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知年把宋文老师当父亲一样尊敬、爱戴,现在宋文老师病了,她是肯定要回去看望照顾的。宋文老师没有结婚,也没有孩子,把一生都献给了教育事业。
现在宋文老师生病了,照顾他的也不过是曾经教过的学生,例如李仁杰和他的家人。
但李仁杰作为青山镇的一把手,肯定忙,所以陈知年做好了长住青山镇的准备。
周辞白不放心陈知年一个人回去,所以一家三口一起回青山镇。周小也不是第一次出远门,却是第一次回青山镇。
说起来,陈知年也很久没有回青山镇了。
这几年都在忙,忙着赚钱,忙着经营自己的小家,感觉离家乡越来越远了。家乡的消息更多来自宋文老师的信或者是老乡们的八卦。
修了路,建了汽车站,建了图书馆......一样一样,陈知年都有捐款,但就是没有回来看过。陈知年相信李仁杰会把捐款落到实处,不用担心。
“这条路修得不错。”汽车飞驰在回青山镇的路上,陈知年看向公路两边不停变换的景色,略感欣慰。
青山镇越来越好,这是她的愿望。
虽然,她从小就想要走出小山村,但这毕竟是她的家乡,当然希望它越来越好。
“青山镇变化很大。”周辞白也没想到,短短几年时间青山镇能有这样的变化。周辞白第一次来青山镇是陪着陈知年一起回来办出阁酒。那时候的青山镇算得上是‘山清水秀’,但交通不便,道路窄小并且坑坑洼洼,车从上面开过能把人的屁股颠簸出八瓣。
不过几年时间,青山镇竟然修出了一条高标准的水泥路。
陈知年和周小也一起趴在车窗口,看着外面一闪而过的风景。周小也叽叽喳喳的在说话,“妈咪,是牛牛。”
“妈咪,小兔子。”
“妈咪......”
周小也很兴奋,他第一次见到这么多的小动物。
陈知年却兴致缺缺,她在为宋文老师的病情担心。
长大了,就免不了的要经历生老病死。
小时候,想要拼命的长大,因为只有长大了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但长大了才发现,人生有这么多的无奈,这么多的无能为力。
看到陈知年一家三口,宋文老师很高兴,“你们怎么回来了?”
“老师。”陈知年声音哽咽,心口好像被大石块压住,钝痛钝痛的。宋文老师老了很多,头发全白了,脸颊消瘦,眼窝深陷,曾经神采奕奕全是光彩的双眼也变得黯然无光。
“老师。”陈知年拉住宋文老师消瘦得只剩下皮包骨头的手,眼泪刷刷的流。
这几年,陈知年结婚生子,公司越做越大,也越来越忙,虽然一直和宋文老师通信但也很久没有见面了。乍一看,宋文老师已经没有了记忆中的儒雅模样,变得消瘦苍老。
因为当年的那场运动,宋文老师的身体就一直不太好,而且他把大部分的工资都用来资助贫困学生,自己的生活清贫清苦。
“哭什么?生老病死,人之常情。”宋文老师看得很开,不是看淡生死,而是明白在生老病死面前,人的力量是渺茫的。
再说,他这辈子也没有什么遗憾。
他这一辈子就想教书育人。虽然曾经遭受过挫折,曾经伤心失望甚至绝望,但也挺过来了,迎接了新世纪的到来。
看着青山镇的教育事业越来越好,他也能安心了。
当年,他是逼不得已身不由己的来到这里,困顿,迷惘,绝望,痛苦,他都经历过。时代赋予他的伤痛,让他无比痛恨身处的环境,讨厌身边愚昧无知的人,迫不及待的想要逃离。
但身为一个老师,他不能眼睁睁的看着大家一直愚昧无知下去,不能接受身边有这么多的睁眼瞎、文盲。
他努力,即使别人不理解。
他坚持,即使在别人眼里,他很傻。
