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底下人的压力下,赵昕无奈,只得暂时延续国战体制,实行准国战体制,不过稍有调整,文武分流,大地主的土地依然归官府所管理,小农小户的土地就先还给他们。
同时,赵昕让樊圣治理湖广,尝试继续国战体制,小农土地也不还,和之前国战的时候一样。至于为什么在湖广,别的考虑没有,这里九省通衢,即便是民众叛乱也好平叛。
三年过去,这三年赵昕竭力抚平战争的创伤,同时巩固自己新设立的北道同盟。与此同时还设立了东道同盟,但是国家就不多了,包括朝鲜半岛上的高丽,还有日本群岛上大大小小的势力。
如今日本天皇势力衰弱,先有外戚藤原氏执政,随后平氏源氏争强,暂时还没有进入幕府时代,不过即便是有幕府又如何,赵昕要他们入盟,他们还敢有什么意见吗?不入盟的国家和地区,赵昕都不需要自己出手,有的是盟国军队愿意帮忙效劳,高丽可是一直心心念念着攻入日本列岛呢。
与此同时,赵昕还让琉球国王退出南道同盟,进入东道同盟,否则东道同盟就显得过于单调了,好像就两个国家一样。
赵昕之所以热衷于成立联盟,目的在于调和周边国家和地区的矛盾,搁置争议,共同向外扩张,避免不必要的内耗。开启大航海时代,难道不是更好更好吗?
至于樊圣治理湖广,当做国战体制试验田,在军事管理的帮助下,无论是财税还是荒田开垦,都有不俗的结果。苏洵等人一直催促赵昕重新回归国战体制,赵昕都压着。
又过了两年,国战体制的弊端爆发,百姓不愿意年年辛勤劳作,大部分土地产出被官府得去,地方出现不少乱子,乃至于冲击官衙,打伤官兵。
樊圣回京,并不服气,请求治理琼州,认为当地民风淳朴,一定能够有更好的结果。
赵昕无奈,只得放行,但是这一次的尝试,失败的速度更是快,不过一年有余,百姓就起来打伤收税的衙役。
樊圣自觉无有颜面面对赵昕,愤而自尽,与此同时,赵昕身边不少陪伴着赵昕一路走过来的老臣,在复兴国战体制无望之后,人生的信仰崩塌,对政事产生倦怠之情,选择告老还乡,归隐山林。
他们这么一去,赵昕顿时觉得自己好像一个孤家寡人一样。此外随着年纪渐长,早已不复当年的韶华,此生功成名就,不复他求,见惯了人情冷暖,世态炎凉,早年对于权力的渴慕之心,也消失不见。
唯一值得思虑的问题,只剩下了自己的身后事,也就是继承人问题。赵昕想起自己的切身经历,唏嘘不已,如今还是一样的局面,后宫之中硝烟遍布,人人争宠,身边人吵呀闹呀,亲情逐渐冷淡,全没半点滋味。
选谁作为继承人,涉及权力继承问题,处理不好轻则宫廷内乱,重则八王之乱,任何一个君王都慎重又慎重。
于赵昕而言,他能够继位,靠的是百姓,自己也自诩为民选天子,既然如此,那就下放几个儿子去地方州县当官,由百姓推选吧。
当赵昕提出这个想法之后,群臣初而错愕,随即高呼赵昕圣明。自尧舜禹三代以来,禅让改世袭,如今岂不是重新回到选贤任能的时候了吗?
将这个棘手问题扔出去之后,后宫之中清净了许多,但是新的问题出现,比如派皇子治理哪些州县呀?要不要先行用些资源进去呢?斗争永远不会结束,谁都想要抢在起跑线上。
此外,当赵昕放弃决定皇位继承人这项权力的时候,后宫嫔妃就对赵昕冷淡了许多,因为不需要再讨好赵昕了呀!
不得不说,这个世界真现实,赵昕这个天子在后宫中竟然毫无威严,简直是离谱。为了维系自己对后宫的统治力,赵昕宣布将在宫中先行举办一场考核,挑选合格的皇子至州县治民,免得祸乱百姓。
然后,该有的威严全部回来了。对于天子而言,这权力当真是一刻也松不得。
百姓商议给出意见,而后由群臣最终确定民选天子的流程。选出三个及三个以上的皇子,前五年任知县,全县百姓支持率九成以上晋升为知州,再治理五年,全州百姓支持率九成以上可为天子,支持率高者继位。在此期间,兼顾施政水平,比如收税能力,治理刑狱的能力等。
支持率在八成以上的封王,七成以上为郡王,再次则是子爵男爵这些。
流程决定之后,就是施行了,这一过程赵昕不干涉,一碗水端平,谁也不偏袒,务必要给后世帝王开一个好头,为万世之表率。
十年后,新君出现,赵昕在宣德门楼上授予象征着天子地位的宝剑和玉玺。并没有其他可以交代的,在地方历练十年,该知道的都已经知道了,赵昕不必多言,不知道的东西赵昕也不知道怎么教,全看个人缘法。
卸下这一负担后,赵昕没有留在汴京当自己的太上皇,权力没有什么好留恋的,留在这里只是讨嫌罢了。赵昕选择出京巡游全国,人世匆匆,终于有足够的闲暇来看这大千世界,幸也幸也。
(全书完)
ps:责编催完结,匆匆收尾,第一次写历史文,有很多欠缺,前期过于繁冗,人物形象不鲜明,介绍背景经常写着写着脱离主线,而且微博的学识根本无法构建庞大世界观,不少史实性错误,槽点满满。
总之,很感谢能够追到这里的读者朋友,特别是包容了我之前考研断更的读者们,有缘再见。手机用户看大宋皇家发行商请浏览https://m.shuhaiju.com/wapbook/81398.html,更优质的用户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