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先士卒
楚州城内原有的大部分房屋都被入侵的金兵焚毁。
兵士们连住处都没有,只好在露天搭建帐篷住宿。韩世忠便与梁红玉身先士卒,砌石挑水,建设营房。他们与普通士兵同甘共苦,令士兵极其感动,并有力的鼓舞了士气。
梁红玉还组织女兵们编筑篱笆构筑房屋。她亦亲自上手,手磨起了血泡,但她仍然不停歇的工作。只为让兵士们早日住进新建的房子里。
军府迅速建成。士兵们有了住的地方,军心渐渐安定下来。
梁红玉便装出行,走入街巷,意在观察一下百姓的生活境况。大囡与二囡随行。
走近一个逼仄的胡同时,听到里面有悲伤的哭声。
梁红玉向大囡二囡示意后,便带头走了进去。
原来是一位老太婆,双目失明,坐在被焚毁的房屋前哭泣。
梁红玉蹲在她的身边,寻问她的情况。
老太婆也不回避,边哭边叙说自己的悲惨遭遇。
老太婆的儿子从军二年了,一直没有音讯,老伴被金兵杀害,现在只剩自己孤零零一个人,家徒四壁,靠乞讨过活,因为楚州城内乞讨的人很多,目前已经很难讨到食物。她已经两天没有吃东西了。
梁红玉听着听着便也泪流满面。
大囡二囡有过乞讨的经历,也跟着哭了起来。
梁红玉吩咐大囡与二囡到军营取回一袋粮食和一些牛肉干,这是女兵们将吃不了的牛肉晒成了干,保存下来的,并带来几位女兵。
她自己继续与老太婆聊天。得知老太婆从夫,叫张李氏,自小生在楚州长在楚州。过去,楚州百姓一直过着安定平和的日子,自从金兵来袭,这里便大难临头,百姓民不聊生了。
谈起儿子,张氏老太婆更是心酸得要命。因为二年前儿子张恒顺走后,家中一点音讯都没有收到,既不知道他在哪里服役,也不知道他是死是活。
梁红玉答应为她寻找张恒顺的下落。
过一会,大囡领着女兵们来了,将粮食和牛肉干给予老太婆,老太婆见了,感动得泪流不止。听闻眼前这位便是抗金的英雄梁红玉,连声说,梁夫人,你就是救苦救难的活菩萨呀。
梁红玉又带着几位女兵,走进老太婆住的院子,清扫垃圾,整理门窗,洗衣洗被,直到屋子整洁院子干净起来。
老太婆见梁红玉干活弄得脸上身上沾满了灰土,很是过意不去,连声道谢。
回到军营,梁红玉对韩世忠说,楚州城内乞丐很多,我们的粮草虽然也较为紧张,但不能眼看着他们挨饿呀。
韩世忠说那就设立粥棚吧,以救济灾民。
说起张恒顺的事,他们俩一至认为不可能在神武军中。如果在的话,他一定会回家探望母亲的。韩世忠就叮嘱解元等部下,如果发现有这个人的音讯,则通报一声。
翌日,在城内设立两处宸灾粥棚。每天早晚向无家可归的灾民供应热粥。
然而,因金兵烧杀抢掠,商人大都逃向南方,手工业者因商品无处销售,即便是有手艺,也无所适从。
面对百业凋弊的市场,韩世忠与梁红玉焦急万分,他们与众将官商议如何加速市集流通,让楚州城活泛起来,以满足百姓的生活需求。然后便召集工商业者和手工业者,让其安心生产和经营。
楚州城内民心渐趋安定,商人们从各地赶了过来,市场交易也渐趋繁荣起来,军队士气愈加高涨。
宁愿称臣
王氏果然是个很有心计的女人,她借助结拜之兄王继先之力,多次向皇上建议启用秦桧。皇上亦正苦于欲与金人求和,而求和最为需要的就是秦桧这样的臣子。于是秦桧再次被赵构启用为宰相。自此,秦桧与王继先二人便成了皇上的膀与臂。
王继先因得势,便开始胡作非为。
有大臣向皇上秉报王继先欺男霸女,并强占他人土地。
赵构说,朕对王继先之行为极其了然,此事必是有人忌恨。国之司命是秦桧,朕之司命是王继先。
秉报之大臣倒被噎了回去。从此后再无人敢与王继先较量。
金国又放出风来,要入侵南宋。赵构得知消息内心很是烦忧。
早朝时,看透了皇上心思的秦桧再次提出与金人求和意向。大臣们意见相左,主战派与求和派在大殿上争议不休。纷纷嚷嚷的局面让赵构心烦意乱。他见如此下去不会有什么结果,便宣布退朝。
议和主张一直在内心蛊惑着赵构,他私下召见秦桧说,先帝的梓宫早晚会归还,虽等待三二年也无不可,惟有太后年事已高,朕昼夜思念,欲早一日相见,所以并不害怕委屈了自己,这亦是朕希望和议能够成功的原因啊。
秦桧回答说,陛下不害怕委屈了自己,而与金国议和,此人君之孝也;群臣见陛下甘自卑屈,怀有不愤之心,此人臣之忠也。君与臣的用心相得益彰呀。
为了排除群臣干扰,秦桧建议,若陛下决意与金国议和,乞求陛下不要跟群臣商议,也不允许群臣干预。
赵构决定单独委托秦桧办理,老谋深算的秦桧也知道此事非同等闲小事,便来了个缓兵之计。
