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天质去洗澡了,叶寻阳也没什么事做。怀着复杂的心情,叶寻阳看完了张泽彦的最后几篇日志。
再见,美院2009-8-2417:22
这2个月的回国旅行中有很多事发生。夜深了,一切都归于平静,静下心来,我想把之前的事情做简单的总结,作为人生的备忘。
嘿嘿,我从中央美院退学了,在众人惊讶的目光中离开了那座多少人梦寐以求的小院子。记得我写完退学申请书,走进学生处的那一瞬间,天空响起一声惊雷,闷了好几日的北京下起了瓢泼大雨,狂热的雨水呼啸着拍打美院那灰色的城墙,被激起的尘埃和臭氧离子在燥热的空气中绽放礼花,在这辉煌的交响乐中,我默默离开,经过窗口时,再次如愿以偿的闻到了故国土地上那新雨激起尘土的独特香味。
在那部熟悉的电梯前,我止住了脚步。“再去看看吧”我这样对自己说着,于是,手指移动到了电梯的“6”,那是我大一基础部的教室,想当年,我们是第一届使用这所新建的设计大楼的学生,而现在,那座大画室已然承受了了3年来数百师弟师妹的各种新鲜点子和数百学长的毕业展览。斑斑驳驳的喷漆痕迹已经覆盖了地面,星星点点的贴纸印子也盖满了墙面,我走到当年我坐的位置,铁丝包水泥的大静物,吊了一屋子的自行车..自然解析课上满屋子的臭鱼和榴莲味,材料课上我用垃圾做成的机器人...交作业前几天的紧张熬夜,在思维训练课上第一次展映我的动画...当年这里发生的一切都还历历在目...中央大厅的天桥已经被锁住了,透过窗户,我望着那座黑色的金属桥和下面得4楼大厅,不由得想起了当年往下面扔鸡蛋时候的故事,在那个“用最简便,安全的装置让鸡蛋完好无损的着陆‘的课题中,我们小组的两个装置华丽的着陆,赢得冠军,当然,那天之后4楼的地板上也多了很多经久不散的鸡蛋印子...沿着天梯下到5楼,我期待看到某个熟悉的身影,可是放假期间,所有的工作室都贴着封条,我只好默默的走向4楼,立体展厅的等都熄灭了,大一的我手持摄像机在这里录制了aiga,北京车展发布会,宏亦大学服装交流会等一大堆莫名其妙的会议,自己的几张作业,似乎也呗曾经置于那射灯映照的红墙之上。出口处放着一个等大的汽车模型,作者照片是娅星同学,记得大一暑假我拉着阿部和她去火星时代学3d,现在阿部的三维动画已经进入了后期阶段,娅星的汽车建模想必也已经很厉害,只有我,在那之后的2年里,把学的东西完全荒废。从4楼下到2楼,那个小小的咖啡厅里,我们曾经激烈讨论,并最终决定以“爱丽丝梦游”为我们系列幻想摄影的主题....,最后,我的手指移动到了那个最熟悉的按钮上“-1”:数码工作室,我在那个地下的世界里花掉了我在美院大半的时光,密码没有换,几声键盘音之后,黑色的大门轰然开启,熟悉的大厅是我打羽毛球的地方,面前的工作室里,每一间都有好多我的记忆,左边第一间音频室,我曾经在里面为动画录音,第二间是以前夏鹏的工作室,大一快要结束的时候,在他的指导下,我为中国话剧社剪辑了好多试验视频,第三间是陈轴的工作室,在那里,刚入学的我加入了影像社,充满憧憬的看着他们制作交互定格,第四间,是晶晶的工作室,我亲爱的考前老师,在他那里我得到了关于各种软件的所有启蒙知识,第五间窄小的屋子里,我曾经和娅星一起用7天7夜的不眠不休完成了一部动画短片,还记得在开机之前解决技术问题的时候,新裤子乐队的主唱彭磊还给过我们很多指导。当然了,在制作过程中,摇滚音乐迷娅星同学整夜整夜的讲着关于地下音乐的故事:什么罔闻,迷笛,饭罪团伙,北京音乐节...最后,我们俩在4楼展示动画的时候双双坐在地上,因为极度疲劳,不会动也不会说话的发呆等死...最后,我来到了那个秘密的大屋子,我和阿部,老伯完成《定格》的地方,记得我们一起去建材市场,布料市场,南湖市场选购材料,就在这间屋子里做起了裁缝,木工,电工,陶工外加动画师,我至今还记得那股刚出烤箱的软胶味道,记得午夜买回的羊肉串的香气,这些事情,仿佛昨天才发生...是啊,这所建筑,不,这所校园里有太多太多我的回忆了,在留学生公寓,我们曾经完成参加摩登天空比赛的mv,在版画工作室,我曾经跟赵千学长连续几夜加工版画,在国画工作室,我认认真真的工笔临过《西厢记》。在宿舍活动厅,我们批改画室学生的作业,在摄影工作室,我拉来好多同学当模特,还在暗房重卷,洗照片,把湿漉漉的照片贴在门外的墙上..............太多太多了.........................................................................................................................................................................太多太多了.....................................................................................................................................................................................................................................................
