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荒阁中文网www.shu huang ge .com℡◎
受灾百姓多达近千户,如何妥善安置,是曾县令面临的最大问题,当他正愁的揪头发的时候,新上任的护卫曲青松给他带来一个让他振奋的消息。
曲青松自己在雪灾发生前,买了近百间空的旧屋,并愿意低廉的价格租给官府,用于安排过渡期的灾民,这样一来,以一间旧屋勉强能挤下三户人家的标准,可以解决近三百户灾民,这可是个不小的数字。而曾县令则答应所有修缮所需费用及人工皆由县财政部门解决。
而雪灾发生后,常州城几无旧屋了,因为旧屋被一些心眼灵活的商人抢购一空,他们将这些旧屋修好后卖掉,得利颇丰。
不过人们很快发现,这些屋子修好后,大部分的买家并不是灾民本身,而是从中看到商机的精明人,他们买了之后再加价卖出,以此谋利,常州城内,一时一屋难求。
不过曾县令不须去买高价房,因为青松向他举荐了一个名叫周和财的木材商人,他带来了一大份礼物——把自己一个占地五亩多不到六亩的货栈拿了出来,让官府暂时收容灾民,做为报答,曾仕琦答应在未来的二年,凡县衙所管辖范围内,需用的木料等建筑材料或木器,都由将从周和财处购买,比如——
雪灾后,城内的官仓受损不小,那里所须的木料就不是个小数目。
曾县令又担心无钱维修仓库,于是有司建议,由于多年来常州人口逐年增加,原来的官仓已经有些不敷使用,正好趁此机会,可以重建并扩建,这样一来,县令可以向朝庭申请一笔额外的补助,诸如此类的项目,常州城里还有许多。
曾县令听闻有地方可容下灾民。安心了许多,不过做好灾后的安置和重建,争取大量的人力物力,面人力物力则需要财力的支持。
在朝庭的救援到来之前。都必须自己想办法解决,于是这就需要动用库银,然而库银却是不可随意挪用的,许多仓库的开放也须要有朝庭下旨。这让曾县令犯了愁,不过很快青松那个以赈米换人力。用减免税换物力的法子,立竿见影的解决了这个问题。
常州城又多了一位有牌照的盐商,不过配给额并不大,一年只有四百余担盐,这个消息让原本常州的那柆大盐商松了口气,四百余担并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因为常州城每五年只有二块盐照,而他的那块盐照配额是一万五千五百担一年,第二块盐照连他的零头都不够。
第二块盐照的产生,并没有引起什么人的恐慌。在常州的百姓间掀起了一股巨浪的,是常州府在一夜之间捕获贩私盐者近四十人,查获囤积私近千担,盐帮许多在常州的头目领导干部级的人物都落网了,按大宋律,贩私盐二担者斩,菜市口血流成河,红浆白雪,猩红刺目,常州城盐价急升。
县衙后院。宽敞又温暖的花厅里,七八人围成一席,首坐正是满面红光的曾县令:“本县尝知,常州人杰地灵。青松不但是军中将材,还有经世之才!又有象萧大侠这样的高手,若如此人物仕琦平日竟然不曾与闻,这都是仕琦之错,今又得萧大侠之助,始得擒获那群私盐贩子。琦感激不尽啊!”曾县令笑的见牙不见眼,烧的通红的铜炉上煮着一个大罄,桔色的火苗温柔的舔着馨肚子,仿佛在为曾县令的赞美之词起舞相和,馨里散出阵阵香气,另人垂涎。
“哪里哪里!大人一方父母,为百姓日夜操劳,又降雷霆手段,折服宵小,这是有胆有识,此是常州百姓之福,萧延也是您治下之民,为大人出些小气力仍是本属应当,怎么敢当大人如此赞誉!此次雪灾,大人更是当居首功,草民借花献佛!为大人贺!祝大人青云直上,前途无量!”萧延手举酒杯,虽然他心里并不愿意与官府有过多的来往,不过县令大人亲自为萧全做了担保并让他在常州的府学就读,怎么样也该多给他几分面子。
曾县令喜上眉梢,一口喝干,又再举杯:“这一杯当敬周老弟,老弟虽为商贾,却心地纯良,悲天悯人,情系乡里。天灾之时,慷慨相助,当为众商家的楷模!为我常州百姓的表率!”
