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薄酒,历来是一种自谦的说法,哪有饭食不丰盛的道理。
侯君集府上的薄酒确实丰盛,但这种丰盛却是对于寻常百姓而言的,作为曾经的国公,侯君集府上的酒宴却是实实在在的薄酒。
饭桌上精致的盘子没有,全是寻常农家的粗瓷碗,一桌九个碗,其中七个装着的是前十年才会出现在勋贵府上的腌菜,剩下的两个碗,装着白肉和鸡肉,白肉和鸡块的大小,一看就是出自男人之手,肉片的厚度至少有一厘米,鸡块能有拳头那么大。
说真的,李宽不知道该怎么动筷。
这要是放在二十年前,放在外出征战期间,李宽尚不介意,可是如今嘛,只有这句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能形容李宽现在的心情。
“酒菜简陋,殿下莫怪。”侯君集红着脸,举止异常局促,显然十分不好意思。
堂堂楚王,一间酒楼的大老板,各式各样的精美菜肴从来不缺,这样的饭食委实配不上楚王的身份,于楚王而言,这样的饭食已经不能算是简陋两个字能形容的了。
李宽当然不会见怪,侯君集一家的情况,他多少打听到了一些,为招待他,能做出这样的饭食已经算是不错了。
自从侯君集被问罪下狱,侯家便从勋贵之府变成了罪人之家,候家的一切被充末,若非当时尚未定下李承乾的罪责,候家所有人都应该男的被下狱,女眷被没入教坊司。
等到侯君集从大理寺监牢中出来,候家一门才从被监管的潞国公府中出来,所携带的仅仅只有几身衣服罢了,又岂会有闲钱,就是如今在永安坊的小院,听说还是当了所有家当所换取钱财购买的。
至于交好的勋贵帮衬,在侯君集尚未被定罪之时,谁又敢帮衬呢?谋逆之罪,谁也不愿意牵扯到其中,更别说侯君集与勋贵们的关系算不上好了。
当然,如今的侯君集被定罪了,李世民做出了最终判决,想来帮衬的勋贵应该会有的,只是没来得及前来罢了,毕竟侯君集为官多年,就算与朝臣关系在差,勋贵们也不至于一点不帮衬。
李宽摇了摇头,率先动筷,自顾自的给自己倒了杯酒,毫不见外的一饮而尽,心中却感慨万千。
当年的潞国公府何等豪华,如今却落得这等田地,真可谓兴衰盛亡只在一念之间。
菜,李宽没吃几口,实在是吃不下去,甚至不仅他,就连侯君集一家对桌上的菜肴亦食不下咽,不过酒倒是喝了不少。
感激的话,随着一杯又一杯的酒渐渐说完了,不知是喝醉了,还是故意而为之,侯君集竟然回忆起了当年,回忆起了金戈铁马的岁月。
从侯君集回忆的字里行间,李宽发现侯君集这个人确实如历史记载一般,为人不够大气,甚至可以说小肚鸡肠,明明曾随李靖学习兵法,后来却诬告李靖有造反之心,令李靖不得不闭门谢客。
当然,如今侯君集能将这种事情都说出来,李宽倒也高看了他两眼,至少在这个时候,侯君集是坦荡的,因为坦荡,所以李宽疑惑了。
其实早年,老臣是怨恨殿下的。
这便是侯君集坦荡之后说出来的一句话,令李宽感到疑惑的,毕竟从李宽记事以来,他与侯君集从未有过任何交集,更谈不上得罪之说,侯君集却说怨恨他,他委实想不明白。
“为何?”
“殿下可曾记得贞观元年,殿下曾与王家之女定亲,而陛下当年本有意将老臣之女许配给殿下,但当年的殿下却反对此事,遂老臣心中不不忿。”
李宽有些发愣,没想到侯君集竟然连贞观元年的事情都还记得那么清楚。
回神后,李宽微笑道:“这事本王不清楚,当年本王只是说过本王的婚事本王自己做主,没想到其中还有这么一出,你不忿,本王能理解,毕竟本王当年的名声可是臭大街的,不过因为这是记恨多年,本王说你心胸狭窄不为过吧!”
侯君集摇摇头:“确实是老臣心胸狭窄了。”
“参与李承乾谋逆一事,难道真是因为高昌一战后,你不服陛下处置,心生怨恨之心?”李宽问道。
侯君集低下了头,至少过了五分钟,才抬头看向李宽点了点头。
“就因为怨恨,所以你参与其中,难道你认为李承乾能胜?”
