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海居 > 穿越小说 > 皇兄何故造反? > 第992章 拉扯
    第992章 拉扯
    听到这道声音,在场的老大人们都有些恍惚。
    要知道,自从永乐以后,朝廷由乱转治,文臣的势力便开始逐渐的崛起,其中一点最主要的标志,就是渐渐把持了议政权。
    倒不是说,不让武臣参与政务,而是因为,在边境长期安稳的情况下,基本上大多数的政务,都由文臣来参与和决策,武臣基本上没有干预的空间。
    但是与之相对的,则是在涉及到兵事的政务上,文臣却能够插的上手。
    再到后来,随着老一辈战功卓著的勋贵渐渐凋零,尤其是在张辅死后,文臣的势力全面崛起,勋贵武臣,虽然在朝堂上仍然有一席之地,但是,在具体的政务讨论当中,声音已经很小了。
    不过今天,却出现了奇怪的场景,那就是,一干文臣被晾在一旁,反倒是武臣这边,一个接一个的出面。
    而且,这次出面的,在朝堂上的地位说重不重,说轻也不轻。
    都督同知武兴!
    和张輗一个官职,但不一样的是,武兴并非出身勋贵世家,而是底层军户靠战功爬上来的。
    当然,不可避免的,在这个过程当中,武兴也投靠了京中的勋贵,而他的背后,是这段时间以来,一直在朝堂上存在感很低的,定国公府!
    相较于英国公府和成国公府,定国公府在朝中的存在感一直不高,一方面有早年间在斗争当中失败的原因,另一方面,定国公府似乎也习惯了这种低调的日子。
    围绕着定国公府,近些年来其实就两件大事,头一件是势力的进一步缩减,这说起来要和册封李贤为丰国公。
    当初,李贤还没有被晋封为国公时,不过是普通的侯爵而已,和他一样的,还有不少因为在靖难当中主动投降而被册封爵位的勋贵,被老牌的燕王府班底和势头正盛的北征勋贵都不怎么瞧得起。
    所以,这帮人抱团取暖,慢慢的就聚在了定国公府的周围。
    虽然说,定国公府甚少在朝堂上发声,但是,毕竟国公的爵位摆着,勉强也可当一个旗帜来用。
    当然,实际上起作用的次数有限也就罢了。
    但是不管怎么说,总归各家算是抱团取暖,互相扶持,定国公府也从中获利不少。
    从这个角度而言,定国公府应该还是看重和这些勋贵之间的联系的。
    可是,这种关系毕竟松散,没有太强的利益牵连,所以,在李贤受到天子抬举,被册封了国公之后,原本聚在定国公府周围的勋贵,就渐渐分裂成了两派。
    一派仍旧跟着定国公府与世无争,另一派则跟丰国公府亲近。
    别看李老公爷年纪又大,身上战功又不算多,而且在朝堂上,很多时候胆魄也不够。
    但是,有他的存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安抚一众老牌勋贵。
    要知道,如今范广,杨洪等一干勋贵在京中渐渐把持实权,再加上之前成国公府,英国公府遭受冷落,不少勋贵对此十分不安。
    知道内情的,晓得是因为这两家公府暗中向着太上皇,在和天子较劲,但是不知道内情的,难免觉得,天子刻意的在打压勋贵。
    尤其是土木之役当中,天子重用文臣,甚至连京营提督大臣的职位,都交给了于谦,这种种举动,很容易让人多想。
    这个时候,丰国公的作用就体现出来了!
    他作为一个二世祖,在朝中的人脉关系一直很好,天子晋封他为国公之后,虽然一直没有让他领兵,但是,身上却始终挂着一个南京中军都督府都督的官职。
    除此之外,像是各种祭典,册典,大朝,需要有重臣出面献册,代祭的时候,都是由李老公爷来做的。
    这玩意看着虚,但是却好用,毕竟,能够代表天子参加祭典,本身就是一种信任和荣宠。
    何况,这些事情,本身就是能够带来好处的,每次代祭,天子必然会有丰厚的赏赐当做慰问。
    与此同时,李老公爷这么辛苦的奔忙,偶尔有些小小的请求,天子自然也是无有不允。
    勋贵们谁家后辈犯个错,出个事啥的,万一要是闹到了御前,都还得靠李老公爷说情。
    可以说,有李贤在,勋贵们在面对文臣的时候,就仍然保持着很强的优越感。
    这就是这位丰国公的作用,所以实际上,李贤只是在朝政当中鲜少出现,但是,在朝堂上的存在感却并不低。
    所以,有人转投丰国公府,也就是理所当然的事了。
    但是,理所当然归理所当然,这对于定国公府来说,却毋庸置疑不是一件让人感到高兴的事。
    按理来说,作为世代公府,面对这种举动,怎么着定国公府也该有所表态。
    但是,没有!
