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海居 > 穿越小说 > 北宋之无双国士 > 第四十九章 子瞻归来!
    汴京的秋无非就是那样。

    秋风来了,树叶就变了颜色,有红的,有黄的,有橙的,有紫的,还有绿的,五彩斑斓,颇为好看,但在汴京久了的人,也就没有什么感觉了。

    只是此时的苏轼却是激动地流下了泪水。

    终于又回来了。

    临安虽好,但汴京才是心头肉啊。

    一座雄伟的大城坐北朝南,在秋日下镀上了一层金边,而在大城的旁边,有一个稍小,但显得尤为清丽的城池,那是西湖城。

    再一次回到汴京,苏轼的心情颇为复杂,因为这一次回来,他不能叫归京,而只能叫来访,因为他的身份是宋臣,而现在的汴京城不是宋朝的首都,而是西夏的首都。

    “唉!”

    苏轼轻轻地叹了一口气。

    ……

    一路北上,因为陆道上正在大战,所以苏轼是从海路上过来的,从密州登陆,经沂州、兖州、济州、兴仁府,穿过京东东路、京东西路才抵达的汴京,这一路之所见所闻,让他大开眼界。

    先不说密州工业园,就说他所搭乘的交通工具,此次从密州出发,经过的两路五州府所乘之交通工具,不是马匹也非马车,更不是步行,而是一种叫做火车的交通工具。

    这个事物简直是闻所未闻,苏轼第一眼见到的时候,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那么大如同一条钢铁巨龙一般的火车,横亘在一条铁路上,顶上冒出滚滚的黑烟,时不时还会高声的龙吟,据说那是汽笛声。

    火车庞大的身躯分为一节一节,每节中都有小门洞开,将大量的人给容纳进去。

    “子瞻,这便是火车了。”

    章惇笑着给苏轼介绍道。

    苏轼北上,欧阳辩是非常忠实的,他想自己来密州这边等苏轼,但被大家给阻止了,本来苏辙来迎接是最好的,不过苏辙走不开,好在章惇自告奋勇,也算是合适。

    苏轼好奇道:“这些人都是什么人?”

    章惇笑道:“什么人都要,密州工业园里面的工人、商人、还有密州这边的读书人、要进京的官员等等。”

    苏轼点点头:“这火车票价如何,他们都能够承担得起么?”

    章惇摇摇头道:“就目前来说,还算是比较昂贵的,从密州去往汴京,大约需要一贯钱的路费,一般的人是坐不起的,不过一般人也没有这等长途出行的需要。

    至于商人、官员、读书人来说,他们有进京的刚需,一贯钱的路费比起他们走路进京或者说乘坐马车进京,可就便宜太多了,别说马车的费用,就是一路上的吃喝就不止一贯钱了。”

    苏轼点点头,这个道理他懂。

    “不知道这火车的速度如何?”

    章惇笑了笑道:“这火车速度很快,最高速度能够与马匹快跑相比拟,比马车要快得多。

    关键是,马匹只能跑个半个时辰就停下来休息,一天也跑不了多少里。

    可这火车,却是可以不眠不休得跑个几天几夜的。

    比如说从密州去往汴京,大约千里路,如果是马车,马车每日行50-70里,可能要花个一个月的时间才能抵达。

    可如果是这火车,每个时辰能够走120里路,一千里路,也不过是八九个时辰的时间。

    也就说说,一天的时间就可以抵达汴京了,当然,因为这一路上也是需要补给以及上下客,这个时间可能要延长到两天的时间。”

    苏轼大为震惊:“你说我们从密州出发到汴京,才需要两天的时间?”

    章惇笑道:“两天的时间是非常宽裕的,我们大可以在密州好好地睡一觉,然后上车过一夜的时间,第二天晚上抵达汴京吃好吃的。”

    苏轼的震惊是显而易见的,从密州到汴京是一千里路,从眉山到大约是两千里路,他与父亲弟弟出来的时候走了大约两个月的时间,如果有这火车,岂不是说大约三天的时间就可以从眉山抵达汴京?

    章惇感慨道:“你感觉到震惊很正常,因为我们也很震惊,当年我们从福建路来汴京,当年也是花了两个月的时间才抵达京城,如果有这玩意,可能就几天就到了。

    对福建学子来说,进京赶考,那可算得上是九死一生,太平年间还好,到了一些不平安的年景,一路剪径盗贼,往往就要了学子的命,如果有这火车,却是可以少了很多的悲剧。”

    苏轼深有同感,唏嘘道:“当年若是有这火车,我们父子三个也不至于见不到我母亲最后一面了。”