侯君集摇头:“陛下当年百战而胜,太子殿下又岂是陛下的对手,长安城中各路大军皆在陛下手中,一旦发动,便是必败之局。”
“那为何?”
侯君集苦笑不已,张了张嘴,却一个字也没能说出口,如今的他早已想明白了,不是李世民负了他,而是他负了李世民。
见侯君集不说话,李宽也没继续追问,毕竟人家不愿意说,想来是有苦衷的,且事情都过去一个多月了,知不知道与他何干?
如今的他早已并非当年的那个小儿,在这个时代生活了二十多年,做了二十多年的人上人,他大概也能猜到侯君集为何谋反的一些原因。
侯君集的前半生可谓是风光无限的,为李世民立下汗马功劳,李世民也对他宠信有加,所以侯君集居高自傲,哪怕当年与军中第一人的李靖闹僵了,他也不在乎,因为他知道李世民是宠信他的,有皇帝在他身后,他无惧任何人。
高昌之战后,李世民为平息亡国遗民的怒气,便将其问罪,彻底击破了侯君集的自尊心,作为上位者的他其实与李世民是一样的,孤傲的人从来不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错的只能是别人绝不会是自己,而这个别人很不幸的是当今皇帝李世民。
仇恨就像是一粒种子,随着时间的流逝渐渐壮大,最终令人丧失理智,哪怕知道自己是必败之局,也要用行动来平息自己心中的怒火。
说穿了,侯君集早年的经历便注定了他与房玄龄之流有极大的差距,从本质上来说,他亦不过是一介莽夫罢了,说好听一些,他只是一个占据了高位,有些学识的莽夫。
莽夫或许有不少缺点,但不可否认莽这个字,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耿直二字,向来比较认死理,侯君集自然也不列外。
摆在桌上的酒喝完,侯君集便直挺挺的跪在了地上,不仅他一人,他一家人都直挺挺的跪在了地上。
“怎么个意思?”李宽问道。
“殿下大恩,老臣莫以为报······”
李宽打断道:“此前本王便说过,本王于你一家无恩,自然谈不得报恩之说,都起来。”
侯君集没起身,继续道:“因当年之事,老臣一家曾对殿下产业出手,如今······”
此时,李宽才知道侯君集为何无缘无故提起贞观元年订婚一事,连忙摆摆手,再次打断道:“往事不必再提,都起来,吃吃喝喝也差不多了,本王就不久留了。”
李宽起身准备走,作为主人的侯君集一家自然得起身相送,想要说的话也只得留在肚子里了。
走至门前,李宽突然转身道:“陛下创办军校,想来招募的学员乃是将门之子,但军中之人大多乃寻常百姓,他们需要一个期盼,所以军校便是他们的期盼,潞国公亦领兵多年,其中的关键不用本王多言,想必潞国公亦明白,创办军校时,与陛下提一提吧!”
“老臣谢过殿下。”
侯君集弯腰行礼,直起身后,却见李宽已经一摇一晃的上了马车。
“父亲,楚王殿下是何意?”
侯君集没回答儿子的话,但他心里却明白李宽那句话对他的帮衬有多大,他乃是罪臣,此生也就在军校结束了,想要重复往日辉煌是不可能的,只能留待后人。
将门之子从军校毕业后,他们是不会承他侯君集的情的,作为寻常士卒却会,因为让寻常士卒进军校是他侯君集提出来的,而从军校毕业后的这些人,一旦进入军中,发展潜力不可谓不大,这便是人脉,于他候家而言,好处不尽。
楚王府的车架渐行渐远,直到消失在永安坊,侯君集亦未曾进门,就那样静静的站立在门前,望着车架离去的方向。
不知过了多久,侯君集才长叹一声:“本以为以德报怨不过一句妄言,如今与楚王殿下结交,方知自己何其不堪。”
转身发现一家老小都在身后,侯君集脸上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郑重:“你等记住,至今日起,若楚王府有用得着我候家之处,候家满门上下皆当竭尽所能。”
侯君集说的郑重,可是他子女们却并未放在心上,倒不是说他们忘恩负义,而是他们觉得自家老爹这句话有问题。
李宽对他们一家的恩情,他们自然是铭记在心的,毕竟活命之恩不可忘,但楚王府用得着他们吗?就是当年自家老爹还是国公之时,楚王府也用不着他们,更别说如今了。
儿女们的神色落到了侯君集的眼里,一股从未有过的失落感浮现在了侯君集心头,儿女们的心思他又怎么会不知道呢,候家亦并非当年那个候家了。手机用户看大唐承包王请浏览https://m.shuhaiju.com/wapbook/33560.html,更优质的用户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