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海居 > 其他小说 > 每天读点心理学 > ◆第3章 用心揣摩,情感征服——人情练达的心理学
    让他人受益,能让他喜欢你,但是,揣摩他人现在的急需,并竭尽所能地予以满足,他将对你感激不尽,发誓要回报你,这会让你获得忠诚和情义。你种下人情,将收获成倍的人情。

    ▲巧用移情效应,建立双方感情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花会流泪吗?鸟会心惊嘛?

    这是作者杜甫目睹了百姓因为安史之乱而流离失所的处境和长安失陷后整个国家的荒凉景象,产生了一种忧虑、悲哀的心境。

    他怀着这种心境来看花,就自然而然地把自己的感情转移到了花上,花溅泪实际上是他的心在滴泪,这时鸟儿的鸣叫也会让他心惊,于是有了恨别鸟惊心的感情转移。

    “一切景语皆情语也”,一切描写景物的语言都是作者感情的转化表述。

    云能飞,泉能跃嘛?我们却常说云飞泉跃;山能鸣,谷能应嘛?我们却常说山鸣谷应。

    这种心理活动通常叫做移情作用,或者称为“移情效应”。

    移情效应是把自己的情感移到外物身上,彷佛觉得外物也有同样的情感。

    自己在欢喜时,大地山河都在扬眉带笑;自己在悲伤时,风云花鸟都在叹气凝愁。

    柳絮有时轻狂,晚峰有时清苦。

    “蜡炬成灰泪始干”,蜡烛会流泪吗?这是李商隐怀着痛苦悲切的心境,看到蜡炬燃烧完了自己成为灰烬后才停止滴油的情景,感到蜡炬也在哭泣流泪,直到生命的终结热泪才会干涸。

    李清照在失去丈夫后,独自一人流落江南,过着悲苦、无助的生活。她独自守着窗儿,百无聊赖,愁绪万千,偏偏又是秋月绵绵,一点一滴落在梧桐叶上,使他产生了一种非常强烈的悲惨、凄凉的心境。于是,有了“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地,怎一个愁字了得”。

    在人与人之间,移情效应是什么呢?就是换位思考,将心比心,去理解别人的想法和感受,从对方的立场来看事情,以别人的心境来思考问题。

    古希伯莱有一个国王叫所罗门,是个令后世敬仰的“有道名君”。关于他有一个广为流传的故事。

    一次,在国王办公时,有一对老夫妇闯进来,老翁讲他想要离婚,所罗门问:“为什么”,老翁讲出了若干个理由。所罗门边听边点头,最后说:“是的,你是对的,你们应该离婚。”

    话音未落,老妇人强烈反对,说绝对不同意离婚。所罗门问她理由,她的“理由”比老翁还要充足。所罗门同样边听边点头,最后说:“是的,你是对的,你们不应该离婚。”

    这时,国王身边的大臣见国王如此断案,忍不住站出来反对说:“大王,你不应该这样断案,你这样断案是不对的。”所罗门同样边听边点头,最后说:“不但他们是对的,你也是对的,确实没有如此断案的,尤其是作为一个国王。”

    这个故事启示我们,在交往中,要把自己设想成别人,去体会他们的内心感受,去理解他们真正的想法,以他们的角度考虑问题。

    用心倾听他人,用心体味他人,心与心的交流,彼此情感的碰撞。

    每当与他人相处时,我们何不问自己一声:“假如我是他,我现在的心境怎样?我最需要的是什么?”

    现实中,由于每个人的立场不同、所处的环境不同,对同一个问题的看法和处理态度也会有所不同。

    有则小故事是这样说的。在一个农场大仓库里,住着一只小猪、一头奶头和一只小羊。

    一天,小猪被主人抓住,大叫起来,猛烈挣扎。奶牛和小羊听着这撕心裂肺的叫声,非常讨厌地说:“主人常常抓我们,也没见我们大呼小叫,瞧你喊得,犯得着吗?”

    小猪涨红着它的猪头脸,气急败坏地说:“他抓你们,是要你们的奶和毛,但是抓我,就是要命呀!”

    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总习惯于站在自己的角度去看待外在的问题。即使是关系十分亲密的夫妻,也常常会出现不能运用移情效应换位思考的现象:

    妻子正在厨房炒菜。丈夫在她旁边一直不停地唠叨:“慢点,小心,火太大了,赶快把鱼翻过来,快铲出来,油放太多了,把豆腐整平一点,哎呀,锅子歪了……”

    “住口”妻子脱口而出,“我懂得怎样炒菜。”

    “你当然懂得,太太,”丈夫凝重地看着她说:“我只是想让你知道,我在开车时,你在旁边喋喋不休,我的感觉如何。”

    那么,真正的移情效应是什么呢?是一位智者说的四句话:

    第一句是话,把自己当成别人。在你感到痛苦忧伤的时候,就把自己当成别人,这样痛苦自然就减轻了;当你欣喜若狂之时,把自己当成别人,那些狂喜也会变得平和一些。

    第二句话,把别人当成自己。真正同情别人的不幸,理解别人的需要,而且在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给予恰当的帮助。

    第三句话,把别人当成别人。充分尊重每个人的独立性,在任何情形下都不能侵犯他人的核心领地。

    第四句话,把自己当成自己。因为你爱别人,所以你要爱自己。

    真正按照这四句话去做,体会别人的感受,明白别人的所需,并恰当地给予,尊重别人,让他感受到你的关心,你的真诚,你的心意。双方才能建立真正的感情。

    有时我们以为别人遇到了痛苦的事,我们就该安慰他,抚平别人的创伤。然而,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简单。

    倩倩的丈夫突发心脏病去世,料理完丧事,她疲倦且悲伤地回到家后,就开始面对亲友日复一日的关心询问:“他是怎么死的?”“你怎么没有及时呼救?”“之前你们夫妻吵过架吗?”“天哪,怎么会发生这样的事!”还有“你要母兼父职,好好照顾小孩”的训诲。

    这些人的出发点当然是关心,但对处于情绪低潮的她,却造成重大的伤害。后来她看到“来人”,就害怕起来。“我最需要的,是沉默的体谅,但却没有人给我。”

    很多时候,人们需要的不是说教和指导,而是轻轻的拥抱、默默的支持、深情的眼神。需要心的体会,而不是嘴上的感叹。

    我们人类是感情的动物,天生具有七情六欲,理解他人,感受他人情感的能力。

    在我们的日常交往中,真正的移情是从内心深处站到他人的立场上去,要像感受自己一样去感受他人。

    ▲将心比心,让他心甘情愿为你做事

    吴宇森指导的2009年度大片《赤壁》中有这样一幕:

    北方士兵到南方的赤壁作战,水土不服,很多都得了疾病,轻则身体虚弱、头脑发晕、呕吐腹泻,重则死亡。

    当时曹操走进了一个伤病员大帐,坐在一个虚弱的小士兵身边,问他想要什么?小兵回答:我想回家。

    曹操四下看了下,他知道这是众多士兵的心声,大家都想回家,不想打仗,不想送命。此时,曹操没有厉声训斥,没有军法处置,而是感叹一声,轻柔而深情地说:“我也想回家,很想回家。我有一个小儿子,他叫曹冲,他比你小几岁,从小就体弱多病,但是他很坚强,他总是在我面前强装没事,为了不让我担心。打赢了这场仗,我带你们回家,带所有人一起回家。”

    在第二天,准备攻打赤壁时,所有的将士在集结在一起,就连那些伤病的士兵也自动地集结到沙场,整装待发。此时,在他们心中,最重要的不是回家,而是打赢这场仗,为了丞相曹操,不惜战死,打赢这场仗。

    这就是将心比心、以心换心的巨大功效,它可以打动人的心,感动人的情,让人心甘情愿为你做事、为你卖命。

    那么多精锐的骑兵、步兵、水卒为什么都心甘情愿地为曹操去死?

