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海居 > 穿越小说 > 真桃花石帝国 > 第十四章 投石车VS投石车
    不过他最终还是忍住了。

    敌人是千里迢迢而来,粮草准备的肯定不多,而自己依托着河中第一大城萨末鞬城,城中可是有能吃上一年的粮食,眼下急的应该是碎叶军,而不是己方!

    孙秀荣也是这么想的。

    不过眼下碎叶军一个标准作战周期长达两个月,他也不可能寄希望在一日之内就击垮敌人,但目前终究是敌人在心里上占了上风——他们是本土作战,而己方是深处异域!

    “靠上去面临敌人投石车的打击,撤退的话敌人如果不追击又该如何?”

    面临如此强大的敌人,出战前孙秀荣自然是准备了好几套方案的,但在敌人投石车的压制下,方案中主动靠上去邀战的自然不可行了,虽然投石车杀伤力有限,不过任何一种对己方士气带来打击的作战方案他都是不会采取的。

    有了投石车,看来敌人是打死也不会主动出击的了,又算准了己方肯定会首先沉不住气率先发动攻击,他们自然会在城下好整以暇了。

    但孙秀荣不想就这样对峙下去,自己的粮草储备虽然有两个月之久,但毕竟深处异域,何况一侧还有大唐这个不安定因素存在。

    如果没有高仙芝觊觎聂叙丹樨王妃这一出,他可能还没把大唐放在眼里,但既然已经出现了这个变故,高仙芝就是一个未知因素了,若此时高仙芝在怒火催动之下尽起大军侵入拔汗那国,以该国的实力,应该扛不住他一个月的攻击,一个月后,有了整个拔汗那国作为依托,高仙芝大可前出俱战提,与大食人夹击自己!

    此时并没有大唐与大食是大敌一说,他们至少在明面上并没有遭遇过,反而都在实际上是碎叶军的敌人!

    以高仙芝的实力,可能会在更短的时间击垮拔汗那国,加上哥舒迷奴这个未知的因素,虽然他已经有了预案,但在多个不安定因素的汇聚下,事态会发展到哪一步他自己也不能确定。

    于是,尽快击破大食军便成了最优的作战方案。

    于是,他从霫部返回碎叶川之后弄出来的秘密武器就必须提前用上了。

    这个武器,他原本是想在战场的关键时刻用上的,不过在目前这种态势下也由不得他了。

    前面说过,一个普通的碎叶军营头以前有十门短管火炮,返回碎叶川之后火炮的数量自然增加了,每个营头多了一倍,有二十门,不过由于要护卫大营,这次带到战场的只有十门。

    但博格达营不在此列。

    作为护卫孙秀荣的亲卫营,抵达碎叶川之后,火炮猛增到四十门!

    离开大营后,大营里还有三个营头一千五百人、三十门火炮遮护,依着眼下大食人的攻坚能力,若大营突然遭到攻击,坚持到主力赶回来一点问题也没有。

    除了四十门火炮,博格达营还有一个完整的重兵营,一个全部由陌刀兵组成的重兵营,并由陌刀将延铎亲自率领。

    但眼下的局面来看,想用陌刀兵攻破正对面三个任何一个方阵都不容易。

    用火炮攻击?

    前面说过,碎叶军短管火炮的有效射程最大也就是一里,最好的距离自然是在三百米左右,在那个距离上短管火炮能以几乎平射的状态攻击敌阵,在一里的距离上只能用抛射加落地后弹射了,那样的话威力会大减。

    用弹射的方式自然是用炮管长达一倍的加农炮最好,但眼下孙秀荣并没有进展到那个地步——加农炮实在太过沉重,在机动力和威力的平衡下,他一开始还是选择了机动力。

    还有,他这次竟然带上了从未出战的热海营、天山营、夷播营,在碎叶军内部看来,这些都是较弱的营头,如果带上的是马璘的饶乐营,白孝德的碎叶营,抑或阿布思的敕勒营,战力绝对会比眼下强出许多。

    面临如此强敌,还是异域赴战,孙秀荣依旧带上了这三个从未经历过战事的营头,他是否有些托大了?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无论是博格达营,抑或加强了的三百斤重的短管火炮,都不可能是他回到碎叶川的秘密武器。

    他的秘密武器是一种早就存在的东西。

    震天雷。

    但这并不是重兵营用手投射的震天雷,也不是骑兵用的轻便的震天雷,而是用一种投石车抛射的震天雷!

    就算在上一世,在大夏国的全盛时期,他也没有开发出榴弹炮,这一世自然也没有例外,不过在上一世时,由于大量加农炮的存在,稍稍掩盖了没有榴弹炮的不足,但在这一世他还是想办法让榴弹炮有了远程攻击的可能。

    一种原本用来发射手臂粗细弩箭的车弩被他用来发射与弩箭一样沉重的震天雷了!

    这种车弩在通过碎叶军工坊的改装后,用上包铁的车轱辘后,整体分量与三百斤火炮差不多,自然可以跟着偏厢车一起走,抵达战场时又可与火炮一样快速组装起来。

    就是这样的震天雷,孙秀荣在阿利施附近的秘密基地试验了一年最后才能熟练使用起来,不过也只有博格达营有这种投石车。

    一共有二十门,每辆投石车需要四个人来伺候,总共编制了一个队,百人规模。

    而在用这种弩车进行抛射时,投石车的有效距离就在一里到两里之间,自然与发射时的角度与位置有关。

    眼下是在平地上,当投石车以四十五度角将震天雷推出去时,最远距离可达七百米!

