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海居 > 穿越小说 > 1627崛起南海 > 1211.第1211章 中南半岛
    作为海汉最主要的政治盟友和军事合作伙伴,安南每年向海汉提交的军购订单总价是一个极为惊人的数目,同时也是海汉在军事装备出口方面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请大家搜索(&¥)看最全!更新最快的小说特别是近几年安南国内逐渐太平,朝廷也在学着海汉的执政思路,加强海贸易与农林产的规模化经营,国内的经验状况已有了明显好转,在下订单的时候也不再需要使用大量的移民配额来抵销货款了,不过以物易物的交易模式倒是一直保留下来。

    海汉对于安南的市场也一向非常重视,安南人口较为密集的部和北部区域离三亚的航程,要福建和广东珠三角地区近了不少,而且与大明一样是属于农耕国家,用来销售海汉的初级工业再合适不过。尽管这些铁制器具是跨海运来,但价格却要安南本土同类产的成本价还低,而根据两国早年达成的官方协议,安南对于从海汉进口的货物没有任何门槛,这为海汉用工业在安南赚取剪刀差提供了最大的便利。

    这些工业虽然利润没有军那么高,但对以农业人口为社会主体的安南来说却是非常实用的生产和生活工具,韩正山以前认为海汉人只是卖卖玻璃制、高级酒、军火之类的贵重商,倒是没想到在安南这边的操作方式有所不同,卖到民间的货物竟然是以廉价日用为主。

    当然这也只是韩正山较片面的看法,事实在较为富庶的安南北部地区,海汉出售到市面的商便不乏各种更为贵重的商。其京城升龙府每年从海汉进口的玻璃制,甚至广州这种大城市也不会差太多。而利润最为丰厚的军事装备,都是送到北方的涂山半岛军港,直接与安南军方当面交割,再由其内部分发列装到各地驻军,并不会在岘港这样的民用港口公开交易。

    韩正山也留意了安南本地出售给海汉的货物,基本都是以稻米、畜禽为主的初级农产。事实海汉国内的粮食生产已经在自给自足的基础有了一些富余,可以向海南岛以北的各处海外殖民地进行输送。而南海地区的部分殖民地因为开发程度有限,当地的粮食产量还不足以支撑自身的消耗,便会近从安南、占城等粮食出产大国购买,而运往目的地的运费也基本可以抵销从海汉国内组织粮食的差价了。

    以韩正山所掌握的经济常识,自然难以意识到双方在贸易内容的差异意味着什么,但有一点他是看得很明白,海汉在本地的影响力之大,已经与国内并无差异。虽然这地方名义是安南国“借”给海汉经营,但韩正山在这里所见到的状况,不管是海汉人还是安南人,都是将这里视作了海汉的领土,交流用海汉官话,交易用海汉流通券,唯一的衙门是隶属海汉的岘港管理委员会。

    韩正山问了几个水手,才知道安南国在岘港并没有设立官方机构,完完全全将治理权交给了海汉。甚至连海汉海军的战舰也可自由进港停泊,安南国对此并无限制,看起来对海汉是完全不设防的状态。或者换个说法,安南国的执政者似乎也并没有把这里再当作自己的国土,而是与安南接壤的海汉领地。

    这到底是完全的信任还是出于对海汉的畏惧,韩正山还真是不好判断。不过海汉在此常驻的部队数量极少,仅有一个连的陆军是正儿八经的作战部队,都驻扎在港湾入海口附近的山坡炮台。海军也驻扎了一个装备维修排在这里,不过成员大部分都是专业船匠,只是在此协助过往海军船只完成维修维护工作而已,这或许也是让安南较放心的原因之一。不过此次海汉南下船队规模庞大,进港之后还是派了专人去附近的安南官府送公,以免安南官方对此有所误会。

    本首发创世,为防盗以下内容稍后重新编辑

    作为海汉最主要的政治盟友和军事合作伙伴,安南每年向海汉提交的军购订单总价是一个极为惊人的数目,同时也是海汉在军事装备出口方面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特别是近几年安南国内逐渐太平,朝廷也在学着海汉的执政思路,加强海贸易与农林产的规模化经营,国内的经验状况已有了明显好转,在下订单的时候也不再需要使用大量的移民配额来抵销货款了,不过以物易物的交易模式倒是一直保留下来。

