黝黑雄浑的原阳城就像一头洪荒猛兽,虎踞大黑河畔,气势凛冽。
这是代北第一道门户,是大漠外族由白道南下进入代北的必经之路。在军事上,它是代北第一道防线,边疆要隘所在,充当着拱卫长城之重任。
上午,阳光穿透稀薄云层,初春暖意徜徉在大黑河两岸,原阳这座冰冷堡垒仿佛感受到了春风呼唤,缓缓睁开双眼,一股新生气息油然而生,万物复苏。
李靖站在关外驰道上,回首望着厚重城池,感慨叹道,“再有数日,这里便狼烟滚滚,烽火连天,而我等只要稍有差池,腥风血雨将席卷代北,一旦北疆防御告急,则中土危矣,后果不堪设想。”
“药师兄多虑了。”安先生斜躺马车上,言不由衷地安慰道,“这一仗突厥人虽然势在必得,但我们有坚固长城,有骁勇善战的代北军,即便血雨腥风席卷代北,亦难以撼动长城防线。”
李靖眉头紧皱,忧心忡忡,“形势没有你想像的乐观,长城防线也没有你想像的坚固。突厥人觊觎中土已久,如今中土脆弱,正是围堵机会,岂肯轻易罢手?这一仗难打,东西两条野狼左右夹击,我们顾此失彼,稍有不慎便会满盘皆输。”
安先生欲言又止,不过按捺不住内心的疑惑,还是忍不住问了一句,“药师兄由东都北上之前,东都对南北形势有何预测?可曾为这场大战做好充足准备?”
“东都?”李靖苦笑,“某来代北前,东都与西京剑拔弩张,势如水火,斗争十分激烈。如今突厥人来了,大战即将开始,这种危局下东都和西京如果不能达成一致,各打各的,各自为战,后果可想而知。”
“如此严重?”安先生不敢置信,“外敌入侵,大战在即,两京之争还愈演愈烈?”
“野心勃勃者多了。前年杨玄感举兵叛乱便是前车之鉴,尔今祸乱者更是此起彼伏。东都在内忧外患之下,焦头烂额,举步维艰。”李靖摇头道,“这一仗难打,一方面是因为突厥人抓住了千载难逢的好机会,而另一方面则因为中土自身陷入了深重危机。攘外必先安内,内部斗争不解决,又如何齐心协力一致对外?”
安先生细思极恐,迟疑少许,问道,“昨夜长谈,你只字不提两京之争,此刻某要辞别药师兄,南下东都了,为何你突然言及此事?”
李靖神情沉重,一言不发。
安先生无奈,主动询问道,“药师兄是否有口讯带给西京家人,或者需要某带给闻喜公?”
李靖思虑良久,缓缓点头,抱拳为礼,先行拜谢,然后看看四周,见卫士们均远离十几步外,遂压低声音,轻轻说道,“带个口讯给闻喜公……”
安先生侧耳倾听,却没有听到下文,疑惑转头,发现李靖目露迷茫之色,似有挣扎。稍迟,李靖神色陡然坚定,坚决摇头,“罢了,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听天由命吧。”
安先生能够理解李靖当前艰难处境,考虑到自己到了东都后,有裴世矩这颗参天大树为庇护,某些方面还是有回旋余地,于是谨慎提醒道,“药师兄,虽然你父母妻儿都在东都,但你李家的根却在关陇,在西京,如今两京残酷争斗,你李家稍有不慎便会牵扯其中……”
李靖用力一挥手,“罢了。你一路顺风,见到闻喜公,代某向他老人家问好,报个平安。”
=
这天下午,定襄鹰扬府鹰扬郎将高君雅率三个团六百卫士驰援而至。
定襄鹰扬府位于大利城。大利城是北疆重镇,孤悬长城之外,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因此一次次毁于战火又一次次重建。此次南北大战,若想御敌于长城之外,大利城就必须守住,而若想守住大利城,大黑河防线就不容有失,而若想守住大黑河,原阳是关键,只要守住原阳才能力保大黑河不失。
定襄鹰扬府有五个团一千卫士,其中两百守原阳,考虑到原阳的重要性,鹰扬府长官高君雅亲率三个团支援,如此一来大利城仅剩一个团两百戍卒,可想而知局面之艰难。
李靖与其稍事寒暄后,便共议当前军情。
高君雅人如其名,相貌俊逸,文质彬彬,即便一身黄色戎装亦难掩儒雅之气。
“北虏来了多少?”高君雅开门见山,“明公既有详实消息,应知来犯之敌确切数量,为何信中语焉不详?”
李靖微眯双眼,看了一眼志骄意满的高君雅,平静说道,“始毕可汗亲征,狼山、五原、北原三大牙旗齐出,你说有多少控弦呼啸而来?”
高君雅脸色骤变,“当真?年初,始毕可汗亲赴东都朝觐,难道是假?”
“真亦假来假亦真。”李靖冷笑,“对南北双方来说,真假重要吗?”