309的魔兽联赛,510李浩的烟味,兰亮的笑话,后门的烧烤和啤酒...这些辉煌的美院的岁月永远的烙在我的青春里,永远。
是时候和这一切一切说再见了:再见,美院
晚安,初恋2009-8-2418:31
不久之前,我的初恋结束了。
我想5年对于初恋来说应该算是相当漫长的时间了,虽然我们实际真正相处的时间只有一年,之后的4年是在守望与等待中度过的。
我一直相信太平洋根本不是什么问题,纵使相隔茫茫,我依然能够平努力一点点把差距缩小,最终来个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实现好莱坞大片式的皆大欢喜。然而,结果很出人意料。
我从美国回来不久,vicky就从澳洲回来了,我们在美院相会,并如约开始了疯玩之旅,我们在后海逛锣鼓巷,尝宫保鸡丁披萨,次无忌耽的在酒吧街起双人自行车飞行,我们在欢乐谷玩蹦极,摩天轮,却最终错过了期待已久的悬崖水车,我们在西单疯狂购物,然后,那天晚上,我在美院的校园里送给她一朵玫瑰,那是我送出的第一朵玫瑰哈(以前都是买百合~),而后,是一片沉默,几乎同时,我们感觉到:我们变了。我发现当我兴致勃勃的给她讲起动画,美术,电影等东西时候,她丝毫没有共鸣,同样,她感兴趣的东西似乎也不能引起我的任何兴趣。真有意思,鹊桥之上,金风玉露一相逢,居然是个没有话说~~丰子恺写过一篇文章叫做《渐》说渐是人世间最可怕的力量,一只青蛙如果被放进开水,会立刻条件反射的跳出,而如果在一锅渐渐烧热的水中就会被煮熟,这无形的力量就像一个缓缓的斜坡,不知不缺中然你发现江山变色,但为时已晚,如果已经不再适合对方,就没有必要继续守望,我提议,把那朵玫瑰埋进美院某处常青藤丛中。在夜色下,我们小心的把玫瑰放进密密的叶子中间,然后,我对她说:离我们回国还有40天时间,这段时间里面,让我们当做一切都没有发生吧!
第二天,我去她的家里,跟她的家人共进晚餐,为她的小妹妹画肖像,教她用photoshop做照片,我开始去厨房当义工,学习做饭,只因为她还从未尝过我的手艺,像中学时那样,我帮她改要交的论文,买早点送到她家楼下...总之,我每天都在尽自己的力做一些小事,而她,似乎不知道怎么接受这一切,变得越来越沉默了...
要离开的前夜,我请来了她和中学时一些好友,用我在厨房学的手艺做了一大桌菜肴,席间,我拿出了一本小书,是几米的《我的心里每天开出一朵花》,在书的末页,有一个我手写的标题《我的心里每天为你开出一朵花》,下面详详细细的记载着这四十天里面我为她做的事情,当她试图翻动书页时,3张小照片掉了出来.
是我悄悄为她创作的组画《疯狂约会美丽都》。记录着我们重逢前三天的美好时光。
大家都唏嘘不已..那晚,她对我说再见,然后默默地离开了,我本以为故事就这样结束了。
然而没有,第二天,当我带着行李准备独自启程的时候,她突然打来电话:快下楼!我送你!
走下楼之后,我看到了她爸爸的suv,可是令我有点跌眼镜的是:驾驶座上只有她!
我:你...听说你这两天才学的车啊,有本儿么?
她:什么本不本的,快上车!我拿澳洲护照,不怕!
我:这...那个...(当时已经语无伦次)
她:快啊!
我:靠!你不怕死那我也不怕,走吧!
汽车开动了,我对她说:谢谢你。她说:别谢了,是我欠你比较多吧。我说:算了,欠毛啊,你还是好好开车吧...两条人命呢..
汽车穿过了一座立交桥,那是我们当年表白的地方..在橘色的光线下,她的长发微微飘起,就好像当年在单车上的样子。我说:我从来没有想过我生命中会有如此美丽的一刻。她说:你还是帮我看着路吧。我说:也是...注意打转向灯...