但是,他不愿意也不会放弃。他希望这片土地上朴实憨厚的人能重视教育,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
年复一年,他把一辈子都献给了青山镇的教育事业,教出了许许多多的学生。不管这些学生是走出去还是回来,都为青山镇的教育事业做了贡献。
幸好,在他的有生之年还能看到青山镇教育事业的大变样,他没有遗憾了。
宋文老师的病来势汹汹。在陈知年回来之前,李仁杰就带送他倒市医院检查,不过医生不建议住院,因为浪费钱。
即使住院,也不过是多活十天半个月而已,在医院就免不了的要打针吃药,浪费钱不说还遭罪。
还不如回家休养,开开心心的走,没有必要在医院。
宋文老师也不愿意住院,他知道自己的身体情况,也做好了离开的准备。曾经,他埋怨老天不公平,但相对很多人来说,他很幸运,他不仅等到了黎明的还迎接了新世纪。
陈知年也问过医生,去更大更好设备更齐全的医院有没有可能?医生摇摇头,宋文老师的器官已经衰竭,而且他老了。
而且,宋文老师的身体在三十年前就被狠狠地败坏过。
医生让陈知年尽量让病人高兴些,开心些,尽量满足他的要求。
宋文老师不喜欢医院的气味,陈知年好李仁杰商量后,决定不住院把宋文老师接回家照顾。陈知年每天和宋文老师聊天,说说小时候,然后再说说‘幸福家居’。
周辞白则变化花样给宋文老师做好吃的,再加上有周小也在旁边活跃气氛,宋文老师不管是心情还是精神都好了很多。
但陈知年知道,这些都是表面的。
陈知年推着宋文老师出来散步,路过的人笑呵呵的和宋文老师打招呼,知道宋文老师病了都让他好好养身体。
“青山镇的山山水水啊。”宋文老师有些感慨,青的山,绿的水,蓝的天,白的云......干干净净。
虽然青山镇有着这样那样的缺点,但真的环境好,空气也好。
“满眼的绿色。”宋文老师笑了笑,然后和陈知年说起当年教她写作文的一些趣事。宋文老师教她要认真观察身边的人和事,要形象,要生动,要贴合实际......宋文老师还记得陈知年曾经把青山镇的山描写成艾团子。
宋文老师对青山镇的感情比他们镇凌江的水还要深。虽然来青山镇是无奈,这里的人也愚昧无知,但宋文老师慢慢喜欢上这里。
宋文老师病了,曾经教过的很多学生陆续回来看望。有人因为工作原因,看过老师后又离开,有人留了下来和陈知年一起照顾老师。
这些年,宋文老师的大部分工资都用来资助贫困学生。这些学生都感激老师的帮助,如果没有宋文老师就没有他们的现在。
看着自己教过的学生出息,宋文老师也高兴,很庆幸,他这一辈子没有白过。
“希望你们都能不忘初心。”这是宋文老师留下来的最后一句话。
宋文老师走得很安详,在睡梦中去世。宋文老师的最后几天,陈知年和李仁杰还有好几个学生都陪着他,宋文老师是在学生们的关爱和不舍中离开的。
陈知年和青山镇中学商量后,在学校设了灵堂。接到宋文老师去世的消息,很多从青山中学毕业的学生纷纷赶了回来。很多受过宋文老师帮助的人也从不同的地方赶来。
“阿年。”周辞白很担心陈知年,但却说不出‘节哀’两个字。周辞白能理解陈知年的悲痛,宋文老师虽然不是亲人,但胜似亲人。
宋文老师于陈知年,是亲人,是父女。
周辞白不知道怎么安慰陈知年,只能跟在她身后,陪着她帮着她一起忙碌宋文老师的葬礼。
陈知年和李仁杰一起为宋文老师的葬礼忙碌,好不容易养起来的肉又掉了。虽然难过,但陈知年却没有像林萤光去世时那样悲痛欲绝。
她学会了克制自己的情绪,学习了面对,正视。陈知年很悲哀的发现,原来生离死别也是能习惯的。
或许习惯的不是生离病死而是疼痛。
痛多了,就会麻木,然后心硬如铁,然后麻木不仁。
