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名相!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读书的时候,他读过出师表,那是必背的文章,一般情况下,语文考试的时候最起码也会出一道填空题。
那时候,他还小,无法理解文章中蕴含的气节和道义,同时,也对其表达的情感和志向一无所知,他只是把文章背诵了下来,以及和释义有关的内容死记硬背,浑浑噩噩也就过去了,知道十多年后,成为历史写手的他重读这出师表,方才有着沧然泪下的感觉。
那种明知不可为却强行而为的怆然,许久都在心间回荡。
在三国演义中,罗贯中把诸葛亮神话,周先生有诸葛多智而近妖的说法,真实历史上,三国志虽然对诸葛亮多有推崇,却不曾将其神话。
他虽然是全才,不管是政治军事外交,甚至科学发明都有一套,但是,他终究是一个人,在实力全面处于下风的情况下,单凭一己之力终究无法挽天倾,最终,蜀汉还是覆灭了,天下也在司马家的乱来中重现黑暗。
在后世,有着不少和三国有关的小说出现,在这些书中,哪怕是黑化了他的小说,也不敢看轻他的能力。
更多的网络小说则是非收诸葛亮入帐下不可,有着丞相辅助,天下可得。
其实,这些小说都不过是把诸葛亮当成了一个工具人,不过是一个符号,真正穿越到这里,也才知道他是一个活生生的人。
而现在,他还不是稳住蜀汉基业的丞相,只是一个初出茅庐的策士,此时,仍然处在磨合阶段。
刘封不会将他神话,但是,也不会轻视对方。
这是一个绝顶聪明的天才。
在后世,他也接触过类似的家伙,真的能做到过目不忘,只要像正常人那样努力,清华北大就跟玩一样便能进入,如果不走正规途径,也就会在十三四岁进入科大的少年班。
天才和普通人之间的差异,真的是碾压状态。
真正的天才,不管是入哪一行,都能走到行业的顶尖位置。
刘封知道自己,作为一个写手,他的智商也就是普通人的范围,也许,比大部分人要强一点,但是,也强得有限,完全可以忽略不计那种,而少年刘封,这一位的智商,不谈也罢。
两者融合之下,倒是有着改变。
比如身体素质更加强悍,力量增强,速度加快,灵敏度也很高,在高速运动中对自己身体的控制可谓是妙到毫颠,乃是天生的猛将。
另一方面,记忆力也比以前要好,他在后世所看过的那些资料,只要认真想想,都能清晰地出现在自己的脑海。
就像是一个走动的图书馆。
但是,刘封并不会认为自己的智力就超过了诸葛亮。
他不过是有着金手指罢了。
如果要比玩心思,一个是性情刚猛的莽撞少年,一个是宅居家中的扑街写手,加起来也不过是一个臭皮匠,但是,要三个臭皮匠加起来才能超过一个诸葛亮,如果,俗话中的臭皮匠是类似现在的刘封那般存在的话。
跟着老苍头走入中庭,诸葛亮和徐庶站在了庭院的门前。
走出大门迎接刘封,过于阿谀奉承,稳坐榻上等着刘封进来,却不符合礼仪之道,站在中庭迎接,正合适。
诸葛亮脸上带着微笑,云淡风轻,丰神俊朗。
他穿着宽袍大袖,并未带着帽子,而是用布条挽着发髻,手中拿着一把羽扇,轻轻摇着,七月正是酷暑,摇着扇子没有毛病,当然要是像电视剧那样一年四季都摇着扇子,羽扇纶巾,那就傻缺了。
徐庶的面貌其实也不凡,下颌一缕短须,既有着士人的儒雅,也有着剑士的坚毅,两者结合起来,很是英挺。
只是,站在诸葛亮身侧,光华却有些黯淡。
就像是月亮旁边的星光。
大多数人站在刘封的位置,视线首先都会落在诸葛亮身上,只是,他们也不会忽略徐庶,第二眼也就会望向一身玄色士子服,腰间别着汉剑的徐庶。
换了其他普通人站在诸葛亮身边,也就会被忽略过去。
“孔明先生,元直先生,晚上好……”
远远地,刘封便站定,双手抱拳,拱手作揖,礼节方面,无可挑剔。
中庭门前有着几级台阶,诸葛亮和徐庶本来站在台阶上,见刘封站定行礼,两人互望一眼,也就走下台阶。
同样拱手为礼。
“少将军,无须多礼。”
刘备为左将军,刘封身为养子,大多数时候,众人都是称他为少将军。
“两位先生,不可如此,唤封之名即可。”
刘封走了过来,笑着摆手说道。
诸葛亮稍稍抬起下巴,朗笑了一声。
“刘校尉,请!”
