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诩出身低微,青年为官,至今已历经官场沉浮数十载,曾先后追随董卓、李傕、张济等人。
贾诩的前半生非常艰辛,一直都是在夹缝求生,如履薄冰,稍有不慎,便可能身首异处。
经历如此之多,贾诩对危机有着难以想象的敏锐,更是深知明哲保身的生存之道。
此次长安遭遇三路大军联合来袭,以贾诩之能,自是早已察觉李傕等人覆灭在即。
值此之际,贾诩本打算提醒与他关系不错的张济,离开长安这是非之地另谋出路,奈何张济心存顾虑而一拖再拖,导致三路大军兵临城下,失去了最好撤离时机,打乱了贾诩的逃生计划。
贾诩无奈,只得为李傕等人出谋划策,以拖延三路大军攻入长安的时日,以便另寻时机。
不过就在此时,一封来自城外的书信使得贾诩暂时放弃了离开的想法,这封书信,正是来自少年时与他有知遇之恩的名仕阎忠。
阎忠的来信不用想贾诩也明白,无非是令其归顺向云,对此,贾诩颇为犹豫。
以贾诩之能,自然不难看出如今乱世已显,群雄逐鹿,天下自当能者居之。
而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事,如贾诩此类智谋之士,自当寻一雄才大略之雄主辅佐,将来方有出头之日。
择主一事,不可马虎。
这点,从董卓的一众遗将即可看出,董卓名声太臭,随着董卓倒台,董卓麾下将领谋臣顿时被打上董卓余孽的印记,成了过街老鼠,人人喊打,其下场更是凄惨,死的死,逃的逃...
有此经历,贾诩对此慎重不少,为人亦是更加低调,所以,在接到阎忠书信后,贾诩内心颇为抵触。
其因有二。
首先,向云雄踞益州,贾诩自是知道。
甚至,贾诩曾经还暗算了向云一把,更是令他印象深刻。
而贾诩身上,有着明显的董卓印记,贾诩担忧,自己归顺向云后,难保不会遭到向云的秋后算账,不予重用或是冷藏?
好吧,即便抛开这些不谈,就说向云为了体现自己的大度,或是维护求贤若渴的名声,不与他计较这些,但也难保其麾下的其余谋臣不对他心存芥蒂,故意刁难,那时,他又当如何自处?
每当念及此处,贾诩皆是无奈苦笑,从私人角度来看,这是其一。
再从大局入手,其二,若要择主,向云亦并非贾诩首选。
原因很简单,在贾诩眼里,向云以益州为大本营,这点虽好,益州土地肥沃,且四面环山,易守难攻,确实不错。
但还有一点,益州也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困龙之地,益州通往中原的道路只有两条。
一是走巴郡入荆州,二是走汉中,无论哪条道皆是险要异常,进来很难,同样出去也很难,只需布置精兵扼守住两条要道,便可将向云困死益州,永远也别想进军中原,如此又何谈兵临天下?
看似复杂,其实很简单的道理,以益州为大本营就像用一把双刃剑,用得好可杀人,用得不好就是伤己,所以用剑之人,非剑术高超不可。
所以,要想以益州为大本营,其主必须有常人难及的雄才大略,且要抓住时机,在外界稳定前稳定益州方可成事。
当然,若是向云意欲成为一守家奴,偏安一隅也许是个选择,但那样的主公,也不值得贾诩归顺。
有了这些顾虑,贾诩自然不敢轻易答应阎忠的招降。
还好,从目前局势来看,向云明显已稳定了益州内部,且开始打通道路,兵进长安,加上一些所见所闻,贾诩不难揣测,向云能力应该不弱。
但仅此还不够,要想他贾诩真心归降,向云不仅要祛除他的顾虑,还要表现出一定的能力,方可让贾诩心悦诚服。
结合以上种种,贾诩心中一狠,有了考验向云的念头。
于是,通过与史阿的接触,贾诩传达了他的意思,要他归顺可以,但必须满足他的条件,只要向云能做到,那贾诩不仅愿意归降,还可发誓,从此必全心辅佐,绝无二心,反之,恕难从命!