高君雅凌乱了,尽失儒雅风度,亦不能傲骄。虽然他对南北大战的爆发早有预感,但当这一天真的来临,还是很震惊,不敢相信。过去数年中土屡屡对外用兵,国力消耗殆尽,代北镇戍力量也因东征而损失大半,这时候爆发大规模的战争对中土来说无疑是一场灾难。然而,事违人愿,越是害怕战争,战争就来得越快。这一刻,高君雅宁愿相信北虏寇边不过是一次普通掳掠,也不愿相信这是一场直接影响南北国运的大决战。
“明公,代北尚存多少兵力?”高君雅急切问道。
“去年第三次东征结束,辽东战场上的代北将士陆续归建,迄今为止,仅存五个鹰扬府,四千余卫士。”李靖叹道,“东都虽然答应尽快向代北补充兵力,但时间太紧,又适逢寒冬,再加上山东各地叛贼蜂起,形势日益恶化,短期内根本无兵可补。”
“四千余戍卫?”高君雅郁愤难当,仰天长叹,“当年纵横天下的代北军,今竟沦落至斯,时也?命也?十余万控弦来犯,代北拿什么抵御?谁来坚守长城?”
“稍安勿躁。”李靖冲着高君雅摆摆手,示意他冷静下来,“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以今日中土国力,只要上下齐心倾尽全力,只要东都一声令下各地援军蜂拥而至,则长城固若金汤,代北更是巍峨耸立,突厥人必将为自己的野心付出惨重代价。”
这话说得好听,无奈事实残酷,整个代北仅存五个鹰扬府,整条长城防线只有四千余戍卫,而敌人则是三个牙旗十几万控弦呼啸而下,这仗怎么打?
不过高君雅还是迅速冷静下来。天塌下来有高个子顶着,他上面有代北军政最高长官王仁恭,有副长官李靖和王威,这三个人承担着守护代北的重任,而他就是一个冲锋陷阵的军将,这一仗即便打输了,大不了以身殉国、马革裹尸而已。
“明公,原阳如何坚守?”高君雅抱拳为礼,郑重承诺,“某以明公马首是瞻。明公要某死守原阳,某便与原阳共存亡,哪怕战至最后一人,亦决不后退。”
“北虏来势凶猛,不可阻挡,唯避敌锋芒,徐徐图之,方可在绝境中寻到生机。”李靖站起来,虚手相请,与高君雅缓步走向悬挂在屋侧的地图。
“目前局势下,我们首先要坚壁清野,要把长城以北的游牧部落和边荒平民,一部从杀虎口和偏关两处要隘火速撤至长城以南避祸,一部则西渡黄河,就近撤至榆林避难。此事某已安排下去,由各县府、乡里和部落统一安排落实。其次是紧急征调代北青壮,所有长城以北诸部落和边荒平民,凡愿意留下与我们一起保卫家园者,都要以最快速度赶赴大利城集结,由定襄鹰扬府统一调派。其三,向善阳求援,请天水公火速驰援。”
李靖站在地图前,高君雅站在其身侧,凝神倾听。
“在大黑河原阳河段,这三个地方最易渡河。”李靖手指地图说道,“东溪津,原阳津和荒北津。东溪津在原阳以西三十余里外,荒北津在原阳以东四十余里外,唯有原阳津口正对白道古城,所以,原阳津应该是北虏重点攻击之地,我们防守的重点亦在这里。”
“某的打算是,把四个团的兵力全部投在原阳津口,凭借大河天险,死守不退。”
高君雅吃惊了,脱口说道,“原阳岂不是一座空城?”
李靖点头。
“放弃东溪津和荒北津?”
李靖依然点头。
高君雅难以置信,“北虏有控弦十万余,完全有能力同时从三个津口渡河,如果我们弃守东溪津和荒北津,等于拱手放弃大黑河,而北虏一旦突破了大黑河防线,原阳必失,大利城亦难以坚守,北虏可在最短时间内兵临长城,代北岌岌可危矣。”
李靖看了他一眼,反问道,“以高郎将的意思,打算以四个团兵力,同时坚守原阳城和三个津口?以两百戍卒守一个要隘,高郎将认为我们有更大把握守住大黑河防线?”
高君雅张口结舌,但又无法接受李靖的建议,于是反驳道,“明公行险一搏,几无胜算,一旦失败……”
“结果一样。”李靖说道,“现在我们没有选择,唯有行险一搏,赌赢了,我们就能在大黑河坚持更长时间,就能给代北诸鹰扬、给太原乃至东都军队驰援长城争取更多时间。”
说到这里李靖冲着高君雅一挥手,“当然,若高郎将有奇谋妙计,某愿听从驱使。”
高君雅无奈苦笑,冲着李靖躬身一礼,“某听明公的,请明公指教。”
“虚则实之,实则虚之,虚虚实实真真假假。”李靖抚须叹道,“或许,我们就能搏到那一线生机。”
=手机用户看北风嘶朔马请浏览https://m.shuhaiju.com/wapbook/40921.html,更优质的用户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