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织锦绣
梁氏的话轻声细语,可是落在杨氏的耳中如同打雷一般。
梁氏还在继续说着:“家产什么的,十几年前就已经分出去了。所以,分家格外容易。国公爷说了,三弟初到外面住什么都不方便,所以,我们大房要帮助一下。”
何英华笑着说:“父亲心细如发,给三叔宅子送了满堂的家具。我作为小辈的,将来要给三叔暖屋,也不好空着手,就给三叔家里送一件玉器摆件罢了。也算是聊表心意。”
梁氏笑着说:“你有心了。昨儿你三婶还十分感谢你呢。”
何英华有钱,出手就是大方,送的玉石摆件,是上等的和田玉精细雕刻而成。一个是摆放在大堂的足足有两尺见方,图案是福寿绵延,配上紫檀的架子,寓意好,喜庆大气。这个摆件,在京城怎么都要花费三、四万两银子。足可以作为传家宝。权氏怎么能不高兴。算起来,投靠大房就是好,主动要求分家出去,国公爷立刻送了满宅子的家具,都是上好的黄花梨家具,足足值两三万两银子呢。加上何英华送的东西,三房这一下就得到六七万两银子的实惠。
三房怎么能不开心。权氏和三老爷卫剑乔自然是为自己选择帮助大房庆幸不已。
开始的时候,卫剑乔还不是很想分家。十几年前,老国公爷去世的时候,其实就把该给二房和三房的产业都给了他们,也在外面置办了宅子。都是京城内城的,一路四进的宅子,十分宽敞方便。距离大宅也都很近。
二房三房这十几年拿着自己产业的出息,花费都在大宅公中这边,光是这些,一年就积存下来不少银钱财物。
卫剑乔一想着分家后,所有花销都是自己出,每年自己产业的出息再也不能全部都归自己所有,自然是不高兴。可是权氏苦口婆心的劝说他:“我们还是分家搬出去的好。如今二房已经猜到是我们泄密,导致他们做假账的事情被发现,这可是牵扯几百万两银子的事情。杨氏那个人,能绕过我们?与其将来闹出来还不如现在分开来好些。”
“我知道你是心疼我们以后花销都要自己出钱。可是,你想过没有,我们一家子一年能有多少花销?五千两银子到顶了。你又不像二哥,整天花天酒地,我们孩子也不像兰洁那样整天打首饰买衣服,我们一年花销这么少,我们的产业产出足够我们花销的了。”
“当初父亲去了,给我们留下产业,我们吃喝用都在公中,不用花费自己的产业产出。这些年,我把手头存的钱,都一一仔细投资出去。我们现在在洛城,西北都有自己的产业,这些新置办的产业每年产出也有八九千两银子。光是这些也够我们嚼用的了。分家得到的产业产出甚至都不用动,继续存着,继续投资。”
“老爷,你也知道,人脉是很重要的,要比钱,比权,比爵位还要重要。官场上需要人脉,做生意就更需要人脉了。大房的何氏,她娘家虽然在官场上算不得什么,可是在生意场上,人家已经第六代人了,世代都是大夏的首富,掌管江南商会,现在又多掌管了西北商会。你说,做生意,论起来人脉,可能就皇家比他们强了。”
“我们现在搬出去,无疑就是支持大房,何氏那么聪明,一定会投桃报李,在生意上照顾我们。整个大夏谁不知道,何氏是女财神,得到她指点的,哪怕是一句半句都能发家致富。往后,我们再也不会出现有钱也没有地方投资的情况了。”
“我们自己以后越来越富有,还在乎这一年几千两银子的公中份例吗?”
权氏是早就想分家搬出去住了。这世上就没有几个喜欢跟婆婆住在一起的儿媳妇。尤其是这个婆婆事多,规矩大,还一直都无限度的偏心二房。权氏一想到将来可以自己出去过自己的日子,当家做主,心都要高兴的飞起。所以,她极力劝说夫君。
卫剑乔一想,还真的是这个道理,不过,他还有疑虑:“可是母亲还在府里,我们晨昏定省怎么办?”这个问题权氏早就想过了,她说:“我们又不是搬出京城,以后隔三差五的回来,一样孝敬母亲。还有,老爷,你不是不看好母亲和二哥他们做的事情吗?将来,万一二哥失败,他必定受到惩罚,母亲到时候不好待在府里,没有容身之处,我们早点出去,不是可以接母亲过去孝敬吗”
这倒是打动了卫剑乔。所以,他就去跟卫剑锋提出来分家搬出去住。分家其实十多年前就分了,只剩下搬出去了。卫剑锋自然是十分乐意的。他为了表示对三弟识趣的赞赏,立刻送点实惠的东西。其实,卫剑锋想直接送银子的。可是,他手头实在是紧张。不过,现银没有,作为国公,他库房里好东西可是多了去了。所以,他把库房里多年不用的上好的家具,搬出来,让人送给了三房的新宅子。
果然,权氏夫妻两个十分高兴。
三房怎么开心杨氏不知道,可是现在杨氏很难过。她也顾不上别的,找了个借口就带着女儿急匆匆的走了。
她走了之后,兰宁有些疑惑:“刚刚我看二婶来势汹汹,不知道什么事情又惹到她,以为她要跟我们大闹一场呢,怎么什么事儿都没有说,就走了?”
梁氏和何英华相视一笑。杨氏现在哪里还有心情说旁的事情?分家这个事情,已经是让她焦头烂额了。
果然,杨氏回去,把事情跟蒋氏老夫人一说,蒋氏老夫人大吃一惊,忙叫了三儿媳妇过来。
权氏却不急不慢,过来了,轻声细语的解释:“母亲,三老爷正要跟您说这个事情呢。我们也不是现在就要搬走。再说,分家也没有什么。家产什么的,父亲在世的时候,已经分配好了的。我们都已经经营十几年了。也就是没有搬出大宅罢了。如今,大房的两个儿子都没有在祖宅住,我们住着到有些别扭了。更何况,我们家哥儿拜师,他们的师傅住在我们自己个宅子那边。如果我们还在祖宅住,每日马车送孩子上学,都要半个时辰,孩子们还小,早上起太早了困,对身体也不好。如果我们搬出去,从我们宅子到老师那,只需要一盏茶的功夫,孩子们能多睡一会。”手机用户看重织锦绣请浏览https://m.shuhaiju.com/wapbook/62091.html,更优质的用户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