坐在下首的正是周和财。
父子得已团聚,他为了感谢青松和萧延等人,提出要将货栈送给青松,带着儿子回乡下去,不过春娇想到了更好的办法,于是周和财父子与虎头、萧延伙合伙做起了木材生意。
因为灾后的重建所需木材急多,不过大部分都是官方所须,民间的须求有限,加上周和财是官方指定的木料供给商,虽然他处有商人闻免税风而来,但销量却不理想,周氏则大量向这些商人购木,空手买卖,不过短短几天的时间,他们便已赚得白银巨万,另外还有因免税带来的好处,虎头和萧延各分得五分之一,这是在合伙的时候就谈妥的分成方式。
周和财因祸得福,声势更胜从前,将青松当做了再生父母一般,如今更成为曾仕琦的坐上客,不由得对青松感激涕淋。
县令老爷对商贾何如此优荣,周和财受宠若惊,连忙推辞,平时在生意场上的油滑一概全无,只见他郑重的站了起来,捧了杯一口饮尽道:“草民一介布衣,大人不以草民商贾之贱,折节下交,草民举族皆荣,大人为百姓,为官家解忧,乃民之福祉,当此天灾,草民做的一些小事,不过是效仿大人,为乡里略尽绵力,草民为大人分忧,实属应分,此次官家对大人大加褒奖也正说明大人一心为民之举上应天心啊!”
周和财显然不算是马屁高手,却也肯定对此道有所研究,他这一通马屁,虽然比不上文人雅士的风雅,但胜在内容实在,曾仕琦满面风,对周和财的态度满意的无以复加。
此时府外传来一阵喧天鼓乐之声,间夹着震天的炮仗响彻云霄,席间众人都面露微笑,曾县令不知是兴奋还是害羞,脸上也泛起一丝红潮,道:“外面不知何事,这样喧闹!”
县衙外的鼓乐一直响个不停,花厅里也踏进一个仆役来,他恭身道:“禀老爷,衙外来了许多百姓,要见大人,他们说要为大人送匾,都请大人出去接匾呢!”
曾县令虽然心里早有准备,但还是忍不住惊喜,道:“竟有此事?既然百姓要见本官,那本官怎么能不去看看啊!呵呵......”
曾县令领人来到府衙外,果然见许多人围在县衙门前,将大门口围的水泄不通,其中还有一支披红挂彩的鼓乐队伍,这些队伍一见曾县令出来了,这才停了下来。曾县令早看见包在红绸里被众人抬着的大匾,虽然看不见上面的内容,但他心里早对此心中有数。人们见他轻咳几下,似有话说,都静了下来,果然听他道:“下官曾仕琦,闻说各位父老乡绅要见下官,不知为何?”
一名士绅模样的人走上前来,拱手见礼道:“学生见过县令大人,今冬雪大,江南许多百姓房屋被大雪压垮,许多百姓流离失所,冻毙人畜无数,但我常州因有曾大人庇佑,得救生灵无数,我等此来特为感谢大人,为表我常州十数万百姓的谢意,请大人收下此匾!”说着他抬手扯下那罩在匾上的红绸,露出一块漆得黑得发亮的长方大匾,匾上拓有镏金的四个大字:“泽薄黎民”,紧接着,这块匾被人抬到一边,这个士绅模样的人也退在一旁,从人齐声高呼:“请大人接匾!”
曾县令早已经有些晕眩,连忙拱手,道:“怀樟我有何德能,得此赞誉,敢不为民乎!”鼓乐声再起,这块匾额被抬入了县衙大门。曾仕琦刚想开口,让众人散去,人群中又站出一人来。
他手捧一件物事,这物事长长的也包裹在红绸中,只听他朗声道:“县令大人,草民萧别离,是从跟随大人从黄杨里一路迁入常州的,草民等感念大人,为我等在常州又寻得安家乐户之所,为大人缝了一把伞,这是我等受了大人恩泽的灾民所制的万民伞,请大人收下,略表我们对大人的感激之情!”
只见红绸展开,一把大伞了露了出来,这伞一看便知十分有分量,旁边上前来二人,帮着把大伞撑开,只见这伞,伞面大如车盖,五彩斑爛,用许多不同颜色和质地的碎布拼接缝制而成,不须细数,已知其数至少在千片之上,大伞上还用黄色的丝线秀着“百姓父母”四个大字,伞骨用青竹所制,颇有些气势。
“……请大人接伞!”众人又齐声高呼。
鼓乐又起,曾仕琦连忙命人将万民伞也迎进了县衙的大门,致辞……又有人献上了一面大旗,绣了“万民楷模”,曾仕琦已经晕得不知该说些什么了,不过他是饱学之人,所有谦虚,正直,善良的君子之德在他的三次谢辞中被表现的淋漓尽致,围观的百姓都看见一位,虚怀若谷勤奋为民的县令大人,至于他刚到任时便抢了一位民女做姨太太的事早就没人记得了,除了一个名叫蕃旭的秀才。(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手机用户看风雨路归人请浏览https://m.shuhaiju.com/wapbook/5024.html,更优质的用户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