    定国公府就好像什么都没发生一样,该过日子过日子,该低调低调,对于朝堂政事,依旧毫无兴趣。
    这算是第一件大事,起因是李贤,定国公府算是被动承接。
    但是,这第二件事,则是近些年来,定国公府罕见的在朝堂上正面发声的一次。
    那就是,前段时日,朝堂上对于整饬军屯争执不下的时候,定国公府联合永康侯府,隆平侯府三家,主动清丈自家田亩,并愿意无偿归还朝廷,算是彻底打破了僵局,直接助推了整饬军屯章程通过了朝议。
    为此,天子特恩,对定国公府厚加赏赐,以至于,当时朝廷之上,不少人觉得,定国公府要趁势而起。
    可是到了最后,一切尘埃落定,定国公府依然维持着低调的作风,对于朝堂诸事,很少参与其中。
    以至于,很多大臣都快忘了,朝廷还有这么一座公府存在。
    而武兴,恰恰是定国公府,在军府当中,为数不多的高级武臣之一。
    他这个时候主动参与此事,意在何为?
    在场的一众大臣皱着眉头,不由瞪了一眼站在一旁心虚不已的两个兵部侍郎。
    按理来说,这种涉及军府的事情,由兵部出面挑大梁,他们这些人从旁辅助,是最为合适的。
    可偏偏如今,兵部尚书于谦不在京师,剩下这两个侍郎,一个比一个的年轻,不然岂会让这帮武臣抢了风头?
    眼瞧着天子听了武兴的话之后,面色渐渐变得温和起来,一帮老大人知道,不能再继续犹豫下去了。
    不然的话,一旦天子开了口,这件事情,他们就彻底没有插手的余地了。
    踌躇片刻,依旧是王文率先上前,开口道。
    “陛下,军府积弊经年累月,不可不彻查,但是,此事也的确干系重大,不可操之过急。”
    “何况,如今兵部尚书于谦,刑部尚书金濂二位大人,皆奉旨出京办事,仅凭军府,恐难以彻查清楚。”
    “但是,张同知奏疏已上,若不察查,恐令朝廷上下流言四起,故而,臣以为,可暂命大理寺,中军都督府,都察院联合清查奏疏中涉及之人,至于彻查军府上下,可待于谦,金濂二位大人回京之后,再详加商议。”
    这话,王文说的颇是谨慎。
    要知道,按照天子的意思,肯定是想将此事按下不提的。
    但是,问题就在于,在场的老大人们,是不想按下的。
    这才是他们迟疑了这么久,一直犹豫不决的原因所在。
    从社稷朝局的角度来说,整饬军府,澄清风气,肯定是有利的,如果说整饬军屯是急务,是为了安稳各地官军,让他们都能最大程度的维持生计,领到饷银。
    那么,整饬军府,就是从根子上,去改变如今军中的现状。
    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五军都督府,作为大明官军名义上的最高机构,其中风气不正,贪渎庸弱,底下必然是有样学样,各种虚报军功,吃空饷,欺压官军的行为,层出不穷也就可以理解了。
    这是一个大前提,而且大概率,这也是天子没有直接将此事否决的原因。
    整饬军府是要的,但是,谁来整饬,什么时候整饬,是否能够成功,才是最关键的问题。
    现如今的殿中,他们这些人,实际上就是在这一点上,产生了分歧。
    张輗和朱仪为代表的勋贵态度很明确,现在就是整饬的最好时机,由张輗牵头,朱仪从旁辅助,凭借两大公府多年的底蕴,一定能够将此事办的妥善。
    天子呢,因着边境局势的缘故,迟疑不定,想要拖延一番,与此同时,或许也不想将此事交到张輗的手中。
    至于文臣这边,为了打消天子可能有的念头,也是倾向于现在动手整饬军府,但是,他们同样在犹豫,要不要将此事交到张輗的手中。
    所以说,各方的态度不同,各有契合也各有分歧,便成了现在这种状况。
    王文的态度,基本上也是现在大多数文臣的态度,先查着,这件事一旦动起来,便可以牵制天子动兵的心思,至于主导权,暂时先不交出去,等到于谦回京,兵部有了主事人,其他各方的力量,也自然能够释放出来。
    但是这种方法,显然并不能令天子满意,而且,不单是天子,一众勋贵武臣,显然也十分不满。
    宁阳侯陈懋直接了当的道。
    “军屯事务繁杂,如今边境各部又在闹事,于少保和金尚书一时之间,恐难返京。”
    “难不成,他们回不来,就一直拖着不成?”
