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荒閣www.shuhuang ge .com◆
罗隐刚踏出殿门,殿后的帘幕中便有一名紫袍老者悄悄走出。
李晔似乎早就知道了有人,他头也不回的道:“杜相,适才罗隐与朕的对话你该全听到了吧,此子如何?”
适才出来的就是杜让能了,他拱手道:“臣为陛下贺、为百姓贺、为大唐贺,此子不仅文采极佳,更有满腹治国之策,实乃天下间一等一的大才啊!臣不如也!”
李晔笑道:“先生太过谦虚了,此子纵然有些聪慧,也比不得先生的老成谋国,今后朕能否中兴皇唐,全靠你们了,还望先生纡尊降贵,能与其好好配合,不要让朕失望。”
杜让能恭谨的道:“臣省得。”
“明日延英奏对时,有件事,朕要你好好配合一下。”
“如何配合?”
……
大明宫,延英殿。
李晔正在殿中和几位宰臣闲谈,当他看到杨复恭乘坐的肩辇出现在大殿门首时,突然大声道:“杜卿,你说天下那么多诸侯,到底谁会是反贼呢?”
杜让能会意,故意提高嗓门道:“现今天子眼前就有反贼,何论外路诸侯!”
李晔假装吃惊地问道:“是谁?”
杜让能指着杨复恭说:“杨军容作为天子家臣,竟敢肩辇进殿,心中哪有陛下,他又养着那么多义子义孙,不是统领神策军就是外任节度使,若不是处心积虑的想要造反,何需如此?”
杨复恭没想到自己刚进殿就遭到南衙宰相的利嘴攻击,心中虽然充满怨恨,脸上却是一副委屈的表情:“老奴将壮士收为义儿,是用家财替国养士,为的是保卫社稷,怎么是造反呢?”
李晔用一种难以理解的口吻说道:“既是为国家养士,为什么不让他们跟着朕姓,却跟国老姓呢?”
杨复恭回答不出,只是红着脸垂手而立。
李晔知道现在还不是翻脸的时候,自己少不得还得给他找个台阶下。
于是,片刻的僵持之后,李晔笑言道:“国老不必多想,朕也就是随便说说,不过——”
“不过什么?”
李晔似笑非笑的道:“既然国老有那么多义儿,朕是不是也该收个一两个啊?”
杨复恭略感诧异的道:“大家也想收养义子?”
“不错。”李晔点了点头。
杨复恭又问道:“那大家打算收谁为义子呢?”
李晔凝思片刻,道:“寻常的武士朕却是看不上,既然要做朕的义子,那必须得有点本事。不瞒国老,朕眼下就有一个绝好的人选,只是——”
杨复恭不自觉的问道:“只是什么?”
李晔一双俊眼直视着杨复恭,不紧不慢地道,“只是这个人身份有些特殊,朕心中难免有些担心——”
杨复恭颇为不解的道“大家担心什么?”
李晔苦笑道:“朕担心别人拒绝啊!”
杨复恭笑呵呵的道:“这一点大家怕是多虑了,作为天下万民的主宰,大唐的至尊天子,能让大家认做义子,那绝对是无上的荣耀,谁会拒绝?谁又敢拒绝?”
李晔笑道:“朕倒不是怕他们本人拒绝,朕是怕国老拒绝啊。”
“咱家?”杨复恭更惊诧了。
李晔也不和他打哑谜了,径直指着随杨复恭而来的一排护卫中的最魁梧的那个汉子道:“朕想收他为义子,不知国老是否愿意割爱呀?”
杨复恭听到这儿算是听明白了,原来皇帝绕了半天,是选中了他的义子杨守立啊。
杨守立原名胡弘立,是个胡人,体态彪悍、孔武过人,勇冠三军,光启三年胡弘立与凤翔节度使李昌符的手下街头火拼,以少胜多,败之,经此一役,名闻禁军,人人敬畏,现为神策军天威都指挥使,官秩正五品下宁远将军。
他脑子飞快地转了一下,杨守立可是自己的心腹爱将,给皇帝做了义子不是更利于自己行事吗?
盘算好了利益得失后,杨复恭故作豪爽的道:“大家折杀老奴了,老奴收养义子,目的就是为了护卫大家、护卫朝廷。既然大家看上了老奴的义子杨守立,那便是他几世修来的福分,老奴高兴还来不及呢又怎会拒绝?”
李晔笑道:“既然国老同意了,那朕可就却之不恭啦!”
“一切但凭大家定夺。”
“那叫他进来吧,朕有赏。”
杨复恭依言而行。
杨守立作为杨复恭的侍卫头领,持刀站立在殿外阶旁,一听到皇帝召见,立马龙行虎步地跟着杨复恭进殿朝见。
等他进殿了,李晔仔细打量了他一下,但见此人身材高大体格健硕,发黑而微卷,略凹的褐色眼睛,显得很是刚猛,打量完后李晔微笑着说:
“卿果然英武挺拔、英俊不凡。不过从今日起,你就是朕的义子了,朕现在就赐你国姓李,进宗室族谱,改名顺节。卿原本为宁远将军,现升三级,戳正四品上宣威将军,仍领天威都,望爱卿不负朕望,为大唐尽忠尽责。”
杨守立并没有立即应承谢恩,而是先偷偷瞄了杨复恭一眼,见对方微微点头,这才从容跪下,扯着大嗓门拜谢道:“臣,天威军使杨守立,叩谢陛下天恩。”
虽然看到这一微妙的一幕,李晔却也不以为意,杨守立在杨复恭身边已久,多年积威之下,他有如此表现,实属平常。
李晔可不觉得自己有什么王八之气,虎躯一震,别人纳头就拜,想要真正收服他还得一步一步来,急不得的。
“朕要和诸臣商议国事,你先退下吧。”
“臣遵旨。”
见杨守立退下了,李晔环顾了一下四周,说道:“既然人到齐了,咱们就议事吧。”
这时新晋宰相王抟出班奏道:“昔日魏文贞公曾对太宗皇帝说,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太宗皇帝常保此三镜,遂开贞观之治。
前有左拾遗孟昭图曾上书切谏先皇亲近臣工,广开言路,因逆阉田令孜歪曲事实,蒙蔽圣听,不幸蒙冤被杀。
臣请陛下为其平反昭雪,借此褒扬人臣正气,重开诤谏之风。”xh211手机用户看重铸大唐请浏览https://m.shuhaiju.com/wapbook/4666.html,更优质的用户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