    这里面更多的不是利益的诱惑,而是情感的征服。当曹操不处罚士兵的扰乱军心,而说出了----我也想回家,简单一句话就贴上了士兵们的心。士兵们感到的是丞相也和我们一样,有着柔软的心,有着深厚的感情。

    我也有一个小儿子,比你小几岁,体弱多病----这些说的都是那么亲近,那么家常,好像把这些伤病的士兵都是他的小儿子。紧接着他说----但是他很坚强,强装没事,不让我担心,这些又造成了一种情感的渲染,一种暗示,使这些伤病员也都感到自己也应该坚强,也应该为丞相效命。

    最后打赢了这场仗,我带你们回家,带所有人一起回家。更是说出了所有将士的心声。抓住了大家的心。这一句话感动了大家,也激发了大家的斗志,一定要打赢这场仗。回家成了一个号召,大家都相信丞相,相信丞相终会带领大伙回家。

    所有人的心都集中在了一个人身上,那就是曹操,曹操指向哪里,他们就打向哪里,不惜一切,甚至生命。

    将心比心的真情动人不仅仅表现在这种军国大事上,它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个小角落里都存在,并不断地上演着,让他人朝向自己希望的目标前进。

    某工厂有位19岁的青年工人,纪律松懈,作风散漫,过去还曾有过小偷小摸行为。领导和团干部虽多次对他进行批评教育,但收效甚微。

    后来车间调来一位女团支部书记,她决心帮助这个青工进步。

    她了解这名青工的身世、经历和性格以后,首先动员了自己的母亲在一天之内把这个青工的棉衣和被褥全部拆洗了一遍,关于批评劝说的话一句没讲。结果这个青工深受触动,半宿没睡着觉。

    过后,她在找这个青工谈话时说:“我娘很小就失去了母亲,她对我讲,没有母爱的人是很苦的。你母亲去世早,听说你遭了不少罪。”听了这话,青工眼眶里滚动着泪珠。

    女团支书接着说:“你总不能背着过去偷吃过别人东西的包袱,我了解,这不全怪你,你小啊。继母不让吃饱,你饿啊!这是无奈,再说你已改了嘛,应当轻装前进啊!”

    听着句句真诚感人的话语,这位青工失声痛哭。从此以后,他发生了转变,取得了可喜的进步。

    “你以怎样的态度对待别人,别人也会以怎样的态度对待你。”这是成功学家拿破仑·希尔的一句名言。

    你尊重他,他才会尊重你,你关心他,他也会关心你,你重视他,他会重视你,你把他放在心上,他终会把你放在心上。

    美国斯凯电子电视公司总裁阿瑟·利维,为了闭路电视的研究工作,曾录用一位颇有干劲的青年人比尔。

    比尔一上任,便一头钻进了实验室,在工作最紧张的时候,比尔一连40多个小时没离开过工作台。

    看到这一情景,利维深深感动了,他拉着比尔的手说:“要是你再不改变一下工作方式,我就要停止新产品的研制工作。”

    “为什么?”比尔惊讶地问。

    “像你这样不分昼夜地工作,不等新产品问世,人就累垮了。”利维说,“我宁愿不做这种生意,也不能赔上你的生命。我知道你是在竭尽全力干这项工作,你的心意我领了,就是研制不成功,我也不会怪你的。”

    简短的一番对话,利维的真挚关心,心疼,令比尔的大脑瞬间空白,温暖流入了彼此的心田,他们结成了至交。不到半年时间,闭路电视就研制成功。

    人心都是肉长的,人是一种感情的物种。一旦你征服了他的感情,你就征服了他的心,他会心甘情愿为你做任何事。

    战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魏国统帅吴起视自己的士兵(魏武卒)如手足。

    在一次长途作战中,一个士兵的身上长了个脓疮,身为统帅的吴起,竟然亲自用嘴为士兵吸出脓血,脓血是有毒的,一般人都唯恐避之不及,然而吴起却用嘴去吸允。

    这就表现出他对士兵的情之切,爱之深,使这个士兵衷心感动,在战场上更加奋勇杀敌,也使得全军将士为之动容,提升了整天的杀气和斗志,誓为吴帅肝脑涂地。

    无独有偶,楚霸王项羽,也曾亲自提着饭去看望受伤的将士,让所有的热血男儿都心里滚烫烫的,士为知己者死,为霸王英勇作战。

    人与人之间,总是相互的。你对别人投之以桃,别人就会对你报之以李。你对别人指手画脚,别人自然对你没好话没好气。你对别人真诚友爱,别人自会对你倍加仁爱。你对别人怒目相向,别人难免会还你以颜色。

    只要我们将心比心、真诚真心地去对待他人,让他感觉到他在你心中有多重要,就一定能踏入他的心坎,走入他的心田,感动他那颗晶莹剔透的心。他会把你当做知己,因为你明白他的感受,明了他的心,士为知己者死,他会为你竭尽全力做事。

    ▲留出空白,让交往更深入彼此的心

    有时候留出空白,什么都不做,会有更好的效果。

    中国画里有一个术语叫“留白”,就是画家在绘画时故意留下一角空白,以使观赏者产生丰富的联想和不尽的遐思。如果一幅画能够适当地留下不着色彩的空白,会收到“恰是未曾着墨处,烟波浩渺满目前”的效果。在音乐中,作曲家作曲时也经常在乐曲中间留下停顿,也能起到和“留白”同样的作用。

    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有这样一段:“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水下滩。水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渐歇。别有忧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音乐于极致中戛然而止,给人留下的是无尽的思想空间,也起到了留白的作用。

    这种留出空白的艺术表达方式,给人感觉更富有灵气,更能启发人的想象力,具有独特的审美效果。留白为什么会起到这样的作用呢?它是有其心理学依据的。

    心理学家认为人的心理有这样的特点:在感知世界的时候,如果感知对象不完整,便会自然地运用联想,在头脑中,对不完整的感知对象进行补充,直至完整。

    奇妙的是,人们对经过联想去“补充”的感知对象,会产生更强烈的心理触动,不仅印象深刻,而且更容易记住。这种现象是由空白效应所致。空白效应是指在演讲的过程中,适当地留一些空白,会取得良好的演讲效果。

    说到这里,我们大概会想起王家卫的电影《花样年华》。影片在寂寞、梦想、逃避的情节中慢慢地铺开,但自始至终都没有直接表现男女主角之间的恋爱场景,这就是要留给观众自己去想象的。

    留白在很多领域里都有奇妙的作用。

    老师在讲课的时候,利用空白效应可以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比如,老师朗读课文《孔乙己》,当他读完最后一句:“———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就一言不发。课堂一片沉寂,学生们沉浸在思考中。过了一会,老师才开始讲这篇课文的内涵,而学生因为经过了一会自己的思考,就更容易理解老师的讲解。

    空白效应给我们的启示是,在人际交往过程中,要善于留白。

    针对某些问题,不妨先放一放,停一停,给对方一些自省的空间和时间,让他自己去体会、醒悟。

    在和人交往中,有时“无声”会比“有声”具有更大的影响力量,这也是空白效应的表现之一。

    一次,我和同学聚会去了,午夜零点才带醉而归。回来的时间超过了父母给她规定的时间,而且还喝了那么多酒,让爸妈很生气。妈妈开门的时候就劈头盖脸地训斥了我一顿,说:“你赶紧向父亲道个歉。”顿时,我一下子清醒了,感到大祸临头。我本以为严肃的父亲会狠狠批评我训斥我,没想到父亲面色凝重,眼神复杂地盯着我看了几秒钟,然后拖着沉重的步伐离去。

    那时我的心由紧张害怕变成了愧疚和感激,我爱爸爸妈妈,觉得太对不起他(她)们了。这种自责的心理让我后来再没发生类似的事情。如果当初父亲狠狠批评我一顿,即使说的对,出于自尊心,也会使我出现逆反和排斥心理。而这无言的感情传递却比一箩筐的批评效果更好!