    “此事乃军府之事,即便是要查,也该由军府主导,最多也就是兵部,都察院从旁协助便可,干大理寺,刑部何事?”
    说着话,陈懋转身拱手道。
    “陛下明鉴,军府掌天下军旅之事,负责天下卫所管理,事关重大,然则,自土木之役后,各府掌印官空置已久,若非如此,其中官员岂敢消极贪渎?”
    “故此,无论是要彻查清楚,还是为澄清风气,选授军府掌印官,皆需尽快。”
    这番话,直接把目的挑明了。
    倒也符合陈懋的性格,这位老侯爷虽然自从上次镇南王一案之后有所颓靡,但是,到底是战阵之人,骨子里的性格,是改不掉的。
    然而,论嘴皮子,在场的文臣们,明显才更擅长。
    见陈懋撕下了最后一层遮羞布,对面的老大人们不仅没有惊慌,反而轻轻松了口气。
    随后,相互对视了一眼,内阁首辅王翱出言道。
    “侯爷此言差矣,兵部掌天下武卫官军选授、简练之政,军府官员,自然也属兵部管辖之内,何况,如今军府风气不正,侯爷等人亦出身勋爵武臣之家,由军府自查,何以保证公正?”
    “唯有令兵部主导,军府协同,都察院参与,如此方可保证最终结果,能令朝野上下满意。”
    这话说的倒是没错。
    按照典制,五军都督府负责的是军队,兵部才是负责武官的选授,考核。
    但是这仅仅只是名义上而已,实际执行当中,兵部选官的权力,其实更多的集中在卫所当中。
    五军都督府实际上,是不受兵部控制的,一般情况下,如果不是天子直接中旨任命,需要底下举荐三品以上的军府官员的话,推举二人,一由兵部推举,一由军府推举。
    至于考核,正常情况下是由兵部主持,但是,五军都督府及锦衣卫正三品以上官员,自陈功过,呈送上裁,兵部干预的余地非常小。
    所以虽然典制上来说,只要是武臣,兵部皆有管辖之权,但是,实际当中,军府官员的考核,往往取决于掌印官的评价和天子最终的决断。
    可是,面对王翱的说辞,陈懋一时之间,想要反驳,却也不知道该从哪说起。
    他总不能说,多年惯例,都不是按典制执行的吧。
    如此一来,说不准对方还会反过来要求,要按照典制来办。
    不过,就在这个时候,一旁的朱仪却忽然道。
    “陛下,臣也觉得,几位大人说的有理,于少保不在京师,由军府一方自行整饬,恐独臂难支,既然如此,臣以为不妨将此奏疏搁置,军府上下官员,臣和张同知,武同知,王同知等人都可下来安抚。”
    “如今边境局势紧张,战事一触即发,当此之时,正该整军备战,不可大动干戈,宣府如今虽有昌平侯坐镇,但是官军仍有不足,故而,臣觉得应当再调大军三万,驰援宣府,如此,方可保边境无恙……”手机用户看皇兄何故造反?请浏览https://m.shuhaiju.com/wapbook/74008.html,更优质的用户体验。

热门新书推荐

  1. [修真小说]从笑傲江湖开始横推武道
  2. [玄幻小说]神农道君
  3. [都市小说]穿越香江之财富帝国
  4. [都市小说]都市医神狂婿
  5. [都市小说]我在直播间窥探天机
  6. [玄幻小说]妖龙古帝
  7. [穿越小说]骗了康熙
  8. [玄幻小说]这个体质便宜卖
  9. [玄幻小说]混沌天帝诀
  10. [玄幻小说]万妖圣祖
  11. [玄幻小说]武逆焚天
  12. [都市小说]师娘,请自重
  13. [都市小说]讨逆
  14. [玄幻小说]反派:我的弟弟是天选之子
  15. [修真小说]盖世双谐
  16. [玄幻小说]诡秘:从阅读者开始
  17. [都市小说]至尊战王
  18. [玄幻小说]武道丹帝
  19. [玄幻小说]普罗之主
  20. [修真小说]五仙门
  21. [科幻小说]帝国从第四天灾开始
  22. [玄幻小说]我们反派才不想当踏脚石
  23. [玄幻小说]星辰之主
  24. [玄幻小说]我的师兄太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