    海汉对于安南的市场也一向非常重视,安南人口较为密集的部和北部区域离三亚的航程,要福建和广东珠三角地区近了不少,而且与大明一样是属于农耕国家,用来销售海汉的初级工业再合适不过。尽管这些铁制器具是跨海运来,但价格却要安南本土同类产的成本价还低,而根据两国早年达成的官方协议,安南对于从海汉进口的货物没有任何门槛,这为海汉用工业在安南赚取剪刀差提供了最大的便利。

    这些工业虽然利润没有军那么高,但对以农业人口为社会主体的安南来说却是非常实用的生产和生活工具,韩正山以前认为海汉人只是卖卖玻璃制、高级酒、军火之类的贵重商,倒是没想到在安南这边的操作方式有所不同,卖到民间的货物竟然是以廉价日用为主。

    当然这也只是韩正山较片面的看法,事实在较为富庶的安南北部地区,海汉出售到市面的商便不乏各种更为贵重的商。其京城升龙府每年从海汉进口的玻璃制,甚至广州这种大城市也不会差太多。而利润最为丰厚的军事装备,都是送到北方的涂山半岛军港,直接与安南军方当面交割,再由其内部分发列装到各地驻军,并不会在岘港这样的民用港口公开交易。

    韩正山也留意了安南本地出售给海汉的货物,基本都是以稻米、畜禽为主的初级农产。事实海汉国内的粮食生产已经在自给自足的基础有了一些富余,可以向海南岛以北的各处海外殖民地进行输送。而南海地区的部分殖民地因为开发程度有限,当地的粮食产量还不足以支撑自身的消耗,便会近从安南、占城等粮食出产大国购买,而运往目的地的运费也基本可以抵销从海汉国内组织粮食的差价了。

    以韩正山所掌握的经济常识,自然难以意识到双方在贸易内容的差异意味着什么,但有一点他是看得很明白,海汉在本地的影响力之大,已经与国内并无差异。虽然这地方名义是安南国“借”给海汉经营,但韩正山在这里所见到的状况,不管是海汉人还是安南人,都是将这里视作了海汉的领土,交流用海汉官话,交易用海汉流通券,唯一的衙门是隶属海汉的岘港管理委员会。

    韩正山问了几个水手,才知道安南国在岘港并没有设立官方机构,完完全全将治理权交给了海汉。甚至连海汉海军的战舰也可自由进港停泊,安南国对此并无限制,看起来对海汉是完全不设防的状态。或者换个说法,安南国的执政者似乎也并没有把这里再当作自己的国土,而是与安南接壤的海汉领地。

    这到底是完全的信任还是出于对海汉的畏惧,韩正山还真是不好判断。不过海汉在此常驻的部队数量极少,仅有一个连的陆军是正儿八经的作战部队,都驻扎在港湾入海口附近的山坡炮台。海军也驻扎了一个装备维修排在这里,不过成员大部分都是专业船匠,只是在此协助过往海军船只完成维修维护工作而已,这或许也是让安南较放心的原因之一。不过此次海汉南下船队规模庞大,进港之后还是派了专人去附近的安南官府送公,以免安南官方对此有所误会。

    作为海汉最主要的政治盟友和军事合作伙伴,安南每年向海汉提交的军购订单总价是一个极为惊人的数目,同时也是海汉在军事装备出口方面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特别是近几年安南国内逐渐太平,朝廷也在学着海汉的执政思路,加强海贸易与农林产的规模化经营,国内的经验状况已有了明显好转,在下订单的时候也不再需要使用大量的移民配额来抵销货款了,不过以物易物的交易模式倒是一直保留下来。

    海汉对于安南的市场也一向非常重视,安南人口较为密集的部和北部区域离三亚的航程,要福建和广东珠三角地区近了不少,而且与大明一样是属于农耕国家,用来销售海汉的初级工业再合适不过。尽管这些铁制器具是跨海运来,但价格却要安南本土同类产的成本价还低,而根据两国早年达成的官方协议,安南对于从海汉进口的货物没有任何门槛,这为海汉用工业在安南赚取剪刀差提供了最大的便利。