车开的很慢,我真希望她就永远这么开下去...
然而终点还是到了,我们站在那里,凝视彼此...
‘难道你不觉得这是最美丽,最牛逼的结局么?‘我说
“以后有空来澳洲玩啊”她说
“恩,带你去迪斯尼的约定依然有效。”我说。
“giveme&*^&^”她突然冒出句英文
“什么?giveyouup?”我问
‘givemeanarm!‘
‘ofcourse!‘
最后一次,她在我的肩头抽泣,我脑海中突然又冒出了那朵玫瑰,此刻,她一定在美院那绿色的城堡里面睡的很安稳吧,一代又一代美院的孩子们会从那里走过,却没有人知道那绿荫深处的秘密闺房里睡着我的初恋。在今后无尽的岁月里,她都会住在那里。下雨的早晨,她可以听着叮咚作响的小雨点打在她的屋檐上,晴朗的黄昏,她可以躺在小床上,看看天空美丽的火烧云和南湖公园的风筝,起风的日子里,她还可以拨开叶子的缝隙,轻轻的唱一支关于往事的小曲,那青涩的歌声随着风儿飘啊飘啊....
晚安,我的初恋。
早安,美利坚2009-8-2418:47
一口气写了两篇文章,现在是上午3点,因为时差的关系,我特别清醒。
明天就要开学了,可我还是要把这篇写完再睡。
会来这几天我马不停蹄,一下飞机就开车带着接我的人回家,然后先是去找回工作,重新开线,买手机,又去找师傅,解决了作书的技术问题,第二天就去了学校,重新注册,选课,一切弄妥当之后,又赶奔youthcenter参加他们一个餐会,拿着几罐颜料把孩子们画成了各种小花脸(暂时没有照片,以后再贴)
今天,我施展1各月所学,用一桌大餐吃服了全家族的成员,荣升第一主厨。茶余饭后的空闲时间,涂鸦了两张小画。聊以表志。
一个是起飞,一个是起航,恩,这才是年轻人该有的状态么!
现在,我的目标是calarts,这是动画宗师沃尔特迪斯尼创立的学校,世界第一的动画学院。一定要杀进去!
越甲三千,背水一战!考美院时候的座右铭,再次拿出来自勉一下~
这次回来,我的心态已经完全变了,之前,我是以一种游客的心态看着新奇的美利坚,但是此时此刻,当我飞驰在加州公路上的时候,我明白,我紧握的不是方向盘,而是我的生活,它将要在这边阳光与椰子树的金色热土上全新开始!
小白兔的故事2009-9-1612:42
有一只小白兔快乐地奔跑在森林中,在路上它碰到一只正在卷**的长颈鹿,小白兔对长颈鹿说:‘长颈鹿长颈鹿,你为什么要做伤害自己的事呢?看看这片森林多么美好,让我们一起在大自然中奔跑吧!‘
长颈鹿看看**烟,看看小白兔,于是把**烟向身后一扔,跟着小白兔在森林中奔跑.
后来它们遇到一只正在准备吸**的大象,
小白兔对大象说:‘大象大象,你为什么要做伤害自己的事呢?看看这片森林多么美好,让我们一起在大自然中奔跑吧!‘
大象看看**,看看小白兔,于是把**向身后一扔,跟着小白兔和长颈鹿在森林中奔跑.
后来它们遇到一只正在准备打viper的狮子,
小白兔对狮子说:‘狮子狮子,你为什么要做伤害自己的事呢?
看看这片森林多么美好,让我们一起在大自然中奔跑吧!‘
狮子看看针筒,看看小白兔,于是把针筒向身后一扔,
冲过去把小白兔狠揍了一顿.
大象和长颈鹿吓得直发抖:‘你为什么要打小白兔呢?它这么好心,关心我们的健康又叫我们接近大自然.‘
狮子生气地说:‘这个混蛋兔子,每次没吃药就拉着我像白痴一样在森林里乱跑.‘
两张小画2009-10-1515:13
最近发生了好多事,我也忙得不可开交,但日志总还是要更新的,可是太困了没力气写东西,就贴两张最近的画吧。最近一直在练习手绘基本功...还有一些人体速写,没有拍,以後再传吧..
疯茶会
水粉/勾线笔
世博贺图2010-5-108:19
1889年法国为了世博会建起了巴黎的经典大三角——埃菲尔铁塔,今年,中国也为世博在上海盖了好几个倒三角形地表,英雄所见略同,同喜同喜。
昨晚,世博会开幕的时候,我在好莱坞的一家workshop画得习作,主题是50年代巴黎时装。3个小时的法国音乐和啤酒,挺有感觉的。
肚痛帖2010-8-613:00
昨天领着些重庆朋友去了阿市一家很正的重庆火锅,老板娘老乡见老乡,分外殷勤,火锅加足了料,这千里之外的正宗重庆风味可真要了我的命,单是那辣味就让我一把鼻涕一把眼泪,五脏六腑在受着辣椒的折磨,而被深深诱惑的心灵还在命令身体不停地吃....
