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楚帝都临康城,地处中原腹地,此刻却是溽暑难消的时候。◆⊙▲書荒阁中文网www.shu huangge .com※太阳已经将近四个月高悬在天空上了,湛蓝的天空万里无云,如同洗过一般纯净无暇。在吃饱喝足、有侍女们打伞扇风的贵人们看来,这样的天空是值得赞美的。君不见,最近临康城就忽然出现了一个青天诗派,文人雅士们投入了十万分的热情,讴歌这难得的好天气。甚至大有圣人三千年一出,才会有这难得的天地异象的作派。
然而黎民百姓对这般天地异象并不感兴趣。纵是天空纯净如婴儿,可是连续四个月看下来,也会厌倦。最关键的是,天空万里无云,没有降雨,河道与池塘一天天干涸,连井里也打不上多少水了,日常饮水都已困难,更别说那干裂得可怕的庄稼地了。早春播下去的庄稼早已全部枯死,颗粒无收,再这么旱上十天半个月,下半年的庄稼也种不上了。到了那时,大楚上下,恐怕将会哀鸿遍野,饿殍满地。虽然前几年全国各地都丰收,粮仓中尚有余粮,可余粮再多,也禁不住这样的全国性的大旱啊。光靠官府发放救济粮,肯定不是长久之计。
天降大灾,受苦受难的自然永远是小老百姓。
这些日子以来,大楚上下,各地设法坛祈雨的无数,寺庙里的香火更胜平常。面对这种大灾难,人们除了祈求神佛保佑、降下甘霖之外,似乎也没有任何办法了。
据说,新登基的靖德皇帝,也在宫中设下了祈雨的法坛。几十个和尚道士在法坛前日夜不停的颂经祈福。
更有传言称,靖德皇帝正在草拟一份罪己诏,大意无非就是朕自登基以来,虽勤勉为政,终不免有疏漏之处,以致得罪上天,降下灾祸。现在特地向天下诏告,承认自己的过失,上天如有责罚,就请罚我一个好了,不要牵连我的无辜百姓。
传言殊不可信。罪己诏这玩意,千年才得一见,凭什么在本朝就得以现身?历史上比这严重的天灾人祸多了去,也没见几个皇帝出来认个错。皇帝是什么人?至尊至圣的象征,别说罪己了,认个错都是惊世骇俗啊。
不过对于当今的靖德皇帝来说,也不是不可能的。这位皇帝还在当太子的时候,就以宽厚仁慈著称于世。作为皇长子,他五岁的时候,就被立为太子,迄今已有二十多年。期间几经废立,跌宕起伏,也算是经历良多了。他的几个弟弟之中,并不乏坚毅果敢之辈,甚至还有两个在边关征战过多年,在军中威信甚隆。可在数年前,太宗皇帝几经周折,还是重新将他立为太子。
大楚立国五十余年,历太祖、太宗两任皇帝,连年征战,国势日盛,文治武功都是登峰造极,帝国疆域较前朝也有了极大的扩充。现如今,朝廷更需要的是一个稳重守成的皇帝,而不是继续穷兵黩武,追求扩大疆域。因此,太宗皇帝的选择,倒也无可厚非。
不过由此带来的问题就是,皇帝宽厚有余,威势不足,在臣民之间,他的口碑一向极好,但他若想推进某项革新措施,怕是也没有人当一回事。
至于人们普遍担心的,皇帝那几个强势弟弟会不会篡权的问题,却没有丝毫迹象显示会发生。在皇帝登基当日,几个弟弟就在数百朝臣面前,宣誓效忠新皇帝。更有两人当场就请求皇帝赐下封地,当日就收拾细软,去封地做自己的逍遥王爷去了。
这个场面当场就震惊了无数朝臣,是什么原因使得这些一贯强势的皇子们放弃京城的优渥生活,甘心去做一个终日钓鱼游玩的逍遥王爷?要知道,建功立业,不仅仅是普通人的梦想,也是他们的梦想。没有人想庸庸碌碌地过上一生。
甚至有极少数人产生了一种荒谬的感觉。
莫非……莫非当今陛下的手段高妙到了如此程度?
当然这个猜测是极为荒唐的,当今陛下,仁厚之名举国皆知,怎么可能?