    在生活中,和亲密的人相处,也要注意适当地留白。

    比如夫妻之间,如果相互之间没有距离,把对方看得太紧,恐怕只会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对感情的发展不利。相反,如果给对方一定的空间,彼此保留一定的神秘感,那点空白会使两人更有走近的欲望。

    针对某些双方有矛盾有争议的问题,不妨先放一放,停一停,给彼此方一些自省的空间和时间,让大家慢慢去体会、醒悟。

    当双方的矛盾或者分歧就要一触即发,当对方瞬间就要大发雷霆的时候,不妨用沉默或者其它如喝杯茶,吃个饭之类的转移注意力的方式,来暂时避开对方的锋芒,同时也让自己冷静下。通常这样更有利于双方最终问题的理性、和平解决。

    双方交往中,更要适当地留出空白、空隙,像取暖的刺猬一样,彼此过于亲近,就会互相刺伤,要保持一个亲密度,留点缝隙,让新鲜灵动的空气自由出入。

    须知,当你越是握紧手中的沙子,它们流失的越快,所剩无几;当你平坦着双掌捧着它们时,它们却乖乖地躺在你的掌心,不愿离去。

    ▲先抑后扬,更易得到对方好感

    某公司自从多年前成立,就骏业宏发、蒸蒸日上,今年的盈余竟大幅滑落。这绝不能怪员工,因为大家为公司拼命的情况,丝毫不比往年差,甚至可以说,由于人人意识到经济的不景气,干得比以前更卖力。

    这也就愈发加重了董事长的心头负担,因为马上要过年,照往例,年终奖金最少加发两个月,多的时候,甚至再加倍。

    今年可惨了,算来算去,顶多只能给一个月奖金。

    “让多年已经惯坏了的员工知道,士气真不知要怎么滑落!”董事长对总经理说,“许多员工都以为最少得加两个月,恐怕飞机票、新家具都订好了,只等拿奖金就出去度假或付账单呢!”

    总经理也愁眉苦脸了:“好像给孩子糖吃,每次都抓一大把,现在突然改成两颗,小孩一定会吵。”

    “对了!”董事长突然触动灵机,“你倒使我想起小时候到店里买糖,总喜欢找同一个店员,因为别的店员都先抓一大把,拿去称,再一颗颗往回扣。那个比较可爱的店员,则每次都抓不足重量,然后一颗颗往上加。说实在话,最后拿到的糖没有什么差异。但我就是喜欢后者。”

    没过两天,公司突然传出小道消息。

    “由于营业不佳,年底要裁员……”

    顿时人心惶惶了。每个人都在猜,会不会是自己。最基层的员工想:“一定由下面杀起。”上面的主管则想:“我的薪水最高,只怕从我开刀!”

    但是,紧跟着总经理就做了宣布:“公司虽然艰苦,但大家同一条船,再怎么危险,也不愿牺牲共患难的同事,只是年终奖金,绝不可能发了。”

    听说不裁员,人人都放下心上的一块石头,那不至于卷铺盖的窃喜,早压过了没有年终奖金的失落。

    眼看除夕将至,人人都做了过个穷年的打算,彼此约好拜年不送礼,以共度时艰。

    突然,董事长召集各单位主管召开会议。看主管们匆匆上楼,员工们面面相觑,心里都有点七上八下:“难道又变了卦?”

    是变了卦?没几分钟,主管纷纷冲进自己的单位,兴奋地高喊着:有了!有了!还是有年终奖金,整整一个月,马上发下来,让大家过个好年!”

    整个公司大楼,爆发出一片欢呼,连坐在顶楼的董事长,都感觉了地板的震动……

    这位董事长给那些不会发奖金的老板上了一课。与其因最好的企盼,造成最大的失望,不如先抑后扬,用最坏的打算,带来意外的欣喜。

    美国心理学家阿伦森·兰迪做过一个实验。

    他把被试者分为4组,施行不同的措施,结果也不同,分别如下:

    对第一组被试行始终否定(-,-),被试者不满意。

    对第二组被试者始终肯定(+,+),被试者表现为满意。

    对第三组被试者先否定后肯定(-,+),被试者最满意。

    对第四组被试者先肯定后否定(+,-),被试者表现为最不满意。

    这种心理现象,在现实生活中很普遍,平时人们常说:“磕一千个头后放一个屁,效果全无”,“有一百个好,最后一个不好可结成冤家”。

    我们把这种先否定后肯定,先抑后扬给人最好的心理感觉的规律,叫做“欲扬先抑定律”。也就是说,在对别人进行肯定或否定、奖励或惩罚时,并不是一味地施行肯定和奖励最能给人好感,也不是一味地施行否定和惩罚最能给人恶感。

    事实是,先否定后肯定,也就是先抑后扬,能给人最大的好感,而相反,先肯定后否定则给人的感觉最不好。

    某汽车销售公司的老李,每月都能卖出30辆以上的汽车,深得公司经理的赏识。可是这个月生意却不太顺利,由于种种原因,老李预计当月只能卖出10辆车。

    但是老李很懂心理学,他先是跟经理说:“由于银根紧缩,市场萧条,我估计这个月顶多卖出5辆车。”

    经理点了点头,对他的看法表示赞成。

    没想到一个月过后,老李竟然卖了12辆汽车,公司经理对他的业绩大大夸奖了一番。

    如果老李一开始说本月可以卖15辆,或者事先不说自己的预计,结果只卖了12辆,公司经理的感觉可能就完全不同。他可能觉得老李做得太失败了,不但不会夸奖,反而可能批评他。

    老李就是采用先抑后扬的方法,先降低别人的心理期待,再超出他的期待,就能给对方以好感了。

    “灵儿,真是不好意思,我今天下午突然有急事,可能要晚点到你那里。”晴晴给自己的老同学打电话。

    “啊,要晚到多久?”灵儿下午还有另外的安排,所以有点不高兴。

    “大概可能会晚到40分钟吧,真是不好意思呀!”

    “好的,40分钟,等你。”

    实际上,晴晴十几分钟就匆匆赶来了。看到上气不接下气的晴晴,灵儿很是意外地惊喜。

    我们在日常交往中,也可以使用这种先降低别人的心理期望值,然后突如其来地超出他的期望,让他吃惊,惊喜一番,他就会对你产生格外的好感。

    这比先给别人一个很高的期望值,别人眼巴巴地看着你创造佳绩,而你实际上只是做出了个平平的业绩,要好得多,因为这给他造成了心理落差,使他原本对你的好感也荡然无存,甚至觉得你无能,真是看错你了。

    一家报社的记者受领导之命去采访一件事,本来这件采访工作相当地困难,当领导问他有没有问题时,他拍着胸脯回答说:“没问题,包您满意!”

    过了三天,没有任何动静。领导后来问他进度如何,他才老实说:“不如想像的那么简单!”

    当时,领导虽然没说什么,但对他前几天拍着胸脯的回答已有些反感。

    这就像三杯水的故事:一杯温水(始终都保持温度不变),一杯冷水,一杯热水。

    当我们先把手放进冷水中,再放到温水中,会感到温水热。当我们先把手放进热水中,再放到温水中,感到温水凉。

    同一杯温水,出现了两种不同的感觉。

    有一位著名的导演,也很懂得利用这个心理规律来激发下属----演员的积极性。

    这个导演素以要求严格著称,因此一般的演员都比较怕他。但是这个导演也很善于发掘演员们的潜力。

    他总是在工作的开始阶段,冷着脸,让演员们看见就害怕,非常担心演不好,达不到他的要求。这迫使演员付出最大的努力,发挥出最好的水平。

    而当导演对演员感到满意时,就露出灿烂的赞许的笑容。这种难得一见的笑容对演员形成了极大的鼓舞,甚至有一位演员说,导演的笑容就是他演好的最大动力。

    通常,那些平时对我们冷淡严格的人,偶尔对我们展露的一抹微笑,一句鼓励的话,都会让我们备受鼓舞。

    ▲满足他的急需,收获人情的硕果

    著名作家钱钟书先生一生日子过的比较平和,但是困居上海写《围城》的时候,也非常窘迫。

    当时他的学术文稿没人买,于是在他写小说的动机里就掺进了些挣钱养家的成分。但是一天500字的精工细作,又绝对不是商业性的写作速度。根本就赚不到什么钱,简直是入不敷出,穷困潦倒。