“累了就休息一会。”周辞白很心疼‘嗖嗖’掉肉消瘦的陈知年,摸着她因为休息不够而略粗糙的脸,“别把自己累坏了。”
“我没事。”陈知年靠在周辞白身上,“就是有些难过。”
难过又失去了一个亲人。
但生活还在继续,她还有很多爱她关心她的亲人,所以必须打起精神继续生活,因为这样才对得起那些离开的亲人。
因为来送宋文老师的人很多,陈知年好李仁杰特别忙,忙起来就没有时间伤心难过。大家经过商量,把宋文老师葬在青山镇最高的山上,让他一直看着青山镇发展得越来越好。
虽然青山镇有很多缺点,很多不完善的地方,但陈知年坚信它会越来越好的。
宋文老师去世了,来送宋文老师的人又陆续离开。但,陈知年一家三口还留下青山镇,住在清水村。
陈知年教周小也小朋友种红薯,拔花生,抓青虫,让他明白‘盘中餐粒粒皆辛苦’。陈知年还恶作剧的哄周小也尝一口小辣椒,让他辣得气鼓鼓直跳脚。
看陈知年和周小也相处得快乐,周辞白也放心了。他一直担心陈知年把伤心难过压在心底,这样憋着反而比发泄哭出来更影响身体健康。
看着和周小也打打闹闹的陈知年,周辞白松了一口气,庆幸有儿子在。
陈知年只是想通了而已。
长大是一个得到的过程,学识、见识、阅历、房子、车子,还有朋友、亲人。
遇到很多,得到很多,拥有很多。
当然,长大也是一个失去的过程,天真、亲人,还有年少无知的快乐。
有得有失。
有人失去比得到多,有人得到比失去多,而她陈知年属于得到比失去多,所以她更应该善待生活,不辜负每一天。
陈知年带着周辞白和周小也玩遍她小时候喜欢的游戏,然后上山找鸟蛋,下河摸鱼,还带着周小也去回音谷玩。
陈知年对着回音谷大喊“周小也,妈咪爱你。”
回音回荡在山谷。
一圈一圈,一句一句。
周小也惊讶的瞪大眼睛,“妈咪?”
“你试试?”
周小也眨眨眼,学着陈知年的样子,双手拢在嘴边,使劲大喊,“妈咪,我爱你。么么哒。”
山谷传来“妈咪,我爱你。么么哒。”
一样的话,一样的语气。
周小也惊呆了,但也高兴,对着山谷喊了一句又一句。
陈知年玩心大起和儿子,跟着儿子大喊。周辞白抱着水壶站在旁边,满头黑线的看着幼稚的老婆儿子。
“要不要喝水?”
陈知年和周小也异口同声,“不要。”
不要就不要吧。一会喉咙沙哑就知道找他要水。
玩够了,一家三口手牵手的走在回家的小路上。
夕阳西下,橘黄色的阳光洒满大地。
“儿子,你看火烧云。”陈知年晃晃儿子的小手,“漂亮吧?在羊城因为视野限制,很难看到这样壮观的火烧云。”
“好看。妈咪,我想骑黄牛。”
傍晚了,辛苦劳作一天的农人扛着锄头乐呵呵的回家,放牛娃也骑着黄牛从山里出来归家......周小也看到坐在牛背上唱山歌的放牛娃后,也想来一出‘牧童骑黄牛’。
“好。”
陈知年毫不犹豫的答应了,她小时候也常骑在牛背上,但那感觉......好像忘记了。陈知年和周辞白一起把儿子送上牛背,然后一人一边护着他。
“妈咪,我想唱歌。”
“可以啊。妈咪教你唱青山镇的童谣。”陈知年得意的扬起眉,“妈咪最喜欢的童谣,唱得最好听了。我唱一句,你唱一句。”
母子两人唱得高兴。
有些高兴和音是否在调子上没有关系。
周辞白看着沐浴在橘黄色阳光下的母子两,目光温暖。
------题外话------
文文正式完结了。
谢谢小可爱们的支持。
下一本再见。
么么哒。手机用户看在九十年代升职加薪请浏览https://m.shuhaiju.com/wapbook/52238.html,更优质的用户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