今天,我理所当然了肚子疼了一天了,俺家祖上有个写字的叫张旭,天天疯疯癫癫因此也叫张颠。有一次他也肚子疼了吧,写了个帖子叫:肚痛帖。流芳千古。可惜小生一手烂字没本事借此流芳,只能在此捂着肚子怀怀古人。
然后点开对话框,对男神说:“泽彦哥哥,如果我现在出现在你面前,你会不会很惊讶?”
发完这句话,叶寻阳觉得自己好白痴。
“说要带我去迪士尼玩的约定,还算数吗?”
由于时差问题,张泽彦没有立刻回复,叶寻阳把qq关掉,整理好复杂的心情,准备与严天质出去吃饭了。
看着从浴室走出来的严天质,似乎有些不真实,叶寻阳有些晃了眼,看着严天质走来,她下意识的往后躲了躲,怕被严天质发觉,又主动走上前去。“快点把头发吹干,不然该感冒了。”
“嗯。”
严天质干净利落的收拾完,两人牵手离开酒店,去吃小吃,开始一路逛吃逛……
说到北京的特色小吃,这可以就多了。叶寻阳拿出手机,点开收藏夹:著名的北京小吃有:
·面食类:
艾窝窝、炸酱面、褡裢火烧、驴打滚、豌豆黄、烧麦、麻豆腐、炒疙瘩等
·火锅类:
豆汁、炒肝、爆肚、卤煮火烧等
·油煎类:
油条、炸糕、灌肠、焦圈、姜汁排叉、糖耳朵等
·饮品类:
酸梅汤、莲子粥等
去哪里吃正宗的北京小吃呢?
·东华门夜市
酸的甜的苦的辣的咸的,要什么就有什么!凉粉、扒糕、莲子粥、酸梅汤、红果酪、杏仁豆腐、烤肉串、烤龙虾、烤鱿鱼、炸蚂蚱、炸蝎子、炸蚕蛹,又多又全又卫生。从新东安市场到东华门大街灯火通明、热闹非凡。
·护国寺小吃店
从庙会中的“碰头食”传下来的北京小吃,经过改良得精细起来,没了过去的“个儿大、经吃、一个就饱”的粗糙;墩儿饽饽、枣卷果都小巧可爱;姜汁排叉、糖耳朵可谓是百般玲珑。
·锦芳小吃
从民国创始至今的小吃店,有麻团、杏仁茶、艾窝窝、奶油炸糕、炒疙瘩等等,以元宵最为有名,有山楂、青梅、桂花、豆沙、什锦、奶油、椰蓉等十几种陷儿。
·九门小吃
九门是在过去前门门框胡同的几家著名老字号的倡议下,由北京小吃协会出面组织的。里面的老字号有很多,比如年糕杨,奶酪魏,小肠陈,爆肚冯,瑞宾楼褡裢火烧,李记白水羊头,月盛斋……
·著名的小吃一条街还有:
王府井小吃街、什刹海小吃一条街(原前门小吃迁来)
南来顺的北京小吃尤其是面茶很正点
隆福寺的灌肠已经相当久远了不管是灌肠的口感还是味道都是一级棒
北海里的仿膳都是正宗的北京宫廷小吃。
北京特色小吃
1.爆肚冯的爆肚
2.小肠陈的卤煮火烧
3.天兴居的炒肝
4.锦馨的豆汁/焦圈
5.白魁老号的白水羊头
6.不老泉的冰糖葫芦/蒸饺
7.都一处的烧卖
8.全聚德的烤鸭
9.东来顺的涮羊肉
10.天福号的酱肉
11炸酱面
12.隆福寺的灌肠
传统北京小吃十大传奇传统小吃1
燕京豆汁
豆汁是北京的特殊风味小吃,本身有股子酸溜溜的味儿,对它,就如同长沙火宫殿的炸臭豆腐,一般外地人轻易不敢沾口,可老北京人却都喜欢喝它,特别是寒冷的冬天里,配上碟儿细咸菜丝儿或八宝酱菜,两碗下肚儿,热汗淋漓,既治感冒又开胃,别有风味。