    这时,黄佐临导演上演了喜剧《诚心如意》和《弄假成真》,并且及时支付给了钱钟书可观的酬金,才使钱家度过了难关。

    时隔多年,黄佐临的女儿之所以能够独得钱老的允许,开拍了电视连续剧《围城》,实际上是因为她怀揣了老爸的一封亲笔信。

    黄佐临40多年前的帮助,钱钟书多年后还报。

    濒临饿死时送一个萝卜和富贵时送一座金山,就内心感受来说,完全不一样。前者是急需之物,能够解决生死大事,无疑更让人感之于心。

    “在饱足人的眼中,烧鹅好比青草;在饥饿人的眼中,萝卜便是佳肴。”

    “人们在沙漠中口渴难耐时所期望的,并非让人扔给你一袋钞票或珠宝,而是一瓢能解渴的凉水。人们在身无分文时所期望的,并非腰缠万贯,而是能解决有米之炊。”

    若想获得别人的好感,成为一个到处受欢迎的人,有一个简单的办法:让他人从双方的交往中受益。

    此外,还有一个更有效的办法:揣摩到他现在的急需,并竭尽所能地予以满足。那么他将对你感激不尽,发誓要回报你,甚至效忠于你。

    当他人非常困难之时,如果能够慷慨地予以帮助,定能让他感动不已,让他的心灵猛烈震动。他会暗下发誓,有朝一日,定当涌泉相报。此时,你已收获的是他的心,他的忠诚和情意。来日,或许就有更丰厚的回报。

    鲁肃和周瑜是两个著名的历史人物,他俩在同朝为官之前,还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

    三国争霸之前,周瑜并不得意。他曾在军阀袁术部下当了一个小小的居巢长,也就相当于一个小县的县令罢了。

    这时候地方上闹饥荒,年成不好,粮食问题日渐严峻起来。居巢的百姓没有粮食吃,活活饿死了不少人,军队也饿得失去了战斗力。周瑜作为父母官,看到这悲惨情形,急得心慌意乱,却不知如何是好。

    有人献计,说附近有个乐善好施的财主鲁肃,他家素来富裕,想必囤积了不少粮食,不如去向他借。

    周瑜带上人马登门拜访鲁肃,寒暄过后,周瑜就直接说:“不瞒老兄,小弟此次造访,是想借点粮食。”

    鲁肃一看周瑜仪表不凡,定是大器之才,有心结交,哈哈大笑说:“此乃区区小事,我答应就是。”

    鲁肃亲自带周瑜去查看粮仓,这时鲁家存有两仓粮食,各三千斤,鲁肃痛快地说:“也别提什么借不借的,我把其中一仓送与你好了。”

    周瑜及其手下一听他如此慷慨大方,都愣住了。要知道,在饥馑之年,粮食就是生命啊!周瑜被鲁肃的言行深深感动了,两人就此交上了朋友。

    后来周瑜当上了将军,他不忘鲁肃的恩德,将他推荐给孙权,鲁肃终于得到了干大事业的机会。

    俗话说:“不惜钱者有人爱,不惜力者有人敬。”让他人受益,能让他喜欢你,但是,满足他人当下的急迫需求却能给人留下更深的印象,能让你获得忠诚和情义。

    “汽车界的经营奇才”亚柯卡曾说:“所谓经营,无非是一种人际关系的网络而已。”

    其实,不管是经营事业,还是经营人生,都不过是一种人际关系的网络。你把人际关系搞得好,到处有人相助,自然成功。大凡成功人士,都善于放“人情债”,到处播撒人情的种子,这是他们人际关系畅通、事业有成的一个重要原因。

    乌井信治郎是日本桑得利公司的董事长,深受部下爱戴,员工都称呼他“父亲”,因为他对部下的关怀确实犹如慈父般温暖。员工有困难,乌井总是尽心尽力地关怀帮助,就像父亲对待自己的儿女一样。

    有一次,新职员作田的父亲不幸去世。他不想让同事知道他家有丧事,以免麻烦人家。但在出殡当天,乌井率领桑得利的全体员工到殡仪馆帮忙。他还像死者的亲属一样,站在签到处,对前来祭拜的人一一磕头答礼。

    丧礼结束后,乌井对作田说:“没有车子,你和伯母如何回家呢?”说完,立刻跑去叫了一辆计程车,亲自送作田和他的母亲回家。

    后来,作田当上主管后,常对部下提起此事,并说:“从那时起,我就下定决心,为了老板,即使牺牲性命也在所不惜!”

    世界上任何重要的事情,都是人的事情,只要把人打理好了,则无事不可成。你种下人情,将收获成倍的人情。而满足他的急需显然是一颗人情的良种,必将使你收获人情的硕果。

    ▲谨慎警醒,防人之心不可无

    有句古语,叫做“画龙画虎难画骨,知人知面难知心”,人心难测。

    姜华为人挺好,能力也佳,却总是官途不顺。

    他自己也纳闷:“有人跟领导搞不好关系所以才不被提拔,我跟领导关系倒是不错,怎么也不起作用呢?”

    星期天,他正烦着,见儿子和同学下跳棋,就凑过去解闷儿。

    儿子总是输,于是他帮儿子出主意:“你不会给自己多搭几座桥吗?”(搭桥——下跳棋的一种捷径,每搭一座桥,就可以连跳好几步,事半功倍。)

    棋局大有起色,李四得意洋洋,就势教导儿子:“生活就跟下棋一个道理,学会给自己多搭几座桥,多寻求一些帮助和捷径,路才好走。”儿子连连点头。

    儿子的同学笑而不语,移动两个棋子儿,就把儿子刚设好的棋路给堵死了。于是,棋局又一次急转直下,儿子又输了。

    儿子的同学得意地说:“看到了吧,这就叫拆桥,桥搭得再好,碰上一个拆桥的,你就输定了。所以,要赢棋不但要搭桥,还要防着别人拆桥,关键时刻还要学会拆别人的桥,这才能走得比别人快呀!”

    姜华大怔,接着大悟,然后仰头长啸。

    半年后,姜华官途畅通,势如破竹无人能阻。

    在此,我并不是提倡要拆别人的桥。(现实中,很多人都这么做,正因为如此)我们在日常的做人做事、与人交往中,谨慎一些,警醒一点,留个心眼,防着别人拆你的桥却是非常必要的。所谓“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一只小鸟飞到南方去过冬。

    半路上,天很冷,小鸟几乎冻僵了。于是,它飞到一大块空地上。一头牛经过那儿,拉了一堆牛粪在小鸟的身上,冻僵的小鸟躺在粪堆里,觉得很温暖,渐渐苏醒过来。它温暖而舒服地躺着,不久唱起歌来。

    一只路过的野猫听到声音,走过去看个究竟。循着声音,野猫很快发现了躺在粪堆里的小鸟,把它拽出来吃掉了。

    有时候,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不是每个往你身上拉大粪的人都是你的敌人,也不是每个把你从粪堆里拉出来的人都是你的朋友。最重要的是:“当你躺在‘粪堆’里时,最好把你的嘴闭上。”

    人们往往在安逸中忘记危机的存在,意识不到危机就潜伏在我们四周,已经给我们造成了十面埋伏,还乐悠悠地混日子,或者苦闷闷地思索—怎么总是这么倒霉、背运?

    当我们在苦思时,也许已经有人笑里藏刀,表面一套背地一套,给我们设了陷阱、下了绊子。当我们在悠闲度日时,也许已经有人给我们正循着声音,正伺机一口咬死我们。

    我们常听到这样的话:不怕真小人,就怕伪君子。有些人坏,坏在了明处,坏得敢作敢为,这种人不那么可怕。最可怕又可恨的人是表面对你好,背地里想尽办法污蔑你的声誉、损害你的利益,而你呢还傻乎乎地把他(她)当成好人。

    利益当头,大家可以公平竞争,各自发挥自己的能力和特长。虽然是竞争中的对手,但是正因为此,才促进了双方的提升,是真正的朋友。能有这种心境,能做到如此的人,必定能有一番作为。

    然而我们身处人群中,人总是形形色色的,所谓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其中不乏一些心怀鬼胎、不择手段、笑里藏刀、见不得别人比自己好的人。

    从前,有一个地方住着一只蝎子和一只青蛙。蝎子想过池塘,但不会游泳。于是,它爬到青蛙面前央求道:“劳驾,青蛙先生,你能驮着我过池塘吗?”

