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兵的哨探没有说错:领兵袭赤乌的正是张翼,率领蜀军和山民攻打柴桑城的正是吴班!
自吴懿兵败大岭山,吴班携五千蜀兵顺着绳梯而下,退入幕阜山已经半年有余。
要讲清楚这半年里发生的事,还得从吴国与山越之间的恩怨说起,甚至从山越的起源说起。
山越,最开始是古百越族的后裔,他们以部落的形势隐居于山中,有自己的首领和经济基础,许多部落还能自己铸铁,也有自己的正式军队。
自孙坚起事、孙策平定江东的那一刻起,东吴与山越之间的纷争就没平息过,直到几百年后的隋唐时期,史书上仍存有“山越”一词。
至于山越有多少人,史书上难有明确的统计,但有一点可以确定:历史上的几百年间,绝大部分人都低估了山越人口的数量,也低估了这个“异族”对南方六朝政权的影响。
据《宋书》记载:“自元嘉将半,寇慝弥广,遂盘结数州,摇乱邦邑。于是命将出师,恣行诛讨,自江汉以北,庐江以南,搜山荡谷,穷兵罄武,系颈囚俘,盖以数百万计。”
当时的刘宋政权,比孙吴政权晚了两百余年,而当时,仅仅在江汉以北、庐江以南的蛮族(山越)就有数百万之众!
凭这段记载,足以看出江南地区的山越人数目之多。在刘宋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程度远要高于孙吴时期,“山越”的地盘却没有大的改变,由此反推,孙吴时期的山越异族应该不低于一百万。
同时,我们再以东吴历年来征讨山越的记录来看,在东吴坐拥江东的几十年里,诸葛恪、陆胤、潘濬、朱桓、卫温、张承、全琮、凌统等人都先后征讨过山越,史书上有着详细的记载:
建安八年(203),贺齐讨山越:“时吴、会稽、丹杨多有伏匿,逊陈便宜,乞与募焉。会稽山贼大帅潘临得六万户,斩首六千,得兵万人。”
建安十三年(208),贺齐讨山越:“……豫章东部民彭材、李玉、王海等起为贼乱,众万馀人。齐讨平之,诛其首恶,馀皆降服,得两万户,斩首七千。”
建安十八年(213),贺齐讨山越:“……山中人尚多壮悍,可以威恩诱也,权令东占且讨之,命敕属城,凡统所求,皆先给后闻。统素爱士,士亦慕焉。得精兵万馀人。”
建安二十二年(217),陆逊讨山越:“……后权以为奋威校尉,授兵数千人,使讨山越。因开募召,得精兵万馀人,出屯牛渚,稍迁偏将军。”
仅从列出的几个史料记载来看,吴国对山越的征讨都是“掳其民,斩其兵”,再以其精壮补充自己的兵力;在几十个详实的记载中,如果逐个相加,可以发现山越的人口数量至少不低于一百万。
另一方面,从刘闪“招安”武陵山的山越暴民来看,山民通过对各县物资和人口的劫掠,再经过多年的发展,他们已经不是古老的百越族,他们早就与当地的汉人融合,甚至很多都是为了逃避高额赋税,或是逃避徭役而躲入山的是汉人。
吴国对山越的几十次征讨,虽然每一次都战果累累,但每一次的征讨并不成功。
吴国若是出动小批量的兵力去征讨,自然打不过这些山民;当吴国出动大军时,这些熟悉地形的山民又会退入深山之中。等到吴兵退去或风声一过,这些山民又死灰复燃,继续威胁吴国的各个郡县。
吴国的豫章郡可说是三面环山,东有幕阜山、九岭山,东南有霄山岭,西有武夷山,唯有中部和靠近长江的北面地区是平原。
这样的地理环境,再加上吴国对山越的歧视和征讨,这就注定了山越跟吴国的长期对抗。