对此,负责与贾诩接头的史阿极为不满,在史阿眼中,主公愿意招降于你,便是你偌大的福气,你不接受便罢,何来如此多的弯弯道道?
然而,对于史阿的不满与愤怒,贾诩却是视而不见,完全不予理会。
见此,史阿虽怒,却知道主公对这贾诩颇为看重,不敢擅自对贾诩不利,只得将贾诩的回复告诉向云。
对此,知道贾诩本事的向云倒是没有那么大反应,相反,在得知贾诩愿意发誓全心辅佐自己时,向云反而心头一跳。
历史上的贾诩,即便是归降曹操后,亦是极为低调,若曹操不问,贾诩便从不主动献策,将明哲保身一理发挥极致,向云很好奇,若贾诩真的全心辅佐自己,学诸葛亮般来个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不知道会是如何?
有了这个念头,向云对贾诩的这个条件瞬间来了兴趣。
抱着无比好奇与激动,在得知贾诩的条件后,向云却是久久不能平静,甚至是被吓了一跳。
为何?
很简单,贾诩的条件其实不多,只有一个,甚至是只有两个字...
弑君!
看到这两个字,即便向云是穿越而来,对天子没那么敬畏,也是被吓了一大跳,怎么也未想到,贾诩会提出如此一个条件来。
向云甚至还暗暗揣测,这刘协是不是与贾诩有杀父之仇、夺妻之恨,以导致贾诩要将其除之而后快。
当然,细想之下,这自然不可能。
当向云冷静下来后,细细斟酌后,才惊觉这是贾诩对自己的考验。
如今汉室历经黄巾之乱,加上董卓、李傕先后乱政,威严尽失,早已名存实亡。
刘辨死后,刘协作为灵帝的幼子,成了大汉皇室的唯一血脉,如果刘协暴毙,那名存实亡的大汉恐怕连最后的名也将失去,彻底亡国。
如此一来,不仅曹操失去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政治优势,对向云威胁直线下降,甚至整个天下的诸侯,也会借此机会,纷纷宣布自立。
到这时,各路诸侯将再无约束,必然烽烟四起,征战不断,天下彻底纷乱,进入战国时代。
而这样的局势,乍一看似乎对向云没有好处,但却是向云最希望看到的,为何?
很简单,破而后立,天下乱得越快,才会合得越快。
历史上,从东汉乱起到三国归晋,经历了长达百年的时间,这看似必然,其实不然。
在向云看来,这场战争会经历如此之长的时日,就是因为大汉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导致刘备借势崛起,形成了三国鼎立之势,天下久久不能归一。
如果将历史稍微改变,没有刘备的崛起,那么又会如何?
而刘备的崛起,靠的是什么?无非就是借势,很明显,作为蜀汉开祖皇帝,刘备非常擅于借势,借大汉之势。
不然刘备一个卖草鞋的,如何能凭借一个汉室宗亲的名头打下偌大势力?
如果历史能稍微改变,在刘备崛起之前刘协突然暴毙,汉朝提前灭亡,断了那些忠于汉室之人的念想,那刘备还能凭借一个汉室宗亲的名头崛起吗?
在向云看来,这显然不可能!
甚至是说,连曹操没有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政治优势,在官渡之战能否击败袁绍都成了未知数,也许在那样的情况下,作为四世三公的袁绍或许能携大势夺得天下也未必不可能。
显然,没有携天子以令诸侯的名义,曹操还能否如历史上迅速控制、稳定兖、豫、司隶三洲,一切都是未知之数。
不过,这些显然不是如今的向云应该考虑的问题。
如今,刘协被刺的消息已通过秘密渠道传到向云耳中,向云应该思考的,是如何从中谋取更大利益。
刘协暴毙,向云占据益州、长安,若再能顺利拿下西凉及雍州其余各地,向云甚至可以考虑自立一国,以提升整个势力的凝聚力。
然后坐看中原乱起,坐收渔翁之利!
......手机用户看三国之云动乾坤请浏览https://m.shuhaiju.com/wapbook/46679.html,更优质的用户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