    “我当然能。”青蛙回答,“但在目前情况下,我必须拒绝,因为你可能在我游泳时蜇我。”“可我为什么要这样做呢?”蝎子反问,“蜇你对我毫无好处,因为你死了我就会沉没。”

    蝎子可怜巴巴地说:“求求你,青蛙先生,你是最善良的,最爱帮助别人的,拜托你帮我过河吧,我保证,绝对不会蛰你。我发誓。”

    青蛙虽然知道蝎子是多么狠毒,但又觉得它说得也有道理。看他那可怜兮兮又真诚的样子,青蛙想,也许蝎子这一次会收起毒刺,于是就同意了。

    蝎子爬到青蛙背上,它俩开始横渡池塘。就在它们游到池塘边时,蝎子突然弯起尾巴蜇了青蛙一下。伤势严重的青蛙大喊道:“你为什么要蜇我呢?是我在帮你呀。”

    “我知道。”蝎子跳到岸上,对正在下沉的青蛙说,“但我已经过来了,还不需要你了,我是蝎子,就爱蜇你。”

    生活中,这种过河拆桥、卸磨杀驴的人处处皆是,我们不能被他们的装可怜、假真诚所欺骗。

    我们经常看到:日常的好友,在利益关头,互相扯皮,为了自己获取利益,不惜背后施阴手,损害对方

    看到平时和自己差不多的人,突然比自己过的好,升的快,就开始嫉妒(当然嫉妒之心人人都有),并把这种嫉妒付诸于损害他人的行动(打小报告、出卖好友、暗下杀手等),损人不利己,只为了看到别人痛苦而得到心理上的满足,这还真是大有人在。

    看到一些人在一起合作,共同决议,商讨对策,采取行动,然而各自却心怀鬼胎,打着自己的小算盘。

    总之,我们要像二郎神一样,多张一只眼,时刻警惕,揣摩他人的心思,谨慎自己的言行,严防受害。

    在离大海不远的渔夫家里,一只牡蛎遇到了几条鱼。它们被扔在地上,喘着粗气,脸色十分难看。

    “哎,我真害怕,在这儿我们都得死,真没有办法呀?”牡蛎从来没有这样忧伤,它望着同伴们低声地说。

    这时,一只老鼠从这儿经过。这只老鼠对自己的健康十分得意。

    牡蛎准备利用这从天而降的惟一机会。“老鼠,请您听着,您的心肠这么好,肯定能把我带到海边去吧。”

    老鼠看了牡蛎一眼。他可不是傻瓜,不能不想到,这个牡蛎又漂亮又肥大,一定有许多可口的、富有营养的精肉。

    “马上就行动。”于是老鼠回答说:“不过,为了把你带到海边,你得把壳张开一点。你的壳紧闭着,我怎么带你走呀?”

    “哦,听你的。”牡蛎同意了。但是,他十分警惕地半张半开,因为,牡蛎也不是傻瓜。

    老鼠立刻伸过嘴巴就咬。尽管他的行动迅速,但牡蛎事先就预料到了这一步,一下子就夹住了老鼠的脑袋。

    老鼠疼得吱吱叫。这叫声传到猫的耳朵里,猫立刻跑过来,捉住了老鼠。

    ▲利用共性心理,踏入他的心门

    下面一段话是心理学家使用的材料,你觉得是否也适合你呢?

    你很需要别人喜欢并尊重你。

    你有自我批判的倾向。

    你有许多可以成为你优势的能力没有发挥出来,同时你也有一些缺点,不过你一般可以克服它们。

    你与异性交往有些困难,尽管外表上显得很从容,其实你内心焦急不安。

    你有时怀疑自己所做的决定或所做的事是否正确。

    你喜欢生活有些变化,厌恶被人限制。

    你以自己能独立思考而自豪,别人的建议如果没有充分的证据你不会接受。

    你认为在别人面前过于坦率地表露自己是不明智的。

    你有时外向、亲切、好交际,而有时则内向、谨慎、沉默。

    你的有些抱负往往很不现实。

    ···

    这其实是一顶套在谁头上都合适的帽子。

    这是心理学家用一段笼统的、几乎适用于任何人的话让大学生判断是否适合自己,结果,绝大多数大学生认为这段话将自己刻画得细致入微、准确至极。

    如果有个“心理学家”这么对你说,你就会衷心地佩服他,觉得他说的就是你自己,是那么回事。此时,他已经踏入你的心门,不管后面他接着说的是什么,你都觉得他说的对,认为自己应该听从他的指导。

    心理学的研究揭示,人很容易相信一个笼统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特别适合自己。即使这种描述十分空洞,他仍然认为反映了自己的人格面貌。心理学上将这种心理倾向称为共性心理。

    有位心理学家给一群人做完明尼苏打多相人格检查表(mmpi)后,拿出两份结果让参加者判断哪一份是自己的结果。事实上,一份是参加者自己的结果,另一份是多数人的回答平均起来的结果。参加者竟然认为后者更准确地表达了自己的人格特征。

    共性心理在生活中十分普遍。

    拿算命来说,很多人请教过算命先生后都认为算命先生说得“很准”。

    其实,那些求助算命的人本身就有易受暗示的特点。当人的情绪处于低落、失意的时候,就会对生活失去控制感,于是,安全感也受到影响。一个缺乏安全感的人,心理的依赖性也大大增强,受暗示性就比平时更强了。

    加上算命先生善于观察人、揣摩人的内心感受,稍微能够理解求助者的感受,求助者立刻会感到一种精神安慰。算命先生接下来再说一段一般的、无关痛痒的话,便会使求助者深信不疑。

    很多所谓的心理大师,心灵导师,都是通过这种伎俩赢得别人的敬仰和崇拜。

    我们在日常的交往中,为什么不利用这种共性心理呢?

    通过对方的外貌、神态、言行举止,尤其是他所说的话语内容,在心中对对方有一个初步的认知判断。然后运用这种一般的、笼统性的语言描述,让他突然眼睛一亮,心灵一震,觉得你说的就是他,说的简直太对了,太准了,立马对你是尊重,敬仰万分。你再说什么,他都会很重视,乖乖听从。

    记得有一天,我认识了一个女孩儿。她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精神奕奕,穿着大方整洁,见人先笑,举止得体,也很健谈。一个很正常的小白领就是这样。

    在听了她说的一些话后,我说:

    你外表看起来很外向,很随和。实际上你的内心很刚强,你对问题有自己的看法,别人如果没有充足的理由很难说服你。外柔内刚。

    你看起来很健谈,很爱交际。实际上在你的内心,你需要的是一片属于自己的净土,有时你会一个人安静的待着做自己喜欢的事。

    你知道要面对现实,要生存。但是有时候你又控制不住自己爱幻想一些美好。

    你有时候会不太确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自己为什么活着,未来的路究竟怎样?但是一旦你确定了目标,你就会努力去争取实现。

    ···

    这其实是一件穿在许多人身上都合适的衣服。

    但是当我对她说这些的时候,她简直惊呆了,她说我是第一个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如此了解她的人,有些人和她在一起一两年也没能这么清晰地明白她。立马对我佩服的是五体投地,敬仰万分,觉得我就是她的好朋友,知己。