那个猜测毕竟只是极少数人,大部分人心中其实是欣喜的。时局震荡,受益的只是少数人,绝大多数人是要倒霉的,现在能够平稳过渡,委实是件可喜可贺的事。
临康城是座古城,作为帝都的历史却不长,除了混乱时代几个小诸侯用作首都外,便只有大楚将之做为帝都了。临康地处平原,背靠清江,方圆千里河道密集,水路纵横,除了清江天险之外,却没有其他险要之地可守。大楚在此立国后,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修筑城墙,将之打造成了一座坚固雄伟的大城,所有第一次来到临康的外地人,无不被那高大的城墙所震撼,心夺神移不已。
临康城位于水乡,现在居然都被干渴得不行,可想而知,这场席卷楚国上下的大旱灾,是何等可怕的了。
皇宫,自然是建筑在临康的中心地带。临康城虽然建得雄伟高大,皇宫却建得并不算离谱。当然,这是相对于历朝历代的皇宫而言,比起臣民们的府邸,依旧豪阔了不知道多少倍。
勤政殿,历来是皇帝陛下接见朝臣们的地方。每日早朝,三呼万岁,掌控着整个庞大帝国的最上层的那部分人,就在此处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天气虽然炎热,不过皇宫内的宫殿都非常高大,空气流通极好。加之皇宫内绿树茵茵,平空遮出一片阴凉,所以勤政殿内倒很凉快。
此刻还不到早朝的时间,朝臣们聚在勤政殿,按照自己各自的圈子,三五成群地在那里闲聊。朝堂斗争虽然险恶,在明面上却没有人会撕破脸皮,无论谁遇见了谁,都是一幅言笑晏晏的模样,仿佛彼此关系好得不得了一样。
一个脸庞方正、神情严肃的官员,立于大殿一角,几个跟他来往密切的官员围着他,正在闲聊。
一个干枯瘦小的官员问道:“梁大人,听说陛下的罪己诏今天会诏告天下,是不是真的?”
那脸庞方正的官员正是户部左侍郎梁云山,他仪表堂堂,精明干练,深受当今皇上器重,乃朝野之间炙手可热的人物。
梁云山听到问话,却恍若未闻,反而跟身边的人微微笑道:“王大人,听闻你的第五房小妾又给你生了个大胖小子,可喜可贺呀。”
那王大人白面无须,身材肥胖,闻言赶紧躬身回道:“承蒙梁大人盛情。还得感谢梁大人一向的提携与支持啊。”
此言一出,满殿皆惊。谁都知道,户部右侍郎王运才虽然跟梁云山基本平级,可重要性却远逊,在有司中的职权更是远远不如。平日相处,王运才也极为自觉,只当是梁云山的一条跟班狗,可没有人想到,这条狗下践忠心到了这般地步。
“承蒙梁大人的提携与支持。”这一句话,向来是王运才一直挂在嘴边的,几乎成了他的口头禅。可这话跟他小妾生孩子连起来,未免让人想岔了。
梁云山一怔,饶是他一向方正严肃,此刻也不禁莞尔,笑道:“令夫人生孩子,跟老夫可没半分关系,王大人尽管放心。”
王大人这才回味过来,一张肥脸涨得通红,嗫嚅着说不出话来。
那干瘦官员受了冷落,有点不甘心,再次问道:“梁大人……”
梁云山忽然回过头来,盯着他,刚才的笑容早已不见,冷冷地低声道:“杨大人,你什么时候学会揣测圣意了?陛下的心思岂容你我胡乱猜测?陛下会不会下旨,何时下旨,等旨意下来后自然一清二楚,你这般揣测圣意,道听途说也罢,自己所思也罢,都是取祸之道。切记切记。”
这番话说得那杨大人面色大变,冷汗“唰”的就淌了下来,赶紧长揖一礼,道:“梁大人教训的是,杨某莽撞了。”
自古以来,臣民揣测圣意,其实再正常不过,你不揣测,如何能在波云诡谲的官场上生存?说句最简单的,皇帝旨意下来,你不揣度一番,如何能够执行好旨意?所以有所揣测,再正常不过。偏偏这般再正常不过的行为,却历来为上位者忌讳,为此而丢官去职者不知凡己。你想啊,皇帝要是知道自己的心思被臣民们揣测得一清二楚,那他还有什么高贵神秘可言?如何维护自己高高在上的形象?杨修因鸡肋一说被曹操所杀,大抵就是这个原因。
所以揣不揣测,委实是个问题。大楚官场之上,不揣测圣意的人,只怕没有。然而稍微聪明一点的官员,是不会在大庭广众之下,公开讨论圣意的。正所谓隔墙有耳,一不小心被人告发了,就要大祸临头了。
梁云山微微一侧身,并不受他这一礼,只是淡淡的说道:“大家私下里谈谈天气,说说美人就好,就比如最近这大好晴天,哦,也可以说说那流行的青天诗派……哈哈哈。”
他虽然哈哈大笑,面上却没有丝毫笑意。
杨大人唯唯而应,退后一步,再也不敢吱声。手机用户看浮萍记请浏览https://m.shuhaiju.com/wapbook/7376.html,更优质的用户体验。