相传豆汁最早是辽国的民间食品,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而豆汁入宫,始自清代的乾隆年间。据说慈禧在幼年时,家住北京的新街口,因家境贫寒就常以豆汁代替蔬菜,到后来更让豆汁成为了清宫御膳的一种饮料。解放前,专有以卖豆汁为生意的小摊贩,或挑担走街串巷,或在集市上摆摊,前沿儿围着块蓝布,上边有白布做的字号商标,叫卖时只吆喝:“汁儿,开锅!”不过,这种遗风已荡然无存,今天的年轻人是感受不到这种气氛了……
土造灌肠
在北京的小吃中,灌肠要算得上是物美价廉,绝对的大众化。这种纯北京式的真正土产多少年来在集市、庙会上随处可见,尤其是北京的夜市上,都少不了由它来唱主调。您瞧,那卖灌肠的摊子上,大铁铲敲打着大铁铛的缘子“当当”作响,引得大人、孩子围上前非要掏钱来两盘儿尝尝。说实话,吃灌肠不在乎解饿,只是领略它的风味,过过馋瘾。
在北京的传统风味小吃中,要讲风味,这外焦里嫩的灌肠味道最奇特;要讲传统,它更是千古不变,无论是谁,依旧将煎好的灌肠蘸上蒜汁;依旧是用小竹签一片片扎着吃,如果哪位用筷子那就没有一点情趣了。听老人们讲,当年,地安门外后门桥东西两面各有一家灌肠铺,在北京很有名。桥东一家较老的叫福兴居,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关张后便只剩下桥西的合义斋一家了。当初,这合义斋也是以经营灌肠而出名,不过,今非昔比,当年的合义斋如今早已经改头换面,成为一家经营多种风味小吃,门脸儿修得古色古香的铺子了。
灌肠是把淀粉加红曲灌到猪肠子里面。不过,这种讲究质量的货色现已不易吃到了,通常在庙会、夜市上您所见到、吃到的,只是用淀粉加上红曲捏成个棒槌形,切成片后上铛煎,滋味当然不如真正的灌肠,但因为用油煎得特别香,而且价钱又比较便宜,吃者依然很多。甚至,有吃灌肠吃上瘾的人索性就买上几块,回家去自煎自吃,独享其乐。这也是一种吃法。
风味奶酪
在清人《都门杂咏》中有一首竹板词,绘声绘色地这样描述道:“闲向街头啖一瓯,琼浆满饮润枯喉。觉来下咽如滑脂,寒沁心脾爽似秋。”这段小诗将那凝霜冻玉般的奶酪,恰到好处地介绍了出来。作为北京风味小吃的奶酪,在历史上,原本属于蒙族的食品,即使后来奶酪进了北京,也只是仅限于元、明、清三朝的宫廷小吃,直到后来才流传到民间。
当年,在东安市场内有个“丰盛公”奶酪铺,店主姓何,满族正黄旗人。从几辈上论,这正宗的旗人一向是靠吃皇粮度日,可到了辛亥革命,像他这样的“铁杆老米树”不灵了。但何子照是个有心人,硬是靠自食其力在乡下村里办了个奶牛场,又向一位曾在清宫御膳房的大师傅讨教了制作奶酪的秘籍。于是,便在东安市场内租店开业,专售奶酪。那时候,大街上没有冷饮店,更没有冰淇淋、冰棍什么的,这样,奶酪在京城便是一枝独放。每到夏季,那些王府中的公子、小姐,清室的遗老遗少大多成了“丰盛公”的主顾。
讲到这里,也许会有人问,像那切糕、油条什么的,倒是天天见,隔三差五短不了吃,而这奶酪到底是怎么做出来的?要讲做奶酪,是得需花费点工夫。首先是把鲜牛奶煮开,晾凉,加入白糖,经过细箩过滤,再对入适量的江米酒,搅匀后盛在碗里,分层码进木桶后,桶底加火烘烤,名曰“烤酪”,等到凝固后撤火,再晾凉、冰镇。这样,奶酪便做成了。您看,吃奶酪吃的是不是工夫钱!