    其实,我并没有太注意去听,去分析她说的具体内容,而只是运用了人们的这种共性心理,给她穿了件漂亮的均码衣服。

    在我们后来的交往中,她一直都很尊重我,遇到问题总会认真听取我的意见,我偶尔有事要她帮忙,她会特别高兴,觉得很荣幸能为我做事。直到现在依然如此。

    ▲留人面子,获取他的感激心

    有一天晚上卡耐基参加一个宴会,宴席中,坐在他右边的一位朋友讲了一段幽默故事,并引用了一句话,意思是“谋事在人,成事在天”。那位健谈的朋友提到,他所引用的那句话出自《圣经》。但卡耐基知道这位朋友错了,他很肯定地知道出处,一点疑问也没有。

    为了表现优越感,卡耐基忍不住纠正他。对方立刻反唇相讥:“什么?出自莎士比亚?不可能!绝对不可能!”那位朋友一时下不来台,不禁有些恼怒。

    当时卡耐基的老朋友法兰克·葛孟坐在他左边。他研究莎士比亚的著作多年,于是卡耐基就向他求证。葛孟在桌下踢了他一脚,然后说:“戴尔,你错了,他是对的,这句话的确出自《圣经》。”

    那晚回家的路上,卡耐基对葛孟说:“法兰克,你明明知道那句话出自莎士比亚。”

    “是的,当然。”他回答,“《哈姆莱特》第五幕第二场。可是亲爱的戴尔,我们是宴会上的客人,为什么要证明他错了?那样会使他喜欢你吗?他并没在征求你的意见,为什么不保留他的脸面?”

    无论你采取什么方式指出朋友的错误:一个蔑视的眼神,一种不满的腔调,一个不耐烦的手势,都有可能带来难堪的后果。你以为他会同意你所指出的吗?绝对不会。因为你否定了他的智慧和判断力,打击了他的荣耀和自尊心,同时还伤害了他的感情。对方非但不会改变自己的看法,还要进行反击。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谁都不愿把自己的错处或隐私在公众面前“曝光”,一旦被人曝光,就会感到难堪或恼怒。因此,在交际中,如果不是为了某种特殊需要,一般应尽量避免触及对方所避讳的敏感区,避免使对方当众出丑。

    法兰克·葛孟对戴尔·卡耐基的人生告诫是:一些无关紧要的小错误,放过去也无伤大局,那就没有必要去纠正。这样不但能保全朋友的面子,维持正常的谈话气氛,还能使你有意外的收获——在朋友和在场的人心目中建立良好的印象,这无疑有利于自身人气的提高。

    人活一张脸,树活一张皮。人人都有一张脸,是脸都会要面子。所以,我们那与人交往,必须时刻顾及到他人的面子。挽回了他人的脸面,他会衷心感激你,喜欢你。

    1953年,周恩来总理率中国政府代表团慰问驻旅大的苏联官员。

    在我方举行的招待宴会上,一名苏军中尉翻译总理讲话时,译错了一个地方。我方一位同志当场作了纠正。这使总理感到很意外,也使在场的苏联驻军司令大为恼火。因为部下在这种场合的失误使司令有些丢面子,他马上走过去,要撕下中尉的肩章和领章。宴会厅里的气氛顿时显得非常紧张。

    这时,周总理及时地为对方挽回了面子,温和地说:“两国语言要做到翻译准确无误是很不容易的,也可能是我讲得不够完善。”并慢慢重述被译错了的那段话,让翻译仔细听清,之后这名苏军中尉准确地翻译了出来,缓解了紧张气氛。

    总理讲完话在同苏军将领、英雄模范干杯时,还特地同翻译单独干杯。苏联官员和其他将领为此都流出了热泪,翻译被感动得举着杯久久不放。

    周总理在此处,就是恰当地挽回了对方的面子,赢得了对方的感激之心。这无疑对加深双方的友谊和顺利合作有着重要的润滑作用。

    在社交中谁都可能不小心弄出点小失误,比如念了错别字,讲了外行话,记错了对方的姓名职务,礼节失当,等等。

    当我们发现对方出现这类情况时,只要是无关大局,就不必对此大加张扬,故意搞得人人皆知,使本来已被忽视了的小过失,一下变得显眼起来。更不应抱着讥讽的态度,小题大做,拿人家的失误在众人面前取乐。

    因为这样做不仅会使对方难堪,伤害他的自尊心,让他对你心生反感,而且也容易使别人觉得你为人刻薄,在今后交往中对你敬而远之,产生戒心。

    在社交中,有时常会进行一些带有比赛性、竞争性的文娱活动,比如棋类比赛、乒乓球赛、羽毛球赛等。

    有经验的社交者,在自己“实力雄厚”、绝对能取胜的情况下,往往并不会使对方败得很惨,反倒是有意让对方胜一两局,既不妨碍自己总体上的获胜,又不使对方太失面子。比如有些象棋高手,在连赢几盘后,往往会有意地走错几步,让对方最后赢一两盘。大家都心知肚明,你给他留了面子,他自然心存感激。

    ▲投其所好,让他高高兴兴帮你办事

    闭上眼睛回想一下,我们在请人帮我们办事之前,是不是会摸清楚他的喜好,然后有针对性地去?

    比如,我们创业需要融资,如果想从一个有钱人手里拿到大笔的资金,而他又是出了名的“性情古怪”,如果从正常的程序谈判、协商,可能会花费大量的精力和时间,都一无所获。

    但是,如果我们能够找到他的兴趣喜好,恰到好处地投其所好,赢得他的欢心和喜爱,此时,再拿出来早已经准备好的计划书或者策划方案,很容易、很快,他就会高高兴兴地帮我们提供资金。

    如果他喜欢古董,我们就送上罕见有品位的古董珍品,如果他喜爱字画,我们不妨带上传世名作做为见面礼,如果他喜欢踢足球,我们不妨效法—高俅,获取“高官”,如果他喜欢饮酒作乐,我们就顺水推舟陪他喝个够。

    心理学上有这么一个规律—好心情乐助人律,也就是说心情好可以使人更容易帮助别人。

    心理学家曾经做过一个实验:

    他们故意在公用电话里放置了一枚硬币,假装是前一个人忘掉的。被试者去打电话,忽然发现了这个硬币,感到非常高兴。

    这时,试验者抱着一堆书籍之类的东西从他跟前走过,故意让书突然掉到地上。刚从电话亭里出来的这个心情好的被试者,大多会帮助他捡起地上的书。而对于没有捡到额外钱币的人,帮助陌生人捡书的概率则小得多。

    军阀混战时期,有一个人,想在东北谋一个职业,曾经请了个有权势的商人,帮他推荐,张作霖也表示同意委以重任。可过了几天,还迟迟不见任书,那个人急得团团转。

    凑巧,他遇到了一位故交,此人正好是张作霖的顾问。这个人把自己的处境告诉了他,请求他催催张作霖。

    谁知那位顾问却像拨浪鼓似的一个劲儿地摇头,推却道:“不好办啊。你既有人推荐了,我再为你去说情,好像是追问他一般。他是一个多疑的人,便会想到你为什么如此迫不及待地要在他那里谋事。本来也许会给你个差事,这样一来,非但不给,搞不好还会招来祸害。”

    不过,顾问到底是顾问,他见那人一脸的失望与忧伤,竟也为朋友想出条主意:“我想到一计,张大帅近来很高兴玩麻将,对麻将情有独钟,我们就借某总长家里,请人来吃饭打牌。打牌时你也来,你是打麻将的老手,每次是只赢不输。这回你只许输,不许赢。不妨连自己的底也输光,一定要让张大帅赢得满意,玩的开心。到那时候,我自有妙计。”

    到了约定的那天,在某总长家里,由那位顾问盛情邀请张作霖吃饭。茶余饭后,拉出麻将桌准备交锋。

    所有事情都照那位顾问的计划而行。这天,张作霖的牌可顺了,要什么牌就来什么牌。他高兴得手舞足蹈。

    那人真不愧是打麻将的老手,张作霖手中的牌,他摸得透透的。在玩牌过程中,他故意多次输给了张作霖。张大帅玩得十分高兴。

    打过牌后,张作霖同那位顾问边抽烟边聊,顾问有意捧他:“大帅,您这牌可打得太棒了。”