    双方在沉默中对峙了大约一刻的时间后,孙秀荣终于率先发动了。

    “呜......”

    时至今日,碎叶军自然抛弃了以往的牛角号,已经用铜号取而代之了,这个声音并不是发动进攻的号声,而是吸引各个队伍里的旗鼓手全神贯注观察、聆听的号声。

    接下来便是鼓声了。

    “咚......咚......咚......”

    三阵悠长的鼓声,三阵大鼓声,每次鼓声之后间隔时间大约六息,这是提前一日商量好的,“采用第三方案”。

    为了迷惑敌人,这样的鼓声一直重复了三次,听到这个鼓声后,藏在博格达营最前面的投石车队已经准备好了,而掩护投石车的骑兵则做好了从大阵里撤向两侧的准备。

    果然,在敌人的疑惑中,当连续三次鼓声结束后,处在最前面的三排骑兵突然从大阵两侧出去了!

    于是,不像大食军那样采用紧密阵型而是四个大方阵,方阵之间留出大量空隙的策略便昭然若揭了!

    当骑兵完全撤到最后面后,便将最前面的四十门火炮,二十门投石车露了出来!

    火炮在最前面,投石车位居其后。

    “咻......”

    当投石车队的旗鼓手看见队正手里的红旗挥下时,赶紧擂响了面前的大鼓,这种大鼓比中军的略小一些,响起来的声音也比中军的短促一些,是连续三声“咚咚咚”。

    此时,由于士卒高度紧张,若还是由中军的大鼓发出发射命令,那多半是要出错的,不过由己方长期训练下来极为熟悉的鼓点发出就不存在了。

    只见投石车的士卒用铁锤敲向投石车,不不不,我等还是将其称为“弩炮”较为妥当,弩炮的悬刀(扳机)纯用人是扣不动的,只能用铁锤敲打才行。

    而弩炮放置震天雷的地方与普通车弩又不同,普通车弩是一道直径约莫一寸的半圆形凹槽,但弩炮却是一道直径约莫六寸多的半圆形凹槽!

    而震天雷也与普通的大不同,放置在弩炮上的震天雷一半表面较为光滑,紧贴着凹槽,一半还是以前那种粗糙的模样,当悬刀松开时,直径约莫一寸长,用牛筋、丝线、鱼胶混合制成的弩弦猛地弹向处在凹槽里的震天雷!

    震天雷粗糙的一面插着正在燃烧的引线,呼啸着冲向敌方大阵上空!

    此时,虽然经过长时间的演练,但士卒们依旧胆战心惊,他们最怕的自然是弩弦由于不规则弹动导致震天雷被抛向正上方,在己方阵营产生爆炸,那样的情形在试验时也不是没有发生过,造成伤亡的情形也存在过。

    虽然在后来逐渐稳定下来了,但那是在演练场,而不是在真实的战场,真实战场带过士卒们的紧张可不是演练场能够达到的。

    孙秀荣自然也有能够让震天雷放置在一个圆柱形铁筒,类似于后世现代化弩箭的那种方案,那种装置能够保证震天雷只会被推向前方天空,但一来装置十分复杂,用在震天雷后整个弩炮十分沉重,二来点火也极为麻烦,最后还是采取了眼前这种形式。

    果然,当二十门弩炮一起发射时,还是有意外出现了,也不知是什么原因,或许是弩炮没有固定好,也或许是士卒锤击悬刀时用力过猛,或者震天雷没有放置好,有一枚震天雷被抛向了正上方!

    幸亏发生这样的情形都是弩弦的弹力并没有完全作用到震天雷上时才会发生,震天雷虽然飞向了正上方,但飞了十几米便落下来了,士卒们赶紧扑上去将引线扯了出来!

    而按照正常轨迹飞行的震天雷则在极短的时间里飞到了大食军的上空!

    “这便是碎叶军的天雷地火?”

    后阵,站在高台上的齐亚德甫一见到上空的小黑点,一开始也没有在意,他没有想到的是,敌人大阵里竟然也有投石车,而且投出来都是黑乎乎的铁球!手机用户看真桃花石帝国请浏览https://m.shuhaiju.com/wapbook/77894.html,更优质的用户体验。

热门新书推荐

  1. [修真小说]从笑傲江湖开始横推武道
  2. [玄幻小说]妖尾:我才不要当会长
  3. [其他小说]我对念能力超有兴趣
  4. [科幻小说]绝境黑夜
  5. [穿越小说]重生都市仙帝
  6. [玄幻小说]鸿蒙霸体诀
  7. [科幻小说]踏星
  8. [都市小说]大国军垦
  9. [玄幻小说]深空之影
  10. [玄幻小说]妖龙古帝
  11. [修真小说]仙人消失之后
  12. [穿越小说]大清要完
  13. [都市小说]我在直播间窥探天机
  14. [玄幻小说]这个体质便宜卖
  15. [科幻小说]故障乌托邦
  16. [其他小说]那就让她们献上忠诚吧!
  17. [其他小说]黄昏分界
  18. [修真小说]山河志异
  19. [都市小说]终极火力
  20. [玄幻小说]太古神尊
  21. [玄幻小说]史上最强炼气期
  22. [修真小说]神话之后
  23. [穿越小说]悍卒斩天
  24. [穿越小说]大唐腾飞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