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年无事。
刚刚过完年,季霄便急不可耐地安排了县中事宜,又申请了几辆马车,载了一些黄金回楚国。
马车是他职位里面就自带可以使用的,包括驾车的人手和多申请出来的护卫,也都是不用他自己付钱的。
这次出行,包括衣食住行,都是由国家财政兜底——因为季霄出行的理由给得很好,向上报时,他报的是去为国家吸引外国人才。
所以一应花销,都应由秦国兜底。
这样的出行,显然比在楚国接触到的一切的高低官僚都要舒心。
也因着这份舒心,所以其实季霄完全已经没有了再回到楚国久居的打算。
除开一开始来到秦国时候的不适应时候,其余时刻,他敢说自己过的比楚国九成九的人都要舒坦——他现在已经基本掌握了自己的官职和所对应的权力、责任、待遇的用法。
既如此,何必回到楚国呢?
寿春,说是穷乡僻壤倒不至于,但什么配套的东西楚国政府都不筹备,任何事情都要自己安排过才能享有,多累?
归去楚国的路并不顺利。
从出了秦境,道路就变得颠簸。
来秦国时候,季霄并没有十分的感触,因为前半段路已经消耗了他太多的精力,以至于后半段秦国境内的路他都没有好好感受。
如今前半段路在秦国境内,后半段路在楚国,他才算是真的感受到了。
前半段路平稳且顺利,后面则颠颠簸簸。
他带着皎和儿子季椿一道,儿子还小,受了这颠簸一只哭,看得季霄都有些后悔了。
过几年再回去也是一样的嘛,我为什么要这么早回去呢?
这样的后悔着,他们遇到了数次盗匪拦路抢劫。
侍卫都带了弩和甲,一般的群盗遇到他们,也就是喧闹一阵。
季霄间中烦躁地掀开窗帘朝外打量,没见到什么活着的敌人。
显然,这些秦兵的战斗力是颇不俗的。
重地放下车窗,季霄心中大定。
“季师,群盗已经处理干净了,您没有受到惊吓吧?”马车外的侍卫小心问道。
因着农会会长一般兼着会中小孩子的启蒙教育工作,所以大部分时间里,季霄是被尊称为季师的。
“无事,继续走吧,不要误了国事。”季霄大义凛然地打了官腔,心下十分满意。
入寿春后,这种感觉越发强烈。
季霄本家季氏只是个小家族,即便家主,其实说到底,享乐、权势也不必寻常人好太多。
季氏的炭火供应也只是勉强覆盖几个人而已。
到了楚国,寿春当中,季霄带着自己的侍卫们处处拜访当初自己离开时候嘲笑过自己的人。
他倒也不空手,每每带些秦国特产,以秦国国使身份拜访,对方总要恭敬问好,厚重回礼。
身份转变,季霄是能够与各家家主平辈论交的人物,而那些昔日里对他冷嘲热讽的人,则只能算是小辈,被他以长辈姿态凌侮而敢怒不敢言。
屈景昭三家,倒也主动派了人前来送礼。
季霄随意的问过当初与自己有过一段短暂感情的贵女,得知了对方已经远嫁,还颇有些遗憾。
不过第二日便见到了对方的胞妹。
巧笑嫣然,红烛佳酿。
一夕的云卷云舒,季霄志得意满。
志得意满之后,便是更加清晰的做事。
——季霄知道自己的根基是什么。
在楚国时候,他所享受的,可不是如今的这种待遇。
所以还是得靠秦国。
秦国强了,自己才能有好日子过!
他这样想着,又开始招收一些并不得志却又有些本事的人。
贵家的庶子、商贾之家的儿子,还有些匠人家的儿子。
这一次秦国招人倒是好招了。
风水轮流转,季霄开始挑人了。
基于自己的利益考虑,季霄是不希望那些贵家嫡子们和本就有高级血脉的落魄士人去往秦国的。
因为这些人即便是受了他的恩典去了秦国做了官,他们的根基也还是在楚国。
没到落魄窘境之中,自己给了他们机会,他们也不会太感激自己。
未来的回报,不高!
所以还是挑选前途黯淡的庶子、没有血脉传承的贱人。
这些人,才是自己的基本盘!
秦法里面可是都写了,要人各自认清楚自己的基本盘,团结自己同阶级的人的。
季霄不傻,他知道该怎么做。
而且这样的选择权,本身不就是最大的权力中的一种吗?
改变别人命运的资源的筛选权!
这可是了不得的权力。
拿了这样的权力出来用,自然要为自己谋取足够的利益。
同时,还得确保秦国这个国家收益。
国家好了,自己这种被国家养着,使用国家权力的人才能好!
自己的儿子孙子,以后的家族,还是要依托于秦国这个国家的。
季霄看得明明白白。
所以自己主家的投效,他根本就不放在眼里。
楚国大,你们血脉远远流传古老,可是那又怎么样?
秦王陛下真的想要灭掉你们,只是一道命令的事情。
只是如今上下各级官僚不足,打仗是赔本生意,因此不做罢了。
不做并不是就没有能力做!
真的过个五年十年,修整好了内部的问题,谁人能挡得住秦兵的脚步呢?
什么尊贵无比,什么地大物博,都是狗臭屁!
强大且团结的人才是根本!
十四年春三月,季霄归国。
这一年,大批的士人入秦谋取官职。
秦国的纺织技术又有了一些进步,虽然不大,却也足够令人振奋。
只是,各地报告之中,都在不约而同地提起一件小事。
耕牛不足。
开垦出来的土地闲置久了,是会重新抛荒的。
为了不使土地闲置,各地农会需要计划用地,优先使用上田。
但上田并不是连在一起的。
这里一块儿,那里一块儿,分布上零零散散,而闲置出来的土地,就要种植一些不太消耗劳动力,也不需要太照顾就能毫升存活并且得到一些收益的东西。
最好是当年种当年收。
而这对于劳动力的消耗也是巨大的。
因此包括新迁出大山的山民们在内,各地的所有秦人,都需要耕牛。
大量的耕牛。手机用户看革秦请浏览https://m.shuhaiju.com/wapbook/71795.html,更优质的用户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