自东安市场有了“丰盛公”奶酪铺之后,北京城内便逐渐有了专制作奶酪的酪房,把奶酪批发给挑担走街串巷的小贩们。夏季的傍晚,在老北京的胡同中,常会听到卖奶酪的吆喝声:“哝哟唉,喝酪喂……”
炒疙瘩
入夜,当你随着人流走进那吆喝四起的小吃夜市时,阵阵香气扑鼻而来。在这里,名目繁多的北京小吃目不暇接,沿着夜市有意留神察看,其制作方法大致可分为炸、烙、蒸、煮、冲、煎、烤、炒,而这里所说的炒,可不是指炒菜,小吃中不经营鲁川淮粤,要是想吃炒菜的话,那得上饭馆了,此处所说的“炒”指的是炒疙瘩。
要说,炒疙瘩在京城中也算得上是一道名吃。相传在民国初年时,在和平门外的琉璃厂有家叫“广福馆”的家常饭铺,店主是个姓穆的老太太,与女儿相依为命,每日卖点面。据说,这炒疙瘩就是母女俩在无意中发明出来的。有一回和好了面没有卖完,于是穆家姑娘想了个主意,把面擀成了面剂儿,切成了一个个的小疙瘩,用开水煮熟捞出来后放在阴凉处,以防发酵。当天晚上,她们就用这煮熟的面疙瘩及切好的青菜、肉丝炒了炒作为晚饭,不料吃起来居然非常爽口,还有一股子咬劲儿,味道特别好。姑娘对母亲说:“干脆,明儿个咱们就卖这个,起名叫炒疙瘩吧。”就这样,一语定乾坤,无心插柳之事倒巧成名吃。打这儿以后,她们卖的炒疙瘩,在京城出了名,新老主顾接连不断而来。而这种吃法由于物美价廉,吃起来也确实有种特殊的味道,当时格外受欢迎。后来,许多社会名流也慕名前来,加入了吃炒疙瘩的队伍。由于出了名,有些好事者便将这穆家母女开的广福馆戏称为“穆家寨”,管穆家姑娘叫“穆桂英”。您瞧,听起来多有意思。
糖火烧
老北京人都知道通州有三宝:大顺斋的糖火烧、小楼的烧鲇鱼、万通的酱豆腐。烧鲇鱼现已不多见,万通的酱豆腐也早已销声匿迹,惟独大顺斋的糖火烧虽历经战乱,但依然是原料原味,吃在嘴里酥绵松软,香甜可口,不粘不腻。1960年印度总统尼赫鲁来华访问,点着名要吃大顺斋的糖火烧,临了还买走20多斤。这么大的中国,尼赫鲁竟会对这其貌不扬的糖火烧独此偏爱,足见这道小吃已经是名扬四海了。
相传远在明朝的崇祯年间,有个叫刘大顺的**,从南京随粮船沿南北大运河来到了古镇通州,也就是今天北京城正东的通州。刘大顺见这通州镇水陆通达,商贾云集,是个落脚谋生的好去处,便在镇上开了个小店,取名叫“大顺斋”,专制作销售糖火烧。沿至到了清乾隆年间,大顺斋糖火烧就已经远近闻名了。为保持传统特色,大顺斋的糖火烧在选料制作上是相当讲究的,多少年来,制作的师傅们坚持面要用纯净的标准粉,油要用通州的小磨香油,桂花一定要用天津产的甜桂花,再如必不可缺的红糖和芝麻酱,也是专购一地,绝不含糊。这座百年老店之所以经久不衰,正在于它的货真价实,取信于民。
京门爆肚传统小吃2
天一入秋,北京人就自然想起了涮羊肉,更有那雅致的、点着名要去吃爆肚儿。它虽为小吃,却能雅俗共赏,差不多人人都对它抱有好感,叫上盘肚仁儿、散丹(即百叶),再来一壶老酒,哥儿几个围桌而坐,山南海北地一通神聊,那吃得绝对是津津有味。
爆肚儿能自立门户,在北京的小吃中独当一面,那还得提80多年前东安市场开业那会儿。当年,有个姓王的在市场中第一个摆出了爆肚儿摊,这就是沿袭至今的爆肚儿王。那时候,往往天一擦亮,全家人就齐上阵,先是从朝阳门外的“汤锅”(指屠宰牛羊的地方)里买来新鲜的牛羊肚,然后拿到井台上去一遍遍地洗,尤其到了冬天,水凉刺骨,双手被冻得红肿红肿的。最后,还得步行五六里路把洗干净了的牛羊肚儿送到东安市场去应市。就这样,爆肚儿王在京城的名气与日俱增,回头客越来越多,到了上世纪四十年代,这家铺子就搬出了市场。这以后,便就有了朝内小街的西德顺及爆肚儿王。至今,老店依然是春风得意,顾客盈门。
