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思维特别跳脱,又懒得整理时间顺序,是在硬伤啊。
对于96年之前的回忆,我记不太多了,妈妈偶尔会和我说的是有的小朋友会欺负我,把我推到地上,我没哭,就这么站起来了,然后那个小朋友就哭着跑回家说我欺负她。
别人找到我妈妈,要批评我,我妈说全程她都看到了哈哈哈哈,这样的事在我转校以后也有过,好像我就是被欺负大的,看起来太老实了。
现实可以拍成电视剧,但是电视剧和现实还是有区别的。
大部分的观众都喜欢圆满结尾,而现实的麻烦在于你根本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有没有希望,都是未知数。
这个时候必须保持信念,相信会好起来,然后一步步往下走。
无论是读书时候还是看影评讨论,我都特别讨厌有些人说一些励志电影俗套,以前我是不爱哭的,近几年特别容易感动,又会被一些人说我没有经历,活得太容易,每当这么说,朋友都要告诉我夏虫不语冰。
97年前后,我们十一平的老房子拆迁了。
就如同前几天看的一款推文,作者说当他感到绝望的时候,奇迹不期而至。
我的偶像说过,事情没有变好,是因为还不够糟糕。
朋友安慰我的时候会说,一定会好起来的,我只想说还会更糟糕,直到它好起来。
就像绝地反弹、绝处逢生、否极泰来、塞翁失马,真会发生到自己身上,一定要把眼光放长远。
那是我妈总说那个房子老到,不知道哪天下雨就会塌了,结果就接到通知说可以搬迁了,旧址改造成了学校,这也是机缘巧合。
我妈形容我和我爸爸看新房子的时候,也就是现在我屁股下面的这间房子(我坐在地板上呢),从客厅跑到阳台,从阳台跑到客厅,不过一室一厅一厨一卫,对我们来说就是时来运转,足够大了。
没有搬迁的时候,期望拆迁,真要走了,多少都会不舍得。
在那个时代生活,知道那个时代的辛苦,真到生活好起来了,却不是那么高兴,也不知道这是什么毛病。
从小学的时候外公离开,初中偶像离开,我就开始思考生死的意义。
大概是十五岁左右,我就躺在沙发床上想,人到底活着干嘛,干嘛要学语言,为什么要考试,要工作,死了是不是像睡着没做梦那样,什么都没有了。
那时候我就想活着一定要留下生存过的足迹,哪天不在了,也要让人记得你来过。
就如课本里说,有的人活着但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却还活着。
每个人都要面对这些问题,讨论死亡的哲学,可以让人探寻活着的意义。
所以我想证明我妈妈的存在,让更多人知道她。
而且别人要是问我发生过什么事,我就可以让他们自己看书,免得一次一次反反复复说。
大部分人都会被励志故事感动,也总有些人说这有什么好感动,都是套路,他们不知其中的幸苦与绝望,也没有试过吃上顿没下顿的日子。真实事件改编这几个字都是一记响亮的耳光,哪怕说,历史都是胜利者书写,那就成为一个胜利者吧。
因为作为一个失败者被人记得更难。
我们家拆迁之前,奶奶家在浦西的房子就拆迁了。
奶奶住在租住的房子里,依稀记得有桥有田,桥的两边没扶手的,那时候沪上的城市建设完全不是现在这样的,可以说是个有悠久历史文化的,植物也很多的城市。
每次我去找奶奶,她都会给我描述我小时候的样子,怎么给我洗澡喂奶,说我长得很壮实,在我高一那会儿她去世之前连话也没有留下一句。
我不是个爱哭的人,也不爱说话,扫墓我都很少去,早晚要去的地方,我不想再活着的时候去得那么平凡,大多时候都把生死看得很淡,像是一场梦,也会因为看到奶猫死去难过很久。
记得我奶奶很爱笑,我知道她活得不是表面上那么开心,就是可惜了没有在她活着的时候多听听老人的经历,那样我起码还可以写下来,让他们背后人记得。
对于我来说,与其去墓地哭,都不如好好写作业、赚大钱,争气,不管别人怎么看我,我妈妈说了,奶奶说过我会有出息,我妈妈会享清福。
所以我戴着小时候奶奶送我的铃铛,保持这个信念。
房子拆掉了,历史会遗留下来,也会鲜活得存在于另一个时空里,有时候相信平行空间,心里会比较安慰。
我记得搬家那天,亲戚们也来了,我坐在蓝色开车的副驾驶座,妈妈她们坐公交车。
刚搬来这里的时候,野草啊、蛇啊都有。
公交车只有一辆,现在这里的地铁建成的有三条,在建的有一条,还有磁悬浮,公交车多到四通八达。
我还是喜欢属于我们的那个时代,所以一定要写下来。万一哪天我不记得,老了,就没人记得了。
我还希望有更多人一起回忆,把那整个时代记录下来,这可是零零后没经历过的,要分享分享。
搬家以后,房子大多了,我还是没自己的房间,于是我就夏天睡阳台,复习考试睡客厅,大部分时间,卧室被隔成两半,我就靠墙壁睡。
最大的娱乐还是电视节目。
我不知道其他人的记忆是比我更好,还是没有我记得那么多,但好像不是所有人都会在发呆的时候想很多事,好想与人的性格不一样。
我遗传了我爸,他的想象力比我丰富多了,有爱看武侠警匪片,喜欢听歌,但他都没想过要写书。我也遗传了我爸的老实和好欺负,不会拒绝人,这给我从成长过程到上社会招致了很多麻烦和灾难。
写东西对我来说就是一种倾诉方式,大多时候我都不会打草稿,也不会思考去雕琢,直接就挥毫了,只是我妈妈不会写字,不然她感觉应该会好很多。
从九七年到现在二零一八年,有二十一二年吧,真快,很多老人都不在地球生活了。
活着,就好像我还是六岁一样。手机用户看须臾悠长请浏览https://m.shuhaiju.com/wapbook/32908.html,更优质的用户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