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看叶知秋沉吟不语,他谨慎地道:“时下四川各军州依然在恢复,需要三五年的稳定,发展农桑工商,开山采矿,囤积粮械。只要能取得战略缓冲区,我们就能够厚积薄发,伺机夺取整个陇右和陕西南部。届时,向北可以经略两河和中原,向东也能顺水而下。”
不能不说这厮绝对的大手笔,其实相当的磅礴,也算是时下最稳妥的战略,看是蜀川大军连连告捷,却依旧存在莫大的隐患,先不说人心不稳,就拿农桑来说就支撑不了长久战争,打仗是对财富尤其是粮食的消耗,不要看只有几万人,光是供养他们的民夫就有十几万。
“不行,天下局势瞬息万变,持重稳妥固然是好,却会陷学士故步自封的死地,东进才是唯一出路。”叶知秋并不认可李易的持重方略,非常不客气地否决。
李易脸色并不纠结,反而是波澜不惊。
当然,他也非常明白持重的弊端,正所谓天下局势瞬息万变,就算你有了休养生息的机会,时间对大家是平等的。哪怕拿下陇右和关中,那就要面临蒙古人的全力打压,因为你已经接近蒙古本土的边缘,他们从西域调兵也非常便利。夺取中原更要承受巨大的压力,需要在两河和关中承受蒙古人的猛烈打击。
反观大宋行朝就能得到发展的屏障,还能伺机把握主动权,给予他致命的打击。数年后的东进战略,恐怕蒙古人也恢复过来,无论是坐山观虎斗还是伺机而动,都会让战争主动权易手,对他造成莫大的威胁。
叶知秋神色凝重,沉声道:“放在十年前,学士策略固然是上策,现在不过是中策而已。”
李易并没有反驳,因为他也认可叶知秋的话,更对奇袭有着浓厚的兴趣,沉吟半响说道:“大军从蜀川仓猝出发,怎样才能出其不意攻其不备?要多久才能抵达临安?难不成要数千里征战不成?”
从蜀川进军必须要水陆并进,先不说史嵩之、孟珙等人的阻挡,就是沿途的城池关防就够他受了,那可是朝廷的大江防线啊!素来受到重视的存在,想从西打到东没那么容易。
“嗯,这才是关键所在,必须要有充足的粮草,还要策划周密的方略。”叶知秋正色道。
“首先是内部,如何?”李易提出了首要,内部不稳定下来,要是大军在外家里出了蛾子,那全都完蛋了。
稳定,内部的稳定至关重要,老百姓安居乐业,读书人不再反抗,才能真正的得到发展,才能让他没有后顾之忧。李易轻轻叹息,看是容易要做到很难啊!这关过不了任何事都无法谈起。
“学士推出各项法度,虽有些损害士人利益,会遭遇他们的阻力,但我却认为从长远来看,他们未必不会支持,只是我们没有时间等待,只能主动创造时间,站在制高点上来推动。”叶知秋淡淡地道。
李易眉头动了动,露牙笑道:“诸法改良,最艰难的是起始,若能挺过去,让这些人尝到甜头,傻子才会反对。不过,先生说的很对,的确没有时间等待他们的支持。”
“哈哈。。。”叶知秋不屑地笑了,诙谐地道:“以武力维持,循序渐进,待水到渠成,大事可期。”
李易点了点头,扫了扫袖子说道:“关键他们是否闹腾。”
“杀的也破胆了,这个时候停下恰当好处,至少让他们消停不少时日,关键看选用谁坐镇蜀川。”
“哦,那先生看是谁?”李易敏锐地捕捉到亮点,叶知秋算说到点子上了,那些反抗势力元气大伤,短期内根本无法再动,利用时间差出征,只要选择能够信任又有能力的人,应该可以镇压后方,心有了人选却要看看叶知秋。
叶知秋看了眼李易,无奈地道:“学士早就有了人选。”
李易摆了摆手,正色道:“李慕白可以总领庶务。”
“关键,还要能够镇压全局人物。”叶知秋很不满李易的藏私,隐隐地瞪了眼这厮。
李易再看叶知秋,正色道:“先生运筹帷幄,可否?”
“我不过是谋士之才,哪有居中坐镇的能耐!”叶知秋眼角深处,抹过些许欣慰,李易要是采纳他的意见,就必然长期领军在外,蜀川将会是他身家所在,必须要慎之又慎,能够想到他说明信任。
“先生不用过谦,你可是镇守蜀川最佳人选。”李易摆了摆手笑道,叶知秋实际是最佳的谋士,发挥最大作用是随军,只是他崛起的太快了,手下可用人才太少,年轻新生代还未成长起来,为了稳妥只能两害相权取其轻。
“学士,我看还是以李子圭总领庶务妥当。”叶知秋说出了人选,其实他也很明白李易的心思。
李易沉吟良久,正色道:“难道先生还不放心?”
“人心无止尽,对谁能全然放心?”叶知秋玩味地看了眼李易,话语中充满了异样味道。
李易有些心虚地捏了捏鼻子,他内心深处未尝不对叶知秋忌惮,只是表现的敬重和随意,这话让他觉得心虚。好在他的心很大,转瞬间调整了状态,淡淡地道:“看来先生和我认人相同,粮草稳定事关大局,断不能有任何的马虎。”
“不错,只要有牵制李子圭之人,蜀川大局就不用担忧。”叶知秋心态放的很正,至少没有把尴尬话题延伸。
“武官方面不用担忧,关键这个人选。。。。。。”李易含而不发,心里咯噔一下,只是脸色有些不自然。
“呵呵,这就要看学士的本事了。”叶知秋捕捉到李易的尴尬,忽然放声大笑起来。
“先生,有何好笑?”李易老脸挂不住了,有几分搵怒地瞪了眼叶知秋。
“学士,趁着男儿征战之前,成就好事便是!也是蜀川生民之福。”叶知秋风淡云轻地说道。
李易有些心虚,尴尬地道:“这又从何说起,已经是老生常谈了,有何人选没有牵连。”
“学士太不诚实了!”
(本章完)手机用户看宋时风韵请浏览https://m.shuhaiju.com/wapbook/32270.html,更优质的用户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