平贼校尉,这是刘封现在的官职。
刘备集团的官员名号有些杂乱,和汉帝国的官制虽然相同,只是,他喜欢标新立异地自行创建一些名号。
因为刘封在杜亭剿灭了曹军伪装的匪盗,故而,升官为校尉之后,刘备也就给了他平贼校尉之号。
诸葛亮不可能直呼刘封之名,也就称呼他的官职。
当然,他也可以唤刘封为刘君,不过,这样称呼的话,代表着疏离,表示两者的关系不算亲密。
刘封,字公赐。
诸葛亮也可以叫刘封的字,不过,在目前这种初次接触的情况下,叫官职的名挺好的,不远不近。
以后,自然会改变称呼。
很快,三人就进入后院,上了木榻,围坐在案几前。
一开始,自然不能进入正题,还是要经过一番寒暄,以前的刘封虽然师从孙乾,学习经义,然而,他是一个不学无术之徒,哪怕是融合了后来人的记忆,对于经义这方面也是如此。
毕竟,哪怕是作为历史写手,也没有必要非要熟读四书五经。
百度它不香么?
刘封参与进来之后,诸葛亮和徐庶自然换了话题,不过,他们并没有讨论经义,这两位都是聪明人,不会做一些不合时宜的事情。
他们也没有多兜圈子,而是直接询问起了刘封在杜亭的治政。
“为何要召集那么多人议事?”
这是徐庶的问题。
每天,刘封都要召开早会,只要他在杜亭。
参加早会的人其实不多,都是那几个人,算是他的核心,这一点,诸葛亮和徐庶都了解,换作他们,也会这样做。
徐庶不理解的是刘封为何每七天就要召集许多人来议事。
在这次会议上,就连军中的什长,田庄的庄头也能够参加,那些家伙,都是大字不识一个的蚁民,只需要听令行事就好,让他们参加会议,并且畅所欲言,有这个必要么?
他们能提出什么好办法?
不过是添乱,耽误时间。
徐庶的看法是这时代大多数士人的看法,他比较好,出身寒门,也在市井厮混过,不会看不起蚁民,不会像某些高门子弟那样并不把这些蚁民当人,在那些人看来,他们就不是一个世界的人,天然就有着高下之分。
贵人!
贱民!
如是而已!
刘封犹豫了一下,沉吟片刻,他如此说道。
“要做事,就必须了解这件事……“
“没有人比军中的底层军官更了解军队的情况,也没有人比田间亲自耕种的庄客了解庄稼的状况……”
听刘封这样一说,诸葛亮和徐庶也就点了点头。
其实,很多士人都明白这个道理,只是,他们不会去做。
因为贵贱有别,那样做的话,也就会污了名声,成为异类,会被同一圈子的人排斥,而这世界的话语权,是掌握在世家出身的士人手里的。
在日本的战国时代,尾张的织田信长被称之为尾张大傻瓜,便是因为他的行事离经叛道,不像普遍意义上的大名。
以后,刘封多半也会有着类似的名号吧?
“杜亭能够管事的人不多,现在人口越来越多,事物繁忙,需要更多的人挺身而出,之所以那样做,或许,也会发现几个很有用之才……”
说罢,刘封笑了笑。
“反正,只要能识得几个字,懂得该做的事,便足矣!”
一番交谈,徐庶对刘封可谓是刮目相看。
这是因为两人以前有着交集,以前的刘封不学无术,言谈举止虽然有着贵公子的风范,然而,言之无物,说话毫无逻辑,与之交谈,味如嚼蜡。
一般情况下,徐庶都会避免与刘封交流。
讲真,与其说是避嫌,倒不如说是自己不愿。
本来,和自己性情不符的人相处就是一件非常不舒服的事情,尤其,因为对方的身份,很难做到毫无掩饰直抒胸臆,须得尽量地虚假,对内在核心仍然是当初那个执剑复仇的游侠徐庶来说,实在是太折磨人了!
只是,现在徐庶和刘封的交流毫无障碍。
对面坐着的这个少年所说的一切井井有条,逻辑自洽,并且,其表现出来的气度,隐隐有着养父刘备的影子,只是少年感十足,同样非常容易感染自己。
当然,诸葛亮感受不到这种变化。
首先,他和刘封并不熟悉,不了解以前的刘封,他所知道的刘封便是现在坐在自己面前侃侃而谈的刘封,一个有着各种奇思妙想的士人,一个气度非凡的少年将军。
他的好奇心也就更强了。
不过,他能控制自己,能够掌握某一个度,把谈话限制在一个限度。
“不知校尉前来,所为何事?”
半个时辰后,诸葛亮说道了正题。
快到月上中天的时候了,此时,须得说道正题,要不然,天色太晚,诸葛亮可没有谈兴来了,和人抵足而眠的习惯,更何况,这个人是刘备的养子。手机用户看大汉再起请浏览https://m.shuhaiju.com/wapbook/114414.html,更优质的用户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