    当年苏洵父子三人在汴京做官,苏洵的妻子在家里病故,等噩耗传到汴京的时候,时间已经过去了几个月了。

    等他们父子三人赶了回去,别说什么最后一面,连遗体都见不着,只能对着坟头上的青草落泪。

    苏轼与章惇坐上了火车,经过的沂州、兖州、济州、兴仁府,一路上丰收景象让苏轼目不暇接。

    外面的田野上,到处都是金黄色,有水稻有麦子,也有成片的高粱棉花,山林沃野,到处都是忙碌的人们。

    丰收繁忙的景象让苏轼颇为震惊,他的大部分履历里,很多时候都是在地方上,他知道地方上的情况,尤其是这些年来,大部分的地方水利建设废弛,而天时又不太好(北宋末期已经开始变寒冷),农作物虽然还是能种,但想要有如此丰收的景象,却是极为少见的。

    章惇解释道:“近些年来,北方的确是降水少,但只要统筹好,却是能够做出些成绩来的。

    一来我们积极兴修水利,结局局部的缺水问题,二来则是大力发展耐旱农作物,比如说棉花番薯土豆高粱这些,这样能够节省很多的农业用水。”

    苏轼点点头问道:“如果是这样的话,恐怕粮食上会不足吧?”

    章惇笑道:“的确是如此,不过无妨,现在交趾已经归夏,光是交趾每年出产的水稻,就足以补充大夏一半的粮食了,更别说还有琉球,最近朝中已经开始计划大力开发琼州,琼州那里地理与交趾琉球近似,也是有成为粮食基地的潜力的。”

    苏轼再次震惊:“交趾归了夏朝?”

    章惇点点头道:“是的,在攻打宋朝之前,狄骧带着海军将交趾收回了。”

    苏轼脸色依然带着震撼:“收回……嗯,……收回倒是没有什么问题,可是交趾那么好打么?”

    章惇呵呵一笑:“也没有什么不好打的,也就是对宋军来说不好打,对于大夏来说,哈哈。”

    苏轼不由得默然。

    是啊,对于西夏来说,宋军是土鸡瓦狗,辽军也是土鸡瓦狗,而交趾军队更是土鸡瓦狗。

    苏轼摇了摇头,不纠结这个问题了,转移话题道:“收回交趾是情理之中,不过,开发交趾和琉球是怎么回事,那边不是蛮荒之地么,还能够成为粮食基地?”

    章惇笑道:“没错,那边的确有一些问题,但其实也并非不好解决,只要做足准备,一样是可以解决的。”

    苏轼皱眉道:“问题是,去哪里开发土地,成本太高了吧?”

    章惇对苏轼的说法是认可的,他说道:“成本上的确是高了不少,不过季默对此却是有他的说法。”

    “哦?怎么说?”

    “季默的说法是,气候不是变幻无常的,而是有一定的规律的,根据史书记载,夏商时候是一个天气适宜的时期,在周朝的时候,天气变冷,因为天气变冷,粮食产量受影响,所以整个东周动荡不安。

    这个时期延续到了汉唐时候,天气变得暖和湿润起来,降雨增多,所以关中以及整个中原迎来大丰收年代,所以早就了汉唐盛世,不过到了唐末,因为天气又再次变冷,所以产量再次变少,因此有了五代的动荡,现在依然还是处于这个时期,而且还可能继续更加糟糕,所以这些年中原地区不如江南。

    因为北方降雨太少,所以经济中心往江南转移,以后经济会继续往南,直到湿润暖和的天气继续回归,但这个时间可能要千年的时间。

    所以,南方是以后国家的战略重点,江南会是经济中心,而整个南方,包括广南东西路、福建路这些极南的地方,就是国家开发的重点。

    现在的交趾、琉球、琼州已经不像是汉唐时候的蛮荒之地,而是已经接近汉唐时候的江南,虽然开发有些困难,但并非不可以开发了。”

    章惇的一席话,让苏轼的脑海中闪电一般联系起来读过的史书,果然是按照这个趋势来走的,他越想越是佩服:“季默果然就是季默,这样的事情竟然也让他总结出来规律了。”

    章惇笑道:“嗯,所以现在大夏国的大战略就是往南,再往南!等将大宋全数收回,大夏的重点就是开发南方,只要将南方开发起来,北方的忧患就微不足道了……”

    说到这里,章惇摇摇头:“……其实现在北方也已经不足为患了,长城已经收回,辽国已经势弱,虽然季默还在担心女真会成为下一个契丹,哈,即便是下一个契丹又如何,中原帝国崛起之时,总需要有一个北方的强敌作为注脚,比如汉朝时候的匈奴,比如唐朝时候的突厥,大夏朝或许也需要一个女真吧。”

    苏轼不由得悠然神往:“真好,真好啊,有生之年能够看到汉家儿郎扬威草原之上!”

    章惇看了苏轼一眼道:“子瞻,这些年我们一直在联系你,你为什么偏偏就是不愿来呢?”