赵构三次欲委托,秦桧三次都说,臣亦唯恐此事不便处理,望陛下再思索三日。这是因为秦桧拿不准赵构的决心有多大,他害怕赵构像上一次那样中途变卦,赵构若是没有十二分的决心,他绝不会再当皇上的替罪羊。为了试探赵构议和的决心,他一而再再而三地让赵构思考,在确认赵构的议和之心坚定不移后,乃出文字乞决和议,且不许群臣干预。
为了让秦桧顺利操作议和,赵构相继罢去反对议和的参知政事刘大中和赵鼎的官职,让秦桧行议和大权,开始与金国谈和。
金主完颜昌召集众臣商议,金兀术便出了个羞辱大宋皇上的主意,同意议和,但必须由赵构本人跪拜,遵守臣子的礼节,接受金人的国书。否则便发兵直捣杭州,将赵构捉拿后押来北国。
南宋使者回到杭州,向皇上奏明金国意图后,多数大臣义愤填膺,认为这是对大宋的羞辱,绝然不可接受。
赵构为了面子,也说朕嗣太祖、太宗基业,岂可受金人之封册,不可,不可。
再怎么乞求苟安于江南,赵构也放不下面子去下跪。
太学生们听闻后,聚众来到大殿前跪下,呼吁皇上决不可自降身段,受此羞辱。
秦桧深怕太学生们闹得不可开交,使求和化为泡影,便命宫庭侍卫将太学生驱赶。太学生坚持不走,侍卫们便动用武力,打伤十数个太学生,并将其余人等拖出宫门去。
然而,宋国上下仍是一片反对声。但是,赵构铁了心议和。他以为,只有与金国不再发生战争,才能保住皇位,也才能发展中兴大宋。可是,如何才能议和成功,又不至于在朝廷内外招致更多的嘲骂呢?这让他愁肠百结。
王继先在给他诊病时,他便问王继先有什么办法?
王继先想了想说,圣上,水来土掩,兵来将挡,不如将此事交与秦相全权处理,相信他必能想出万全之策来的。如此,圣上则进退有据,且可坐享其成。
赵构恍然有悟,连连称赞王继先说,知朕心者,继先也。
于是,他将求和一事全权交与秦桧承办。
秦桧亦深知此次求和与民意悖反,便先后与其党羽刑部员外郎罗汝楫及监察御史万俟呙等商议。
但金国提出的要求太过苛刻,宋朝皇上必须跪拜接受金国国书称臣才行。秦桧也知如果让皇上跪拜接受金人国书,会在全国引起更大反弹。此事非同小可,若不能妥善处置,难免会生出意外事端,以至于影响到整个议和进程。
秦桧为此夜不成寐,也未能想出个可行的办法。他便与王氏和王继先商议。
王氏突发灵感,说就以皇上为先帝徽宗守丧,暂时不理朝政为名,由秦桧以暂摄国政、总领百揆的身份,代替皇上跪在金使脚下。如此一来既不委屈皇上,又使议和之事大功告成。岂不是一举两得?
王继先与秦桧都赞叹不已。
王继先说吾妹真乃是国之谋士。
秦桧说吾妻真乃是聪慧赛过男人。
王氏说,不要夸我,真正在国之谋士乃继先兄也。
王继先说此主意乃是吾妹之高见,为何戴在我的头上?
王氏说,继先兄,你不觉得当今,皇上对你言听计从?依我所见,继先兄不但是为皇上解除病痛的大宋第一御医,且还是与皇上无所不谈的知心之友。
王继先摇头,说非也非也。虽然皇上曾经听从过我之一二见解,然而,臣与君怎么可以成为朋友。说到底,皇上乃独掌天下的上天之子,而我等则是忠实于他的臣子,朋友本应该是平等之辈,天子与臣子哪里谈得上平等?我等不过是被皇上信任,为皇上谋利而已。顺应圣意便是我等的本分。若有非分之想,无异于与龙谋皮啊。
秦桧听后连连点头,说,继先兄说得实在确切。与龙谋皮,哈哈,那还得了?恐怕连命都得搭上。
秦桧将王氏之计奏与赵构。
赵构仔细揣摸半响,这或许是唯一的办法了。便欣然同意秦桧代替自己,跪在金使脚下接过国书。赵构的心里一定还有些侥幸,秦桧总算是帮助自己度过了这难堪的一关。
接受金国国书那一天,金国派了张通古做江南诏谕使,要宋高宗赵构跪接大金国诏书,摆出的格局根本不是讲和,而是受降。
秦桧反复与金使张通古商议,终于说服他同意以秦桧作为宋帝的代表跪接诏书。
秦桧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率领百官,大张盛典,在张通古面前跪下,叩首、叩首、三叩首,双手举过头顶,把诏书接了下来。
议和的结果是,宋金两国以黄河为界,伪齐刘豫管辖的河南、陕西之地交还宋朝。宋向金称臣,岁贡银二十五万两、绢二十五万匹,金送还徽宗梓棺以及亲族。在宋金议和的背后,还有一些不便公开的密约。其中有一条便是“不得辄更易大臣”。其实质是秦桧必须做终身宰相,不得随意更替。该条款便是其保障。手机用户看从营妓到巾帼英豪之梁红玉请浏览https://m.shuhaiju.com/wapbook/11571.html,更优质的用户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