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损兑法灵蓍[1]。损兑者,机危[2]之决也。事有适然,物有成败。机危之动,不可不察。故圣人以无为待有德,言察辞合于事[3]。兑者,知之也[4]。损者,行之也。损之说之,物有不可者,圣人不为辞也。故智者不以言失人之言。故辞不烦[5]而心不虚,志不乱而意不邪。当其难易,而后为之谋,自然之道以为实。圆者不行,方者不止[6],是谓“大功”。益之损之,皆为之辞。用分威散势之权,以见其兑威其机危,乃为之决。故善损兑者,譬若决水于千仞之堤,转圆石于万仞之溪。而能行此者,形势不得不然也。
注释
[1]灵蓍:蓍,草名,古人常以其茎作占卜之用。
[2]机危:同“机微”,细微,常指细微的征兆。
[3]合于事:核对某种事物。
[4]兑者,知之也:兑能增长知识,加深认识。
[5]辞不烦:辞要简单而得要领。
[6]圆者不行,方者不止:如果施展巧妙的计谋,即使圆形物也不转动,四角物也不停止,所以能打破对方的一切计谋。圆者、方者指计谋。
译文
要知道事物的损兑吉凶,可以效法灵蓍变化之法。所谓“损兑”,是一种微妙的判断。有些事在一定情况下很合乎现实,有些事会有成有败。那些微妙的变化,不可不细察。所以,圣人以无为之治对待有德之治,他的一言一行都要合乎事物变化的发展。所谓“兑”,就是以心眼观察外物。所谓“损”,就是排除不利而行之。如果对其减抑,对其说解,事情仍不顺利发展变化,圣人也不会讲明道理。因此聪明人不以自己的言论排斥他人的言论,辞应简明,而心中充满自信,意志不乱心无邪念。遇事根据其难易程度,然后进行谋划,而顺应事物的客观规律则是其根本。(现实中)圆的计谋实施不利,方的谋略就无法停止,这就是大功告成的前提。不论是增益其辞,还是减损其辞,都可以言之成理。用分散实力的权谋,就要发现增加威力之后所显示的危机,并做出决断。所以善于掌握损益变化的人,就像在千丈的大堤上决堤,又如在万仞山谷中转动圆石,运用自如。而之所以能这样做的原因,是形势变化的结果。
鬼谷锦囊
本篇主要指出了观察分析问题的原则。“兑”就是能够用心、眼来观察外物的人;“损”就是能够排除不利而行之。“损兑”是一种微妙的判断,即便是最微小的变化,也不可不细察。
延伸阅读
当外界不赞同你的说辞时,圣人也不会强加自己的意见进行辩解,智慧之人不会因为自己的主张而排斥他人的主张,因此能够做到保持心静而思不乱,坚定志向而不被其动摇。
吕布是三国时期以勇著称的战将,但是由于他屡屡更换门庭,认贼做父,终而死于非命。吕布被擒,表面上死于曹操之手,而实际上死于刘备之言。
当时,刘备占据了徐州,但吕布却乘刘备部将张飞的一时疏忽,袭占了刘备这个根据地。刘备势弱,只好逃驻小沛。表面上虽仍与吕布和好如初,但无时无刻不惦记着报仇。曹操一向爱才,早有收降吕布之心,他素知吕布骁勇善战,武艺天下无双,刘、关、张曾经三战吕布,也只打了个平手。吕布虽然武艺高强,为人却苟且贪生。当他被绑到帐前时,便有意试探地说:“缚得太紧了,请稍松一点。”曹操回答说:“一点都不紧。”吕布却对他说:“你所顾虑的不过是我,如果有我辅佐你,天下何愁不定。”一句话正中曹操的心思,便有宽免收用之意。这时,吕布见刘备立在曹操身边,又恳求刘备能替他说句好话。可惜他万万没有想到,就在他生死关头的那一刻,刘备只慢悠悠地说了一句话,便结束了他的生命。刘备对曹操说:“难道您不知道吕布是怎样服侍建阳和董卓的吗?”刘备的话立刻提醒了曹操。当初吕布曾是丁建阳的部下和义子,他投靠董卓时,就亲手杀了义父丁建阳。后来为争貂婵,吕布又杀掉第二个义父董卓。于是曹操立刻命令刀斧手把吕布推出斩首。
刘备进言斩吕布,既为自己报了夺地之仇,又避免曹操收降吕布为大将而增强势力,可谓一举两得。刘备的成功之处就是观察吕布的短处,暗中利用这些事情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考察是识别和衡量一个人能否担当重任的手段和方法。作为领导者,必须学会从外到内去认识人的本质,也就是从外在的容貌、神色、声音、举止等观察其内在的心声。只要加强自己分析事物的能力,处处留心观察,就能练就一双辨别人才的“火眼金睛”。手机用户看鬼谷子请浏览https://m.shuhaiju.com/wapbook/86319.html,更优质的用户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