    苏轼叹息了一声道:“宋朝虽然不好,但苏某毕竟是宋人,怎么能够弃他而去呢,我苏家受仁宗、英宗、当今圣上之恩情如山高如海深,它再怎么不好,苏某也不忍心离它而去啊。”

    章惇呵呵一笑:“子瞻,你迂腐了,你看看,大夏的子民,安居乐业,可以享受经济发展带来的福利,有田地可以耕种,而不用承担沉重的赋税,更不用承担各种无理的摊派,除了一笔十五税一的税赋,其余所得都是自己的。

    所以你现在看到的一切,都是人民自己的成果,所以他们能够吃得饱穿得暖,即便是灾年,他们也有一定的抗风险的能力,加上到时候国家稍微给与帮忙,就能够摆脱出来。

    大宋的人民过得是什么日子,难道你子瞻不知道么?

    沉重的赋税、地主乡绅的剥削,让人民根本透不过气来,所谓的盛世,不过是士族、地主、豪绅们的盛世,与大部分的人民有什么关系,他们连活下去都十分的艰难,更别说什么幸福了。

    子瞻,你的忠诚是对赵家人的,不是对整个天下人的。

    季默曾今说过他的理想,他的理想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天地、生民、圣贤、万世这四者在季默的眼中是平等的,不能因为关注了天地、圣贤、太平就委屈了生民,这是不对的。

    宋朝是在剥削大部分人供养极少数的一部分人,这更是不对的,子瞻,莫要再误入歧途了!”

    说道后面,章惇已经有些当头棒喝的意思了。

    苏轼眼神有些迷茫地看了看章惇,嘴巴张合,但没有说出话来。

    章惇见状叹了一口气:“唉,你慢慢想吧。”

    火车呜呜地叫着,在广阔的天地之间穿梭,外面充满生机勃勃的景象,因为丰收而快乐的人们,苏轼想起了在宋朝看到的处于疾苦中的人民,如此鲜明的对比,让他心中更加茫然起来。

    ……

    汴京还是那个汴京,不过再次靠近,苏轼感觉到了熟悉,但又有太多的不同。

    城门口有一些人在那里等候着。

    苏轼拼命睁大眼睛。

    嗯,弟弟子由、子固、子厚、子纯哈哈,季默,还有诸多嘉佑年的同年!

    苏轼的眼眶逐渐的湿润起来,泪眼婆娑之中,他仿佛回到了过去。

    ……许多年前,一场大雨漫灌汴京城,自己父子三人抵达汴京,汴京城一片忙乱,自家父子三人正不知去哪里落脚之时,父亲决定去大文豪欧阳修府上拜访。

    父亲带着自己与弟弟,在大文豪欧阳修家里坐了没有多久,就见到欧阳修所说的惫懒货少年了。

    当时那个少年走进院子里,看到有几双眼睛好奇地看着他,少年微微一笑,泰然自若地走近大厅,双手高举过头顶,来了一个大大的揖,口中说道:“见过父亲,见过苏世叔,见过两位世兄!”

    神态落落大方、气质过人,让人一看就心生欢喜呢。

    父亲和自己兄弟两人赶紧站起来回礼。

    欧阳修指着少年笑道:“呐,这惫懒货就是你们想见的欧阳辩了。”

    自己当时面露惊色:“欧阳明月还真的是个少年啊!”

    少年挥舞了一下长长的袍袖,动作洒脱,笑道:“这位想必就是子瞻兄吧,久仰大名了。”

    自己当时有些诧异起来:“世兄听说过我?”

    少年笑道:“蜀中有来人,说起眉山有苏家父子,都是人中龙凤,我仰大名久矣,你们若再不来,我恐怕就要去蜀地找你们了。”

    ……

    “子瞻兄再不回来,我恐怕就要去临安找你了。”

    泪眼朦胧之中,苏轼听到欧阳辩如此说道。

    “季默!……”

    苏轼泪如雨下。

    欧阳辩微微笑着,眼里却也有热泪盈眶。手机用户看北宋之无双国士请浏览https://m.shuhaiju.com/wapbook/68826.html,更优质的用户体验。

热门新书推荐

  1. [玄幻小说]皇修
  2. [都市小说]大国军垦
  3. [玄幻小说]大道之上
  4. [修真小说]从笑傲江湖开始横推武道
  5. [都市小说]我在直播间窥探天机
  6. [玄幻小说]从水猴子开始成神
  7. [玄幻小说]这个体质便宜卖
  8. [穿越小说]骗了康熙
  9. [玄幻小说]武道丹帝
  10. [网游小说]全民游戏:从丧尸末日开始挂机
  11. [修真小说]过河卒
  12. [玄幻小说]我的师兄太强了
  13. [玄幻小说]猎妖高校
  14. [玄幻小说]反派:我的弟弟是天选之子
  15. [玄幻小说]太荒吞天诀
  16. [玄幻小说]诡秘:从阅读者开始
  17. [修真小说]开局女魔头负了我
  18. [穿越小说]晋末长剑
  19. [修真小说]五仙门
  20. [玄幻小说]人族镇守使
  21. [都市小说]重燃青葱时代
  22. [都市小说]国民法医
  23. [穿越小说]谍影:命令与征服
  24. [穿越小说]北宋穿越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