    张作霖扔掉烟头,莞尔一笑:“你夸奖了,全凭运气。”那位顾问话锋一转:“今天那一位这次到咱们这儿来,是想找一个差事的。他在前清也是个京官,还有些才干呢。”

    张作霖猛然醒悟,拍拍脑袋道:“噢,想起来了,有一个商人也曾经推荐过他的,我成全了他吧。”

    后来,没过多久,那个人就到东北去做官了。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人人都有自己的独特的喜好。如果我们能够抓住人人都喜欢投其所好的特点,自然能够给人留下比较好的印象,与其交往也会轻松自如很多。只要他高兴了,事情就好办了。

    查尔斯在纽约一家大银行做行政管理。他奉命写一篇有关某公司的机密报告。他只知道有一家工业公司董事长拥有他需要的资料。查尔斯便去拜访这位董事长。

    当他走进办公室时,一位女秘书探出头来对董事长说,今天没有什么特别的邮票。“我替儿子收集邮票。”董事长对查尔斯解释。

    那次谈话没有结果,董事长不愿意提供任何资料。查尔斯回来后感到十分沮丧。然而幸运的是,他记住了那位女秘书和董事长所说的话。

    第二天他又去了。让人传话进去说,他要送给董事长的儿子一些邮票。董事长高兴极了,用查尔斯的原话:“即使竞选国会议员也没有这样热诚!”

    他紧握我的手,满脸笑容。“噢,乔治,他一定喜欢这张。瞧这张,孩子准把它当作无价之宝!”董事长连连赞叹,一面抚弄着那些邮票。整整一个小时,我们谈论着邮票。

    奇迹出现了:没等我提醒他,他就把我需要的资料全都告诉了我。不仅如此,他还打电话找人,把一些事实、数据、报告、信件全都提供给我。出门我便想起一句一个新闻记者常说的话:“此行大有收获!”

    投其所好的关键是,了解其所好是什么,只有抓住了所好,才能让他高兴,这样,他才能对你有好印象,才能高高兴兴地就帮你把事情给办好。

    ▲表达你对他的喜爱,感动他的心

    一天,妻子请她的丈夫讲出自己的6个缺点,以便成为更好的妻子。他想了想说:“让我想一想,明天早晨再告诉你。”

    第二天一大早,他来到鲜花店,请花店给妻子送6朵玫瑰,并附上一个纸条:“我实在想不出你需要改变的6个缺点,我就爱你现在这个样子。”

    当他晚上回到家时,妻子站在门口迎接他,她感动地几乎要流泪。

    人大概都有一些自恋,也就是喜欢自己。这个世界上,你最爱的人是谁?恐怕大部分人都会回答是自己。人们都把自己当成世界的中心,自己作为衡量一切的标准。

    这符合人的自我中心的本性。如果别人喜欢我们,就比较容易赢得我们的喜欢,而不管他客观上是怎样的人。

    看看你身边的人,你想过你喜欢的人通常具有哪些特征吗?你喜欢他们,是因为他们漂亮吗?还是因为他们聪明?或者是因为他们有钱?有社会地位?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我们通常喜欢的人,是那些也喜欢我们的人。他不一定很漂亮,或很聪明,或者很有社会地位,仅仅是因为他很喜欢我们,我们也就很喜欢他们。这个规律叫做相互吸引定律。

    那么,我们为什么会喜欢那些喜欢我们的人呢?因为喜欢我们的人使我们体验到了愉快的情绪,一想起他们,就会想起和他们交往时所拥有的快乐,使我们—看到他们,自然就有了好心情。

    1920年,法军上尉戴高乐在舞会上特意邀请杜洛小姐跳舞。

    他对杜洛小姐说:“我有幸认识你,小姐,你使我非常荣幸,是一种莫名其妙的荣幸。”

    杜洛小姐听到这话,心里乐开了花,说道:“是的,上尉先生,我不知道还有谁的话比你的话更动听,比此时此刻更美丽。”

    他们边跳边谈,渐渐地依偎在一起了。第四支舞曲刚结束,他俩已山盟海誓,私订终身了。

    而且,那些喜欢我们的人使我们受尊重的需要得到了满足。因为他人对自己的喜欢,是对自己的肯定、赏识,表明自己对他人或者对社会是有价值的。

    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都会说:“我宁愿选择喜欢我的人,也不要选择我喜欢的人”。人都有惰性,无休止的付出却得不到什么回报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件极其痛苦的事情。而和喜欢自己的人在一起,就会感到非常轻松快乐,因为他时时刻刻都在用心地对待你,让你开心,把你放在心上,你会有一种被重视的感觉。

    有一个人说过这样一句话:“什么是好人?———对我好的就是好人。”其实这种观点是很有代表性的。人们大多是以这个标准来衡量周围的人的。

    有些人很善于利用这个心理定律赢得别人的好感。那就是,为了得到别人的认可,就表现出喜欢对方的样子。

    比如推销员,他每天要面对许多从未谋面的人,他也许并不了解那些人,但是,他必须表现出对对方的喜欢,这是为了让对方也喜欢他、接受他,他的生意才好做。

    可以说,这个规律在社交场中很具有实用价值。这是赢得别人好感的捷径。你可以经常表现出对别人的兴趣,这就表明你对他有好感,就会很容易赢得他同样的情感回报。

    回想一下我们自己,当别人表达出对我们的喜爱的时候,我们是不是会有一种莫名奇妙的欣喜?心花怒放?我们会不自觉地对他有着更深的印象,有着更好的感觉,甚至会不自觉地对他也产生好感?

    这种心理规律,在某种程度上,也和人们的自信缺乏有关。一个人如果自我尊重程度较强,较为自信,那么别人表示出来的对他的喜欢和赞扬,对他的影响就不是很大,人际吸引的相互性原则对他的作用也就不是很大。

    而那些具有较低自我尊重的人,往往不喜欢那些给他们否定性评价的人,因为他极不自信,所以特别需要别人的肯定,特别看重别人表达的对自己的喜欢。

    在实际生活中,严格地讲,没有人是完全自信的,因此大多数人都特别需要别人对自己的肯定。

    在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情况,就是两个人的相互喜欢是由一个人对另一个人单方面喜欢开始的。

    比如一个女孩开始时对一个男孩并没有多少好感,但是这个男孩子表现出了对她特别喜欢的态度,使这个女孩久而久之,也对这个男孩动心了,最后接受了他的追求。

    有一个小伙子固执地爱上了一个商人的女儿,但姑娘始终拒绝正眼看他,因为他是个古怪可笑的驼子。

    这天,小伙子找到姑娘,鼓足勇气问:“你相信姻缘天注定吗?”

    姑娘眼睛盯着天花板答了一句:“相信。”然后反问他,“你相信吗?”

    他回答:“我听说,每个男孩出生之前,上帝便会告诉他,将来要娶的是哪一个女孩。我出生的时候,未来的新娘便已经配给我了。上帝还告诉我,我的新娘是个驼子。我当时向上帝恳求:‘上帝啊,一个驼背的妇女将是个悲剧,求你把驼背赐给我,再将美貌留给我的新娘。’”

    当时姑娘看着小伙子的眼睛,并被内心深处的某些记忆搅乱了。她把手伸向他,之后成了他最挚爱的妻子。

    ▲运用多看效应,让他不知不觉喜欢你

    现在社会上很多包二奶、包三奶、包四奶……的现象,男人们好像永远都是见一个爱一个,新欢总比旧人吃香,自古至今,都是如此。正所谓“只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

    喜新厌旧、见异思迁,是人的天性使然嘛?