说爆肚儿,那最后还得落实到吃爆肚儿上,而如何吃那也是比较讲究的,不光是在精选主料上,而是在刀口儿和火候上也都需要一定的手艺。你说是切片儿、切块儿还是切条儿、切丝儿,甚至在宽窄薄厚上,那常吃的主儿也是很在意的,更何况对吃爆肚儿的作料也很讲究,不光有店里事先配好了的,也有的顾客进了门,要求按自己的口味专门单独配制。据说,当年著名的京剧老生马连良先生就特别喜爱吃爆肚儿,但他喜欢的作料只是醋中调芝麻酱,其他一概免之,虽然简单,可老先生却是能独享其乐。
风味炒肝
清末民初时,北京的饮食业也极盛一时,既有伺候大宅门的饭庄子,又有招徕顾客的小饭铺,更何况那遍布京城的茶楼、茶馆、二荤铺和大酒缸。要说“吃在北京”,此不虚言。每当提起北京的风味小吃炒肝儿,北京人都会想到前门外鲜鱼口里的“天兴居”。说起来大概您还不知道,就在天兴居的斜对面,曾有一家历史更为悠久的铺子,这就是炒肝儿老店“会仙居”。当年,“会仙居”以它独特的风味招徕八方客,名噪京华,就连附近广和楼戏园的梨园界人士都是“会仙居”的熟客。
提起这道小吃,相传在清朝同治年间,有个叫刘永奎的北京人,在鲜鱼口内租了间铺面,于是,便开了个夫妻小酒店,并起了个很有些雅趣的名字——会仙居,专营黄酒和小菜。到了庚子之后,这小店则由他们的后代刘宝贵哥儿仨经营。
初时,刘氏兄弟经营炒肝儿时,沿用熬、炒、勾芡的烹调技术,做出的炒肝儿味道鲜美可口,物美价廉,远近闻名,它不仅受到北京老百姓的欢迎,即便是达官贵人也被这炒肝儿的香味所吸引。
说到这炒肝儿,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小吃呢?早年间,曾有人这样描述它:“稠浓汁里煮肥肠,一声过市炒肝香”。原来,这炒肝儿并不炒,只不过是烩肥肠,以淀粉勾芡,里边配上一点下水,最后撒上一些砸好的蒜泥,这道小吃就做成了。
刘氏兄弟在做买卖上精明过人,炒肝儿如果用大碗出售肯定赔本;价定高了又怕不上座儿,因此他们向瓷窑里定制了一种专盛炒肝儿的碗,这种碗口大底尖,像个喇叭形,看上去好像挺大,其实呢,里头的容量并不很大,这样虽然每碗只卖两个铜子,却仍然有赚头。久而久之,这小碗卖炒肝儿倒成了气候,成了吃炒肝儿的一种讲究。即使今天你在北京的小店中吃炒肝儿,依然是用不大的小碗儿。
据说,当年慈禧太后忽然也想尝尝炒肝儿的味道,可经她这一尝不要紧,虽博得赞赏,却言明去掉心和肺也许更好。金口玉言,小民岂敢违命。自那以后,老北京人便多了句歇后语——北京的炒肝儿,缺心少肺。
传统烧麦
历史上,在前门外大街曾有个极普通的小酒铺。要说,连个店名都没有,只因是沾了皇帝的光而一夜出了名。这就是中外宾客游人慕名前往的“都一处”,专营北京风味小吃烧麦。提到都一处的烧麦,必然要首先提“都一处”的由来。
在乾隆十七年腊月,转眼就到了除夕夜。过去,在北京一到这个时候,一般的人家没事是绝对不出门的。所以,各个店铺也都早早地关了张。黑夜中,只有李家酒店透出暗淡的光亮,依旧开张迎客做生意。这时,打店外进来了三个人,其中主人是个文人打扮,两个仆人手持纱灯,前后照着亮。他们被伙计热情地引上楼去吃酒。主人边饮酒吃菜,边问道:“这酒店叫什么名字?”伙计说:“店太小,还没有个名字。”这人看看周围的环境,很是感慨地说:“在这年关当头的时候,还没关店门的酒店,可着京都只有你们一处了吧?就叫‘都一处’吧!”谁想,没过几日,忽然有一天,宫中派了十几个太监,给李家酒店送来了一块写着“都一处”的虎头牌匾。直到这时众人方知,除夕夜原来是乾隆雪夜微服私行,顺访李家小店。
这段颇富传奇色彩的故事,在都一处的几代传人中,从掌柜的到伙计,从经理到服务员,已被传诵了几百年,故事或许只是传闻并带有几分演义色彩,但都一处的名气却是与日俱增,凡食客到此,一是要看看悬挂于店中的虎头匾,再就是定要品尝它的传统小吃烧麦。
其实,烧麦是以面做皮,以肉为馅儿,顶上捏出十八个褶,就像朵麦梢上绽开的花,所以称为烧麦。在制作上,它用小笼蒸熟,造型很美,有如朵朵莲花,吃起来皮薄馅儿大,味道鲜美,香而不腻。过去,每当秋高蟹肥的季节,这里还出售蟹肉馅儿烧麦,味道鲜美。
