏联飞行员身上。
哪怕不死,也得被吓死。
“对于这飞机,现在还有想法吗?小命都差点丢在这上面了!”躺在床上,浑身发软,小腿肚子还在抽筋的白彦军问着谢凯。
谢凯看着白彦军没有说话。
他觉得有些奇怪,为什么白彦军就这么笃定他一定会搞这架飞机回去呢?
“你不用否认你的想法,从你的眼神中就已经可以明白这一切了!”
“还是跟国内联系一下,让基地安排运-10到这边来接咱们,我不想再坐苏联人的飞机了。”谢凯转移了话题。
他不像去解释安-225对基地布局的重要性。
干脆回去一起解释。
免得回去还要解释一次。
白彦军见他不想谈这事情,也没再说。
谢凯心里的想法他没法知道,但他也清楚,谢凯的很多想法几乎都是为404未来发展而考虑。
白彦军看着谢凯,只说早点休息。
随后把谢凯赶回他自己的房间去了。
这一次所经历的事情,让谢凯再一次意识到生命的脆弱。
还有很多事情没完成,对莫齐跟儿子的都是亏欠的。
一旦小命没了,不经他的谋划成了竹篮打水,就连老婆孩子都陪不了。
当初莫齐躺在床上,人在,即使醒不过来,他也没有太大的失落感。如果他不在了,莫齐或许为了孩子会活着,但是绝对不会快乐。
谢凯决定了,这次回去后,一定要老老实实呆在国内,陪着老婆跟孩子。
关于其他事情,不再去考虑那么多,也不再有那么强的好奇心。
他一个人根本改变不了太多的东西。
活着,还有改变的机会。
一直到第二天下午,苏联高官们,才再次出现在中方代表团的视线中。
他们一行人脸上都带着笑容,丝毫看不出来昨天晚上经历了一场生死。
季米诺夫直接对中方成员解释,“诸位,昨天晚上的事件非常抱歉,是由于飞机增压机在八千米高空突然停止工作,降低高度后,增压机又重新开始工作。而安-225对于起降的机场要求非常高,机组成员没有选择迫降……索性,没有造成人严重后果。”
“增压机?怎么可能会是增压机出现问题?突然停止工作,又开始运行?”赵峥作为航空工业部的副部长,自然清楚这个东西对于民航客机来说有多重要。
按理来说这样的情况不应该出现在飞机上。
季米诺夫看着他,耐心解释着:“赵副部长,安-225飞机,本身作为大型运输机,原本是用于发射暴风雪号航天飞机跟运载火箭的发射平台,而不是作为民航客机,在生命保障系统的设计方面考虑就没有那么完善。”
季米诺夫的解释,谢凯还是相信的。
安-225本身就不是为民航客机而设计。
国内的运-8作为军用运输机,在没有引进美国的气密舱跟空调技术前,几乎整个机舱都不具有气密性,后面的货运机舱那是到处漏风的,在里面的押运人员,在大夏天都必须裹着厚厚的军大衣!
他坐了好几次运-8,知道坐在后面的机舱是怎样的感受。
而且运-8只要在后面货舱有人的情况下,飞行高度都不会高于三千米。
从季米诺夫对于昨天情况的通报,谢凯也清晰的意识到,苏联航空工业方面的电子技术发展是在太过滞后,才造成这些故障。
民航客机的生产过程,为了防患于未然,减小故障隐患,整个加工过程中不仅需要采用更先进的加工技术,同样需要严密的制造工艺来制造密封性能更好的机舱。
对于压力传感器的灵敏度需求也是越高越好,而且还需要配备完善的氧气供应系统。
苏联电子工业落后,使得电子控制系统方面有着缺陷,就连需要更高灵敏度的压力传感器,可能也有着不小的问题。
相对来说,对于大型飞机的结构强度,能够用不锈钢包着一个发动机把米格-25这样“双3”性能指标成功列装部队的苏联人的设计,是绝对安全可靠的。
甚至,他们生产制造过程,同样可靠。
唯独要命的就是电子系统了。
自重175吨,能在机舱内部载重250吨,顶部也能载重200吨的安-225,在最大起飞重量640吨的情况下,依然能在空中飞行几千米,并且不会对机身造成影响;甚至这架飞机顶部驮着满载超过200吨的暴风雪号航天飞机飞行并且发射都不会出现问题,这就充分证明了苏联人的设计是安全可靠的。
在未来隔了几十年后,这架飞机依然能在空中飞行,执行跨洲际的大型货物运输任务,同样证明了苏联在结构强度设计跟机械加工技术方面的可靠性。
苏联人最大的问题就在于电子工业落后上。
安-225这次的问题,给谢凯敲响了警钟,如果没办法在这方面解决,即使从苏联引进了技术,依然会出现苏联人现在遇到的这些缺陷。
如同当年国内从苏联引进了苏-27,很长时间,都没有解决歼-11的软骨病,一直到歼-11B出现才解决。
404在仿制F-14航电系统跟火控雷达的过程中,在电子工业方面虽然说取得了一些进步,可跟欧美西方发达国家先进的技术水平相比,还是有着很大的差距!
季米诺夫看着谢凯等人的神情变化,心中也不是个滋味。
他清楚安-225这次遇到的事故,可能给中国人留下了很不好的深刻印象。
要想说服中国人投资他们的第二架安-225制造,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了!
不过他绝对不会放弃,苏联已经没有办法再提供资金把第二架安-225建造完成,唯独可能就是谋求来自中国的投资。
那架飞机可是做出了很多设计修改,性能也比第一架强很多。
以苏联跟西方国家的关系来说,安东诺夫不可能接受西方国家的资金来继续建造、生产。
唯独可能的,只有中国这个跟苏联恢复了外交关系,并且在技术领域上合作也开始恢复的国家。
眼前这个年轻人所代表的团队,不仅有钱,也有着不低的技术实力。
当然,季米诺夫现在来并不是为了说关于安-225合作建造的事情。
跟安东诺夫之间的合作,要等到前面的事情处理完,后面找着机会了再谈。
航空工业部长跟军事工业委员会主席都在这里,甚至连苏联国内其他相关官员都过来了,苏霍伊总工程师,同样是苏联航空工业部副部长的西蒙洛夫同样带着一群技术人员过来了。
现在该谈的是双方在战机之间的合作,这也是最重要的重头戏——苏-27战机的出口。
“同志们,对于昨天的事情我们深表遗憾,不过那也只是突发状况。空气增压机并没有问题,只是突然停止工作……通过一晚上的检查,找到了事故发生的原因,只是因为压力传感器工作过程中出现了一点小失误。”
米萨维奇夫斯基再一次解释了昨天晚上遇到的状况。
压力传感器!
谢凯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个。
奥列格也开口了:“昨天的事情已过去,所幸没有造成什么严重的后果,虚惊一场。目前应该讨论我们双方之间的合作。大家的时间都非常紧!”
他的意思很明显,该讨论苏-27战机的出口的事情了。
毕竟米格-29战机发动机及代工生产的框架协议已经谈得差不多,只需要准备好意向合同签订,然后双方技术人员再根据意向合同拟定更详细的合同就好。手机用户看重生军工子弟请浏览https://m.shuhaiju.com/wapbook/26660.html,更优质的用户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