    20世纪60年代,心理学家查荣茨做过这样一个实验:

    先向被试出示一些照片,有的出现了20多次,有的出现了10多次,有的只出现了一两次,然后请被试评价对照片的喜爱程度。

    结果发现,被试更喜欢那些看过很多次的熟悉照片,而非那些只看过几次的新鲜照片,也就是说,看的次数增加了喜欢的程度。

    这种对越熟悉的东西就越喜欢的现象,心理学上称为“多看效应”。

    人的心既坚强又柔弱,是一个很奇妙的存在体。有些感情因素,比如喜欢,会在不知不觉的接触中,产生。接触频率,或者说见面次数越多,越会喜欢。

    有社会心理学家为了证明这个效应,曾做过一个实验:

    在一所大学的女生宿舍楼里,他们随机找了几个寝室,发给它们不同口味的饮料,然后要求这几个寝室的女生,可以以品尝饮料为理由,在这些寝室间互相走动,但见面时不得交谈。

    一段时间后,心理学家评价她们之间熟悉和喜欢的程度。

    结果发现:见面的次数越多,相互喜欢的程度就越大;见面的次数很少或根本没有,相互喜欢的程度也较低。

    闭上眼睛,仔细回想一下,我们对有些人的印象一般,但是随着经常的接触,是不是会越看越顺眼,甚至会越来越喜欢?

    有些人我们第一次可能觉得她不漂亮,不温柔,不是自己喜欢的类型。但是却天天见,时间长了,是不是也会越看越觉得她很漂亮,可爱?

    聪聪、小华和明明三个人在高中念同一个班,彼此都是很好的朋友。但是高考之后,聪聪和小华都考在了同一所大学读书,而明明则考到了另一座城市的一所大学里上学。

    聪聪和小华几乎每个星期都会碰面四五次,有时是相约一起出去玩,有时是一起吃个饭,有时是在校园巧遇。明明在新学校也结识了许多自己的新朋友,和聪聪、小华则是只在寒暑假才在家乡见面,一起开心地玩几天。

    结果:很显然,尽管他们三人还是好朋友,但是不知不觉中,聪聪和小华的关系更加亲密,而与明明则有些莫名其妙的生疏。

    ????可见,若想增强人际吸引,就要留心提高自己在别人面前的熟悉度。

    当一个男生喜欢一个女生的时候,就可以时不时地故意制造见面的机会。假如她经常去某个教室上自习,你就故意也在那个时间点去那个教室上自习,“hi,这么巧,你也来这上自习呀”,并想尽办法坐的离她近点儿。

    试想,你每天都这样见到她,在她旁边学习,就有机会了,所谓“近水楼台先得月”,你在时不时地和她探讨下问题,送她回家/寝室。她会对你的印象越来越深,很可能会不知不觉地就喜欢上你。

    假如你想得到领导的重视和赏识,你就有必要经常向领导汇报工作。工作一开始,就要先汇报,工作进行到一定阶段,要按时汇报,进行到一定程度,要及时汇报,工作完成,要立即汇报。

    这样,经常性地汇报,与领导接触的机会就多了,见面的次数也多了,让领导了解你的机会也多了,与领导越熟悉,领导越有可能喜欢你,这样,提拔你的可能性就大了。成不成,混个脸儿熟,机会总要大些。

    如果我们想与某人建立良好的关系,就不妨多找机会和他见面。

    ▲找出共同点,唤起他的情感共鸣

    在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有一位17岁的姑娘花了很长时间才找到一份在高级珠宝店当售货员的工作。

    在圣诞节的前一天,店里来了一位30岁左右的贫民顾客,他衣衫褴褛,一脸的悲哀、愤怒,并用一种不可企及的目光,盯着那些高级首饰。

    这个姑娘要去接电话,一不小心,把一个碟子碰翻,6枚精美的金戒指落到地上,她慌忙捡起其中的5枚,但第6枚怎么也找不着。

    这时,她看到那个30岁左右的男子正向门口走去,顿时,她醒悟到了戒指在哪儿。当男子的手将要触及门柄时,姑娘柔声叫道:“对不起,先生!”

    那男子转过身来,两人相视无言,足足有1分钟。

    “有事吗?”他问,脸上的肌肉在抽搐。

    姑娘一时竟不知说些什么,怔在那里。

    “什么事?”他再次问道。

    “先生,这是我头回工作,现在找个事儿做很难,是不是?”姑娘神色黯然地说。

    男子长久地审视着她,终于,一丝柔和的微笑浮现在他脸上。

    “是的,的确如此。”他回答,“但是我能肯定,你在这里会干得不错。”

    他停了一下,然后向前一步,把手伸给她说:“我可以为您祝福吗?”

    然后他转过身,慢慢走向门口。

    姑娘目送着他的身影消失在门外,转身走向柜台,把手中握着的第6枚金戒指放回了原处。

    这位姑娘如果叱责怒骂,甚至叫来警察,也能找回戒指,但姑娘的“饭碗”很可能就此砸了。

    她之所以能够成功地要回了青年男子偷拾的第6枚金戒指,关键是,在尊重谅解对方的前提下,以“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凄苦言语触动对方的心。“这是我头回工作,现在找个事儿做很难”,这句真诚朴实的表白,饱含着惧怕失去工作的痛苦之情,饱含着恳请对方怜悯的求助之意,终于感动了对方。

    因为青年男子也深知“现在找个事儿做很难”,深知如果自己拿走了这枚戒指,姑娘就会因此失业,那她也将会和自己一样,经受悲惨的生活。

    人人都有一颗心,都有柔软的一面,都有同情的一面,都有慈善的一面,都会将心比心地为别人考虑。

    只要我们能够击中彼此共同的那个柔弱点,就能引起他的情感共鸣,波动他的心弦。

    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年轻时立志在科学研究方面有所成就,可他的父亲十分反对他搞研究,因此他希望得到父亲的支持和帮助。

    有一次,他对父亲说:“父亲,我想问您一件事,是什么促成了您同母亲的婚事?”

    父亲回答说:“因为你的母亲十分吸引我。”

    伽利略又问:“那您有没有娶过别的女人?”

    父亲说:“没有,孩子。家人曾经给我介绍了一位富有的女士,可是我只对你母亲情有独钟。”

    伽利略说:“您说得一点也没错,您不曾娶过别的女人,因为您爱的是她,可是您知道吗?我现在也面临同样的处境。除了科学以外,我不可能选择别的职业,因为我喜爱的正是科学。其他事物对我而言,都毫无用途与吸引力。难道我要去追求财富或是荣誉?科学是我惟一的需要,我对它的爱,就如同对一位美貌女子的倾慕。”

    父亲说:“像倾慕女子那样?你怎么会这样说呢?”

    伽利略说:“一点也没错。亲爱的父亲,我已经18岁了。别的学生,哪怕是最穷的学生都会想到自己的婚事。可是,我却从没想过。因为别人都想寻求一位标致的姑娘作为终身伴侣,我却只愿与科学为伴。”

    父亲不说话了,只是默默地听。他深深地被儿子的话打动了,被儿子那颗对科学真挚的唯一的爱,如同自己对妻子一样炽烈,是不容改变的。最终,他愿意支持儿子的决定,支持儿子的科学事业。手机用户看每天读点心理学请浏览https://m.shuhaiju.com/wapbook/82745.html,更优质的用户体验。

热门新书推荐

  1. [其他小说]柯南里的克学调查员
  2. [玄幻小说]开局签到荒古圣体
  3. [玄幻小说]万妖圣祖
  4. [玄幻小说]万神主宰
  5. [玄幻小说]武道丹帝
  6. [修真小说]从笑傲江湖开始横推武道
  7. [玄幻小说]从斩妖除魔开始长生不死
  8. [玄幻小说]这个体质便宜卖
  9. [玄幻小说]皇修
  10. [都市小说]大国军垦
  11. [玄幻小说]大道之上
  12. [都市小说]我在直播间窥探天机
  13. [玄幻小说]从水猴子开始成神
  14. [穿越小说]骗了康熙
  15. [网游小说]全民游戏:从丧尸末日开始挂机
  16. [修真小说]过河卒
  17. [玄幻小说]我的师兄太强了
  18. [玄幻小说]猎妖高校
  19. [玄幻小说]反派:我的弟弟是天选之子
  20. [玄幻小说]太荒吞天诀
  21. [玄幻小说]诡秘:从阅读者开始
  22. [修真小说]开局女魔头负了我
  23. [穿越小说]晋末长剑
  24. [修真小说]五仙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