十几年前,盘据于豫章郡幕阜山的山越首领名叫张节,曾有部数万人。前些年被陆逊征讨后实力大损,张节也被陆逊斩杀,其子张畯领着山民藏于深山十几年,吴国因其没有再作恶,也就放任不管。
吴班领着蜀军退入幕阜山后,这支粮尽兵疲的蜀军被山民围困在一个峡谷中。在这生死存亡之际,吴班带着几名兵卒,大胆地与张畯会面。
经过几次接触之后,张畯对这支部队的敌意稍减,吴班趁机向张畯讲解蜀中的各项政策。
张畯自然不会轻易相信,他在控制着这五千蜀军的同时,陆续派人前往长沙、武陵二郡多番了解,也曾派人到武陵山找寻貂融部落的山民求证。
经过数月的暗访,张畯对吴班和这支蜀军再也没有敌意,张畯也表达出率众归顺大汉的意愿。
然而,此时的豫章郡仍在吴国的控制中,诸葛谨更是在幕阜山下的柴桑、赤乌周围驻了重兵。
由于山势的原因,吴班和张畯很难越过幕阜山到达江夏或长沙郡,也无法与刘闪或姜维取得联系,他们只能密切注视着吴军的动向。
前不久,张翼又领兵退入幕阜山,他与吴班和张畯“会师”之后,预感到大汉的军队很快就会兵进柴桑,他们无时无刻不在等待出山的时机。
几天后,诸葛谨的主力大军兵进蕲春,以张翼对外界形势的了解,他认为最好的机会已经来临。
此时,张翼的手中恰好有一只信鸽,他与吴班、张畯商议后,在不确定姜维能否收到的情况下,以飞鸽传书的方式,向秭归送出自己的出山时间,希望与蕲春和下雉的大军配合行动。
姜维收到信后,他略微改变了部署,摆出集结一千多艘战船东进的架势,逼迫陆逊以一换一,同时逼迫诸葛谨率主力战船来援。
声势浩大的2万蜀兵和1万精壮山民汹涌而出,毫不费力地攻占了空虚的柴桑城,然后继续往江边开进。
由于诸葛谨的主力已在蕲春,柴桑和赤乌以北的吴军寨中只有三千兵马,诸葛谨自然无法抵挡,他毫不犹豫地乘坐艨艟战船弃寨而走,寨中的兵卒也由楼船运至蕲春。
就在诸葛谨逃亡于江上时,长江航线的下雉段,将近五百条木筏满载粮草,浩浩荡荡荡地顺江而下,几乎与诸葛谨逃生的艨艟战船擦身而过。
“父亲!怎么不还击?”诸葛恪问道。
“还击?打得过他们吗?”诸葛谨有气无力地说道:“就凭你这点本事,也只能剿点山越暴民了!”
看着满脸委屈的诸葛恪,周鲂说道:“世侄,若不是咱们插着两面战旗伪装成商船,恐怕早被蜀军的木筏合力给掀了!哪里还敢还击啊!”
此时,诸葛谨手上只有五十条楼船,他们多停在蕲春城外;另外的一百条战船也被调往黄石,现在无法阻挡数量众多的蜀军木筏,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它们将粮草送往十几里外的武穴。
“父亲!蜀军已将粮草送至武穴,我蕲春防线还有用吗?我退往蕲春,恐怕不妥吧!”诸葛恪又弱弱地问道。
“大将军,今蜀军夺了柴桑,而我在豫章郡兵力空虚。恐豫章、庐陵、南海三郡亦难保也,必须得尽快想办法!”
“我脑子很乱,只想好好休息一下。”诸葛谨半闭着眼睛,有气无力地说道:“我先去往蕲春,立刻派人将柴桑的战事报知丞相,一切由他定夺吧……唉……大势去矣!大势去矣……”手机用户看回到三国做刘禅请浏览https://m.shuhaiju.com/wapbook/63150.html,更优质的用户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