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二五章 兵临城下
徐还亲自率军出击,西军骁勇无比。
面对来势汹汹的进攻,张俊布置的第一道防线已经岌岌可危。
不过他并不担心,还有更为牢固的第二道防线,以及重新修缮的临安城墙,以及城中的数万大军。然
而,张俊寄予厚望的临安城墙却脆弱不堪,当他在平江前线督战时,却接到了紧急军报。临
安遇袭,城墙几破。
韩世忠到了,在春潮涌动的夜晚由海入江,直达临安城下。然
后每艘船上数百精锐聚集到一起,便形成了一支数万人的队伍,从防御最薄弱的后方对临安城发动进攻。猝
不及防,防御松懈本就足够要命。面
对的还是韩世忠这等名将,以及他悉心调教的精锐,对临安发起了猛烈进攻,几度险些攻破临安城防。 城
墙几破,城还如何坚守?纵
然临安城里还有兵马,可与韩世忠手下的精锐相比也少不得略逊一筹,拼尽全力也不过是暂时将人马挡在城外。
然后一边修补城墙,一边通知平江的张俊回师救援。事
实上,即便临安守军不求救,韩世忠也不会立即进城,留下一个时间差是必要的。和
徐还在江宁的故意延误一样,不见得任何时候都需要兵贵神速,有时候也是可以慢制快的。
韩世忠进攻临安的消息就这样传开了,即便张俊一再严令封锁消息。但
此事还是如同长了翅膀一样,迅速传遍了江南之地,无论是西军还是临安官军很快便人人皆知。这
则消息的效果是爆炸性的。前
线在坚守,后方却被攻破,坚守还有什么意义呢?
临安官军的军心瞬间便动荡了,他们之中有不少人的家眷都在临安城中,自然少不得惴惴不安,多有担忧。军
心涣散,此乃兵家大忌。
西军趁机加大了攻势,本就已经松动的防线瞬间便土崩瓦解。第
一道防线瓦解,西军趁势前进,距离临安更加近了。第二道的防线自然也就压力倍增,变得岌岌可危。不
少将领和兵卒不免动起心思,他们对临安朝廷的信心本就有限,如今这般局面下,更是早已荡然无存。明
知不敌的情况下还要去螳臂当车,实属不智,也毫无意义。徐
还瞅准机会,站出来振臂高呼,呼吁将士们不要被奸佞蒙蔽,继续负隅顽抗;放下武器,及时投诚者,太上皇可以既往不咎;忠于大宋之臣,也容许戴罪立功;倘若是负隅顽抗到底,则以叛国谋逆论处。
高阳郡王亲自许诺,内容十分诱人。
西军精悍,徐还又是百战百胜的名将,到了这个地步,没有人觉得坚守能够成功。所以权衡利弊之下,如何选择显而易见。更
为重要的是,对于一条防线而言,只要有一处打开缺口,便算是土崩瓦解了。
守将们唯恐其他人先自己一步投诚,故而争先恐后,纷纷向高阳郡王缴械投降。有不少人表示愿意戴罪立功,为先锋头前引路破临安,诛奸佞。
如此一来,张俊悉心打造的坚固防线顷刻间便不复存在。正应了徐还先前所言,坚固堡垒不需要从正面攻破。
……
一切发生的很突然,有些猝不及防。
等秦桧和张俊从慌乱中回过神来,徐还率领的西军已经兵临城下,与韩世忠会师,合围临安。
城中的小皇帝、一干奸佞,以及所谓的赵宋宗室,一个都没能跑出去,形成了瓮中捉鳖之势。绝
望。
张俊最先感觉到,他是临安官军的统帅,最能感觉到局势便变化,预见结果。
城外两道防线的兵卒倒戈已经足够说明问题,军心已经涣散。此时此刻,临安城里的兵卒虽说还都听命,但瞧瞧一个个慌乱的眼神,便知道他们已经六神无主了。
除了些许亲信,指望其他兵卒和自己一起坚守城池,与城偕亡?痴人说梦。至
于临安城墙,若是几年前,兴许还能凭借高墙深池抵挡一阵,但听闻徐还手中有开山裂石的火器。
那么,城墙与纸糊的又有何区别?为
今之计,无非是两个选择或者说下场。要么率领亲信精锐,全力突围,兴许能求得一线生机。要
么就是负隅顽抗到底,最终战死,或者成为徐还的阶下囚。如
果真到了那个地步,还是战死的好,一辈子征战沙场,实在放下尊严,也没有那个勇气做俘虏。突
然之间,张俊明白了田师中为何要自焚与东京,除了给徐还泼脏水之外,大抵也存了保全尊严的意思吧!
也明白了为何田张氏回到临安,立即带着孩子们远走故乡。唉
!原来自己还不如一个后背看得清楚,想想这些年自己都做了些什么?蓦然回首,张俊的心中格外不是滋味。因
为他很清楚,临安城破之日,不仅仅是一个死字那么简单,张家可能会有抄家灭族之祸。更
重要的是,自己将会以奸佞的身份载入史册,然后遗臭万年。
何苦来哉?悔
不当初已经毫无意义,此时此刻,只有无尽的酸涩与唏嘘。
秦桧很冷静,也同样绝望。
他的绝望并非仅仅来自于城破死亡的威胁,至于尊严和身后名他早已不在乎,人都死了,那些虚名又有什么意义?成
王败寇,历史从来都是胜利者书写的,是流芳百世还是遗臭万年压根不由自己决定,也没什么实际意义。
真正让他绝望的是后路被抄,他所有的打算都为之落空。无
论是带着小皇帝流亡闽地、岭南,还是浮海前往辽东金国都没了可能。此
时此刻,一个不争的事实摆在眼前,自己终究是远不如徐还,不仅仅是略逊一筹那么简单。
一直以来,他都不愿意承认,可是此刻……输
了!
一败涂地!
尽管心中不甘,不愿意承认,可事实就是如此。秦
桧心中一阵阵的绝望,也一阵阵的不甘。他
不甘心就此束手就擒,他也想起了东京自焚的田师中,不过和张俊不同。秦
桧的想法是,即便要死,也要死的轰轰烈烈,极尽可能,临终前也要扳回一局来……手机用户看大宋之重铸山河请浏览https://m.shuhaiju.com/wapbook/38418.html,更优质的用户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