    这些工业虽然利润没有军那么高,但对以农业人口为社会主体的安南来说却是非常实用的生产和生活工具,韩正山以前认为海汉人只是卖卖玻璃制、高级酒、军火之类的贵重商,倒是没想到在安南这边的操作方式有所不同,卖到民间的货物竟然是以廉价日用为主。

    当然这也只是韩正山较片面的看法,事实在较为富庶的安南北部地区,海汉出售到市面的商便不乏各种更为贵重的商。其京城升龙府每年从海汉进口的玻璃制,甚至广州这种大城市也不会差太多。而利润最为丰厚的军事装备,都是送到北方的涂山半岛军港,直接与安南军方当面交割,再由其内部分发列装到各地驻军,并不会在岘港这样的民用港口公开交易。

    韩正山也留意了安南本地出售给海汉的货物,基本都是以稻米、畜禽为主的初级农产。事实海汉国内的粮食生产已经在自给自足的基础有了一些富余,可以向海南岛以北的各处海外殖民地进行输送。而南海地区的部分殖民地因为开发程度有限,当地的粮食产量还不足以支撑自身的消耗,便会近从安南、占城等粮食出产大国购买,而运往目的地的运费也基本可以抵销从海汉国内组织粮食的差价了。

    以韩正山所掌握的经济常识,自然难以意识到双方在贸易内容的差异意味着什么,但有一点他是看得很明白,海汉在本地的影响力之大,已经与国内并无差异。虽然这地方名义是安南国“借”给海汉经营,但韩正山在这里所见到的状况,不管是海汉人还是安南人,都是将这里视作了海汉的领土,交流用海汉官话,交易用海汉流通券,唯一的衙门是隶属海汉的岘港管理委员会。

    韩正山问了几个水手,才知道安南国在岘港并没有设立官方机构,完完全全将治理权交给了海汉。甚至连海汉海军的战舰也可自由进港停泊,安南国对此并无限制,看起来对海汉是完全不设防的状态。或者换个说法,安南国的执政者似乎也并没有把这里再当作自己的国土,而是与安南接壤的海汉领地。

    这到底是完全的信任还是出于对海汉的畏惧,韩正山还真是不好判断。不过海汉在此常驻的部队数量极少,仅有一个连的陆军是正儿八经的作战部队,都驻扎在港湾入海口附近的山坡炮台。海军也驻扎了一个装备维修排在这里,不过成员大部分都是专业船匠,只是在此协助过往海军船只完成维修维护工作而已,这或许也是让安南较放心的原因之一。不过此次海汉南下船队规模庞大,进港之后还是派了专人去附近的安南官府送公,以免安南官方对此有所误会。

    本来自    /html/book/23/23182/手机用户看1627崛起南海请浏览https://m.shuhaiju.com/wapbook/28729.html,更优质的用户体验。

热门新书推荐

  1. [修真小说]从笑傲江湖开始横推武道
  2. [都市小说]重生2011,二本捡漏985
  3. [都市小说]重燃青葱时代
  4. [都市小说]讨逆
  5. [科幻小说]天倾之后
  6. [玄幻小说]荒古武神
  7. [都市小说]我有一座随身农场
  8. [穿越小说]骗了康熙
  9. [穿越小说]三国模拟器:这个马谡太稳健了
  10. [玄幻小说]修罗剑神
  11. [玄幻小说]夜无疆
  12. [修真小说]太一道果
  13. [都市小说]穿越香江之财富帝国
  14. [其他小说]星空职业者
  15. [修真小说]仙人消失之后
  16. [穿越小说]不是吧君子也防
  17. [都市小说]巅峰学霸
  18. [都市小说]我在直播间窥探天机
  19. [玄幻小说]凌天剑帝
  20. [玄幻小说]吞噬古帝
  21. [玄幻小说]全民领主:我的亡灵会裂变
  22. [修真小说]武圣!
  23. [都市小说]都重生了谁考公务员啊
  24. [都市小说]神州战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