南北烤肉
在北京城内,素有“南宛北季”之说,指的是历史上在南城宣内大街的“烤肉宛”和后海的“烤肉季”。这两家馆子主要经营烧烤,不同的是,南宛烤牛肉,而北季烤的是羊肉。
在历史上,这两家烤肉店同为百年老店,并且当年都起于沿街摆摊,顾客足蹬板凳,自烤自吃,后来生意兴隆,才将这北京的风味小吃移居雅室,成为富贵人家和文人墨客的集散之处。
在前清时代,什刹海周围有好几家王府,像恭王府、庆王府、醇亲王府等,烤肉季出了名,那些王爷们也自然便成了它的主顾。像溥仪的父亲摄政王,就点着名要吃季家的烤肉。不过,那些王爷们可不是到铺子里去吃,而是在家中坐等,季家就像是戏班赶堂会,得备料推车,亲自到王爷府上去烤。
正如烤肉季的店主人姓季,南城的烤肉宛也是因店主姓宛而得名,大致相仿,在创业初期,宛家开始时是推着车子沿街卖烤肉,随时随地在地上支起个铁箅子,由顾客自己边烤边吃,主人一边切牛肉片,一边算账收钱。那时候,也没有钱柜,收了钱只是往大褂的口袋里一揣。后来才在宣内大街有了正式的铺面。由于选肉精、切片薄、松木火、作料全,烤肉宛的生意日渐火爆,许多有钱人家都愿到此享受一番烤肉的野趣。据说,切肉更是宛家的绝技,多少年来,只传本姓子孙,不传外人。当然喽,这只是说旧时习俗。如今,不管是南宛还是北季,早已成为普通老百姓的寻常去处。
铜嘴大茶壶
看过电视剧《铜嘴大茶壶》的人大概都会记得,人艺老演员牛星丽在剧中扮演的主角,就是手持大茶壶卖茶汤的。
要说,茶汤究竟属于哪朝哪代的发明,这大概谁也难说清。不过多少年来,甭管是哪朝哪代,逢年过节,这茶汤便总是在庙会上一显身手,惹得一群群大人孩子睁圆了一双惊奇的眼。您看,那卖茶汤的桌子上,放着把锃光瓦亮的大号铜壶。壶嘴、壶把、上口、底足都镶着用黄铜雕刻的花纹,壶体两侧各镶着一条金鱼在小草中游动……等到炉火烧旺的时候,只见壶中开水翻滚,热气腾腾。更有意思的是,您再看眼前这卖茶汤的大师傅,两脚分开,双臂摆平架势,一手拿碗,另一只手搬壶倒水,碗口距壶嘴儿足有一二尺远,眼见那冒着热气的开水由壶嘴儿喷射而出,不偏不倚正好“砸”在碗中,且点滴不漏,动作准确优美。其实,要冲好它,真得需要很高的技巧,首先,得一次完成,绝不能拖泥带水,滴滴答答地往碗里对,否则茶汤准是生的,那卖主可就亏了本儿了。再有,出水虽猛,但绝不能浇在手上,要不,手也烫了,碗也砸了,赔本赚吆喝,那就更不合算了。所以,卖茶汤的老师傅都练有一手绝活,别瞧全部动作总共才有几秒钟的时间,可练好这一手,恐怕得花上几年的工夫。
“八宝茶汤”的主要原料是糜子面,佐以核桃仁、花生仁、芝麻等果料,因果料有八种之多,故也称“八宝茶汤”。旧北京时,也有小贩走街串巷边吆喝边卖的。一副担子,一头是放原料和瓷碗的柜子,另一头是在一个小火炉上放把黄铜高嘴儿壶,壶高足有三尺,擦得金光闪闪,清洁美观。小贩如此,店家也同样是用这样的铜壶,架在店门口,远远地就能看得见那儿立着个庞然大物。那时的人也挺聪明,这等于是不花钱在做广告啊。
有:
1.爆肚冯的爆肚
2.小肠陈的卤煮火烧
3.天兴居的炒肝
4.锦馨的豆汁/焦圈
5.白魁老号的白水羊头
6.不老泉的冰糖葫芦/蒸饺
7.都一处的烧卖
8.全聚德的烤鸭
9.东来顺的涮羊肉
10.天福号的酱肉
11炸酱面
12.隆福寺的灌肠
看得叶寻阳饿的不行,催促着严天质,“走啦走啦,我们去吃北京烤鸭,我要吃肉。”
“好,带你去吃。”
然后任凭叶寻阳开心的拉着他跑,哪管发型凌乱呢?
期待下一章吧第六十六章开心时刻(二)手机用户看三冬暖请浏览https://m.shuhaiju.com/wapbook/6135.html,更优质的用户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